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名人录
向荣
  向荣(1792-1856)晚清将领。字欣然。四川大宁(今巫溪)人,寄籍甘肃固原(今属宁夏)。出身行伍,初隶固原提督,曾随陕甘总督杨遇春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李文成起义和新疆张格尔起事,由外委累升至游击。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调直隶(约今河北),官至总兵。1847年,擢四川提督。1850年,调任湖南提督,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同年秋,调任广西提督,参与镇压天地会等起义。1851年(清咸丰元年)1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向荣率部前往镇压,围追堵截太平军于广西桂平、武宣、象州间。同年秋,太平军突围至平南,向荣率部追赶,在官村遭伏击,全军大溃,军械锅帐尽失。太平军乘胜突出重围,占领永安(今蒙山)。向荣
[] 晚清名将 (17921856)
陈崇德
  陈崇德(?—1798),大宁县老木园(今高楼乡)人。清嘉庆年间大宁县白莲教起义军著名首领。嘉庆元年(1796)三月,湖北襄阳白莲教起义军由房县进入大宁活动,利用宗教预言形式,宣传鼓动农民反对官府。农民踊跃入教,响应起义。嘉庆二年(1797)二月,陈崇德率义军千余人屯驻九龙池,县城指日可下。清廷闻报十分惶恐,派成都将军观成督大军到县,知县钟莲派“义勇”作向导,引兵围剿。陈崇德率部突围与红线岩义军汇合。官兵追剿至洗沙溪、回龙寺等处,烧房焚粮,断绝义军粮草。陈崇德率义军奋勇抵抗,阵斩均房外委蔡大勇,仗险据守老木园。官兵四面连营加以围困,并用火炮攻占轿顶山关卡,义军十分危急。陈崇德派员急请外援。正在达
[] 清白莲教起义军著名首领 (?~1798)
青文胜
  青文胜(1358—1391),字质夫,大宁县城(今城厢镇)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生起任湖南龙阳(今汉寿县)典史。龙阳地处洞庭湖滨,常遭水患。官府无视灾情,每岁照常强行征赋,百姓无以为生。青文胜为此甚感忧愤。督率筑堤,数溃不成。洪武二十四年(1391)夏,龙阳又遭特大洪涝灾害。青文胜深恤百姓之苦,毅然赴京上疏,请求减免赋税。然而两次上 书不见回复。青文胜悲叹:“何面目归见父老。”五月初一,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自缢鼓下。明太祖朱元璋闻知,急派员驰抵龙阳察勘实情。明太祖深怜青文胜为民杀身,降特旨免龙阳赋2.4万石,定为永额。龙阳百胜纷纷返回故里,重建家园。青文胜故后,一仆裹尸回龙阳。其遗
[] (13581391)
康云程
  康云程(1894一1964),大宁县谭家坝(今峰灵乡)人,出身农家。幼从县学,后考入夔联中学。受当时革命思潮影响,16岁时离校赴湖北宜昌考入蜀军弁目队(革命党人熊克武创办的军官干部学校)。辛亥革命后,康云程随军攻入四川,继而入蜀军随营军官学校受训半年,结业后被派往川军五师二十团任中尉排长。次年代理该团四连连长。参加讨袁失败后,即赴上海投奔革命党人,往来于川、苏之间从事国民革命活动。民国3年(1914)秋,在上海由卢师谛、王伯常2人介绍正式加入革命党。民国4年冬,袁世凯称帝复辟。孙中山派王伯常、刘伯承、康云程等人溯江西上入川,在川东组织起义。入川后,康云程随刘伯承先后策动奉节、万县、涪陵等地哥老
(18941964)
廖迪生
  廖迪生(1913—1987),字月吉,大宁县宁厂镇人。夔州联立中学毕业。他勤奋好学,思想活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订阅《新华日报》及各种进步文艺、哲学书刊,受到启发,进而向往革命。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廖迪生在凤凰小学组织学生宣传队,演爱国剧,唱救亡歌;在宁厂镇开办“启宁”书店,发行进步书刊,创办刊物《谷音》,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激励人民群众奋起抗日救亡。民国28年(1939)8月,廖迪生任白赶小学校长,在县城由中共万县中心县委委员李英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按照党组织“打入敌人心脏,做好上层工作,以适应组织需要”的指示,积极进行活动。民国31年3月,他积极支持并参与大宁盐场
