龙胜名人录
吴金银
  吴金银(1690~1740年) 出生于平等乡广南村平坝。家庭小康,从少习武,为广南、庖田等地武术头领。与庖田石金元交往甚密。金银为人正直,扶困济贫,广交朋友并从事反清活动,以致家道中落。遂出永福、临桂和三江等地打工,并进行地下反清活动。乾隆三年(1738年),吴金银从三江返故里,与石金元商议,决定揭竿而起。吴金银和石金元及其子吴老贱分头与苗族的张老金、蒙甲弟;瑶族的杨老襄、凤淑宇;壮族的廖仕英、黄华虑;汉族的徐廷枢等各族自然领袖联络筹划起义。同时,还与湖南省绥宁县粟贤宇(侗族)、城步县杨保青(苗族)联络。1738年冬,吴金银和石金元等以“挖窖敛钱”集聚民众,参加人数不多。便改用“出真命天子”
[] (16901740)
张老金
  张老金(1700~1740年)苗族。生于马堤乡张家村。农民,为人正直,主持正义,成为芙蓉河一带的苗民自然领袖。少年习武,身体魁梧,力大术高,一人可击翻数人围打。他与蒙甲弟是拳友,亦是挚友,常在一起议论反清事宜。乾隆五年正月(1740年2月) ,张老金与城步县苗族杨青保联合反清起义之后,回到芙蓉张家和蒙甲弟进行起义活动。筹集粮饷武器,组织队伍,并与吴金银、吴再元等联系起义事宜。乾隆五年2月23日,杨青保举行武装起义。5月22日,“青保弟进保、元保等,纠贼千余,从羊角夺隘入”(1)。敌把总黄文明逃跑,义军进逼资源烟竹坪屯永兴寺外晒谷坪。26日,突被清兵夹击,杨进保、杨元保等110余义士英勇牺牲,义
[] (17001740)
侯志过
  侯志过(1816~1875年)侗族。平等乡八榜寨人,侗族歌师,终身未娶。他无兄弟姐妹,自小跟随母亲走家串户帮工度日。生性聪明、善良,喜听老人讲故事、聊天和勒汉(青年)唱歌。平时亦常独自哼唱,其母观其所好,多加引导。侯九岁时,上山拾柴,一次不慎碰石伤趾,即伤心哭唱,回到家母亲问故,志过复唱道:“我走我的路,你为何要把我的脚趾碰?路是天子路,与你何相干呢? ”又代石块答之:“我素来在这里,前人为修阴功把我铺平,一不是存心作弄,二是方便来往行人,那能怪我碰你,理应讲个分明”母亲开心地问道:“谁输了?”志过答:“我输了。”勒汉(青年?)时代,志过之歌已产生一定影响,其口头表达才能亦渐为人所称赞。此
[] (18161875)
石成山
  石成山(1874~1930年) 侗族。字玉屏,平等村人。少年时代,家境小康,在家从师攻读。青年时代,家境衰落,以务农及打首饰谋生。善诗文,好绘画,书法尤健。作诗甚多,其中有:“朝为樵夫暮闻经,涵养神身心甚灵。心内乐忘身外事,任他俗眼白或青。”石成山后半生方涉足仕途, 民国元年(1912年),被选为龙胜北区议长。民国2年,甘厅主出巡平等,见各处张贴维持地方办团条款,适中时弊,大加赞赏。询知为石成山撰拟,即委石协办团务。 民国3年,龙胜与城步接壤地界匪风猖獗,县府派兵剿伐失利,乃起用石成山为团练长去征剿。石率兵出奇制胜,直捣城步黄沙江匪巢,平息匪患,广西省政府赏予五品军功。民国7年, 匪首周宝臣
(18741930)
蔡少平
  蔡少平(1898~1928年) 字振云,泗水乡茶洞村鱼塘湾人。1910年跟其兄蔡老瑞进县城读书,兄弟俩在后街租一间房居住。1912年春节舞龙灯,少平在房门口观灯放爆竹,将一枚爆竹抛上天空落在邻居茅屋上,茅草着火燃烧,烧毁十多座房屋。少平逃走,自此不敢归家,靠流浪乞讨度日。过了一年,受灾户因其年幼无知而不予追究,少平方敢回县城,日行乞食,夜宿古庙。黄大成知少平天资聪敏体壮,给予川资送往桂林投军。因少平年仅15岁,部队不收。在旅店少平结识一江湖青年,收少平为徒,从桂林往梧州、广州、潮州一路卖膏药,干了三年。1916年,蔡少平投护国军林虎部第二军第六营当伙佚班长,一年后任步兵第六营第三连排长。 1
(18981928)
吴通翰
