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历史人物介绍6
胡涵益
  胡涵益(1910~1974) 又名友三,水口乡水口村人。幼时习医,勤学成才。1932年在县城东街开设“卫生堂”药店,坐堂应诊。自制中药膏、丹、丸、散,方便患者。建国后,1956年合营于联合诊所。后在太峪地段医院、县医院、水口医院工作。胡擅长妇科,对“痨疟”治疗有独到之处,为陕西名老中医验方集献方10余个。胡在后半生医术更精,远近闻名,曾被陕西省中医研究所邀为研究员。胡教二子从小习医,长子志勋曾任县中医院副院长,是彬县中医后起之秀。
(19101974)
吴南
  吴南(1953~1972) 北极镇旺安村人。干部家庭出身。学生时期,以雷锋、王杰为榜样,勤奋学习,乐于助人。1970年8月毕业于西安中学。同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参加了襄渝铁路建设,任5851部队学生17连排长。在旬阳施工工地,吃住条件都很艰苦,吴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脏活累活带头干。一次去5里外一座山上背煤,年仅18岁、体重只有45公斤的他,竟翻山越岭背回148斤煤。枫树垭隧道开工后,他身先士卒,早上班,晚下班;打完风枪又装炮,扒渣过后又
(19531972)
王纪芬
  王纪芬(1921~1966) 凤翔县槐原村王家庄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曾任凤翔中学教师,凤翔师范学校代理校长,凤翔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0月~1966年8月任彬县中学副校长、校长。其间,兼任彬县师范学校副校长、校长。曾任中共彬县第二至第六届代表,第三至第六届人大代表。王在教学管理中,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治校有方,管理得法。他严以律己,坚持带课,即是在患病期间,仍坚守工作岗位。他对教职工
(19211966)
史风莲
  史风莲(1876~1948) 女,西坡乡文家坡村人。自幼嫁于王家为妻。早年家境贫寒。1929年年馑,史用野菜糊救活本姓五老婆婆之命。1947年春荒,她将自家存粮14石借给邻居度荒。民国时期,她家被3次抽丁,糜费不少钱财,生活紧张。贫寒生活,繁重劳动,使她养成勤俭质朴、刚毅不屈的性格;灾荒年馑、穷人间相帮互助,磨炼出贤淑仗义的品德;官府横征暴敛,激起她对旧社会的憎恨;共产党打富济贫,秋毫无犯,使她产生了拥护革命之情。1948年4月,中共北
(18761948)
孙德荣
  孙德荣(1917~1947) 原名德润,又名玉瑞,龙高乡高村人。3岁丧母,5岁亡父,兄德5抚养。幼时勤奋好学,颇得塾师赞赏,因家境日寒,辍学务农。闲暇苦读古典小说和进步书刊,萌发了朴素的爱国思想。1934年,应招投入杨虎城的西安绥靖公署教导营,被编入中共地下党员殷义盛任连长的2连。由于吃苦耐劳,深得杨虎城赏识。1935年,陪同杨长子拯民去蒲城尧山中学读书。1936年“西安事变后”归队,赴抗日前线。因作战有功,先后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
(19171947)
陈凤岐
  陈凤岐(1905~1947) 幼名嗣儿,永乐乡陈家庄村人。1933年3月16日,经中共地下党员赵宏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在北极塬组织、开展了农-动。秋季参与组织领导了打倒永乐民团团长吴志文的斗争。1936年2月,参与组织了围攻田家城、砸毁-局的斗争。八九月间,发动永乐地区18个村300余名群众开展“交农”斗争。农历十一月,在抗日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三团团长黄寿发,政委谢斌等人支持协助下,组建了永乐独立营,陈任指导员。该营后被编入
(19051947)
胡彦英
  胡彦英(1911—1937) 永乐乡军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19岁,被永乐镇保安分团抓丁。由于受到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红军革命的影响,1933年2月9日晚,组织自己所在2排9名士兵于永乐镇民团驻地起义,后被红26军2团收编。1934年6月,胡被任命为红26军42师骑兵团1连指导员。胡随骑兵团转战陕甘边,奋勇杀敌,立下战功。10月中旬,26军42师组建2团,胡被任命为团政委。这时,团长刘景范负伤疗养,胡率领2团,先后歼灭了志丹县旦八寨子民
