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名人录
薛岳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字伯陵,汉族,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因其父敬仰南宋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而起名薛仰岳。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北伐初期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薛岳,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陆军一级上将。曾参与围剿红军,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以其著名的天炉战法,消灭了大量日军,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早年经历薛岳,18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18961998)
张九龄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张九龄(678---740), 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 广东古八贤,南粤先贤,唐朝宰相,唐朝诗人 (678740)
麦铁杖
  麦铁杖,百顺人,生于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卒于隋大业八年(612年)。铁杖少雄猛,走及奔马,日行500里。性疏狂,常酗酒,好交游,重信义,事渔猎,不治产业。壮年,时值南北朝,社会-,铁杖聚众为盗。陈文帝天嘉年间,铁杖被广州刺史欧阳頠所俘,没为官奴,配执御伞。但铁杖盗性未改,每日早朝后,奔至南徐州,乘夜劫掠财物,次日早赶回都城(建康),仍为陈主执伞。南徐州人发觉铁杖为盗,上告朝廷。朝官认为都城离南徐州约200里,又见麦铁杖天天在朝执伞,都不相信铁杖为盗。可是,南徐州又多次上朝廷告发。尚书蔡徴乃设一计,一日早朝后,以百金悬赏送急诏到南徐州,要求于次日早朝回来复命。铁杖不知是计,欣然应往,按时
[] (538612)
邵谒
  邵谒 唐(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 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少为县厅吏。有客仓猝至,令怒其不搘床迎待,逐去之。谒遂截髻挂县门上,发愤读书。隐居离县十余里之某湖,环室皆水。平居如里中未冠儿,鬅髺野服。遂工于诗。累应举,年三十,犹未得第。咸通七年,(公元866年)至京师,为国子生。时温庭筠为主试,颇悯寒苦,乃榜谒诗30首,广为誉扬。释褐后赴官,不知所终。谒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晚唐时期,邵谒在翁源县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县令指使其铺床接待,邵谒不应,县令怒而斥之,邵谒不服,奋然拔刀截其发悬于县门,并发誓曰:“学苛不成有于
[]
梅鋗
  梅鋗鋗之先为越王勾践子孙。楚灭越,越人避楚走丹阳皋乡,更姓梅。秦灭楚,越人又自立为王,自皋乡逾零陵往南海。梅鋗随越王至台岭(即今梅岭),筑城浈水之上(即今之中站,古称梅鋗城),奉王居之,聚众垦殖,积粮练兵。秦末,百越叛秦,推举梅鋗为首领。梅鋗下令每户出一壮丁,编成一支军队,往投番阳(即今波阳)令吴芮。吴芮即遣梅鋗为将,率师伐秦。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梅鋗率部到了南阳,遇刘邦,并肩攻下析、郦两城,乃乘胜大举西进,终于破武关,入咸阳,秦子婴降。于是,项羽入咸阳,分封天下,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吴芮为衡山王。梅鋗破秦功多,封10万户,为列侯。不久,刘项争霸,吴芮、梅鋗都没有从刘邦击项羽。
余靖
  余靖(1000~1064),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人。自少才调聪华,博学强记,对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释道经卷,无所不读,以文学称著乡里。宋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第,录为赣县(今属江西省)县尉,主理缉捕盗贼,查察奸宄。不久朝廷新置书判拔萃科,余靖又中书判拔萃第一,提为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县)知县。宋景祐元年(1034年)再升为秘书丞,由地方进入朝廷,专职校勘古籍,监掌图书经籍、国史实录、天文律数及起草文书等。随后,升为集贤院校理。三年(1036年),余靖为范仲淹鸣不平,越职上 书直谏:“仲淹讥刺他臣,重加谴责,倘若他的言论未合皇上意思,陛下只是听与不听,为什么要加罪于他呢?汉代
[] 南粤先贤 (10001064)
张发奎
