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历史人物介绍13
马义轩
  马义轩(1929~1989年) 马义轩,回族,河南周口人。民国36年(1947年),市西中学高中毕业。1950年秋,马自筹经费,在曹家渡地区组织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假得意茶楼举办业余识字班,自编教材,义务教学,效果良好。不少学员后来成为民族活动积极分子,为建立区少数民族群众组织打下基础。1951年3月,被选为区首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3月,在区政府及区协商委员会指导下,建立区少数民族联络小组,马任组长。9月,马由区民政局推荐参加市民主党
(19291989)
李崇
   李崇 (公元454年~525年) 字继常,北魏顿丘人。袭爵陈留公。后为北魏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李崇多谋才,尤擅军事。高祖初年,齐国犯边,李崇诏为将军、荆州刺史,镇上洛(今陕西洛南县东南)。李崇不主张用兵,而采取整饬边戍、宣诏绥慰,将所掠齐国人悉数送还。齐人感德,仿魏人返还荆州人200余口。两国边境交和,再无烽火之虞。 高祖南征,以李崇为副骠骑大将军。降人
应奉
  应奉,字世叔,应顺的曾孙,约生活于东汉中期,今南顿上头村人。其祖父应叠,父应郴(顺帝时任武陵郡守)。他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强,读书“五行并下”,记事处人,过目不忘。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二十岁的时候,他为“决曹史”抄录全郡四十二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回郡以后,太守详细问他所送罪犯情况,总共数千几百人,应奉竟然能将所录罪犯的姓名、罪状、罪行轻重等,一一准确背诵下来,毫无遗漏。 顺帝时,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
[]
应顺
  应顺,字华仲,今南顿上头村人,约生活于东汉中后期。章帝时,被举荐为孝廉①,出任掌管政务文书的尚书郎,后转为“右丞”。 他廉直诚信,办事公道,朝廷选派他任冀州(今河北柏乡北)刺史(专司监察),很快又迁升为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东)郡守。他为人上不阿下不骄,在其位谋其政,赏罚分明。 刚刚10岁的和帝(89—104)继位时,朝政已经被大将军窦宪兄弟垄断。窦家横暴京师,就是地方官吏也多出其门。窦宪率军队驻扎河西,二千石以下-都要
[]
陈亢
   “南顿侯”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了官。河南郡志记载,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陈亢同时被赠封为“南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陈亢被陪祀于孔庙。旧《项城县志•人物志》的《儒林》第一篇
张凌云
   张凌云(1895--1946),字步衢,项城新桥刘营村人。 13岁时,因家贫被送给张子荣为义子。19岁时,投冯玉实祥部当兵,因作战勇敢,由班长、排长、连长,直升任营长、团长、第8混成旅旅长。1936年,张凌云任陆军29军(宋哲元部)骑兵司令兼独立25旅旅长,驻守北京南苑、西苑。抗战初期,其部在靖海与日军接火,他以一个旅浴血奋战,阻击20余天。1938年,任77军副军长兼37师师长,参加兖州战役,之后,移防老河口,在随枣战役中击溃
(18951946)
黄维纲
   黄维纲(1897--1943),字振三,号雨辰,项城市郑郭镇范营村人。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冯玉祥部参谋处长。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后,该部改编,他任29军38师112旅旅长。1937年升38师师长。1940年擢升59军军长。 黄维纲为人正直,富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平时治军严谨,与官兵同甘共苦,作战时身先士卒,指挥有方。1933年3月在喜峰口战役中,他奉命驰援喜峰口,抗击进犯日军,3月11日,在与日军交
(18971943)
阎暖
  阎暖(1573—1644),字德煦,号又新,阎廷梓的长子。 明万历壬子年(1612),阎暖乡试中举。丙辰年(1616),获赐进士出身。己未(1619)殿试为二甲,被安排在户部任职,负责管理德州(今山东德州市)草场。他为人耿直,从不向权要献媚行贿,结果被停职。六年后,他又被起用为部郎,并被晋升为姑苏(今苏州)太守。当时正是宦官魏忠贤专权乱政的时候,他不愿趋时,一年后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乡。 崇祯七年(1634),被起
[] (15731644)
阎召
  阎召,号“抱凤”,生卒年不详。他是阎廷梓的侄子,学识渊博,清高古朴。他生长在有功绩的大家族,却飘然有出尘脱俗的念头。他喜读黄老的书,懂得吐纳修练之术。 明万历己酉年(1609)中举,任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知县。那里驻军较多,军屯交错,士兵与地方士民经常发生矛盾。他不急不徐,就把那地方治理得“廉静民安”,“卧理有余”。不久转调高邮知州(又名“州牧”),在任上政简刑清,官吏考核被定为“循良第一”。两年后解职还乡。时值明末,战乱
[]
高梅阁
  高梅阁(1783—1860年),名芳云,晚年自号“荆布老人”。项城人,清代女诗人。其父高玉麟是贡生,兄颉云是举人,弟崃云是进士。 梅阁自幼好学不倦,与兄弟共砚读书。诸兄弟热衷于功名,她却留心日用伦常之道。二十二岁嫁与监生张东林为妻。张家世代习武不习文,于是她也藏起文墨,做起家务来,好衣好食供养公婆,粗茶淡饭留给自己。公爹脾气不好,时常怒发不可遏,梅阁则委曲承顺,伺机劝解,直到皆大欢喜。丈夫嗜酒,不爱文墨,见梅阁写字常发无名之火。邻人有喜
[] (17831860)
张二奎
  张二奎,字子英,出生于嘉庆十九年(甲戌),同治三年(甲子)去世。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早期京剧老生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张二奎(1814——1864),原名士元,字子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出生:1814年,嘉庆十九年(甲戌);逝世: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张二奎清道光时任都
