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历史人物介绍6
潘业俊
  潘业俊(1903—1931)潘业俊,曾用名潘异凡,东乡乡石崖村人。1921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桂平浔郡中学,因父亲病逝,家庭经济困难,中途辍学。他在家边劳动边自学,常常一人闭门读书、练字、吟诗、练武艺、钻研农学、医药等。他学到的知识,乐为农友们分忧解难,他托人从上海买回谷物、果菜新品种试种,然后向农民推广。他自采草药,以身尝试,然后给群众看病治病。为了帮助农民学文化,他在自己家里办夜校,自任教师,为青年传授新文化、新思想。1926年3月,
(19031931)
翁尧年
  翁尧年(1899—1928)翁尧年,河马乡马台村人。自幼奋发学习,成绩优异,他在东乡学堂读书期间,逐步了解到帝国主义为了瓜分中国,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民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他看到繁多的苛捐杂税沉重地压在劳动人民身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暗下决心,要为人民作一番事业,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1926年3月, 广西省农民部通电各地组织农民协会。他立即和同乡的刘月高、潘业俊、刘德明等进步青年一起,广泛发动农
(18991928)
陈炳璋
  陈炳璋(1906—1927)陈炳璋,又名聘三,桂林市人。高小毕业后,1926年3月,到广西农-动讲习所学习,同年11月1日毕业,由广西省农民部委任为武宣县农运特派员。陈炳璋到武宣后,深入通挽、东乡、桐岭和城厢等地农村宣传农运、发展农民协会会员,建立农民协会组织,指导农民办夜校、学文化、倒菩萨、破除迷信,实行“二五”减租,训练农民自卫军,惩治恶霸豪绅。在他的指导下,截至1927年7月,全县有4个区(镇)的39个乡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250
(19061927)
谭体元
  谭体元(1836-1866)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象州(位武宣县北)人。初参加金田村起义,随军北上。 1857年(文宗咸丰七年)自安徽安庆(今安庆市)随石达开出发,后经浙江、福建、湖南直至广西,为青天豫(一作钦天豫)。1860年1月与博忠信等从广西返回,旋经湖南,合汪海洋部入江西。12月率部占德兴(位景德镇市东南)取安徽婺源(今江西,位景德镇市东),授主持。4月援遂昌失利,寻退汤溪,后封偕王。1864年8月同洪仁玕、黄文金等护幼天王洪王贵
[] (18361866)
何震川
   何震川(1826~?),百丈乡新寨村人,秀才出身,屡试不第,愤懑还乡。咸丰元年(1851年) ,太平军到百丈,天王闻其名,以礼相聘,何带兄弟全家22人参加太平军。当时,太平军初起,战事不利,震川全家大部牺牲,仅剩他和一弟一侄3人。何震川初被封副典诏,为天王撰写诰谕,“天条三字经诸书及官职制度皆其草创而润色。”曾与曾钊扬等删改《六经》。咸丰二年十二月(1853年1月) ,升任殿前右史,专记天王每天登期、起居,每月汇成1书,与左史联名呈献
[] (1826~?)
