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名人录
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23岁时,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后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在回军途中病死于河北柳河川,其后裔和部署遂留在北京驻守. 相传,常遇春率军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
[] 明朝开国六王 (13301369)
桓玄
  桓玄(369年-404年), 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桓楚武悼帝,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等职,封楚王。曾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占据荆、江广大土地,后更消灭掌握朝政之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权。大亨元年(403年)十二月逼晋安帝禅位于己,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始”,三个月后刘裕举义兵-桓玄,桓玄不敌而逃奔江陵重整军力,遭西讨义军击败,试图入蜀,途中遇上护送毛璠灵柩的毛恬等人,遭益州督护冯迁杀害。因曾袭父亲“南郡公”之职,故世称“桓南郡”。著有《桓玄集》二十卷,已亡佚。早年经
[] (369404)
林之望
  林之望(1811年-1884年),字伯颍,亦字远村,清代安徽省凤阳府怀远县人。为清季末叶本县重要历史名人、诗人、高级官员之一。祖籍福建莆田,明末因避沿海倭寇之乱而迁至凤阳,后迁至怀远。数代书香门第,所谓“九龙世泽”。祖父晋奎公,以萃科官贵州司马,品学兼优,素为乡里称颂,文章锦绣,收载《本朝百二名家集》,事迹见诸《皇朝经世文编·循吏传》,著有《洗蓬仙馆诗·文集》等。父名士佑,庠生,淡泊明志,隐逸不仕,生平著有《绵汾潇湘诗赋》等。家世及生平事迹远村幼小时,家道已中落,晋奎公庭训极严,士佑课子亦勤,十年寒窗苦读,终登科第。兄弟五人,排行老大(二弟不详),三弟之牧、四弟之盛、五弟之沆。训育诸弟,赖以栽
[] 清诗人、高级官员 (18111884)
蒋济
  蒋济(188年—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曹魏重臣,四朝元老。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官至太尉,为曹魏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蒋济在汉末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属,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魏文帝继位之后出任右中郎将。魏明帝继位之后出任中护军,封侯关内。曹芳继位之后,出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又任太尉。正始十年(249年),蒋济随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晋封都乡侯,同年卒,谥曰景侯。助保江淮蒋济年轻时与胡质及朱绩在江淮一带名闻遐迩,曾任楚国计吏,后转任扬州别驾。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于赤壁之战中受
[三国] 曹魏重臣,四朝元老 (188249)
年羹尧
  年羹尧(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於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1724)人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真可谓位极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年羹尧被杀是由於他恃功骄傲、专权跋扈、乱劾贤吏和苛待部下,引起朝野上下公愤。更严重的是,他任人唯亲,在军中及川陕用人自专,称为「年选」,形成庞大的年羹尧集团。而且,他在皇帝面前「无人臣礼」,藐视并进而威胁皇权,甚至有自立为帝之心。年羹尧在西安总
[] 清朝官员 (16791726)
费聚
  费聚(?-1390年),字子英,五河(今安徽五河)人,明朝开国将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费聚早年便跟随朱元璋,历任承信校尉、永兴翼副元帅、永兴卫指挥使、西安卫指挥使、都督府佥事等职,先后随明军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势力,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平凉侯。后又随军平定云南,讨平蛮族叛乱,镇守贵州、云南等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费聚因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废除。早年经历费聚年轻时精通武艺,后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参加红巾军。他相貌伟岸,受到朱元璋的器重,遂与其结交。 至正十三年(1353年),费聚随朱元璋前往定远张家堡,招降堡中民兵。朱元璋给民兵三天时间进行休整,并将费聚留在
[] 明朝开国功臣,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1390)
桓温
  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汉族,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内史桓彝长子,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独揽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桓温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楚宣武皇帝”。人物生平早期事迹少有大志,向往刘琨、陶侃的事迹。咸康七年(341年),任琅琊太守。永和元年(3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取代庾翼兵权。次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率军沿
朱能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朝初期名将。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南军名将,收降十万南军,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永乐四年(1406年),朱能担任征夷将军,征讨安南,不幸病死于军中,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早年经历朱能早年便在燕王朱棣麾下效力,曾随朱棣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他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承袭父职,担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 起兵靖难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能与张玉诛杀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夺取北平九
[] (13701406)
徐介藩
  徐介藩(1901~1983),原名徐齐邦,字介藩,今固镇县石湖区后马场乡徐祠村前马场圩子人。民国6 年(1917 年),徐介藩由私塾转入固镇高等小学就读。他聪明好学,胸怀大志,常说:“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我必步其后尘!”民国8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高年级学生积极响应,或-演讲,或粉刷和张贴“外御列强”、“内惩-”、“收回山东半岛”等标语,声援“五四”-。次年夏,徐介藩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第一中学(今安庆一中)。他受-、胡适等人主编的《新青年》、《每周评论》、《安徽学生》等进步刊物的影响,首先组织了安徽学生会,创办《安徽学生会周刊》,为宣传反帝反封建、提倡新文化、传播马列主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11983)
韩成