  吴通翰(1883~1964年) 侗族。号文卿,平等乡平等寨人。1914年毕业于龙胜县师范讲习所,在平等私馆执教。1916至1920年任北区团局局长。1921年孙中山在桂林组织大本营,吴通翰赴桂林投入革命军,被委任为桂林警备处龙胜警备连连长。1922年加入石成山自治军,担任营长。1923年,离开部队回故里,被选为县参议员,历任5年。1928年,吴通翰复入军界,任龙胜县民团副司令,剿匪甚力。凡县境发现股匪骚扰,均亲率团兵征剿,多获胜而归。一时股匪不敢在县境骚扰,绥宁县边境豪富者均至平等一带避难。但通翰将1933年瑶族人民起义亦当作“匪患”,率团兵窜入瑶区枫木寨,助桀为虐。事后,他深感内疚,辞去县
(18831964)
石崇超
  石崇超(1890~1942年)侗族。字冠岑。修道受戒,法名明镜。出生于庖田村。六岁丧父,由母教养。七岁入私塾,颖悟过人。从师八年,通学四书五经,博览史地医药等书。因其体弱,母亲溺爱不许赴考功名。年十五,弃旧学,究新书,攻读天文、物理、数学,逐渐相信科学,劝母不宜以道法除病,应请医生下药治疗。1740年清廷镇压侗族农民起义后,没收侗区民田充作官田,农民年年上交“官租谷”,敢怒不敢言。至光绪年间,浮收租谷,改用大斗量谷,司役量谷时又猛力倒谷,使谷子灌入执斗衙役宽大袖口之中,倒谷时袖中谷子同时倒出,以此手法浮收租谷,农民怨声载道。石崇超见状,邀地方父老商议告状,并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写好
(18901942)
张启玉
  张启玉(1913~1986年)苗族。马堤乡马堤村大寨人。家境清寒,以打工、佃耕维生。然性倔强,好直言,饿不窃、冻能忍,顽强度过苦难岁月。建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几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0年代,被誉为“瑶山新愚公”之一。1967年,人民政府号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张启玉已五十有八,忆昔观今,与同辈瑶族扬云光、李顺正、侯正玉等,筹谋计议,倡议组成12人“老年开田组”。开始众议不一,有说:寨前寨后,荒山虽多,但能开者古人己开,再开,恐得不偿失;有说:劈山开田,不是闲事。我们年老力衰,恐力难从心。启玉琢磨众议,不无道理,可总感不能坐视不动。经党支部研究,组织学习《愚公移山》,张慨然说:“与其
(19131986)
杨瑞清
  杨瑞清(1921~1982年)苗族。伟江乡洋湾村人。1934年秋考入县级小学十七班,1936年秋毕业。 1939年秋考入县立师资训练班学习,修业一年毕业,任碧林小学教师。1943年2月考入省立桂林师范学习。1944年11月日本侵略军入侵桂林,学校疏散,杨回家避难,从此辍学。1946年初杨被选为马堤乡乡长,加入国民党,在官场过了两年,对官员-腐败、欺压人民甚为痛恨,遂弃官去镇南乡中心校(今和平小学)任教,1948年,参加桂林地下党外围组织爱国民主青年会,回伟江从事地下组织农会工作。1949年5月6日,平等、宝地等地在中国共产党龙胜支部的领导下举行武装-。杨瑞清于5月11日领导伟江农民响应-, 袭
(19211982)
侯正山
  侯正山(1885~1933年)瑶族(红瑶)。马堤乡大段人。其父侯秉章学识古文,诚实公正。 侯正山从小受其父熏陶,好学诗文,7岁入马堤私塾,青年时考入县高小就读,十年窗下赋诗作文不少,惜遗文全失无存。侯正山与其父秉章,对马堤黄越、苏和、苏浩等劣绅经商以“大进小出”和放0剥削农民极为痛恨,便向广大农民进言:“不要受黄家和苏家的敲榨。生猪不卖给他们,桐籽自己榨油挑去龙胜卖。”因此,黄、苏二家将正山父子视为眼中钉。1927年黄、苏挑起汉、瑶-,纠合汉族30多人至大段屯,掠夺瑶家的鸡鸭。侯正山上告县官,黄越和苏和被惩处坐牢半年。1929年黄越和苏和企图报复,对侯正山购买李弟扬-古庙的铜锣事,控以销赃罪。
