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历史人物介绍
邹天水
  邹天水(1905~1997)华安县高安人。1929年在龙岩参加工农红军,不久转入红四军第四纵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四纵部队期间,当过四纵司令员胡少海的警卫员。1932年4月,任连长,参加漳州战役。1932年10月,到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学习。1933年,任红四军汀漳龙联合赤卫队大队部负责人,后在坎市战斗中负伤,在龙岩大池村郭生宝家中养伤。1935年秋,回华安高安组织漳龙赤卫团,任队长,配合红八团开展活动。1937年2月,带领漳龙赤
(19051997)
邹天宝
  邹天宝(1902~1987)华安县高安人。1929年夏在龙岩参加工农红军,不久转入红四军第四纵队。期间,当过四纵司令员胡少海的警卫员。1932年,随部参加漳州战役。1935年秋,邓子恢派他和邹天水回华安秘密组织漳龙赤卫队。1948年,送了六个人参加闽南支队。1949年秋,被“- 救国军”逮捕。解放后,和邹天水献出保存多年的十多种革命文物,包括“红四军汀漳龙联合赤卫队”的旗帜、印章等珍贵文物。
(19021987)
李友理
  李友理(约1904~1932)华安县下垅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任下垅村苏维埃政府主席;3月,在下垅举行暴-动 ,没收当地地主豪绅的财物。1932年10月,驻南靖和溪 民团纠合下垅被打倒的土豪劣绅向下垅反扑。由于白匪的围剿和叛徒的出卖,该组织遭到破坏,李友理等人被抓捕。在南靖和溪圩场,李有理惨遭开膛破腹而英勇牺牲,下垅苏维埃的革命活动遭到严重破坏。
(19041932)
杨裕德
  杨裕德(1909~1996)华安县丰山镇内角村人。1927年,到上海暨南大学高中师范科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1929年4月,回丰山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端午节期间在家乡组织农会、举办夜校,在浦林组建游击队,把家中武器献给游击队使用。1930年5月,带领农会、游击队队员参加乌石暴-动 。暴-动 失败后,被迫飘泊南洋巴厘岛。1932年,回漳州夏文小学任教,曾参加方毅组织的芗潮剧社革命活动。1935年,因敌人搜捕再次出走
(19091996)
曾浴沂
  曾浴沂(1906—1930)福建省平和县九峰镇楼仔人。1926年北伐军入闽,在朱思的秘密组织下,常和杨文元等到九峰瓦片埕朱氏宗祠,学习《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探求革命真理。1926年10月,投入朱积垒领导的平和工农革命运动,加入了青年促进会,积极开展“非基”运动,宣传发动贫苦农民组织农民协会。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被党组织选送到漳州农工养成所学习。四一二- 政变后,深入到崎岭、洋半天等地,宣传发动农民加入农民协会。同时积
(19061930)
何两花
  何两花(1916—1934.11.16)云霄县下河乡坪水村人。1933年11月,加入由红三团战士何酒容回乡组织的秘密农会,担负起组织、发动坪水村妇女的重任。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坪水村党支部里唯一一位女党员,也是云霄境内第一个云霄籍女党员。8月,成立坪水乡苏维埃政府,任妇女主席,协助乡苏主席何意实行土地改革,领导农民进行分田斗争。11月16日,在抗击国民党云霄县保安队与何姓四大房地主武装联合“清剿”坪水村的战斗中,为保护红三
(19161934)
陈高顺
  陈高顺(1914.2.12—1997.5.29)福建省云霄县陈岱镇人,1933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1934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36年9月3日清晨,率领一个连佯攻云霄县城北门,策应红军奇袭云霄城。“漳浦事件”发生当晚,与卢胜、王胜等人逃离虎口,在漳浦下布清泉岩宣布重建红三团。1937年9月间,受卢胜委派,到诏安金溪一带活动,与李梨英及乌山伤兵处的同
(19141997)
柯永麟
  柯永麟(1921-),福建漳浦溪南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1941年6月入党。曾在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闽西南特委机关工作。后到闽南游击队任连长、指导员。1946年任钟骞支队副政委,带领支队部分武装力量从乌山挺进靖和浦地区,打击 势力。不仅恢复靖和浦原来的老区和游击区,而且发展了大片新区。1948年任中共闽南地委委员,兼靖和浦县工委书记。1949年9月23日,带游击队解放漳浦县城。建国后历任漳浦、诏安县长,1984年离休。
洪有德
  洪有德(1923-2013),福建省漳浦县人。1935年在漳浦县参加革命,任红三团勤务兵、卫生员。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部队在靖和浦苏区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1938年2月,红三团改编为新四军,随军北上抗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全心全意地把救死扶伤作为己任。解放后,历任解放军101医院院长、解放军104医院院长、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武部部长、滁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80年12月正师职离休。
(19232013)
陈容
  陈容(1911-1940),福建省漳浦县古雷岱仔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曾任班长、排长、连长,是红三团能征善战的优秀指挥员。1937年7月,国民党蓄意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7月16日,敌157师以点名发饷为名,将红三团集中在漳浦城关体育场,以重点包围胁迫缴械。为了保存红色力量,事变当晚,卢胜等团领导人带领陈容等连排干部十多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重建红三团,称闽南抗日义勇军。在靖和
(19111940)
陈树莲
