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历史人物介绍15
胡苹运
  胡苹运,生卒年不祥,字明卿,号南石,新会县荷塘镇白藤(今属蓬江区)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乡试第一,翌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任陕西道御史。在朝中处事刚直不阿。明崇祯七年(1634年),在澳门的洋人渐习蛮横,行为放肆,不受管治约束;福建人刘香造反,扰乱广东沿海一带,还到江门焚烧房屋,劫掠财物,当地官员懦弱,不敢示以兵威。-运将澳夷、海盗如何作恶多端的事翔实上奏朝廷,崇祯皇帝责备当地总督、巡按等官员知情不报,致令盗患未能及早消除
[]
黄居石
  黄居石(1626—?),字慎闇,又字圮仙,新会县人。初居江门水南乡梧岗里(今属蓬江区),后迁往岭梅里居住。喜作诗。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黄决不事清,隐居作诗。清康熙元年(1662年),朝廷下诏沿海居民内徙50里。清康熙三年(1664年),又勒令内迁,史称“康熙移界”或“迁海移界”,江门在迁徙之列。黄居石举家-迁往肇庆,4年间,迁徙4次。在迁徙途中,目睹百姓流离失所、弃婴塞路、饿殍蔽道的惨状,写了一首《徙村行》,诗云:“惊
[] (1626~?)
李杜文
  李杜文,生卒年不祥,字士楷,号太浣,新会县荷塘镇(今属蓬江区)人。生于明嘉靖年间,10岁能作文,未成年便补作生员。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皇帝下诏要挑选全国贤才俊士去充实北方的雍州,称此举为“选贡”。李杜文参选。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被选任浙江绍兴佥判。一到任后就废除那些繁重的差役,订正盐法、水利、仓储三大治理法规。参议刘毅、尚书沈应文都写文章称赞他。此后,他先后曾代理过萧山、会稽、山阴、余姚、诸暨等5个县的政务。他管理萧
[] (?~9999)
胡其伟
  胡其伟,生卒年不祥,字光绪,新会荷塘镇白藤(今属蓬江区)人。自幼因孝顺闻名乡里,学问在县内有名。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领乡荐,被派到(福建)瓯宁县当知县。到任后,革除陈规陋习。他办案快捷,明断秋毫,从不用刑逼供,很快处理了历年积案。后转任中城指挥,又升任户部主事,监察中南大运仓。任职期间从不贪占,每有剩余财物,全部归还公家。因做官清廉而得到皇帝赏赐。转任员外郎,后调任九江太守,他兴利除害、清简政务,民众都很感激他。考核期满,官升一级
[]
余经
  余经,生卒年不祥,字朝纲,号石龙,新会县荷塘南村(今属蓬江区)人,生于明朝中期。明嘉靖元年(1522年)被封为“行人奉使”。后奉皇命入四川葬祭蜀藩王,藩王之子赠以重金,不受,只收赠诗。余经办事一丝不苟,受皇上器重,回京后提升为刑部给事中(谏官)。余经为人正直无私,不避显要,曾弹劾兵部侍郎胡世宁、南京督学萧呜风、广东督学魏校等。明嘉靖四年(1525年),余经任“两广监察史”,清查两广财粮,严格审计,分毫不差。后因力谏皇上,受杖刑,遭降职,
[] (?~9999)
李翔
  李翔(?—1543),字举南,号适者,新会潮连北厢(今属蓬江区)人。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举,明嘉靖二年(1523年)中进士,出任浙江衢州推官。其间,为官清廉,为人正直。离任时仅有两只破旧衣箱和书卷。后历任刑部主事、南京文选司主事、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后被派往福建邵武府任知府。其性格刚直,最终得罪权贵,辞官回乡。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辞世,死后入祀乡贤祠。著有《似说》、《闲稿》等书。
[] (?~1543)
区越
  区越(1468—1535),字文广,号西屏,新会潮连方岳里(今属蓬江区)人。父名鉴,热心善事。区越与继母甚洽,母慈子孝。区越拜读于明翰林院检讨陈白沙,白沙甚为赏识,作慈母石诗遗之。明弘治八年(1495年)中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任浙江嘉善知县,在职期间,勤政爱民,清廉自守。后升任户部主事、员外郎。曾被派往江西省转运粮食,同往办事官员大肆挥霍,以公款宴请区越,遭区严拒。之后,区从浙江副使升至江西左参政。居官30余年,恤民如
[] (14681535)
俞士琮
  俞士琮(?~?),字子旦,号寰瞻,新会县荷塘镇汤村(今属蓬江区)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乡试时考中举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在程乡主管教习,后升作南京国子监助教。明崇祯十年(1637年),主管南京刑部事务。大司寇甄淑天性格刚直坚毅,他的下属没有一个敢不顺从,但俞士琮并不畏惧,在审理疑案时据理力争,为多个案件作了平反,甄淑天虽有怒气,但不得不接受。俞士琮后调入北京作户部主事,不久转任员外郎。曾主持京都-事务,多年来他运筹帷幄,处
[]
张肖白
  张肖白(1897~1966年),女,又名采薇、慧英,英文名Victoria Chung,广东省开平马冈乡梧村人,生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城。父张灵椿在加拿大教会任职。母亲庄燕娴是一名助产士,在广州博济公医学堂学医时,与孙中山是同学。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孙中山在加拿大筹募军费期间,赠1块银元给张肖白留念。民国6年(1917年),考入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是第一位入读的女华人,获医学学士学位。民国12年(1923年),受加拿大基督教会派遣
(18971966)
张瑞成
  张瑞成(1894~1927年),又名达权,新会县北子村(今属蓬江区)人。早年是一名织布厂徒工。“五四”运动后,从事工人运动。民国11年(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方委员会书记。民国13年(1924年)初调往香港,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香港地委常委兼组织部主任。同年冬,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翌年夏回到广州,任中共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特别支部书记,组织海员参加省港
(18941927)
李辉南
