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历史人物介绍3
韩劲草
  韩劲草(1918~2010)唐县南高和村人。1938年8月参加抗日工作,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至1940年1月,先后任唐县抗日文教馆馆员、文救会主任。1940年1月至1942年夏,任地委战斗报社,专区文救会主任。1942年夏先后担任晋察冀边区三地委宣传部干事、三地委秘书、晋察冀日报社科长、广播科长、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干事。1948年随解放军南下中原。1948年5月起,先后担任豫西区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开封市委办公室主任
(19182010)
王统
  王统(1920~1992)唐县大寺城涧村人。1938年6月参加唐县游击大队。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队文书等职。是年11月在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教导队学习。1939年10月后,先后任第三军分区二团一营青年干事、四连副指导员、一营副教导员等职,参加了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撰写了《黄土岭素描》,刊登于三军分区《工作通讯》上。并编演了《黄土岭大战》剧本,为军民演出。翌年,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5月任三军分区二团政治处青年干事,11月任二团
(19201992)
汪秋瑞
  汪秋瑞(1921~1990)唐县蟒拦村人。1937年加入村青年抗日救国会。1938年春离家出走投奔八路军,但被父亲追回。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到晋察冀边区三地委民运部学习,12月在唐县四区青救会工作。1939年任唐县二区青救会儿童部部长、青抗先队队长等职。1940年3月调唐县五区工作,先后任区大队部指导员、武委会主任等职。参加了反“扫荡”和平汉铁路“破袭战”。1941年至1944年,先后任唐县游击大队一支队指导员,唐县七区大队长、五
(19211990)
石双琪
  石双琪(1922~1986)唐县上庄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本村抗日自卫队,任副队长、队长、青救会主任等职。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支部委员、书记。1942年调第四区区委会工作,先后任区委宣传员、副书记、书记兼区游击队长。1943年5月在战斗中身负重伤。1945年任中共唐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完县(今顺平)县委书记。1947年夏,率领民兵团支援前线,参加解放战争,途中将马让给伤员骑,日行百里,完成配合部队的战斗任务。
(19221986)
马兆昆
  马兆昆(1923~1991)唐县北野羊村人。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第六支队政治部宣传员、司令部译电员、第六团司令部机要组长、雁北军分区司令部机要组组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机要组组长、冀晋军区司令部机要科副科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司令部机要科科长、第四纵队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华北军区机要训练大队政委、第一野战军十
(19231991)
葛根元
  葛根元(1924~1993)唐县西峝山龙村人。1942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团通信员、班长,晋察冀军区冀晋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团通信排长。参加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晋纵队四旅司令部通信排长,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三十三团连长、副营长,华北军区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一师五七三团营长,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一师五七
(19241993)
李汉
  李汉(1924~1997)原名韩银增。唐县东显口村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底到晋察冀抗战建国学院学习。1940年3月转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学习,1944年5月转入延安军政大学自然科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1945年8月参军到张家口航空站。1946年7月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李汉刻苦学习,第一个放了单飞。1950年6月,组建空军第四混成旅,李汉任第四混成旅十团二十八大队大队长
(19241997)
田一农
  田一农(1927~2006)唐县南洪城村人。1940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至1949年10月,先后任唐县三区抗日青救会儿童团部指导员、唐县三区青救会童子军副队长、晋察冀边区政府文书、张家口裕华商店会计股股长、晋察冀边区政府生产科总会计、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三处股长。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财政部工作。1949年10月至1964年9月,先后任财政部会计处股长,财政部预算司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1964年9月任
(19272006)
胡式禹
  胡式禹(1894~1943)字季孟。唐县西大洋村人。1918年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年7月毕业后至东北军,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团部副官等,参加过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1928年任东北军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军令厅参谋,是年春回乡探亲,得知妻侄、中共唐县特支书记刘墨精被捕入狱,即多方营救,终使刘墨精出狱去南方从事革命工作。是年7月至12月,胡式禹积极参与筹划东北军易帜事宜。1931年4月调任平津卫戍司令部参谋处科长,后
(18941943)
寇深
  寇深(1391~1460)字文渊。唐县人。明永乐初年(1403)充郡庠生,上 书朝廷言时事,升补太学生。曾偕同宦官勘山东军需钱粮,用三年时间清理了积弊。宣德初年(1426)擢升为刑部主事,迁员外郎。他善于审断疑狱,有“神明”之称。正统九年(1444)授山西按察司副使。当时天久不下雨,录所属地方重囚有疑点的50余人上奏释放,又上边务几十件,多被采纳。正统十一年(1446)入朝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讨松番的割据武装,接受命令马上行动
[] (13911460)
魏十篇