  陈树莲(1912──1938)九湖镇新塘村上园社人,1912年出生。陈树莲的父亲陈能杰、母亲刘恋生有5男6女,因家境贫困,只留养了大儿、三儿和第四女陈树莲,其余都送人抚养,有的年幼时病亡。陈树莲十分勤劳,从小就能帮助家庭做拾柴捡粪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且聪明能干,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竭尽所能让她读书至高小。1929年9月,陈树莲被嫁给蔡坂村张友为妻。1930年夏张友急病亡故。年底,陈树莲将满月后的遗腹女托付于人后,到龙虎庵村找到二哥陈其才
(19121938)
洪徽音
  洪徽音(1910──1933)龙海市石码镇人,女,1910年出生,是龙溪县石码西湖小学(今龙海市实验小学)校工洪古的独生女,早年就读于西湖小学,毕业后考上集美中学。在集美学校期间,洪徽音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并积极地参加- 。1926年11月,北伐军东路军由粤入闽。在地方党组织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下,闽南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洪徽音毅然停学回石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运动,被选为石码妇女协会的领导人,负责开展妇女运动和- 。在“倒蓝反廖”期间
(19101933)
黄坤元
  黄坤元(1900──1932.7.4)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人,1900年出生。2岁时其父积劳早逝,其母既做女工又搞家务,独立挑起了抚养6个年幼子女的生活重担。黄坤元勤劳好学,年轻时就当了纸箔工人,夜间到私塾读书。虽然读书不多,却能写会算,并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1926年11月北伐军进驻漳州地区。共产党员李联星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福建省汀漳龙办事处负责人身份随军到漳州地区开展农 动。黄坤元常到李联星来石码的落脚处榜山西头村,听李联星等宣讲革
(19001932)
欧甚
  欧甚(1916──1934.10)龙海市程溪镇塔潭村人,1916年出生。3岁时被父亲欧阉猪送给程溪白云村小田坑社农民张黑土当养女。欧甚从小吃苦耐劳,富有反剥削、反压迫思想。1932年后,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常到白云村开展活动,在党的教育下,欧甚积极地参加革命工作,为党散发传单,贴标语,送口信等。在党和游击队到白云村活动时,她主动站岗放哨,报告有关情况。1933年3月间一天清晨,欧甚独自下山侦察,发现了前来偷袭的国民党军队,立即抄小路报告红三
(19161934)
林绍文
  林绍文(1907~1990)福建漳州人。海洋生物学家。1930~1933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35年,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主任。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任首任所长。1949年起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被公认为暖水鱼类养殖世界权威、“淡水虾养殖之父”。1974年被世界水产养殖学会颁赠终身名誉奖。1986年被亚洲水产学会授予首届亚洲水产学会终身名誉会员奖。
(19071990)
黄子信
  黄子信(生卒年月无考),号散翁,长泰县人,宋嘉定四年(1211年)由国子监录为特奏名进士,任广东新会盐场大使。黄子信为官清介不阿,不向下属0“羡余”,不巴结行贿上司,办事公私分明,上司无利可图,甚为不悦,黄子信依然秉正行事。其才华曾得到上司杨长孺的赏识,杨长孺翻阅黄子信写的文章,发现其文墨不凡,特摘录文中精华独到之处,以资研磨借鉴。黄子信曾写诗投杨长孺,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厌倦官场的心际。杨长孺观之感叹不已,对黄子信倍加礼遇。后来,黄子信
[]
薛子义
  薛子义(生卒年无考),长泰县城南门人,地方士绅。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急公好义,扶助地方办学。明建文元年(1399年),长泰县教谕章参倡议开办泰亨书院,他鼎力支持。献出私人地产供建院所。还献出百亩土地作为泰亨书院学田,为师生膳食费用提供资助。明建文二年(1400年),又捐地给长泰县龙津书院作学田。他为家乡发展教育无私奉献的事迹被广为传扬。
[]
杨垓
  杨垓(1370—1456年),字复一,号柏庵,长泰县人,不乐仕进。每有官方徵召文书送到,复一总以父母年迈不能远行而推辞。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和正统三年(1438年),旱涝灾重,谷物歉收,复一捐谷数百石散给贫户,又煮粥供助饥民。其子杨釜考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复一也受封文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其子9人,孙36人,曾孙81人。明景泰七年(1456年)病逝。
[] (13701456)
戴同吉
  戴同吉(1381—1443年),字庆之,号鲁叟,长泰县彰信里人。明永乐元年(1403年)中举人,永乐二年登进士,授吏部主事,后任浙江道参议。在浙江履职时,发觉地方每年夏秋两季总患于运税粮之苦。时逢抢收赶种之际,地方官府也争于收缴税赋,从乡、县、府、省,层层催运税粮。一遇台风暴雨,运粮更难,戴同吉为此上疏,建议设立仓储制度,税粮暂储于县仓,适时调运。各县先报数额备案,并派大臣督察。朝廷采纳戴同吉的良策,缓解了地方官员及百姓之难。不久升任户
[] (13811443)
杨绍
  杨绍(1407—1490年),字文缵、迪元,号直庵,杨汝南族裔,祖籍陈巷世美社(今雪美村),居龙溪(今属华安县)碧溪社。幼颖好学,明正统九年(1445年)中举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登进士,漳州知府谢骞为其立进士坊。登第后,任户部广东清吏司主事,又考绩进阶承德郎,总督德州等处粮赋,再升奉议大夫、户部郎中。任职期间廉洁严正,不畏权贵。后归居乡里。明弘治三年(1490年)病逝。户部尚书潘荣等为其撰写传记。
[] (1407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