  张发奎(1896—1980) 字向华。广东始兴人。1912年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讨袁之役和驱逐踞粤旧桂系之战。1921年至1922年孙中山北伐期间,任警卫团营长,随往桂林和韶关警卫。孙中山联络滇桂军入粤讨伐陈炯明时,与邓演达一道起兵响应。之后在李济深部任团长、旅长,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和南征,并升任第四军十二师师长。1926年率部参加北伐,攻占武汉后奉调援赣,归李宗仁指挥,参加对孙传芳部作战。返武汉整编后任第四军军长。后奉命率第四军和第十一军及贺龙的独立第十五师参加第二次北伐,在河南大破奉军。1927年10月,汪精卫策动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与李宗仁等桂系组织的南京特别委员会对
(18961980)
李韶石
   李韶石,又名李林,翁城五一村人。九岁能写古今各体文章,十四岁中秀才,就读于官办学堂。康熙三十二年举“孝廉”,丁丑年参加京城会试,获取“会元”(第一名),殿试取得二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四年,在澹宁宫御试,主考官奉旨宣布:“文章做好誊写端正的即可呈缴”,李林首先交卷,荣获“钦定第一”,特命他编修三朝国史及《大清一统志》。康熙帝圣驾南巡,命随行诸学士即时即景赋诗献艺,李林荣获“赋献第一”,因而名声大振。供职翰林院期间,鸿文巨著多出其手。 李林为人正直,极力杜绝送礼行贿,严拒私情托请办事。他常说:“文人立身之本,最重要的就是德行。”故他在翰林院评卷时常焚香祷告天地,但愿卷卷能录
[]
孔闰
  孔闰,字怀清,孔子第41代裔孙、唐岭南节度使孔戣之曾孙,浈昌县(今南雄)平林村人。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五月初一日。少时聪明好学,涉猎经史。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孔闰时年19岁,乡试中举。景福二年,连捷进士及第,为南雄科举第一个进士。孔闰历登显宦,后周时,官朝散大夫,迁袁州刺史。因时值五代更迭,时局动荡,且年近八十,乃弃职寓居于吉州泰和县石禾场,督率子孙耕读达10年之久。宋建隆元年(960年),孔闰见宋室已立,时局安定,乃携家归隐于平林村祖居,不辞劳苦,致力教化,弘扬先祖德业。建隆三年,倾资在平林村创办孔林书院,亲自登坛讲学。又在陇头买田3.67公顷,田租收入作书院膏火祭祀之用。
[] (874964)
陈璘
  陈璘(1532~1607),生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正月廿七日。字朝爵,号龙崖,翁源县龙田铺人(周陂龙田村)。璘少怀大志,身材魁梧,膂力过人,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在国家民族内忧外患之际,璘决心从军报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潮州、连江等地区数万人起事,粤中大震,总督下令熟兵法者爵万户。此时璘献策军门,总督大为赏识,即署把总军衔,命璘领兵前往平息,升为指挥佥事。平息英德起事,升为广东守备。万历初年(1573),高要、揭阳及山人钟月泉等起事,璘奉命领兵讨平,升为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平息高要朱良宝,封为肈庆游击将军,后任高州参将。广东总督凌云翼为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 (15321607)
张仲方
  张仲方,韶州始兴人。祖九皋,广州刺史、殿中监、岭南节度使。父抗,赠右仆射。仲方伯祖始兴文献公九龄,开元朝名相。仲方,贞元中进士擢第,宏辞登科,释褐集贤校理,丁母忧免。服阕,补秘书省正字,调授咸阳尉。出为邠州从事,入朝历侍御史、仓部员外郎。张仲方(766-837),贞元十二年擢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元和初为仓部员外郎,九年贬遂州司马,后迁河南少尹、郑州刺史。肃宗立,迁谏议大夫。历散骑常侍、京兆尹。左迁华州刺史,开成元年入为秘书监,二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会吕温、羊士谔诬告宰相李吉甫阴事,二人俱贬。仲方坐吕温贡举门生,出为金州刺史。吉甫卒,入为度支郎中。时太常定吉甫谥为“恭懿”,博士尉迟汾请
[] (766837)
何昶
  何昶何昶,名楚,又称高祖,生唐光化庚申(900年),是后唐同光元年(923年)进士、洛阳令何泽之子,原居阳山通儒坊。后晋时,昶仕晋拜侍御史。后周显德时拜南海参军,持节谕南汉,使通中国。南汉主刘晟不纳,何昶乃携家寓居浈昌(今南雄)之沙水前村,持节待命。后因雄、韶、浈、连一带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刘晟乃举何昶总戎征讨。显德二年(955年),何昶为解民困,出师大捷,屡战屡胜。一日,何昶舟次韶阳滩,水流湍急,夜遇贼劫掠,舟覆,昶落水死。相传其尸竟逆浮20余里。雄人嘉其忠义神异,迎柩还葬巾子岭大座人形。宋熙宁间,南雄州刺史李宗仪以其事上报朝廷,诏赠何昶为清海军节度使,赐匾“忠义何公庙”。何昶后裔广播岭南,
蒙英昴
  蒙英昴 (1229-1294),字宗文,号君恩,仁化县城口恩村人。少年聪慧敏捷,七岁就能吟诗,十五岁便蜚声文坛,成为一方才子。二十七岁时登南宋丙辰科五甲一百三十九名进士,与文天祥同榜。此后,初出任道州学正,因政绩显著被荐为国子博士(京城官员子弟之最高教官)。后来因不愿巴结、逢迎而疏远,得罪了当时的权奸贾似道,被贬谪为健康府教授,再改职贬惠州香山。这时,宋元战事频繁,官员艰缺,才得复被辗转起用为平江府察推。由于德才卓著,朝廷钦命擢升为浙东巡按,湖广提刑和襄阳招讨使,以文武兼才总领一方军政。其间因襄阳城被元兵所围,久无援兵,守将吕文焕献城投降,蒙因此牵连,罢职回乡。以后文天祥出任相国,曾几次请其复
