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历史人物介绍7
萧永定
  民国22年(1933)出生,大涌南文村人。广东省武术协会一级教练员,广东省蔡李佛拳总会理事,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中山地区训练部顾问、副会长,中山民间武术队主教练兼副领队。小学毕业,9岁起习武。擅长刘家拳、蔡李佛拳,南派擒拿、散打,善用双刀双钩、长棍、九子连环大刀等器械。1957年参加中山县武术比赛获第一名;1979年广东武术观摩交流中获三等奖;1981年参加广东民间艺术节获得第一名;1990年领队参加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获武术团体总分第七
萧金明
   民国22年(1933)出生,大涌南文村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5年中山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和华南艺术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建筑设计院工作。参与和主持建筑设计大型的项目有北京民族文化宫、人民大会堂、北京政法大楼、外交部大楼、北京五幢大使馆、伊拉克剧场、90米高24层塔式的北京广播电台、原苏联海参崴大金角饭店和20层以上的河南省工商银行大厦、北京富安国际大厦、广州交通管理中心等,其中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成为国内首座
李幼姬
  民国23年(1934)9月出生,女,中山人。1957年中山医学院毕业。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主要研究肾小球和肾间质疾病。1986—1996年,获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发表论文78篇,专著6部。
黄自强
   民国23年(1934)出生,长洲北村人。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第五研究院工作。最初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后转向火箭和导弹研究,主要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的仿真及潜地战略火箭设计。1984年,被中国航天工业部授予一等功,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奖章,1993年获国家航天创业奖。
吴其辉
   民国24年(1935)出生于石岐。男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中央乐团声乐指导、国家一级演员。童年时代在石岐狮子街度过。17岁考入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前身)声乐专修班,1955年随中央乐团以中国青年艺术团名义赴波兰华沙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以男声八重唱《嘉陵江船工曲》获歌唱比赛金质奖章。为《绿色的原野》(音乐片)、《渡江探险》、《英雄战胜北大荒》、《瀚海风雷》等电影演唱主题曲。以其为首的男声四重唱风靡全国,录制多张唱片受到欢迎。到意
陈锦昌
   民国25年(1936)5月2日出生,三乡外埔村人。曾任中山县文化馆副馆长、市博物馆副馆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5年组织对龙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保护出土的彩陶器、夹沙陶器、石器等一批珍贵文物,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古代文化面貌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潜心民间文艺研究和民歌、诗词创作,出版歌曲集《金斗湾放歌》(作词)、诗词集《水乡情》。是中山慈善万人行主题歌《慈善万人行之歌》的词作者。搜集整理中山民歌,1972年
杨根远
  民国26年(1937)6月出生,三角蟠龙村人。1956年7月在中山县第一中学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1975年调到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任生化教研室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85年底调任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院长,正师职。1988年调回第一军医大学任副校长,副军职、正教授。1990年前往北京接受晋升少将军衔,次年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正军职。撰写《一体两环——办学必由之路》一文被总参收入《将军
林郁正
   民国26年(1937)9月出生,古镇古二村人。粒子加速器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技术及应用研究所副所长。1956年广州华南师范附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工程物理和加速器专业,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及进行低能粒子加速器研究。研究成果11项创下“中国第一”纪录,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3项为世界首创,3项获发明专利,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北京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家
尹炳生
  民国27年(1938)1月出生,三乡大布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文职)、第一军医大学心电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1963年同校获病理生理专业硕士学位。建立国内首个心电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首次提出头胸导联系统,被业内称为尹氏导联。倡导全新的学术路线,经30年实践和研究,为“头胸导联临床心电图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基础。先后获得国家专利6项(发明2项)。曾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八五”全军后勤
李镜澄
   民国27年(1938)11月28日出生于中山县环城(今南区)恒美村。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89年8月起任中山市华侨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1999年2月退休。任职期间,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针,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推行“适应教育”办学模式,使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需要,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需要,适应继续学习和深造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律、自立、自学的“三自”能力,确立养成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方唐
