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历史人物介绍14
商高
   商高 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以地得姓。周成王时,封爵商子。在《周髀算经》中,他首次提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为世界最早引用勾股定理者。
[西周]
杜无业
   杜无业 俗姓杜,法号无业,商州人。唐代名僧,13岁登坛讲经,被人称为神童。成年后,不辞劳苦,涉足江南,拜访名僧,先从学玄素,后游访长安。长安众僧敬慕其才学人品,推举其任“两衔大德”,他不肯接受,北游上党(今山西省境内)。节度使李抱真亲临接待,并向他请教佛法,邀其主持上党教务,被谢绝,赴汾州(今山西隰县)开元寺禅居。此间,宪宗两次召见,他都未去。长庆元年(821),穆宗备礼,派使者多次邀请,他实在难以推辞,笑对使者说:“行即行矣!”当夜
[]
张海
   张海 郭邈山 商州人。北宋庆历三年(1043),陕西饥荒,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商州灾情尤甚。《温国文正文集》中称:“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麸而不足,所衣者纾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当年八月,商山饥民一千余人在张海、郭邈山、李铁枪等人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响应者风起云涌,队伍迅速扩大至万余人。他们以商州为起点,环绕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卢氏以东和洛宁长水以西,
[]
邵可立
  邵可立 字三立,商州人。幼贫苦学。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后镇守山海关时,建文昌书院,购古今藏书以教诲当地优秀子弟。多次减免赋税,减轻民众负担。廉直刚断,屡次上奏弹劾权贵。 后任山西布政司,为官清廉,家居淡素。晚年居商州,宦官魏忠贤的同党崔呈秀诱其出山,邵谎称有病予以拒绝。商州遭灾后,他捐出皇帝授给的金带,赈济灾民。70岁去世。康熙帝慕其贤名,曾授金匾予以褒扬。
[]
王邦俊
  王邦俊 字吁卿,福建龙溪举人。明万历七年(1579)任商州知州。他重修州城西说法洞栈道。“火攻石壁,凿山三月,架梁四道,削险开径,砌石连栈,于是避水登陆,上至五鬼窑,下至说法洞,凡二里许”。他设立学校教诲地方子弟,为地方培养出人才。续修《商志》,为地方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后升任江西瑞州府同知。商州百姓为其立祠,并于州署前立《去思碑》,以纪念他在商州的功绩。
[]
罗文思
   罗文思 字睿,号勉夫,四川合江人。清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为进士。曾任白河、蒲城、商南诸县知县。乾隆十八年(1753)任商州知州。据《陕西通志》记载:罗文思到任商州后,整顿吏治,开辟荒田,修整渠堰,兴桑养蚕,减轻徭役,开筑道路,修建桥梁,促进贸易,怜鳏恤孤,修缮文庙,构筑城楼,政绩斐然,举不胜举。 罗文思到任时,商山书院设在城外上寺坡,校舍狭小,破烂不堪无法容纳众多学子。罗文思捐俸银二百八十八两,在州城东门内购得宅基地九亩
[]
李素
   李素(生卒年不详),字少白,云南保山(今云南省保山县)人。同治六年(1867)成举人,光绪初年授商州(今商州市)直隶州知州。当时州内歉收,百姓陷于饥饿之中。他一面组织百姓运赈粮,设粥厂十多所,救活了许多人,同时集资购回粮种,散发给百姓恢复耕种。光绪六年(1880)州境发生水灾,他全力组织抢救,使灾情大大减轻,百姓免遭流离失所之苦。州城紧靠丹江河岸,每遇洪水,附近民房、农田多被淹没,水从南城门涌进使城内南半部成为积水池,他便组织百姓在城
[]
杨俊德
   杨俊德(?~1924) 字明齐,商州人。少倜傥,有大志,魁梧聪颖,仁侠好义。十七岁肄业县高等小校,富有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爆发后投笔从戎,以骁勇闻名。中华民国成立后,解甲归里。护-兴,任陕西骑兵第一团第二连长,后归靖-杨虎城麾下,任游击营营长。民国13年(1924)改编为陕西国民军第二团第一营仍任营长。治兵严而不苛,其行师御敌,静如山动如水,绰有古名将之风,虎城甚器重。历驻渭北康桥、来化、潘驿、下寨等处,纪律严明,兵民和辑,萑苻靖息,
刘实通
   刘实通( 1889~ 1935) 乳名重秀,商州人。幼时家中贫穷,光绪二十七年(1901),12岁的重秀告别父母,拜师习武。在短短几年里,他学会了拳术、气功,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师傅遂授“实通”法名。 刘实通回到家乡,便组织穷哥们,杀富济贫,与官府抗争。他的能力被当地大土匪唐靖看中,绑架要他归顺,行至半路他使出浑身解数将绳索挣断逃脱,后领上妻子逃到洛南县庾家河大西沟租种地主 山 地度日。因生活困苦,儿女先后病亡。后他投奔洛南三要司
(18891935)
华心源
  华心源(?~1936) 字养天,商州人,中央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毕业。民国22年(1933)任中央军校教导队无线电台台长,24年(1935)升通讯营第三连连副,26年(1937)升通讯营第四连连长。上海之役与日寇血战数月,旋奉令死守南京。给家寄信说:“既受国家培养多年,现奉命死守南京,惟有以身许国,请父母勿以为念”。12月13日南京失陷时,率全连官兵在城外与敌寇殊死拼战。同事屡劝其设法渡江。华说:“吾早具决心,誓不退却”。由晨血战至
仇少珊
  仇少珊(1898~1938) 商州人。自幼受家塾教育,勤奋好学,先后就读于西安甲种农业学校和中山大学,受到一些进步人士的教诲,逐步树立起爱国思想。 民国17年(1928)秋,仇少珊返商后任县立第一小学校长职务。他以爱国主义为教育内容,改变该校只谈教书不谈国是的教学状况。他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宣讲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仇牢记国耻。他改文言文国文课为白话文国语课,取消修身课,增设自然课、农业课、武术课和童子军课。树立新的学风
