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历史人物介绍2
甄荣典
  甄荣典(1916~2000)唐县人。因家庭贫困,16岁起便当雇工,17岁到粤汉铁路做苦工,整整一年也没挣到钱,只得一路讨饭回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在村里参加抗日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在太行山黄崖洞兵工厂当车工,从事炮弹生产最吃力的工作——旋车炮弹外圈,别人在这个岗位上干不了两三个月就得调换工作,他一干就是5年。他带领大家多造炮弹,维修设备,改进工具,开展生产竞赛活动,一次次刷新纪录,别人车炮弹最高
(19162000)
贾桂珍
  贾桂珍(1917~1943)女。唐县江家沟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斗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担任江家沟村村长,并任小区委员。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她组织全村民兵开展游击战、地雷战,配合八路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组织妇女保护伤病员,为使伤病员尽快恢复健康,她带领妇女上坡下岭,采集生药材,并挖野菜、长豆芽、碾米磨面,改善伤员生活。1942年秋,百余名日伪军“扫荡”江家沟,她带领全村群众用地雷-了各条
(19171943)
马耀东
  马耀东(1917~1944)又名玉生。唐县南城子村人。幼年在本村小学读起书,毕业后在家务农。和弟弟马耀骥,胸怀大志,习文练武。1937年秋,八路军一一五师一支部队进驻南城子,建立起中共党组织和抗日政权。翌年春,兄弟二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马耀骥任党支部书记,马耀东任抗先队长,创建了本村青年抗日先锋队。当年,日军侵占唐县城,离县城仅10里的南城子村成为当时晋察冀边区的前哨阵地,马耀东带领民兵站岗、放哨、送军粮、抬担架,并配合部队参加了城子
(19171944)
门章新
  门章新(1919~1941)唐县西显口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到冀西抗日民族中学就读。1940年回唐县任第六区青救会主任兼青抗先大队指导员。经常带领民兵深入敌占区组织小型游击战,破坏日军交通、电线,打击小股敌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使唐县城内日伪军不敢轻举妄动。1941年4月,门章新带领民兵到定县掩护运粮队,完成任务后,行至定县大悟村与日军遭遇被围,在指挥队伍突围时身受重伤。日军四面包围,企图活捉,
(19191941)
石更有
  石更有(1923~1964)唐县温家庄村人。少年时即随父兄务农,为人忠厚正直,深得乡民称赞。1948年2月2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六十军一八○师五四○团一○一连当战士。是年10月调师部侦察连。1949年12月任侦察连班长。195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随第六十军进四川峨眉山区剿匪,参战18次。1950年夏,所在部队以眉山师分团番号参加峨眉山将军庙剿匪战斗,立特等功。1950年秋,所在部队以六十军一八○师直属团番号参加五百山剿匪战斗
(19231964)
马秋环
  马秋环(1924~1943)女。唐县歇马村人。1938年参加妇救会工作,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当选为歇马村抗日组长。为工作需要,努力学文化,一年内就学会开单据、写便信。工作认真负责,拥军优属、做军衣军鞋、救济灾民等样样工作走在前面,多次受到区委表扬。1941年其兄参加破交战时牺牲,母亲哭瞎双眼,嫂嫂忧思成疾,家中毛驴被日军抢走,村里汉奸乘机破坏,将村干部名字写在大庙墙上威胁,父母为她发愁,给她找婆家,她拒绝父母之命,说:“国难
(19241943)
张尚志
  张尚志(1926~1989)唐县刘家庄村人。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晋察冀兵工厂工作,先后任组长、队长职务。1947年7月因火药0事故,双目失明致残,后经个人再三申请,被批准复员回乡。张尚志回乡后,仍以革命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为残废军人,不靠国家救济,克服重重困难,学会各种农活,走路靠记距离,浇园靠记辘轳折数,栽菜靠拉绳,拉车架辕跟人走,锄地、担水、打墙、起粪等都自己干,很少请人帮忙。1953年他参加农业社,把全部抚恤金
(19261989)
刘维昌
  刘维昌(1928~1983)唐县高昌屯村人。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在攻打太原战役中,任汽车三队驾驶员。该队为向前线运送0,遭国民党军密集炮火拦截,致使汽车三队一个班的战士牺牲。在此情况下,刘维昌挺身而出,机智勇敢地按时将一车0送到,保证了此次战役胜利,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表扬,立一等功、获模范共产党员称号。此后,长期从事军队汽车运输工作,又立三等功4次,小功1次。1956年任
(19281983)
陈占保
  陈占保(1969~1988)唐县西马寨村人。幼年热爱学习,立志作雷锋式的好青年。1984年8月,他和本村同学陈文凯去拔茄中学路上,看见一位60多岁的残疾老人骑三轮车摔倒在路边深沟里,赶紧扶起老人,将车推上公路,把翻到沟里的日用杂物一件件装到车上。还有一次,他发现一台拖拉机掉下一袋大米,急跑追上拖拉机告诉了失主。村民蔺爱霞手脚不方便,生活有困难,他包下了她家的吃水,并经常帮她做杂活。1988年2月,陈敬儒刚满4周岁的儿子丢失,他自动出外寻
(19691988)
张金钟
  张金钟(1910~1986)唐县花盆村人。自幼随伯父学医,18岁起独立行医,以土方验方治疗人、畜病症,以花钱少见效快著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被选为花盆村村长,仍为人、畜医病。是年10月,部分八路军伤员送来该村,他见伤员衣被单薄,不能御寒,把自家仅有的棉被给伤员盖上。1939年晋察冀军区进驻和家庄村,受部队之邀,三次为驻军医治战马,经他治愈的病伤战马30余匹。在任村长期间,两次护送由区组成的几百人和450头牲畜的支前大队,往山
(19101986)
王尊三
  王尊三(1892~1968)幼名九如,别名于家璧,艺名金才。唐县东岳口村人。幼年拜西河大鼓名家房英魁为师学说西河大鼓,学成后曾到天津、济南、黄河以北及大西北闯荡,以说《隋唐》、《杨家将》、《岳飞传》、《西厢记》等传统鼓词驰名。1937年秋他正在大同市说书时,听到八路军已开到唐县抗日的消息,步行500多里回到家乡,毅然参加了抗日工作,将抗日英模事迹编成鼓词为抗日军民义务演唱,还经常到日伪据点附近演出。后调到晋察冀军区专职编写抗日鼓词。他编