   民国27年(1938)12月出生于小榄。原名陈树斌。漫画家。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学成才,1980年考入《羊城晚报》,以“方唐”为笔名创作漫画。兼擅国画、书法。历任《羊城晚报》美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漫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新闻书画院副院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在国内20家报刊开设漫画专栏,获全国新闻漫画
阮关逸
  民国28年(1939)3月出生,南蓢榄边赤坎村人。历任市饮料厂厂长、工程师、市食品工业物资公司副经理。市集邮协会及收藏协会首届会长,香港集邮协会委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市收藏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市孙中山研究会会员。1950年起开始收藏,坚持到退休后仍兴致不减。收藏中外邮票邮品、中外货币,兼集粮票、购物券、华侨供应票等票证和烟标,藏有中外邮票数万枚、中外货币6000余种,其中210个国家和地区的纸币1500余种。收藏品
黄新民
  民国28年(1939)8月15日出生,小榄埒西二村人。70年代末为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依靠种养业,多种经营广开致富门路,改革开放初期,全家一年劳动所得10500元,其成为中山乃至全国农村出现的第一个农民“万元户”,是当时中山的骄傲之一。1979年2月,《人民日报》以《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为题报道其事迹。一时间,全国各地或亲临、或来函,纷纷向其请教致富经。至2005年,其66岁,依然勤劳,和儿子一起种1亩多地菜、饲养60多头猪,过
谢太俭
   民国28年(1939)9月出生,中山人。广东省首届科技企业家,广东京粤电脑研究开发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1965年华南工学院毕业。80年代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商用收款机。研制项目100多个,获国家和省多项科技奖励,其中GF20/11A系统是国内第一台实用汉字微机系统,在国内首创系统级英汉文全兼容技术,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及广东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8年获全国首届科技企业家创业奖。
吴森辉
  民国28年(1939)出生,南头人。摄影家,大校军衔。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军事摄影采编部主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全军高级职称评委。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初中就读小榄中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任军事记者,后历任空军某部副指导员、主任记者。受命到众多军营、边关哨卡和国外执行采访任务。拍摄大量纪实照片,其中拍摄记录和采访报道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台湾海峡作战演习、国庆35周年阅兵、1997年香港与199
张旭明
   民国29年(1940)10月出生,中山人。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教授、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2年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广东省卫生系统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和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多项。
杨奇
  民国11年(1922)出生,沙溪申明亭村人,杨子江(原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之弟,与兄先后投身革命。早年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毕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机关报《前进报》社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英国接管香港,奉命率《前进报》6名、记者赴香港,占领宣传阵地,筹办香港战后第一张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正报》(4开,3日刊),于1945年11月13日创刊,任社长(化名杨子清)兼总。1946年6月,建
黄远强
   民国12年(1923)出生,香山县人。重庆大学建筑系毕业。广东省建筑委员会总建筑师、省建筑学会理事长、省建筑工程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1958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庆十大工程方案设计。1975年,参与国家重点建筑北京图书馆设计。1976年,参与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建筑设计。1977年参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纪念馆建筑设计等。
吴炳全
   民国13年(1924)出生,沙蓢隆平村人。1986年初,62岁时带领一家3口承包外镇边远耕地1306亩,其中水稻面积85亩。1989年夺得粮食大丰收,水稻平均亩产860公斤,比上年增产1472公斤,当中2亩攻关田,平均亩产10392公斤,获中山市高产奖励。一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7万公斤,纯收入35万元。与此同时,在市、镇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承担水稻高产示范、品种试验和良种繁育等科研项目。3年共繁育水稻良种5万多公斤,为当地农民提供
彭文伟
   民国14年(1925)8月出生,沙溪圣狮村人,华南细菌学开拓者彭华利独生子。成都华西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获美国纽约州大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进修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山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及病毒性肝炎研究室主任、教授。70年代初,率先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1980年对“HBsAg”携带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有重要发现。1984年任中山医学院院长,翌年任中山医科大学校长,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0年退休。历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