(18981938)
陈忠茂
  陈忠茂(1916~1945) 商县人,少时家境贫寒,寄养在舅父家。由于舅父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加之1932年后红军三次经过夜村等地,宣传革命道理,在他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火种。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忠茂所在的朝阳小学的同学常听中共商洛工委领导王柏栋的抗日救国讲演,激发了他抗日救国的雄心壮志。他不安于埋头读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王柏栋领导的抗日武装。由于工作积极负责,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王 柏栋在商洛发展的首批党员
(19161945)
王庆先
  王庆先(1913~1946) 商县人。自幼在当地私塾读书,后在山阳和本地小学教书。在革命战争年代,王庆先的家乡砚池河属游击区,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倾向进步,向往革命。由于当地反动势力猖狂,对游击队活动十分不利,因此王庆先便和当地的保长祝庄清、保安队长赵凤和等结拜为“烧香兄弟”。在取得信任之后,他以解决“民安”为由,向他的“兄弟”们提出“内合外分”的策略,即共产党游击队来了由王庆先接待,国民党部队来了由他们的“兄弟”照管。 1946年
(19131946)
李念劳
   李念劳(1906~1947) 又名世盈,商州人,贫苦农家,父母早逝,自小随两个哥哥以樵耕为生。1938年他参加了以刘松林为首的当地农民绿林武装。这支队伍曾截取军队辎重装备,给国民党当局形成严重威胁,于是当局派兵围剿逮捕了刘松林,李念劳也埋枪携妻逃匿蓝田流峪的深山住家。 1942年10月,同乡刘兆英(共产党地下人员)突然来访,动员李念劳到陕北边区去,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队伍,使他在走投无路中看到了光明。他二话没说,便告别妻子,同
(19061947)
王仁平
   王仁平(1909~1947) 又名青云,商州人。少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随父给地主干活。青年时代,他常出外扛长工、打短工,还时常抱打不平。成年后多次投军,因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深感失望而又多次离开。1936年,他参加夜村地区以刘松林为首的农民绿林武装。1940年,该武装被西荆公路警备司令谢辅三重兵围剿后,保甲人员四处缉拿王仁平。于是他-离家出走,改名换姓逃往洛南县,先后以陈青云、陈然、陈强汉等名在景村、车塬等地扛长工、打短工躲避追捕。19
(19091947)
程遵洛
  程遵洛(1882~1948) 字景范,祖籍河南嵩山县。明万历年间来商,世代业儒,耕读传家。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超人。读完私塾,考入商州中学堂,学业优异,被省提学使余坤奖给“增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升入陕西省立高等学堂(西北大学预科)深造。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正在陕西省立高等学堂读书的程遵洛和派往商州的-才部步二营,代表省军政府宣抚队在州署举行授旗仪式,建立民国。民国3年(1914),被华阴师范学堂聘为史地教员。
(18821948)
王治江
   王治江(1921~1948) 商县人。自幼由于家境贫寒,靠给地主长年干活为生。 1946年秋季,王治江参加了谢华在林岔河领导的游击队,任第五中队中队长。由于他熟悉当地情况,经过发动群众,在很短时期内游击队迅速壮大。为了充实武器装备,在谢华的安排下,王治江经过周密调查,弄清了林岔河保长汪含璋的武器装备情况,并通过在汪内部安插人员,以里应外合方式搞垮了该保的武装力量,壮大了游击队的势力。同年8月底,新四军五师部队开到杨斜,成立“商山
(19211948)
姚吉乔
  姚吉乔(1892~1953) 商州人,农民出身。二十年代末冬季的一个晚上,他听说从洛南县过来四个散兵,在大河面乔沟口王德运家索要银元。出于气愤,他急奔德运家,智取了散兵的两支长枪,一支短枪,并将他们锁在王家,只身携枪跑回。此后,他便在地方插旗招兵,制造0,组织民团,自任“团总”。从此,北宽坪一带的一切事务由他主宰。北宽坪地处商州和洛南县交界处,不时受地方各派政治、军事力量侵袭。为了保存实力,他便派部下陈四娃、任志英去找在留仙坪、会峪一带
(18921953)
吴全耀
   吴全耀(1932~1954) 商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六岁父母相继去世。1949年7月商县解放后,他便参加了革命,被分配到杨斜区区干队工作,1950年编入商县独立营,不久被调往商县公安队当战士。 吴全耀在公安队里,无论是进山剿匪,还是执行押解和看守执勤,一贯认真负责,经常受到公安队领导的表扬。1952年后半年,公安队开展速成识字及文化教育,他用自己节约下的津贴购买学习用品,加班加点刻苦学习,终于达到了小学文化程度,荣立三等功。他在
(19321954)
王思恭
  王思恭(1880~ 1955) 商州人。幼读私塾,少时在城东街“太运堂”中药铺为徒习医,拜名中医任庆锋为师,苦读医著。从《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学起,继读《寿世保元》、《医宗金鉴》、《金匮》和《内》、《难》二经等,对妇科医药精研甚深。民国初年,在城内东街开设“万生成”中药铺,悬壶行医,日诊甚众,名声颇盛。城东张姓一青妇,婚后八载不孕,腹有拳头大积块,俗称身怀“鬼胎”,惊恐不安,求其医诊。日:“经期受寒,瘀血阻胞”,用药数剂而愈,果孕
(1880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