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历史人物介绍8
黄健
   民国16年(1927)5月出生,祖籍中山县。国家田径教练员,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政协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父亲黄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被党中央派往莫斯科。母亲也是中共党员。在周恩来亲自安排下,其刚2岁就跟随母亲到苏联。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其,5岁时被送往第一国际儿童园,后迁往伊万诺沃市儿童院,接受十年一贯制教育,其间,与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毛岸青,刘少奇之子刘允斌、女儿刘爱琴,朱德之女朱敏等为同学。1
萧海涛
  民国18年(1929)1月出生,南蓢崖口村人,高等师范专科毕业,中共党员。1950年2月任中山县濠头小学教导主任,后调任中山师范学校教师、副教导主任,1952年12月任中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教育科主办科员,1954年10月起任中山县教育局、文教局副局长,积极恢复中山教育工作,普及小学教育,扫除文盲。“文革”期间,下放到“五七”干校,1969年9月重返教育战线,任黄圃中学革命委员会主任。1972年7月起,任中山县、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欧碧娥
   民国18年(1929)2月出生,女,土瓜岭村人。国内知名杂技演员、国家级教练员、广西杂技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抗战期间,参与田汉、欧阳倩予等进步人士组织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大会,为难民筹款。1952年与丈夫周云鹏(杂技师)等创办广西和平健身技艺团,是当时团中唯一女性,后一直分担该团艺术管理、辅导学员及编排节目、组织演出等工作。1954年随广西杂技团参加华南春节慰问团及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到福建前线、鹰厦铁路沿线、云南
黄昌
  民国18年(1929)9月出生,别名三梳,横栏四沙低沙(今新茂村)人。1947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1947年10月参加东北四平保卫战、李家堡战斗;1948年9月参加辽西会战、锦州战役,立大功。1949年1月参加天津战役,立二等功,同年4月随部队渡江南下,参加广西八江、柳州、明江剿匪战斗,立大功。1950年10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的大川、上九洞、砥坪里战斗中立战功,1952年在朝鲜罗氏
蔡忠植
  民国18年(1929)出生,中山人。新闻摄影家。中学时代爱好摄影。1948年就读广东省立商学院政治经济系。先后在北京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新华通讯社摄影部、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新华社驻朝鲜开城记者团任摄影记者,从事摄影和朝鲜板门店谈判的摄影报道工作。1954年底任新华社摄影记者,安排在福建、广东分社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摄影学会,任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出席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选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70年
雷楚汉
  民国19年(1930)2月出生,环城渡头村人,知名军旅画家(师职)。1948年考入杭州西湖艺术研究所,师从著名油画家倪贻德教授。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获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军功章。部队参战时,坚持追求绘画艺术,在战地和训练场,画作大量的速写,使其以后创作许多军事题材的优秀作品。1960年到北京军区,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组织领导工作。其作品以生活气息浓、
郑振声
  民国19年(1930)5月出生,中山人。1955年华南医学院毕业。中山医科大学心血管及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早期开拓者之一。研制成功一系列辅助循环设备,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有18个奖项。发明新一代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被推广应用于24个国家,为防治人类心脑血管病作出重要贡献。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共47人。
何万程
   民国19年(1930)6月11日出生,小榄人。高级讲师,中共党员。1948—1958年在小榄东区小学、永宁小学任教师、教导主任。1959—1969年,先后任中山县文教科干事、斗门中学副校长、县教育局秘书股长。1969年起任中山师范学校校长至1990年退休。注重调查研究,按教育规律治校办学。积极为中山师范学校在黄圃镇复办和搬迁到鳌溪办学,建设和发展学校,为“文革”后期及结束后的中小学校轮训大批急需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
刘文业
  民国19年(1930)12月出生,中山沙溪龙瑞人。高中学历,特级教师,中共党员。1980年当选第六届中山县教育界人民代表,1985年和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广东省首批特级教师(全省共50人,中山其唯一获评)。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先后于1950年2月至1966年8月、1979年8月至1991年7月任中山沙溪谿角小学(后更名为龙瑞小学)校长。严谨治校,确立“依靠社会办学校,办好学校影响社会”的办学理念,整合
高永
   民国19年(1930)出生中山县石岐。原名高泳森。1947年考入中山大学。1949年参军,入解放军两广纵队文工团,1954年转业到地方。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曲协第二、三、四届理事,广东省剧协、摄影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联第二、三、四届委员,中山市文联第四、五届副主席。政协中山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30多件歌曲作品分别获全国或省级奖项并载于中央电台、省电台、《歌曲》月刊、《岭南音乐》及电影故事片《业余歌声》中,有的被音乐出版社、上海音
李华德