卢贤拔
  卢贤拔太平天国官员。广西渌州(今桂平)人。一作象州人。原名贤达,因避石达开(翼王)讳,改名。初在桂平紫荆山区参加“拜上帝会”。粗通文墨,会众称其为“卢先生”。曾与洪秀全、冯云山密撰《天条书》、《三字经》等。1851年(文宗咸丰元年)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位柳州市东)。后封左掌朝仪,职同将军。凡设官分职、定礼作乐等,多由其草创后奏请施行。1858年3月占领南京,升职同检点。4月,封恩赏丞相。 8月,为东王府掌书。11月,擢秋官又正丞相(一
[]
曾水源
  曾水源(1830~1855)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武宣县人。幼年读过私塾,知晓经史,当过“童蒙师”。清道光末年加入冯云山的拜上帝教,是最早的上帝教信徒之一。清咸丰元年(1851)在广西金田村参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被封为御林侍卫。随天王洪秀全左右,为其拟撰诏书,批答本章,参与天国的军政要事。翌年,升任副侍卫,领兵攻克岳州(岳阳),擢士官正将军。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在督军攻打三叉河时,因有战功,又赏穿
[] (18301855)
刘铁民
   刘铁民(1891—1947),原名刘德明。1891年出生于广西武宣县河马乡李树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按说“添丁传宗”本是件大喜事,但刘铁民的出世并没有给这个农家带来多少欢乐,因为他父亲是“烂仔”出身,常四处游荡,不理家事,家庭贫穷如洗。刘家有四兄妹,铁民排行0。在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精神熏陶下,刘铁民从小颇有志气。当时家里田地很少,生活陷于饥饿,但他却主张不租种地主田地,认为如租种地主的田地,除交租外,自家所得无几,岂不白养了地主。于是
(18911947)
韦天强
  韦天强(1909—1948),原名世刚,字近仁,曾用名文耿、永仁,1909年10月18日出生在广西武宣县东乡上平岭村一个农民家庭。韦天强从小就受到革命的熏陶。他的家乡——武宣东乡是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就是在东乡称天王的。当年东乡许多农民跟随西王肖朝贵(东乡人)投奔太平军,太平军几番转战于东乡,给予清军沉重打击。大革命时期,东乡的农-动搞得热火朝天。这些革命事迹和斗争活动使韦天强深受教育。1922年至1924年,韦天强
(19091948)
郑献甫
   郑献甫 (1801~1872) 字小谷, 号识字耕田夫,又号自石,广西象州人。清道光五年(1825)拔贡,十五年进士。官刑部主事,赏五品卿衔,后以教授著书为生。道光二十七年,在桂林任榕湖书院、秀峰书院主讲。咸丰七年(1857),为避太平军而移居广州,主讲于广东顺德凤山书院、广州越华书院。同治元年(1862)回桂定居,主讲秀峰书院。十一年任孝廉书院山长,直至去世。在文学上,评点直抒己见,力避道统文派之说。其论文力反门户之见,认为“道
[] (18011872)
张华
  张华(1911~1990),原名刘鸿桢,曾用名刘德甫。广西来宾县大湾乡人。民国22年(1933年)秋,张华考入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曾在广西邕宁国中分校工作,后转到广东粤北山区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广东省委招待所所长、中共广东省始兴县委书记、西江特委副特派员。解放战争时期,随东江纵队北上粤北,任粤北地区特派员、粤赣湘边区五岭地委书记、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政治委员等职务。1949年12月后,曾任中国
(19111990)
姚槐
   姚槐(1904—1984) 字畏三。象县(今象州)人。1922年任象县警备队文书。1926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步科受训。1927年被派到百色桂军任副官、参谋、连长等职。1929年在黄埔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学习,后到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1930年任广西大学军训部主任,次年任广西-督察署参谋长。之后任广西省绥靖主任公署参谋处处长、第四战区一纵队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第一三一师师长、广西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兼参谋长。1947
(19041984)
王玉武