(18851933)
苏浩
  苏浩(1896~1951年)字汇川。马堤乡马堤村人,祖籍灵川县,幼年时就读私塾、高等小学。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桂林桂山中学后,曾任马堤小学校长、县自治军营长、财政科员、视学员。1932年任东区民团分局团总,在镇压瑶民义军期间兼任县平瑶委员会委员。后任马堤乡乡长、县参议会副议长、县联社主任,1949年5月任县“-委员会”委员、“剿共志愿兵”参谋长等职。民国22年,境内瑶族不堪忍受国民党政府的压迫统治和民族歧视,与壮族联合武装起义。苏浩紧密配合虞世熙率领的桂林民团常备大队对义军进行血腥清剿,继与国民党政府对泗水、马堤、和平瑶壮地区实行大掳掠、烧杀、清乡,强迫瑶民领“自新票”。苏施毒计“只
(18961951)
赵文伟
  赵文伟(1839一? )。世居县城北门街。其父赵庆祥于清咸丰年间任全州营千总,同治元年调任灵川营千总。是年,赵文伟与其弟文萃从永宁州学赴桂林参加乡试录取。翌年入京会试,兄弟俩分别考取第五名和第六名进士,文伟时年24岁。赵文伟受任直隶(今河北省)宛平县知事,文萃受任赵县知事。文伟理政有方,获得清廷青睐,升任贵州省遵义府知府,官至京畿禁烟大臣,加布政司衔。生四子,今其子孙繁衍冀晋等地。光绪十五年(1889年),赵文伟携其子等数人回故里——龙胜县城郊祭祖,并在北门修建木架结构屋宇一座(1922年2月23日因火灾被焚毁)。
[] (1839~?)
鲍钧
  鲍钧(1911~1951年)字如衡,化名石德林,乐江乡同乐村人。生于地主家庭。青年时被任为乡民团后备队队长。1937年,毕业于广西民团干校。1938年加入国民党。之后,历任村、乡长。1947年被选为县参议员,翌年为参议长。鲍得高官厚禄后,生活更为腐化,把大小事交他人办,自己常跑桂林、柳州等地游山玩水,寻花问柳。桂林伎馆中一小姐身价千金,鲍每次出桂林都去“拜访”,后鲍不惜以巨款攫为己有,冠以“第一姨太太”。后鲍到同僚家作客,见其堂妹俊俏,托人架桥与其鬼混,使其又成鲍的“姨太太”。鲍已有五、六个老婆,但仍不满足。见到漂亮的女人,就耍流氓手段弄到手。鲍为满足花天酒地的生活,竟以“抗战”为名偷劫公枪出
(19111951)
吴德忠
  吴德忠(1926~1967年)侗族。乐江乡地灵村人。1940年考入义龙国中(校址宛田),1942年夏毕业,考入省立桂林师范就读。1944年冬,日军入侵桂林,学校迁三防,吴离校回家避难而辍学。1945年9月, 吴德忠任江底中心校校长,当时县教育科开展全县性论文比赛,吴获得论文比赛第一名。1945年11月, 龙胜县参议会创办《民声》半月刊,吴德忠担任。1946年7月,吴去柳州日报社工作。 1947年9月,吴调任石孟乡中心校校长,翌年1月调任县督学。1948年3月加入桂林地下党外围组织爱国民主青年会。 为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8月去广南乡中心校任教师。1949年5月6日,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平等举行了武
(19261967)
黄玉斋
  黄玉斋(1904—1971年) 泗水乡泗水街人。 父早逝,由母抚养。小时就读本地私塾。1916年12岁时,因家计困难,玉斋到长兄传荣在河口开的商店当学徒。18岁时与县城朱少斋女朱袭珍结为夫妇。1928年,因长兄所不容,玉斋带妻从河口返回泗水自谋生活,在周植林经营的“致和顺商店”做店员。1929年至1930年与周植林合伙经营“致和顺商店”。1931年独资开设“黄福昌商店”,其妻养猪、做豆腐、熬酒卖,家境渐趋中兴。1933年春,黄搬到县城岳父家居住。其间,得岳父资助,玉斋与蒋翼庭、周克毅合伙在县城开设“景泰和商店”,任商店副经理,因原配夫人无生育,1935年,娶泗水冲口之周仲英为次室。1936年冬