  民国20年(1931)4月出生于天津,祖籍三乡茅湾村。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委员会顾问、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艺术专业人员应聘资格考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市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顾问。曾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合唱协会法人代表兼常务副理事长。1949年任天津青年文工团指挥,指挥歌剧《赤叶河》等。1956年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曾担任学生会主席,毕业后留院指挥系任教。1962年任
指挥家
梁秀龄
   民国20年(1931)9月出生,女,中山人。1955年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医50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其中诊治水平较高是神经遗传病、神经变性病、头痛、眩晕、晕厥等,解决疑难病和少见病的诸多难题,被誉为“疑难杂症专家”。主编国内首部《神经遗传病学》专著,鉴定国内首例马查多——约瑟夫病、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是国内神经遗传病研究奠基人之一。获各级科研成果奖13项
凌伯棠
   民国20年(1931)10月出生,南蓢合水口里村人。1948年投身革命,历任中山县五桂山区武工队队员、合水口乡团支部书记、乡小学校长、团区工委书记。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中山县三区区委委员,区委副书记、区长,永宁区委书记,中共中山县委委员、县委生产合作部副部长,中共顺德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书记,中共珠海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1971—1975年,2次被派赴非洲索马里,担任中国工农业专家考察组组长、索马里
(19312007)
李伯新
  民国21年(1932)7月出生,张家边大环村人。1955年起长期在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1959年起任副馆长,至1987年调往翠亨宾馆工作。政协中山市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坚持收集、研究孙中山生平及家乡翠亨村的资料。编纂、出版著作有1986年《孙中山藏档选编(辛亥革命前后)》(与黄彦合编)、1993年《孙中山亲属与后裔》(政协中山文史第27辑)、1996年《孙中山史迹忆访录》(政协中山文史第38辑)。发表文章《关于孙中山祖籍问题
刘炽
  民国21年(1932)出生,沙溪谿角村人,中共党员。广东电视台台长,广东广播电影电视厅副厅长、厅党组书记、副总,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广东省第七届政协常委,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1953年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毕业。60年代参与制作《巴士奇遇结良缘》、《屈原》等电影100多部,深受观众欢迎。70年代起负责电视台工作,推动广东电视的改革和发展,革新和丰富各类节目,组织制作具岭南特色的《万紫千红》、《家庭百事通》、《体坛内外》电视栏目
李宝健
   民国22年(1933)8月出生,中山小榄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先驱者李廷安次子。遗体生物学家、中山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毕业。40余年一直致力植物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10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和省级授奖。发表论文124篇,主编专著3部。
黄卓廷
   民国26年(1937)11月出生,沙溪细庞头村人,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市教师进修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数学高级讲师。1998年退休。从教30多年,实行教书与育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育改革。培训2000多名中师函授毕业生和包括小学高级教师在内的300多名教学骨干,提高全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982年起,参与编写全国、全省教材共15册,连同在全国、全省刊物发表的专著达66万字,统稿110万字,审稿
吴志坚
  民国34年(1945)5月出生,女,石岐人,1968年华南农学院毕业,市凯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质检科长、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承担产品质量的检验、监督和管理工作,主持改善整个检测系统,建立三级质量管理网络,1990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评定为省石化系统一类质监科。主持起草的技术标准有3项是国家标准,4项是化工部行业标准,40项是企业标准。1983年起,10项科技成果分别获省、市有关部门奖励。1994年获中山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995年
刘胆夫
   民国32年(1943)10月生,三乡人,1967年华南工学院毕业。中山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0年,主持研制成功“玻璃马赛克生产线的创新设计”项目,获中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1992年,承担“机压玻璃灯罩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设计和实施工作,布局合理,能耗低、质量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年,参与“双面切玻璃马赛克”研制的同时,主持研
黄若凡
   民国34年(1945)12月出生,沙溪龙头环村人,研究生结业。沙溪理工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1996年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中山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中山市教育名师等称号,同年,教育管理科研项目《从管理求效益》获广东管理科学奖二等奖。主持教改研究项目,其中《培养职高生综合技能的多元化训练》1997年获广东省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黄华奖)、《德育管理手段与评价研究》1999年获全国教学科研重点课题学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