(19131987)
向佑文
  向佑文(1904—1968),名传学,大宁县大河(今大河乡)人。其祖父医商兼业,家道渐兴;至其父掌家,置田产,办煤窑,烧盐灶,开商号,已成一方巨富。向佑文7岁时辍学从商,帮父经营筹划,精明干练。民国十九年(1930),向佑文与其兄向执中承袭父业,分管商号及盐、煤实业。他先筹巨资扩大煤炭开采,复后购置3座盐灶,添造运煤船只,使煤盐实业联为一体。继后,把眼光转向农业商品生产和扩展商业经营。投资开办黄连棚、兴办党参山,年收黄连3000多斤,党参1500多斤。然后将这些药材以及收购的其它山货加工包装,运往武汉、广州等地销售,获取巨额利润;又从外省及渝、万等地购进绸缎布匹、京广杂货、烟酒糖类,设店批发和
(19041968)
佐卿
  佐卿(1875—1951),字澄本,大宁县田家坝(今塘坊乡)人。其父为晚清秀才。幼时从父习文,年长操习武艺,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武庠。先后担任过县咨议局议员、甲团总、区长、县团练局长、川军营长、小学校长、县参议员等职。田佐卿身材魁梧,禀性剽悍。年轻时曾持枪击毙1只雄虎,“打虎将”闻名乡里。宣统三年(1911)出任六甲团总,又担任袍哥西号大爷,当年与某袍哥头目争辈份高低,杀死对方数人,遂称霸一方。民国14年(1925),巨匪王海廷率匪众数百人,洗劫县铜罐、徐家、白鹿等乡,势必祸延宁、城两镇。田佐卿率民团抵土地堂(今白鹿乡)与王匪交战,殊兵丁一触即溃,势甚危急。田佐卿冲向阵前,手持百余斤重炮
(18751951)
张文铸
  张文铸(1886—1952),别号鼎元,大宁县城(今城厢镇)人。8岁时,过继给在东北大赍厅任通判的伯父张荣禧,继而随迁东北。15岁于沈阳中学初中毕业,20岁在黑龙江高中毕业,随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张还乡小住,而后北上投身东北军队,得到上司赏识。民国14年(1925),东北军著名将领马占山出任黑龙江第四混成旅旅长,张遂投靠马占山并被委以该旅参谋长要职,成为马的心腹。后马占山升任第十七师师长,张亦随升师参谋长。时万福麟任督江,马保举张充任其骑兵一旅二团团长,不久,又任黑龙江骑兵一旅参谋长、第六团团长等职。此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野心日显,不断派兵进占东北,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
(18861952)
宋大英
  宋大英(1892—1959),人称宋大姐、宋“大爷”,大宁县上方坝(今大河乡)人。出身贫民家庭,文盲。宋大英质丽性聪,和颜悦人。17岁嫁与邻近猫儿滩蹇红发。其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因开旅栈。夫憨厚,里外由她操持。她待人热情,善于交际,数年,旅栈发展到10余单间、50余床位,兼营烟馆、赌场,并投资开办小煤窑,购置田产10余石。时值民国社会极为-时期,为了维护与发展家业,她常与“三教九流”各式人物接触,特别对党政警备派别官场头面人物,乃至土匪头目,都留心交往,而对贫苦百姓也肯仗义救助,因而在当地颇有声望,众以帮会“大爷”头衔称之。各届县长到任,无不登门拜访。宋大英有3男2女,长子发富混迹江湖,当过土匪
(18921959)
卢秉良
  卢秉良(1916—1949),化名卢文飞,巫溪县汤家坝(今土城乡)人。民国l0年(1921),举家迁往奉节县长龙山,其父卢贤章出家昙花乡青龙观,后又在大寨乡天仙观住庙持道。卢秉良随父做道童,从观中道人骆道安读书识字,闲时学绘画、吹笛子。民国28年(1939),中共党组织在奉、大、巫一带开展活动,发展组织,宣传抗日。党员王庸等先后到观里对道徒、香客宣传抗日救国,卢秉良深受教育,为以后脱离道徒生涯,走向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民国29年(1940),卢氏父子与奉节农民刘恒富(外号刘百窝)、苏文登等人,为反对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在长龙山组织“神兵”(又名大刀会),卢秉良为“统兵大元帅”,提出“抗丁抗粮
