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名人录
宋琪
  宋琪(917年-996年10月25日),字叔宝,幽州蓟(今北京大兴)人。契丹会同四年(941)中进士,署寿安王侍读。赵延寿节镇幽州,辟为从事。赵赞领河中节度,署为记室。周世宗征淮南时,从赵赞出征,以功特加散大夫。宋初,赵赞连移寿阳、延安二镇,皆引为从事。乾德四年 (966),召拜左补阙、开封府推官。后出知陇州。开宝九年,为护-节度判官。太宗即位,召补阙。太平兴国三年(978),授太子洗马,迁太常丞,出知大通监。五年(980),改都官郎中,出知广州。将行,因为藩邸旧僚,留判三司勾院。七年(982),责授兵部员外郎,通判开封府事。次年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迁
[] 宋朝宰相 (917966)
朱之弼
  朱之弼(1610—1683年)字右君,顺天大兴人,清朝大臣。顺治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工科都给事中。八年,疏言:“国家宜重名器。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户、兵堂司官岁有迁转,此曹历年久不去,官为客,吏为主,流弊何穷。请严察褫夺。”下部议行。九年,以父丧去。十一年,起补户科都给事中。十二年,疏言:“小民纳粮一也,而其目有四:曰漕粮、白粮、军粮、恤孤粮。军粮、恤孤粮程限迟缓,无增耗之费,有力之家,往往营求拨兑;单弱之户,派纳漕、白,苦乐不均。军粮行折色,军得银则妄费,
[] (16101683)
陈冕
  陈冕(1859—1893) 字冠生。北京人。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清水闸人,籍贯济南。清代状元,翰林院编修。早年从师于山东举人、翰林院编修王芷庭。17岁时参加乡试中举,留在咸安宫任教习,并任国子监学正学录。1883年(光绪九年)参加殿试,一举夺魁,成为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同年,其父陈恩寿因赈灾操劳过度病倒。陈冕闻讯回济南侍奉,父亡后,在家守制。1884年,黄河又发大水,陈冕秉承父训,捐家财赈灾。带领亲友,坐着小船,给灾民送饭送水,选择高处建简易民房多处,供灾民栖身。三年丧满,陈冕回京任职。1889年(光绪十五年),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1892年,其母病逝,离职回济南服丧。次年,将祖坟
[] 清代状元,翰林院编修 (18591893)
朱筠
  朱筠(1729—1781),字竹君,一字美叔,学者称笥河先生。其先家浙之萧山,曾祖必名始居京师,遂为顺天大兴人。年十三,通七经。与弟朱珪少皆以能文有声于时。大学士诸城刘文正公延居邸第,﹝刘统勋﹞凡参决大事,每从咨访,中乾隆癸酉乡试。明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方略馆纂修官。及丁父忧,服阕后,无意出仕,欲作名山大川之游。会上夙闻公名,召坐询家事,使为强起,辞不获已,遂复就职。即授赞善。旋擢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己丑,钦派协办内阁学士批本事。庚寅,典试福建。俄奉命督学安徽。以识字通经诲士,序刊旧藏宋椠许氏《说文》,广布学宫,语诸生曰:“古学权舆专在是矣!”婺源江慎修﹝江永﹞、
[] (17291781)
宋世荣
  宋世荣先生,字约斋,号镱泉,直隶宛平人(今北京大兴县),生于1849年,卒于1927年享年七十九岁。宋世荣和他的胞弟宋世德,人称二宋,都是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赋性慷慨,急公好义,有古侠士之风,自幼好学,喜读书,为人多才多艺,对于诸子百家无不涉猎。于读书之余,常习少林拳和家藏《易筋》、《洗髓》二经。宋世荣父亲宋永禄看中太谷地处晋中,交通发达,商业兴旺,就从北京移居山西太谷。当时,钟表业传入我国不久,人们使用钟表还不很普及,购买钟表后,维修是很大难题。宋家在京时,就掌握了修钟表的技术,太谷比较富裕,开放,大户置买钟表后的各种维修,是个新兴的产业。宋家抓住商机,在太谷城内开设了“永善兴”钟表店,成
宋氏形意拳宗师 (18491927)
王彪
  最初,王彪对廷策,宣宗读王彪殿试卷,颇喜其辞藻,以为似古人,嗟叹不已。久之,特授太子副司经,兼国史院编修官。王彪进司经,以后的金哀宗完颜守绪当时在东宫,甚为信赖、见知。即位后即召王彪入翰林院,为应奉,迁修撰。出为平凉府(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县)治中。召入宫廷为待制。王彪又出为刺史。未赴,天兴元年(1232)南京(今河南开封市)被围,食物匮乏,王彪服绝命粒药,随即饮酒引发药力发作而死。王彪性情疏放,嗜酒,不拘小节。其为文亦随意驰骋,颇有波澜。王彪曾有《吕唐卿海藏斋赋》。诗云:“虚白云中含法界,软红尘底寄虚舟。”又有“只应乌帽红尘底,羞(或“相”)见苍烟白鹭州。”佳句。
[]
吕造
  吕造父子二人均为状元,同在翰林院任职翰林,皇上命作《重阳诗》,吕造素不学诗,心中惶惧,诗云:“佳节近重阳,微臣喜欲狂。”皇上大笑,旋令外补。故当时有云,“泽民不识楷杷子,吕造能吟喜欲狂”。据元好问《续夷坚志》中记载:吕造的祖父吕延嗣,父亲吕忠嗣,俱第状元。吕造未第时,梦见有好几条龙蜿蜒自天而下,攫而食之。是岁,吕造经义夺魁,南省词赋,又擢殿元。阁门请诗有:“状头家世传三叶,天下科名占两元”之句。而《归潜志》说其不会作诗,如此,恐一时之嘲笑,或失其实。注:另有说王若虚为该榜词赋第一人,故一并录下,以供参考。