[] 老生三鼎甲
刘自强
  刘自强(1508-1582),字体乾,河南扶沟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广平府推官,吏部考功主事,迁太仆寺少卿,补陕西参议。累迁山西副使、陕西参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以功拜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隆庆二年(1568)转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再改兵部。四年入为刑部尚书。隆庆六年(1572)七月初七日致仕。万历十年(1582)正月十三日卒,年七十五。
[] (15081582)
甄权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享年102岁。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甄权一生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甄权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辞职。甄权通颐养之术,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并主张饮食不
[] (541643)
周文
  周文,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即周章,陈县人。战国末年,曾为项燕军视日,推算时辰吉凶。侍奉过春申君黄歇,自称懂得兵法。陈胜称王后,授予将军印,西向攻秦。 行军途中,不断征集士兵,至函谷关,已有兵车千辆,士兵数十万,不久进驻戏亭(今陕西临潼东)。 秦派少府章邯率主力反扑。 他孤军深入,缺乏战斗经验,败退出函谷关,军次曹阳(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后又退至渑池(今河南渑西)。 章邯追兵复至,他战败自杀。史书记载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
[] 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 (?~前208)
雷邦正
   1995年9月的-一天,一个令人惊诧的消息在周口地区引起了轰动:淮阳县新站镇关屯村农民雷邦正,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这在我区建国以来还是第一人。 雷邦正生于1950年,17岁高中肄业后,到桥梁工程队当过电焊工,去地区柴油机厂当过冶炼铸造工,后到北京特种工艺厂进修三年,回来赶上原厂转产,他只得返乡务农。但他在农闲时间,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进行工艺研制。他拉着架子车,跑到淮阳化肥厂
何仰羲
  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中,有一位淮阳籍书法家,他的四幅《七律、长征》书法条屏,和大名鼎鼎的齐白石、张大千和郭沫若等人的书法作品共列。他叫何仰羲。那是1957年,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64周年,淮阳县各界共推何仰羲以书法作品为毛主席贺寿。何仰羲笔走龙蛇,神润机抒,秉烛草就四幅屏《七律•长征》,翌日寄往北京。数月后,0中央办公厅来函,说墨宝已送呈毛主席。后来,这幅珍贵的书法作品就被收入《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
叶桐轩
   1913年8月7日,在淮阳城内钟楼街19号,诞生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后来驰名全国的美术教育家和国画家叶桐轩先生。 叶桐轩自幼酷爱美术,勤于习画。他15岁考入河南省立艺术学校,17岁以优异成绩被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专业录取。在上海求学期间,他深得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教授器重。在潘教授精心栽培下,叶桐轩学业大进,美术成绩出类拔萃,成为潘教授的得意门生。1931年,叶桐轩学成毕业,先后在淮阳县立一小、遂平县文城中学、项城
丁义
   1991年9月9日,淮阳县白楼乡沈庙行政衬丁庄寨,年.仅21岁的青年民兵丁义同盗贼搏斗,英勇献身,谱写了一曲青春壮歌。 这天下午,丁义正在地里种菜,突然听到有人高喊:截住!小偷把我的自行车偷跑了!丁义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家伙正骑着自行车顺着大路向北逃窜,少女张小慧在后面追赶。丁义立即拎起铁铲奔上大路,正面拦住仓皇窜来的盗贼。这时,民兵丁克磊也赶了过来,他和丁义并排拦在盗贼前面。盗贼拔出寒光闪闪的尖刀凶狠地说:快闪开!不然,白
朱良玉
   朱良玉是淮阳县人民敬重爱戴的县委副-,1986年7月14日,因患癌症与世长辟,终年48岁。朱良玉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他办公桌上一个茶瓶用10多年不换。他任县委副-后,仍住三间破草房,每逢下雨,七漏八淌。房管部门多次提出为他翻修他都不肯。他家没有一件高档家具,仅有大大小小10余只破纸箱。他家8口人,父母瘫痪,爱人有病,3个孩子都小,全靠他一人工资生活。但每年评救济时,他都将自己的名字划掉。他身为县委副-,却经常下乡不坐汽车,坚持骑
孙桂梅
   1984年6月17日9时许,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在周淮铁路上由西南向东北疾驰。当行至淮阳城西北铁路桥附近时,一位双耳失聪的七旬老人正缓步走在铁路桥上,司机连连鸣笛报警,老人毫无反应。在距老人80米时,司机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列车巨大的惯力使其继续向前滑冲,眼看一场车祸就要发生,这时,淮阳县齐老乡大王庄21岁的女青年孙桂梅正巧赶到,她飞身冲上铁路桥,用力将老人推出铁道。老人得救了,孙桂梅却被列车从三米多高的桥上撞下桥底,身受重伤,生命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