革命烈士 (19161949)
周大清
  周大清(1874—1987),字俊章,著名骨科医生。大宁县谭家坝(今峰灵乡)人。周大清系正骨嫡传世医。8岁起边读私塾,边随祖父和父亲学医,研读《内经》、《洞天奥旨》、《医宗金鉴》等经典医学书籍。先后拜师5人,主攻骨科、眼科,兼习内科、妇科,博采众长。中医之“八纲”、“八法”、“八技”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以正骨医术独树一帜。接骨斗榫、治疗跌打损伤,稳、准、快、巧,手法灵活。具有刚柔相济,一气呵成,气血辩证,内外兼治的特点。并运用心理疗法于手术,使患者减少痛苦。同时还练就一手扎眼针、心针别技。在下川东与陕、鄂边区一带享有盛名。民国16年(1927),巫山、巫溪爆发“神兵”农民起义,周大清被请去充
(18741987)
邹济
  邹济(1879—1940),字活渠,名远洋,又名大曲,大宁县城(今城厢镇)人。父早亡,幼年家贫。13岁时苦读于仙人洞寺庙中,20岁考取秀才。历任省都督府书记、省厅科员、县知事、盐务查验局长、中学国文教员等职。在攻读和公务之余,酷爱书法、篆刻、绘画,经年累月,独具风格。清朝末叶投效黑龙江奏保府经历时,曾随李鸿章、程德全参加《中俄瑗珲条约》签订事。民国初年,邹济携眷辗转京津地区,曾在南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继入奉天法政学校修业后,任天津督军府秘书长。因长官政务昏暗,弃职转北平-督察处任一等秘书。其间,与齐白石、吴昌硕等绘画大师相识,交往颇多,得其指点,书法、篆刻、绘画日益精进。继而广与北平文化界名家
(18791940)
邓茂亭
  邓茂亭(1900—1990),字享荣,大宁县东溪(今大同乡)人,著名老中医。县第二、三、四、五、六、八届人民代表,县政协第一、二届常务委员,第三届县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巫溪县分会名誉理事长。邓茂亭出生于中医世家。8岁起即边读私塾,边从父学医。熟读中医经典医书、药典,并用之于临床,医技提高很快。民国10年(1921)。县城麻疹流行,邓茂亭随父入城行医,运用“银翘散”化裁治疗疫病,疗效显著。民国12年(1923)以后,邓茂亭出师独立行医,辗转川东各县,以所学医技,为民解病除疾,不论贫富贵贱,有病即医,常常送医送药上门,深得民众欢迎。解放初,邓茂亭投身土地改革运动,参加普种牛痘、消灭“天花”的
(19001990)
魏祥现
  魏祥现(1903—1977),大宁县保宁(今属城厢镇)人,佃农出身,世代业农。曾任互助组组长、农业社社长、社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镇泉公社党委副书记(不脱产),1965年当选为巫溪县和四川省人民代表。魏祥现是县内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走集体化道路的带头人。1952—1957年,连年被评为县农业劳动模范或农业增产先进个人,其间于1954年积极推广植棉先进技术,被评为省、地、县棉花丰产模范。1957年冬,他带领社员兴修水利,破旧习,树新风,春节期间仍热火朝天修山塘。1958年,先锋大队获得油菜、小麦大面积高产,被评为地、县两级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他荣获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1959年4月,他作为
(19031977)
向鉴秋