[]
郑贵妃
  郑氏,大兴(今北京大兴),明神宗朱翊钧宠妃。其父郑承宪,官至都督同知。有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公元1565年),郑氏出生。万历初年入宫,郑氏入宫。先册封为嫔,因她容貌艳丽出众,并且机智聪敏,爱读书、有谋略,善于逢迎,不久即得到神宗的宠爱,随着日益受宠后晋封贵妃。郑氏为明神宗生有四个子女:静乐公主、明恭宗朱常洵、沅怀王朱常治、寿宁公主。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壬午,公元1582年),郑氏生下明神宗的次女朱轩妫,被封为静乐公主,但静乐公主三岁早夭。明神宗的嫔妃们为他生有十个公主,但有八个都早夭。郑氏后又生明神宗第十女寿宁公主朱轩媁。所以神宗对寿宁公主十分疼爱,几天不见,就要去亲自看望。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丙
[] 明神宗朱翊钧宠妃 (15651630)
崔振春
  崔振春,1928年12月2日出生在北京市大兴县庞各庄乡一个贫农家里。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年代里,崔振春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他一家三口,只有三间小土房,两亩半沙荒地。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每逢集日或谁家有红白喜事,就去帮工;母亲经常给有钱人家拆拆洗洗,就这样全家勉强度日。在那穷人糠菜半年粮的年月里,崔振春从小就挎着篮子到地里挖野菜,上树捋“榆钱”充饥度日,也养成了吃苦,爱劳动的好习惯。他8岁上小学,学习刻苦,成绩突出。但小学没毕业,他父亲就因病去世。孤儿寡母,生活更加艰难,他不得不退学。老师们见他忠厚老实,手脚勤快,就找校长说情,让他留校做了勤杂工。他每天早来晚走,完成本职工作以后,还要抽空在教
革命烈士 (19281948)
吴鉴泉
  吴鉴泉(1870-1942),本名乌佳哈拉·爱绅,满族,河北大兴人。中华民国成立后随汉人习俗改姓“吴”(因为“吴”与“乌”谐音),他的父亲吴全佑是太极拳的高手。全佑先跟杨露禅学习太极拳,后又拜杨露禅第二个儿子杨班侯为师,学习杨式小架太极拳。许禹生在《太极拳势图解》里写道:“当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真传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全佑善于柔化,自成一格,成为太极拳高手。吴鉴泉自幼跟父亲学习小架太极拳。在父亲教导下,对太极拳苦心钻磨,增益修订,造诣日益精深。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他对家传的太极
(18691942)
封永顺
  封永顺是今北京市大兴区人,1911年出生1927年参加东北军,1930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学校。担任过647团和691团军械长,1936年在647团参加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个人生平经历吕正操在小樵易帜,封永顺参与其间,是吕正操的旧部。封永顺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军械处处长、冀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冀晋军区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华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49年6月,华北军区决定将军械处改为军械部,封永顺担任部长。由于总后勤部部长杨立叁兼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封永顺就在杨立叁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当时各大城市存放着许多武器弹药,发生过一些0事故。中央领导要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11996)
张曜
   张曜(1832—1891)字朗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山东巡抚。咸丰初年,因出谋镇压捻军有功,被僧格林沁收入所部。后又以御捻护城有功被咸丰帝赐号霍钦巴图鲁。1860年(咸丰十年) ,升任知府,又晋升为道员。第二年,设计击败陈大喜、张风林所部捻军,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不久即被御史刘毓楠以“目不识丁”弹劾,降为总兵,仍归僧格林沁节制。自此,他发愤读书,并镌刻“目不识丁”四字印,时时佩戴在身以自励。同治年间,督师抵抗捻军及太平军,多次获胜,所部被人称为继湘、淮军之后又一支劲旅。1876年(光绪二年),以提督名义随左宗棠出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入侵,迫使俄归还伊犁。1880年(光绪六年),被诏帮办军
[] (18321891)
奚啸伯
