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7
连以和
  连以和,生卒年不详,清化都人。洪武二十年(1387),以贡入太学,历官至监察御史。刚介自持,人不敢干以私。《旧志》称之曰:“秉宪贞度,有骢马之风焉。”连以和当上御史,入簪笔,出持斧,被认为是权势人物。但他正人先正己,刚介自持。既不把权势作摆设,也不为虎作伥。执掌法令,符合正道的法度。所以,连以和敢于横榻高冠,人不敢干于私,有“骢马使”之称。
[]
古彦辉
  古彦辉,生于明洪武年间,卒于永乐年间。华阳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岁贡,授官福建省德化县主簿。时值德化溪流暴涨,冲圮民房,民无居所。彦辉抚循有法,赈灾抚恤,安顿民心。后升任德化县知事,勤政爱民,修桥扩路,改建学宫。九年秩满,民将赴阙奏留。后监司保任,擢升为监察御史,以廉洁能干闻名于时。在巡按江西时,其弟听说他病了,自筹盘钱,徒步前往探视,彦辉不与其兄相见,让他返家去。在任期间,敢谏无所避,权贵侧目震聋。囊槖萧然,惟谏草盈篋,卒于任
[]
陈秀甫
  陈秀甫(约1320-1395),字国奇,元末明初横流渡大河背(今安流镇万塘村)人。明朝开国功臣,官授光禄大夫。秀甫少怀大志,有施为,重义轻利,乐善好施,为地方父老所爱戴。他揆文奋武,势力强勇,元末为义主。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朱元璋为平定南方残余势力,特令汤和为征南将军、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率部征伐福建、广东等地。陈秀甫在闽粤地区广泛筹集军粮,献给义军,并因进粮输饷有功,被封为光禄大夫,赐田碣石(今陆丰县地)。随后,还被授任军
[] (13201395)
古巩
  古巩(1078-1156),字仲逊,号丹泉,原籍梅州,北宋末落籍长乐县黄砂乡。北宋绍圣四年(1097)与兄革、堇一同赴京,考取同科进士于一榜。哲宗皇帝赞曰:“一门三贵,旷世盛闻”。后授中顺大夫,官广西宾州刺史,德化黎民,功绩显著。金兵攻陷东京后辞官归里,负母杨太夫人骨骸迁居长乐县黄砂乡,在深山大嶂中结庐定居,广辟田畴,成为长乐县古氏始祖。
[] (10781156)
吴克清
  吴克清(1916-2007),祖籍五华,出生于广西平南县。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系毕业。1945年后,历任《柳州日报》总、《广西日报》副总、西南专科学校副教授、泰国曼谷《商报》社副社长。同年7月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加影中学、中华女中任教。1950年后先后调任民盟南宁市专职主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区政协常委、副主席,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是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民盟第三、四、五、六、七届中央委员、常务委员,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会
(19162007)
陈景文
  陈景文(1916-2004),原名训言,横陂镇联长村人。1936年,辗转到潮州、兴宁当印刷学徒工、排字技工。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他先后任中共五华县工委委员、第三区工委书记。1945年后,任中共连(平)和(平)县工委书记。1946年4月被派赴香港任《华商报》印刷厂主任兼党总支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前夕,任中共中央华南局独立教导营营长,任务是训练入城接管干部。1949年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部办公室主任,广东省监
(19162004)
魏中天
  魏中天(1908-2010),横陂镇联长村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返乡参加农民运动,之后赴上海艺术大学半工半读。1930年创办“青年文友社”出版《文友》。1933年赴福州参加反蒋活动,“闽变”失败后往上海,不久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新闻专业。抗战爆发后返国,任中国文化馆总,中国航空协会秘书兼《航空月刊》主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文化活动。1939年赴韶关任《广东民众》及《广东兵役》主编。1942年赴重庆受训后,任中央出版事业社管理
(19082010)
魏源容
  魏源容(1912-2003),横陂镇夏阜村人。国民党海军学校第二期毕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山舰舰长。1949年赴台湾,任花莲港海军巡防处少将处长。
(19122003)
缪任梁
  缪任梁(1905-2002),周江镇人。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广东省首届参议员、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秘书、广东绥靖公署少将参议、海南特区警备总司令部少将军法处长。
(19052002)
廖献周
  廖献周(1912-1999),字宗行,棉洋镇唐纯村人。梅州中学毕业。1932年投笔从戎,在国民革命军中供职,后考入中央警官学校高级班第四期深造。1942年,任广东省警察训练所教务主任、教育长,主持校务工作。1948年冬调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简任参议(领少将军衔)。1949年10月,秘密策动广州警察起义,组织成立“广州市临时治安维持委员会”,协助军队进穗接管。1949年后,被派进中原大学政治研究班学习,参加湖北、广东土地改革。1953年调入
(19121999)
李国俊