  韩成(?~1363),元代濠西(今安徽省蚌埠市北郊吴郢乡小韩庄)人。生于农家,以打鱼为生。自幼习武,性情耿直。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朱元璋在凤阳举旗起义,投郭子兴红巾军。不久,韩成亦投奔朱元璋。因其为人忠厚,且相貌、身架与朱元璋酷似.元璋甚爱之,封为帐前牙将。 朱元璋占踞应天(今南京),称吴国公,与另一支造反的南汉王陈友谅(踞武昌)因相互兼并而屡动干戈。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乘朱元璋南方兵力薄弱,率60万军攻洪都(今南昌)。朱元璋率舟师20万救援,进至鄱阳湖,与-决战。初,朱元璋部战船搁浅,被-骁将张定边包围。朱元璋部将宋贵、陈兆先相继战死。陈英杰逼朱元璋自刎,方肯放大军将士出湖。
[] 明朝开国功臣 (?~1363)
耿再成
  耿再成(?—1362年),字德甫,泗州五河县(今安徽五河县)人,元末明初将领,泗国公。至正十二年(1352年),耿再成投奔朱元璋。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大败元军。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一月,攻克处州后留守处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处州苗族降将叛乱,为叛军所杀,朱元璋听闻后,十分惋惜,为其立庙祭祀,将其衣冠改葬于金陵聚宝山,追封为高阳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进太庙。洪武十年(1377年),加赠泗国公,谥武庄。早期经历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耿再成投靠了刚刚在濠州参加起义的朱元璋。 至正十三年(1353年),耿再成随朱元璋攻克了泗州、滁州。 战功赫赫耿再成像耿再
[] 明朝开国功臣,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1362)
敦肃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1725年12月27日)年氏,雍正帝妃嫔之一,其名于史无记载。湖广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妃兄,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年希尧(长兄),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次兄)。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惠。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晋封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年氏于康熙五十年由康熙指婚为雍正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雍正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
[] 汉军镶黄旗 (?~1725)
马文波
  马文波(1911~1993),生于怀远县何巷村一个农民家庭。民国21 年(1932 年)5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4 年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军委会无线电训练班技术教员、红四方面军总部报务员、报务主任、二局科长及军委二局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科长、处长、第二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二局副局长、军区情报处处长、华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建国后,先后任军委技术部副部长、总参三部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 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69 年被选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11993)
高鸿钧
  高鸿钧,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8月生于安徽省怀远县。1987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物理系,1991年、1994年先后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组装和结构与物性调控的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提出一种提高STM分辨率的新方法,增强了STM观察表面电子结构的能力。首次在Au(111)表面上构造了具有固定偏心轴的单个分子转子,实现了大面积有序阵列的组装并对其转动行为进行了有效的调控。发现了单个磁性FePc分子在Au(111)表面上的Kondo效应,提出了利用分子在不同吸附位置构型不同的原理对单分子自旋态进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本仁
  张本仁,地球化学家 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将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开发出基岩测量数据在解决地质和成矿问题上的多种应用。接着将区域岩石圈研究与区域构造、岩石、矿产研究有机结合,深化对区域岩石圈演化、构造发展、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90年代探讨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分区与演化,揭示了造山运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动力学因素。代表作有《秦巴岩石圈、构造及成矿规律地球化学研究》和《秦岭造山带地球化学》。 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2016)
宫兆麟
  宫兆麟(?—1781)字伯厚,中国江南怀远人,清朝大臣。自贡生授湖北安陆通判,累迁至山东粮道。乾隆三十一年,授湖南按察使。桂阳州民侯七郎殴杀从兄岳添,贿其兄学添自承。知州张宏燧谳上,巡抚李因培疑之,令兆麟详鞫得实。因培调福建去,巡抚常钧庇宏燧,以七郎呼冤劾兆麟,兆麟亦入奏。上遣侍郎期成额会总督定长按治,如兆麟谳;兆麟又发宏燧买金行贿状,期成额等奏闻,逮讯,买金非行贿,乃迎合因培及湖北布政使赫升额意指,代武陵知县冯其柘补亏空。因培、赫升额、常钧、宏燧皆坐谴。个人履历三十二年,兆麟调云南按察使。三十三年,迁布政使,擢广西巡抚。云南军营需硝,敕兆麟筹画,兆麟以广西旧存硝七万七千馀斤运剥隘,复拨通省营
[] (?~1781)
仲米辉
  仲米辉,1972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一个农民家庭。他兄妹九人,仲米辉在六个男孩中排行第五,下边的三个妹子,便自然地称他为五哥。仲米辉从4岁起,就赶着家中的羊儿到河滩吃草;5岁时,就拿着篓子跟在大人到河边捞虾;到了六七岁,就成为小大人了,家中有好饭,让给弟妹吃,家中的好衣,让给哥嫂穿。1989年,仲米辉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1990年12月,连队奉命参加“引黄入商”施工活动,支援驻地人民群众的经济建设。在施工进入最紧张阶段的时候,仲米辉主动组织起十几名党员战士,成立突出队,专啃工地上的“硬骨头”。这一天,浑黄的空中骤然刮起了狂风。恰在这时,工地上出现了流沙层,而流沙层最怕
(19721995)
李远
  李远(?—1409年),明初军事将领。在靖难之役中投降了燕王朱棣,之后为燕军战胜南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永乐七年(1409年),因与丘福出兵北伐鞑靼中伏而死,年四十六。追封莒国公,谥忠壮。李远,怀远人。袭父职为蔚州卫指挥佥事。靖难之役中燕军攻打蔚州,李远举城投降。南军统帅李景隆驻德州,运输粮饷的通道在徐、沛之间。李远以轻兵六千,假装是为南军运输袍铠的,每人在背上插柳一枝,经过济宁、沙河一直到沛,都没有察觉的。焚毁了南军的粮舟数万,河水都变热了,鱼鳖都死后浮上水面。南军将领袁宇率领三万骑前来追杀,李远伏兵击败了他。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军驻蠡县。李远分哨至藁城,遇德州将葛进步骑万余人,乘着冰
[] (?~1409)
常茂
  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他是明朝开国头一员猛将,打仗足智多谋,人称无敌大将。因为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 。茂无子,弟升,改封开国公,数出练军,加太子太保。升之没,《实录》不载。其他书纪传谓,建文末,升及魏国公辉祖力战浦子口,死于永乐初。谓升洪武中
[]
全部蚌埠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