  奚啸伯(1910--1977),字承桓,满族,1910年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二十一岁正式搭班演出,先后辅佐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1935年加入“承华社”,在上海为梅兰芳配演。经梅等提掖,艺事益精。回京后自组“忠信社”,与张君秋、侯玉兰等合作,在京、津、沪等地演出。他缺乏严格幼功训练,但能刻苦自励,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享盛名。表演上着重刻画人物,唱法上长于喷口吐字,讲究口劲,特别对京剧老生“衣欺”辙的运用,有系统的研究。代表作有《白帝城》、《
后四大须生 (19101977)
高斯诚
  最初,高斯诚调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录事。后因为行部檄监文纳陈州仓之事,违忤郡魁吏,逆大吏而被构陷下狱,性命几乎难保。久之,得赦免,病终。高斯诚一生读书不辍,学问赅博,与王若虚、李纯甫等交往,与游。更与刘棅(1182~1225),字从益,关系甚善,可谓至交。他颇喜佛学浮屠,自号惟庵。高斯诚为诗文,恬澹自得。
[]
杨善
  杨善(1384年—1458年),字思敬,明朝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永乐元年(1403年),任鸿胪寺序班,进右寺丞。仁宗即位,擢鸿胪寺卿。正统时擢礼部左侍郎。后使瓦剌迎英宗归。英宗复辟,封兴济伯。天顺元年(1457年),以兴济伯兼礼部尚书署部事。天顺二年(1458年)卒,年七十五。赠兴济侯,谥忠敏。杨善十七岁中诸生。此后朱棣起兵(1399年),发起了“靖难之战”,杨善因为参与守城有功授典仪所引礼舍人,永乐元年改为鸿胪寺序班。鸿胪寺掌管庆典朝仪,序班为从九品,官职虽小,却能经常见到皇帝。杨善“伟风仪,音吐洪亮,工进止”,每每为成祖朱棣所瞩目。后来累官进右寺丞。仁宗即位后,擢为本寺卿。英宗即位后
[] (13841458)
佟景茂
  佟景茂,女,1904年出生在北京市大兴县大辛庄乡东郏河村一户贫农家里。在她幼年的时候,父亲和一个弟弟就被贫困夺去了生命,她同母亲和两个弟弟相依为命,住在三间破西房里,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为生活所迫,17岁就嫁给了太平庄邓连科为妻。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丈夫被土匪绑架,当她变卖房地家产,把丈夫赎回来时,丈夫已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不久就去世了。从此她拉扯着几个孩子,挣扎着过日子。家庭的不幸遭遇,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难愈的创伤。生活的磨难,培养了她那倔强的性格,社会的动荡和黑暗,使她愤懑不平,她常诅咒:“这是什么世道?!”1943年这一带建立了中共地方组织,区委书记郑浩然的家就在村北二里的履磕村。他
(19041948)
李奭棠
  李奭棠(?~1667),字贰公,顺天大兴(今北京)人。祖籍嘉定。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傅以渐榜进士第三人。李奭棠先祖累世积德行善,受到乡里敬重。他的父亲李方懋,以孝顺父母闻名,德行为世楷模;但无意进取功名,一心研究经传注说、教授子弟。也曾著书《雅荟》。李奭棠自幼受到良好熏陶。清朝定鼎燕京,顺治三年为龙飞首科。李奭棠,既是礼部会试的会元,又是殿试探花。该科初试笔墨,浑满肃穆,蔚然一片开国气象。当时吴三桂等三藩之乱还未平定,因此无边远五省人参加,而建国初期的诸位阁老,皆出自此科。如:魏象枢,在朝中以清慎著称,为理学之宗;魏裔介,恪尽职守,以经史广博全面著称;李靇,风度端正冷静,以老成持重受到
[] (?~1667)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他是清中叶一位著名的学者,六七十岁时还能在灯下作细书,阅蝇头字。每过一岁,翁方纲必用西瓜子写下四个楷字,五十岁后写“万寿无疆”,六十岁后写“天子万年”,至七十岁后则变成“天下太平”。最后一年元旦时,写到第七粒西瓜子,眼睛因疲劳看不清东西了,他感叹地说:“吾其衰也!”不久便去世了。翁方纲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廷开设四库全书馆。翁方纲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又担任编修一职。在四库馆任职期间,他与朱筠、钱大昕、桂馥、黄易、丁杰等人常去琉璃厂书肆访书,所作金
[] 清四大书家 (17331818)
张文浩
  张文浩(?—1836)顺天大兴人,清朝官吏。入赀为布政司经历,投效东河,工竣,发南河。嘉庆十年,授山清外河同知,屡以河溢夺职,寻复之,补外河南岸同知。十九年,河督吴璥奏调赴睢工委用,擢署淮海道。二十四年,河溢仪封,复决武陟马营坝,调办马营坝工,工竣,赐花翎。仪封决口犹未塞,仁宗以吴璥年老,命文浩署河东河道总督,专驻工次。疏陈筑坝挑河估银四百五十万,报可。工竣,晋二品顶戴,兼兵部侍郎衔。道光元年春,钦天监奏彗星出东壁,分野在卫地,占主大水,敕文浩防范。侍郎吴烜请加高河堤,文浩疏言:“河滩高下不齐,长堤千馀里,未能一律增高,请加子堰二三尺。”从之。实授河道总督。三年,丁母忧,服未阕,以畿辅连年水患
[] (?~1836)
全部大兴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