(19111937)
王战奎
   王战奎(1910~1935) 又名王富贵,义门乡庙岭村人,出身贫苦家庭。1928年秋,被征在长武县亭口镇国民党军队当兵。1932年逃离回家。这时,国民党邠县地方政府大办民团,抽丁派款。王顶名去永乐民团当兵,被委任班长。民团残酷训练,百般-,使壮丁不堪忍受。王结交穷苦兵丁,分头串连,准备-。1935年2月18日,互和李振海率领民团50名壮丁兵宣布起义,连夜投奔红军。22日,在正宁县南邑村收编为中国工农红军26军42师3团4连,王任连长。
(19101935)
马荆州
   马荆州(1936—1987),西安市人。1957年,陕西省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在永寿工作。30多年来,先后在永平、渠子、平遥克山病区及碾子沟煤矿从事克山病防治工作,对患者关怀备至。常在深山区单身步行,翻沟越岭,沿门入户医病送药,宣传卫生知识,协助居民改水、改善宅院卫生环境、改革生活习惯。对急危患者日夜守护治疗,使克山病得到控制。扎根农村,为群众治病。1987年在平遥煤矿病故。
(19361987)
严克伦
  严克伦(1918—1988),原名丕作,字乐亭,本县监军镇封侯村人。1932年在西安师范上学时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7、8月间,与共产党员张起、王伯栋(在国民党驻永寿部队中任排长),秘密开展游击活动,因在驻军中搞5支步枪一事,被国民党察觉,进行查究。王伯栋-离开永寿,张起去杨虎城部队,严克伦去西安上了学。1935年下半年,奉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指示,回到永寿,以在第二高级小学任教员作掩护,在西兰公路沿线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
(19181988)
张兴仁
  张兴仁(1961—1986),南顺什村人,高中毕业。198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陆军第61师181团7连当战士。1981年9月,转陆军第47军教导队1中队学习,1982年9月入西安陆军学校2大队10队学习,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于陆军学校大专军事侦察队毕业,8月在62师侦察连任排长,继在成都军区第10侦察大队二连任副连长。1985年9月去云南老山前线执行任务,1986年3月18日在前线1828高地战斗中牺牲,骨灰安葬
(19611986)
孙天柱
  孙天柱(1936—1975),监军镇永寿村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荣立三等战功。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复员返乡。1965—1975年,先后任生产队副队长、永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民兵营长。1975年10月22日,率民兵投掷手榴弹演习,民兵刘扁扁投弹时,弹未离手,弹柄即冒烟,弹虽投出,却离刘扁扁很近,刘扁扁慌恐痴立,不知所措。孙天柱猛扑在刘身上,将其压倒在身下,榴弹即刻0,孙天柱背部中弹片,不幸牺牲。1976年6
(19361975)
雷复乾
   雷复乾(1901—1962年),男,长武县彭公乡马坊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自小酷爱学画,每见心爱的画幅佳作,总要用指头在地上临摹一番,以致右手食指尖常磨出血。12岁上私塾,在三官庙大殿墙壁试画一匹奔马,师生无不称奇。后拜浅水画匠王某为师,勤学苦练。既尊师仿古,又摸索创新。他画的“塞外风光”、“春江孤影”等,深受人们喜爱。终年奔忙于周围邻县,画庙壁、祠堂,塑神像,描神主,成为有名的民间画匠。他常为慕名求画者作四扇屏、中堂和描金彩绘箱柜
(19011962)
王纯熙