(18921968)
轻影
  轻影(1925~2001)原名臧恩。唐县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在晋察冀边区唐县抗日政府工作。1942年1月参加八路军,任第二团宣传队员。194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至1945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冲锋剧社创作员,创作了一些随队演出的大众歌曲等。1946年4月,调晋察冀军区子弟兵报社任、记者,写了上百篇通讯报道、人物特写。1947年1月,调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任创作员,创作了快板书《平鹰坟》及秧歌剧《大庆功》(与人合作)
(19252001)
马闻天
  马闻天(1911~1997)唐县马庄村人。1935年6月在北平(今北京)中法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毕业。同年赴法国国立里昂兽医学校兽医学专业学习,1940年获巴黎阿尔夫尔兽医学校兽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央畜牧实验所华北工作站站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农业部兽医生物药品监察所第一副所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早期研究鸡病,在中国首先证明
(19111997)
蔺庭祥
  蔺庭祥(1908~1981)唐县西安乐村人。出身贫苦,高小毕业后在东连颐村任小学教员。1927年考入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二师党组织领导下与其他同学一起,多次参加--,飞行-,夜间到保定火车站、西大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成为二师活动的革命骨干。1929年12月,他借放假回村期间,在唐县西、北安乐村,秘密发展张洛耀、高洛香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农村党支部。1932年和臧
(19081981)
马天水
  马天水(1910~1988)又名马登年。唐县南上素村人。12岁考入本县东关高小。15岁毕业后在家为农。1927年考入唐县简师,半年后毕业受聘在北安乐村教学,后又在东建阳、东足里村小学任教。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6年内,在北安乐、北野羊村和定县南沿、北沿等村任教,以此为掩护,宣传共产党的宗旨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37年11月,在北店头村参加唐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任县经济科长、第四区(驻歇马村)区长等职。1939年任三区(驻大洋
(19101988)
贾庭三
  贾庭三(1912~1984)又名贾槐。唐县北店头村人。16岁考入保定河北省立第二职业学校就读,1930年毕业,回本村任小学教员。1937年10月参加县抗日救国动员会,北店头小学成为接待各地抗日干部的基地。1938年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先后任唐县教育科长,望都、定唐县县长,晋察冀边区三分区抗援会主任,专署秘书主任,冀晋商业总店经理。任定唐县县长时,以强大的政治、军事攻势威慑碉堡敌伪军。一次,抗日军民向根据地
(19121984)
萧民
  萧民(1913~1999)曾用名赵庆林,男,汉族,1913年生,河北唐县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保定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历任中共晋察冀边区定县定北区宣传委员,晋察冀边区唐县教育科科长,唐县政府代理县长、议会秘书、县委-部部长、县长,中共晋察冀边区三地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晋察冀边区交通局秘书主任兼摩托训练队队长,石家庄市军管会工业组副组长、华北公路局秘书主任、华北交通部办公室秘书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交通
(19131999)
于殿武
  于殿武(1914~1965)字义卜。唐县北伏城村人。9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4岁起在家务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本村自卫队指导员。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1月,任唐县六区武委会副主任、大队政治干事。1940年至1946年底,先后任唐县武委会军械股长、唐县一区大队部大队长、第三分区武装部政治股长等职,1947年至1949年4月,先后任定北县武装部长、定县武装部副部长、高阳县武装部长。1948年任高阳县武
(19141965)
杨培生
  杨培生(1915~1985)原名路国志。唐县白沙村人。1937年10月参加唐县抗日民主政权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任唐县九区(下素)区委书记兼工救会主任。1942年3月调任唐县围城区(后划归定唐县)区委书记。1943年1月在粉碎老虎山和口底村碉堡的战斗中,派遣地下党员打入敌人内部,里应外合,全歼了日伪军,拔除了碉堡,缴获一批物资。1943年春调任中共定唐县委组织部部长,后任县委副书记。是年11月,参加领导广利渠
(19151985)
王从周
  王从周(1917~1996)曾用名王四海。唐县黄金峪村人。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十一大队营文化教员,连政治指导员,第三军分区后方医院党总支书记,晋察冀军区冀晋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处政委。参加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晋军区第三军分区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华北军区野战军第二兵团四纵队十二旅三十六团政委、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二师
(1917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