[] (12291294)
侯安都
  侯安都(520—563.7.6),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侯安都父亲侯文捍年轻时便州郡为官,以忠诚谨慎而知名。侯安都成名后,官至光禄大夫、始兴内史。侯安都善长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五言诗写得颇有名气。还善长骑射,被邑里视为雄豪之人。后被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太清三年(548年),南豫州牧侯景作乱。始兴太守陈霸先招集郡中豪杰,欲讨侯景,侯安都遂率千余人前去归附。大宝元年(550年)十一月,湘东王萧绎征讨侯景。大宝二年(551年)六月,江州刺史陈霸先亦兵发南康(今江西赣州西南),进屯西昌(今江西泰和)。侯安都率兵随从陈霸先征战,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520563)
胡宾王
  胡宾王(生卒年月不详),字时贤,广东乳源县宜寿里(今乳城镇新兴村)人。少时聪明过人,读书勤奋,时时读书至深夜,博学多才,文章出众,擅长于历史研究,精通史经。尤其对历朝历代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深有研究,因而名声显赫。五代显德六年,即南汉大宝二年(959年)登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知制诰。宾王为人正直,言行不苟。在朝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南汉主刘鋹的暴虐和朝廷的腐败黑暗,因而辞官,回归乡里。在家乡,他并未因朝廷腐败辞官归乡不问国事,而是忧国忧民。他以自己的经历和才学,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收集的历史资料,以历史的眼光和客观事实诠释其人物。曾著有《南汉国史》,记自南汉刘隐至刘鋹(907—97
叶云兴
  叶云兴,讳雨时,乌迳七星树下人,唐季崖州都督叶浚之第三子。南汉立,招兵募士,叶云兴正值年轻英武,应募入伍,以军功授千夫长,戍守乌迳,保境安民,盗贼敛迹,民感其德。后晋时,叶云兴在一次御敌保境战斗中,身先士卒,战死在白石岗(乌迳东约20里)。里人念其功德,于栏口村立庙塑像,以时祭祀,朝廷敕封为护国都统。其后裔播迁于乌迳、坪田、新龙、孔江、界址等地,为一方望族。近千年来,族人念念不忘都统祖德宗功,每年正月隆重举行祭祀。白沙陈献章(明代岭南名学者)撰《满江红·云兴公像赞》:“人欲偷生,岂复望,完全名节。苟克识,君臣之义,为忠必竭。不但流芳青史上,还教庙貌崇英烈。显威灵,护国更安民,舆情悦。稽南汉,系
张兴
  张兴,张九龄之第九世孙,世居沙水敬宗巷。父张彻,唐进士,官范阳府监察御史,以忠义赠给事中。张兴治家有方,孝义传家,财兴丁旺,七世同居。宝历元年(825年),唐敬宗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环,旌其门曰:“孝义门”。后为避敬宗讳,改敬宗巷为珠玑巷。于是,珠玑巷孝义之风闻于遐迩,中原南迁仕宦氏族来此驻足聚居者日众,成为南迁氏族发祥之地。唐末,张兴曾孙张廷范为岭南道常平司掌平籴事,携侄张喾官于冈州(今新会)。时值冈州民困,欠贡赋4万余石,官催民恐,地方动荡。张喾与家族商议,出家产代纳,民赖以安。张喾之第三子张昌,籍封朝议大夫,为冈州巨富,常立义仓,赈灾济贫,死后人怀其德,塑像祀之。南宋时,珠玑巷张氏后裔迁
[]
谭甫仁
  谭甫仁 (1910年-1970年),学名谭广基,花名震古。仁化县城口镇城群村紫震街人,少年时就读于城口国民高等小学。1925年,仁化农-动风起云涌,他即在城口参加减租、减息、退押等斗争。1926年11月参加北江农军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他在城口筹备组织农民协会,任农会秘书。1928年春,“国民党仁化县清党委员会”对农民协会和农军进行猖狂围剿,他北上湘、赣寻找革命队伍未果,返粤途中加入南昌起义失败后南下的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士兵委员会干事、红十二军连政治指导员、六八七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军委总政治部组织科长、红十五军团第
(19101970)
梅鼎臣
  梅鼎臣(998~),翁源江镇铺(今新江镇)人,汉台侯梅鋗之子。宋天圣二年(1024),梅与曲江县余靖同中进士。出任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2~1048),官至殿中丞、殿中省。梅鼎臣为官刚直廉明,为各官钦敬,宋帝嘉许。他认为没有直言规劝的臣民,则不能真正拥戴皇帝理正朝刚;不坚持正直的言论,则不能成为好部属。他大力提倡修正不良的举止(行为),整治堕落现象。稍有机会,必乘隙进言,以刚正、直言、敢谏闻名于当世。其子梅佐,继承其父的高风亮节。宋天圣五年(1027)考取进士。父子双进士传为佳话,为世人钦羡。梅佐官任藤州知府(今广西藤县)。其时藤州辖苍梧、彝戎、杂揉等南越诸域。前任诸官大都是徇私舞弊、贪赃枉
[] (998~?)
全部韶关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