  李辉南(1890~1939),字别奇,广东台山县人。民国7年(1918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民国12年(1923年)跟随孙中山讨伐陈炯明,曾率千人驻守增城,击退陈部谢文炳师数千人进攻,保卫广州革命政府。民国17年(1928年)8月任韶州市政局长,以“有建设之破坏未为破坏”之观点,在市内拆城墙辟马路,拆棚店扩街道,划庙堂空地兴市场、屠场,辟南区,建体育场、曲江桥,创立麻风病院,使韶关古城一改旧貌,初具近代城市规模。李还精心立章
(18901939)
区乾
  区乾(1907~1958年),原名区德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生于广东新会县睦洲墟梅冲乡。其父区大,从小到佛山当屐店小工,17岁时到石湾陶器店跟廖荣学徒,以做鸟兽为主。区乾13岁时在邻村一家船厂的伙房做事,做了6个月,便到石湾,由父亲介绍到一家端初公仔店当杂工,并学习做泥公仔。3年后又先后到石湾怡兴、厚记、联合等陶瓷店当学徒。学徒期间,区乾“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潜心研习动物陶塑,并在艰苦实践中掌握了塑制、翻模、成
(19071958)
叶弗弱
  叶弗弱(1905~1979 年), 原名叶真光, 广东台山县赤溪沿山村人, 早年就读于香港英文书院, 后来当海员。学生时代便喜欢演剧, 曾参加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苏兆征领导的“乐乐乐” 剧社。其间盛行粤剧改良运动, 与伊秋水、林坤山等同属“新剧巨子”。20 年代后期, 被马师曾邀入大罗天剧团,以丑生武功见长, 他的“弹弓步” 与武打中夹带轻松惹笑的动作特别出色, 唱腔又自成一格。民国22 年(1933年)受聘为觉先声剧团正印丑生。民国3
(19051979)
冯了性
  冯了性(1630~1695年),祖籍广东新会荷圹龙田村(今江门市蓬江区)。据其家族保存的《始平族谱》记载:冯了性是该族协吾祖十世之继室张氏所生,排行第八,名嘉会。他曾一度削发修行,由方丈赐法号“了性”。冯了性的父亲冯国琳,字炳阳,粗通医道和药理,在家乡开设药铺,挂牌行医,时间日久,行医有术,附近一带,名气渐高,凭着多年行医的经验,几经研究试验,创制了一种专医风湿跌打的药酒,取名万应如意药酒。初为自用,后分发给亲友及乡民试用,发现疗效颇佳
[] (16301695)
朱绮华
  朱绮华,女,1946年11月出生,广东台山人,大专学历。196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从化鳌头公社石咀小学、鳌头中学、从化中学、市教育局任教师、副校长、副局长等职。她在工作中,能调动起所教班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经常主动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和生活上的困难,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1986年,获广州市人事局晋升一级工资奖励。1989年6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评为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至1998年,先后当选为市(县)政
李龙
  李龙(1916.11-1999.4),广东开平人,中专学历, 1938年3月参加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开平县长塘地区地下党特别支部书记,长塘支部书记。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东粤中纵队滨海总队渤海大队,任文化组长、民工组长、开平三区指导员。1949年12月转业,先后任开平县区教导员,政府秘书室主任秘书,机关党总支部副书记,县委-部副部长,中科院中南分院教育科副科长。1963年2月调从化县工作,历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19161999)
李云
  李云(1910.7-1993),原名李力,乳名李永庆,广东省台山县斗山人,1937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从潖区工委副特派员、从北区特派员,组织从北地区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控制基层政权、掌握文化教育阵地、组织抗日宣传教育等做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夏调离从化。1983年4月离休,1993年在广州病逝。
(19101993)
温兆培
  温兆培(1921.12-1991.6),广东新会人,大学学历,1949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广东新会县第二中学教导主任、恩平县独醒中学生活指导员;在广州市琶洲农场、广东省河南园艺场、广州郊区农技推广站、农科所分别担任农技员。1964年11月调从化县工作。历任县农业局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县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70年代,提出采用增肥、增湿、增光照为重点,改造低产田和巧施肥料,推广杂优水稻。
(19211991)
黄子厚
  黄子厚(1918—1998),又名黄仕尧,广东省开平县龙胜西杰人。黄子厚长期在荔湾地区工作生活,属南源街居民,热心于社会公益和区街工作。他自幼聪敏好学,能写一手好字,10余岁就已渐露头角,曾为家乡书写牌坊,流传至今。成年时更勤习书法,遍临和摹习欧阳询和虞世南两大书法家字体,善学欧体的风骨遒劲险峻、结构严整的风貌,吸取虞体的俊朗腴润韵味。此后潜心于钟繇、王羲之各帖。他擅行草书,一心一意在书法上深入探索,决心走一条新路,创立自己的风格。后精
(19181998)
余藻华
  余藻华(1913—2000),原名振驺,号香雪堂,广东省新会县人。余藻华曾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州市荔湾区政协常委。他一生谦逊勤奋,早年在广州西关以生产酱油等食品驰名的兴隆街一带,从事商业活动。1976年起参加荔湾区政协活动,以其丰富的诗词与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深厚的国学基础编写《荔枝湾史话》,经广州市政协《广州文史资料》刊出、中国新闻社选用,传扬海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因楹联“抗战英雄争瞻仰,倒悬民众庆昭苏”挂上街头而闻名。他数
(191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