  向鉴秋(1907一1951),号安煜,大宁县凤凰坝(今凤凰乡)人。少年时期就读县立小学、夔联中学,后入重庆大学文预科肄业,另投川康团务训练班,勤学苦读,受到校方看重。民国19年(1930)毕业还乡,任巫溪县团务委员长。向鉴秋初入政界,尚能严谨奉公,从事兴办地方实业,整治大宁河航道,兴办中小学校,为发展社会经济和地方教育事业,做过一些实事。然初获众望,便开始在同僚中拉帮结派,在地方上培植党羽,排斥异己。他在争权夺利中屡屡获胜,逐渐形成强大势力,地方流传有“无向不成衙门”之说。他历任县政府财政科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县经收处主任,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书记长,民众自卫队副总队长,六县(竹溪、竹山、
(19071951)
王正忠
  王正忠(1955—1976),巫溪县上磺乡人,出身贫农。读小学时,勤奋好学,是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以后当基干民兵,勤学苦练,曾评为先进个人。1975年1月,王正忠参军入伍,在西藏军区某部一连当卫生员。工作努力,表现突出,曾先后4次受到上级嘉奖。1976年7月1日下午,拉萨市4名小学生在河边水文测量船上玩耍,不幸船缆折断,小船冲至河心被激流倾覆,4名少年儿童全部落水。闻听呼救,王正忠和邻近的连队指战员纷纷跃入水中抢救。王正忠本来不擅游泳,入水后即被激流冲回岸边,岸上群众急忙将他拉上了岸。但他看到落水儿童还在激流中挣扎呼喊,又毅然返身跳入河中,同战友们一起再度奋力抢救落水儿童。经过殊死拼搏,终于将4
革命烈士 (19551976)
杨公素
  杨公素,著名外交家、藏学家,原名佘贻泽,汉族,1910年12月生,重庆市巫溪县大河乡刘家坪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入东吴大学附中,1931年在东吴大学政治系学习。1935年毕业,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政治研究院。在国民党第93军做地下工作,1942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调查研究室研究员、八路军总部秘书。中共濮阳城区区委书记、冀鲁豫边区第5中学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区救济总会冀鲁豫分署翻译、秘书主任,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任天津市军管会外事处副处长。1950年任西南外事处处长。1951年到西藏工作。1953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外事帮办。195
(19102015)
王卓如
  王卓如(1899—1973),大宁县朝阳洞(今朝阳镇)人。夔联师范学校肄业二年,因资费不济停学返乡,以振兴家乡教育为己任。民国22年(1933),王卓如借用朝阳洞内的积谷公仓作校舍兴办小学。校舍不足,把自己多年教学积存的薪资捐献出来,在当地群众支持下,新修l幢教室及教职工宿舍。嗣后,正式成立朝阳乡两等小学,他被委任校长。民国29年,王卓如协助中岗乡建修乡国民小学。竣工后出任该校校长。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猖狂,王卓如借中岗小学举行“圣人会”之机,召开“恳亲会”,他慷慨激昂,在抗日献词中讲道:“七七耻,犹未雪;民族恨,何时灭。枕寒戈,挽回金瓯无缺!”呼吁社会各界,出钱出力,团结抗日。1949年12
(18991973)
王建寅
  王建寅(1835—1916),字啸山,大宁县后溪河(今后河乡)人,祖籍湖南。曾肄业于宁邑凤山书院、成都锦江书院,科试优等廪生。乡试未中,清贫居家,自名其居“小桃源”。以设馆育人为乐,终老林泉。王建寅雅好诗歌,著有《小桃源山馆诗草》4卷。今存抄本第一、三、四卷,计诗300余首。其诗“气清词丽”,时人称他“桃源诗人”。光绪六年(1880),王建寅赴乡试于成都,沿途赋诗30余首;光绪十九年秋至二十年秋,王建寅南游湖南故里,沿途赋诗60余首。其诗多为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光绪三十三年间,大宁盐场诗人任前徽结诗社,王建寅有感诗坛废坠,欣然赋长诗寄与,表示“诸君果同志,愿为君执鞭”。宣统元年(1909),春旱
(18351916)
全部巫溪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