  王纯熙(1873—1948年),字子嘏,男,长武县城内东街村人。家贫好学,擅长书法绘画,尤喜翎毛花卉。以水墨浓妆淡抹能使花鸟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他作山水画,时常涂墨后泼水,再用笔洗、抹、装、点,层次分明,自然清新,工笔神隽,一气呵成,求画者立等可取。他为人作画以牡丹、芦雁、山水风景题材最多,邻近陕甘各地颇有名气。他与民间画匠雷复乾一起,互相切磋,绘画题字,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他为人耿直,不施阿谀奉承。晚年居家赋闲,处世清贫,聊以作画,维
(18731948)
高陵
  高陵(1888—1953),男,长武县彭公乡东大吉村人。自小家贫未曾上学,但他聪明伶俐,14岁跟随西大吉堡木工名匠崔玉亭学手艺,勤恳细心,尊师如父。出师后,独立经营建筑业,擅长砖木结构的仿古宫殿式建造,设计施工,独具匠心。县内一些有名的较大建筑如亭口桥、黑河桥、昭仁寺大雄殿和文庙大成殿、文昌宫、圣母庙戏楼等,他都参与设计施工或翻新维修。民国九年(1920年),修建福音堂受得到丹麦传教牧师杨明新的称赞。接着又为邠县修建基督教堂。他精心揣摩
(18881953)
王耀东
  王耀东(1889—1958年),男,长武县彭公乡大兴村人。幼年时喜好武术。15岁时,去平凉从军,拜师练功。民国六年(1917年),回长武任武营教练。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私立昭仁小学兼任国术教员。热心倡导尚武精神,边示范边讲解,引起很多人学习武术的兴趣。50岁时,曾去兰州参加全国武术竞赛会。经过多次较量,力战少数民族拳王“白蝴蝶”,夺得第二名。适逢走江湖的一个马戏杂技班在平凉演出。事前通融警察局、商会、地方士绅,并给一些知名人物发
(18891958)
武积玉
  武积玉(1872—1935年),男,长武县亭口乡亭南村人。自小习拳练武,后拜马寨村朱彦彪为师,练三伏,服五毒,鸡鸣即起,从不间断。门前一棵大杏树被他抡拳踢脚而枯死。练就“铁沙掌”和“千把攥”,用两个指头能插进对方腰腹,单手抓人能扔出三丈之远。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县长主持,在教场设擂台比武,他连胜三局,名声大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邠县来一帮西府卖武的,约会武积玉较量。他怀揣两个糜面窝头,赶奔邠县,挤进围观的人群,抱拳谦称
(18721935)
曹富举
  曹富举(1882—1961年),乳名祥娃,男,长武县洪家乡曹公村人。幼时家贫,只读过两年私塾。青年时,学阴阳,后发愤自学中医药理。一面虚心向老中医求教,一面广采民间土法验方。开始行医时,自记病历医案,反复琢磨,积累临床经验,医术不断提高。他坚持自采草药,配制丸散成药。用于病人既方便省事,又花钱少、效果好。他特长外科疔疮痈疽,常为患者土法施行小手术,排脓清瘀,去腐生肌。他用中草药和验方治疗内外科疑难杂症,医术高明,尽人皆知。每当诊断治病认
(18821961)
孙怀
  孙怀(1877—1955年),男。长武县亭口乡三台村人。年轻时喜爱中医,刻苦自学。潜心研读《寿世保元》,擅长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和疑难杂症。他待人正直平和,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周到。不管严寒酷暑,有请即到。遇有穷苦人家,有钱无钱都以治病为先。病家借麦面留他吃饭,他却说:“人吃五谷杂粮,秋面可口,容易消化,何必费事呢?”穷汉家没处住,招呼他住牛窑土炕。他说:“这正合乎我的习惯,小便不出门,咳嗽唾痰不吵人。”他收集运用民间验方,自己采
(18771955)
王化南
  王化南(1868—1938年),男。祖籍临潼,自幼随父迁住亭口镇新街。他自幼聪敏,记忆力强。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中秀才。考官见其字迹清秀,批语“字盖七处”。后赴西安应举,无银钱交费,又因父亲讨过饭“三代不清”,被拒于举子院外,靠卖文度日。回家后务农,自学中医,为人看病渐有名气。闲暇苦练书法。民国初年,甘肃督军张广建路过亭口,发现王化南书法精良,医术高明,约请为军务秘书,他婉言辞谢不受。民国四年(1915年),长武知县杨国颐,突患中
(1868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