  王玉武(1907~1994),1907年生于宾阳县王明村,三岁丧父,五岁其母改嫁,从姑母住陆村。王7岁时, 跟同侪到上林县三里、大丰、亭亮等地看戏,适逢“庆丰年班”头牌老生一陈六二在亭亮开馆设教。王玉武被收为徒弟跟班上台打旗子和喊伍,开始了唱戏生涯。1915年,王玉武在怀远拜“楚桂台班”桂剧头牌文武小生张汉玉为师。因艺绩优良,深得张汉玉的器重,并给他取名为玉武,意为汉玉栽培的小武生。在学戏时,先参加《黄河摆渡》、《罗成战山》等剧的排练,
王玉武 (19071994)
韦彦烈
  韦彦烈(1905~1992),原名莫英武,曾用名莫文忠,壮族,1905年生于板河乡西隆屯的一个农民家庭,曾念过四年私塾。1924年应募入伍。1926年参加北伐军,在第三军七师二十二团三营八连任班长,后随部队到江西南昌市,在朱德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军官教育团”受训。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4月25日, 南昌起义部队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岗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韦彦烈在该军三营九连任第三排排长,参加
(19051992)
卢学言
  卢学言(1914~1990),壮族,1914年生于北更乡弄兰村江滂屯。少年时代因家贫,无钱入学读书。其0三代均系有名石匠。他从小随父学石工,从观察石头到拿铁锤、握钢钻,进而打片石、料石,都刻苦用功,精心研究,很快就学得了打料石技术。他所打的料石,不仅表面平整,而且线条匀称,粗细分明。特别在石器或石砌建筑物上雕龙琢凤,镌刻狮子、葫芦、花草等工艺,形象逼真,维妙维肖,技艺精湛。他曾到上林的巷贤、乔贤、鹿山以及县内各地为群众用料石砌2~3层楼
(19141990)
樊长春
  樊长春(1916~1990),壮族,原名樊就权,1916年11月生于思吉乡东河村福增屯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念过三年私塾。由于家道清贫,无钱娶妻,便到凌头村韦家人赘。婚后三年多,其妻病故。韦家见他孝敬双亲,聪明能干,就为他另娶妻子。 1947年,他参加游击队,任联络站站长。1949年正式加入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独五团并任军械员。1950年后,任思吉乡民政助理,上林县-监狱所副所长兼管理员,县财政科科员等职。1953年受到错误处分
(19161990)
白玉荣
  白玉荣(1893~1987),1893年生于古蓬街上,少年时,因家贫只念过三年私塾。13岁在古蓬街名医涂小舟家当学徒,在学习和实践中,他深感到没有较高的文化是难以看懂和钻研中医名著。于是,他白天随师傅学医,晚上去旁听学文化。由于他勤学好问,得到恩师的喜爱,毫无保留地传授医术和文化知识给他。因此,白玉荣的医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大有长进。经过8年的随师实践和自学苦练而出师。 1924年,他辞别恩师到梧州、广州等地寻师访友,交流经验后回家乡行医。
(18931987)
郭润吾
  郭润吾(1913~1987),汉族,山东省沂南左泉村人。1955年从宜山县调到忻城城关苗圃工作。郭润吾继承了自家的祖传秘方兼自学草医。他精研医术,在工作之余,为人治病。他医治骨伤、骨折特别拿手。即使是粉碎性骨折,经他下药治愈者达百分之百,且能恢复肢体功能。 如1978年6月,李正娥左手被机器的皮带轮绞断,起初她给大塘街的马医生治疗,过了50天,断手虽愈,但断处不能上下翻动。她上门给郭润吾检查,发现接骨错位,经郭润吾重新折骨复位,敷了他的
(19131987)
王汉昭
  王汉昭(1911~1987),汉族,1911年生于思练街。1920年始读私塾,1925年在思练小学读书。 1929年7月考入柳州省立第四中学。1932年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思练小学任教一个学期。次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受训后在部队服役。1936年到南京交辎学校受训,结束后到柳州车队当队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军北上抗日。在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廖磊任总司令)任少校参谋。1940年调安徽省保安司令部任中校参谋长。1942年
(19111987)
潘雅川
  潘雅川(1910~1986),号文,1910年生于思吉乡太平屯。16岁时,父母因病相继死于庸医之手,激起雅川发奋自学中医,他先后从师名医雷方民和林氏,并熟诵《药性赋》、《雷公炮制》、《笔花医镜》、《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名著。23岁时,已行医于县内红渡、新圩、古蓬乡和马山县的金钗一带。解放后到红渡卫生所工作。1957年至1961年先后两次参加广西中医专科学校中医师资函授班学习。1961年调到忻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9
(1910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