  魏十篇(1911~1946)又名魏克仁。唐县东建阳村人。1925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27年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年寒假在家乡发展刘洛将等7名党员,建立了唐县东建阳村党支部。1928年6月任中共保定市委委员兼团委书记。1929年春任育德中学党支部书记,是中共保北中心县委负责人之一。9月任中共保定市委书记。年底育德中学毕业后,曾任顺直省委、直豫特委地下交通。1930年初,受直豫特委委派,到豫北开展工作,建立中共
(19111046)
李恒泉
  李恒泉(1915—1944),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二分区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河北唐县人。自幼聪颖好学,1934年,毕业于保定德育中学。1934年7月,在保定农学院当工人。1935年,在农村建设训练班学习。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曾以国民党唐县五区农村训练员和派出所警长的身份为掩护,开展中共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家乡沦陷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他只身南下,随之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38年7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51944)
王恂
  王恂(1234-1281)元朝天文学家。被当时誉为“以算术冠一时”的人物。中山唐县(今属河北)人,字敬甫。从刘秉忠就学于磁州紫金山。1253年,秉忠荐于忽必烈,命为太子伴读。中统二年(1261),擢太子赞善。太子真金为中书令时,凡有咨禀,令他与闻。又从真金抚军北边,归领国子祭酒。至元十三年(1276),议修金《大明历》,因他精于算术,命主其事。乃与许衡、杨恭懿、郭守敬等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遍考历书四十余家,昼夜测验,创立新历。
[] 元朝天文学家 (12341281)
王振纲
  王振纲(1925~1997)河北省唐县人。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原副部长(副军职)。民国30年(1941)入伍,民国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第二支队第一、五大队文书、收发、文化教员等职。民国32年入晋察冀抗大学习;翌年11月起,历任区队收发、团见习参谋、团列队参谋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纵队司令部参谋、团教育参谋、旅队列科参谋、旅作战教育参谋、师作战教育科副科长等职。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太原、宁夏等战役和
(19251997)
傅明文
  傅明文(1925~1997) 原名傅白妮,高小文化,河北省行唐县人。原延安区(今鼓楼区)革委会主任、区委副书记。民国28年(1939)10月参加革命,民国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司号员、营部号目、连文书、营部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宣教股副股长、营政治教导员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高级步兵学校学员、工程兵建筑一四0团政委等职。1966年4月到地方支左(支左:中国
(19251997)
王鹤寿
  王鹤寿(1909~1999)曾用名王警昆。唐县南关村人。1923年考入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翌年暑假,在该校秘密党、团组织的安排下,回唐县从事进步的宣传活动。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在中共北方区党委秘密设立的党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全国铁路总工会石家庄分会秘书,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党领导下的工运工作,主要是在白区青年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19091999)
马卫华
  马卫华(1919~1985)原名马荣昌。唐县南上素村人。1932年由保定河北省立第六中学转入博野四存中学。1936年考入太原军官教导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太原回乡参加唐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唐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在唐县、曲阳一带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4月任唐县抗日武装委员会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之后参加八路军正规部队,历任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等职。1943年夏、秋,任晋察冀军区第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91985)
刘增武
  刘增武(1951~1979)唐县南齐家佐村人。父亲刘振家是革命残废军人。他初中毕业后,1971年1月参军入伍,到连队第一天,就在床头贴上《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油画,激励自己。他经常提前起床,腿打沙袋练长跑,冲山头,每天练倒立、单杠、石锁、俯卧撑,从不间断,熟练地掌握了五大技术,成为军体标兵、团军体教员。197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35240部队副指导员。1974年在部队营建施工中,他带的班立集体三等功,个人受到团部嘉奖
(19511979)
张堂印
  张堂印(1881~1947)唐县西迷城村人。出身贫困。早年逃荒口外。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堂印于察北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重机枪排长。1939年任平北军分区十团特派干事。1942年任三十四团三连指导员,参加多次战斗,勇敢机智,战绩卓著。翌年任赤(城)(沽)源武工队队长兼政委,带领武工队神出鬼没打击日伪军,日军汉奸闻名丧胆,他荣立特等功一次。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1月19日,奉命阻击国
(19071947)
阎风
  阎风 (1924.6—)  河北唐县人。擅长版画、中国画。1958年毕业于四川美院中国画专业。1938年后历任晋察冀三分区宣传队、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文艺工作队美术员,川西文联、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干部,《四川画报》主编、编审 。作品有《延安颂》、《老书记》、《我的童年》、《我的大学》、《抗日英雄——赵一曼 》、《杨家岭回忆》等。曾获鲁迅版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