  李国俊(1905-1997),字炎东,横陂镇东升村人。1923年在广东大学修业两年,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研修军事政治学科。后在国民党军中从基层军官晋升至团旅干部,参加东征北伐,屡建奇功。1932年在日本警官学校第十六期毕业,返国任首都警察厅服务一年后,奉派赴欧洲考察党政,经11国历时两年返国。归国后,任国民党首都警察厅督察处处长。1936年调任广东省警察训练所所长兼广州警察局副局长。抗日战争爆发被任命为韶关警备区少将副司
(19051997)
赖慧鹏
  赖慧鹏(1902—1996),字福田,号孤云,五华县大都镇大和村人。自幼勤奋好学,在乡村私塾攻读《四书》、《五经》10年,后就读梅州中学。1925年考入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理科。时受国共合作革命潮流影响,不久弃文从武,于1926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工兵大队通讯队。10月毕业,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当见习官,参加北伐,进军福建后奉调返广州任黄埔军校宣传干事,兼广东第四舰队政训处宣传科科长。1933年任南京步兵学校国民党特别区党部书记
(19021996)
曾天节
  曾天节(1906-1995),原名志文,后改名曾勣,华城镇维西村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即回乡投身五华农民运动,曾任中共五华县委书记、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革命军中历任参谋、队长、主任、少将高参等职。抗战时,支持-工作。广州沦陷时,他从清远亲自护送古大存安全转移到韶关。1948年,调任广东保安第十三团团长,暗中谋划起义事宜。1949年3月曾天节率部起义,解放了老隆,通过新华社向全国人
(19061995)
古焕谟
  古焕谟(1905-1995),字铎生,安流镇鹤园村人。中山大学文科肆业,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研究班结业。历任粤军管区政治部上校科长,特别党部少将书记长,广东省潮阳县县长,山东省第二绥靖区行政督察专员,陆军训练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1949年赴台,任台湾省高雄市政府建设局局长、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总干事。历任台北古氏宗亲会理事长。
(19051995)
魏鉴贤
  魏鉴贤(1907-1994),横陂镇红光村人。国民党第四军军官讲习所肆业、陆军大学特六期毕业。1925年参加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6年后任国民革命军上尉科员、指导员,少校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任师上校参谋长、少将副监、军需副监。1945年8月,被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1946年离开湖南到南京养病,开始从事起义活动。1949年3月,他又与曾天节一起,策动国民党部队起义。1949年10月,随军入广州,协助接管水利机构。后历任广东省水利厅
(19071994)
李兴民
  李兴民(1916-1989),水寨镇大布村人。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后,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回国后,正值国内抗日战争时期,他以抗日救国为己任,投身军旅,任国民革命军某部少校政治指导员,随军南征北战。抗战胜利后,调任上海师训团少将总教官。后去台湾。
(19161989)
曾伯瑶
  曾伯瑶(1907-1988),号冠英,水寨镇七一村人。1925年10月就读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国民党军排、连、营、团长、处长。抗战胜利后调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兵役班第三期受训。1947年调任海南岛琼东团管区司令部少将司令。后赴台居住。
(19071988)
廖淑伦
  廖淑伦(1894-1985),双华镇大径村人。1926年3月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历任浙江警官学校政治指导员,国民党中央军委上校秘书,忠义救国军少将政训处长,中美合作所南岳训练班政训组长,第十三军高级参谋、副军长。抗日胜利后,被派驻广州兼任少将接收处长,处理日军投降事务。1949年赴台,卒于1985年。
(18941985)
魏育怀
  魏育怀(1901-1985),横陂镇崇文村人。毕业于广东大学。早年投奔于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是蔡廷锴部下的中级军官。1931年,魏育怀是十九路军第六十师的高参幕僚,随军驻防淞沪一带。1933年为蔡廷锴所部第一军任政治部少将主任,后受命为闽西善后分会委员兼龙岩县县长。同年,出走香港,《大众日报》,宣传反蒋抗日。1939年,他回到广东韶关,先后任广东省政府秘书、广州市警察局主任秘书。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过五华县县长。并主持过民国《五华县志》的编
(19011985)
张宗良
  张宗良(1909-1984),华城镇维西村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作战科长、师长,广东军管区参谋长,梅揭师管区司令。1942年在湖北恩施任第六战区司令官陈诚办公室主任。1946年任虎门要塞司令兼深圳指挥所主任。1948年9月任少将。曾任国防部第四厅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广东绥靖公署副参谋长。1949年去台湾后,曾任“行政院”参议。后任台湾民防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60年6月任台湾警备司令
(1909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