(19041971)
苏政宣
   苏政宣(1883~1935年)号子鉴,马堤乡马堤村人,家境小康。清末,赴省应试授庠生,民国初年赴北京政法讲习班学习, 民国5年(1916年)回县,任东区团团长,后调任县民团总局局长。1922年4月, 知县黄兆荣不辞而走,县府无人主政。苏政宣办事公正,县府人员推举苏为知县, 苏5月就职,为龙胜籍第一任县长,极想显露其才干,提出振兴桑梓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等建议,然未取得上级的青睐,亦未获得乡绅财政之支持,工作难于开展,遂于次年10月辞职,复任县民团总局局长。1929年5月, 桂林人康德兴受命任龙胜县长,因惧山区闭塞而不就,将县长职让给苏政宣。 苏再度想实现其发展桑梓工商业之理想,毅然就任。9月
(18831935)
雷玲
   雷玲(1922~1974年)女。乐江乡光明村人,出生于行医家庭。1932至1936年, 就读于本地一小学校,1936年下半年,入县城短师班学习。1937年5月考上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193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龙胜工作。先后在县内泗水中心校,大同中心校任教师。其间,在县妇女会兼任组织和宣传工作,提倡妇女走出厨房,走上社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成为县境内妇女运动先行者。同时,加入进步青年雷鼎、周大治等组织的“读书会”,成为读书会主要成员之一。通过阅读讨论《大众哲学》、重庆《新华日报》等进步书刊,雷初步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迪,对中国革命形势、中国共产党获得进一步认识。1941年8月, 受母校
(19221974)
谭显斌
   谭显斌(1927~1947年)三门乡安康村人。1944年秋毕业于龙胜县国民中学。1945年秋考入省立桂林师范(校址两江)十九班就读。在校期间学习用功,思想要求进步,是-的积极分子。1947年2月被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领导全校学生400多人积极开展政治活动。1947年4、5月间,学校附近农村贫苦农民缺粮闹饥荒,谭显斌和学校校长汤有雁商量,在中共桂师地下党的支持下,发动全校师生开展“节约一碗饭运动”,捐粮捐钱拯救无米之炊的农民。经学校和学生会号召,师生积极捐粮、捐钱交与学生会,由学生会派人下村济贫。学生会还组织学生下村帮助贫苦农民插秧,了解民情。1947年6月, 谭显斌号召全校学生投入反内战、反
(19271947)
赵焕妹
  赵焕妹(1910~1933年)瑶族,女。出生于江底乡江底村。从小跟父母耕田种地,18岁结婚后,夫妻勤俭持家,生活尚能糊口。民国21年(1932年)秋,传灌阳出“瑶王”,赵焕妹欣喜若狂,一反常态,闭目摇头顿足“发杠”(即降童),口中念念有词:“瑶王要起事坐天下,瑶民要跳出苦海享大福!”人们奔走相告,皆传她为“仙姑”借身显性,昭示瑶族不分男女老幼,皆可一道“起事”。又云:“瑶王坐殿,瑶族人民打出平地去种大田。拜天念念经,则刀枪不入。”一传十,十传百,赵焕妹被县境瑶民公认为谙通“符法”之“仙姑”。民国22年农历二月初二日(2月24日) ,瑶族义军攻打寨纳(今泗水街),在周家炮楼前之大田中,设
(19101933)
全部龙胜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