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历史人物介绍5
陈守仁
  陈守仁(1869—1938年)沙河(今禾云镇)人。民国11年(1922年),出任清远县首任“民选”县长,任职一年。民国13年(1924年),奉省政府委派,再次担任清远县县长。曾支持建筑清(远)银(盏)公路,领导设立县初级中学及滨江乡村师范学校,后任广西禁烟局副局长等职。
(18691938)
邱可荣
  邱可荣(1873—1935年)回澜(今太和镇)黄岗村人。在肇庆府驻肇巡防营统带隆世储部当兵,官至营管带。民国5年(1916年),任肇庆护-第二军独立团团长,第十四部统领,在率粤第二军独立团平定广西战役中立下战功,升任粤军第五司令官,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荣获大总统四等文虎勋章。民国17年(1928年)寓居广州河南百睦一巷。民国24年(1935年)10月病逝。
(18731935)
米义山
  米义山(?—1935年)回澜(今属太和镇)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任虎门炮台工兵棚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随孙中山在惠州起义。光绪末年,在山东威海卫成立同盟支部,后改为中华革命党。民国8年(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民国15年(1926年)米义山任国民党山东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民国20年(1931年)任国民党山东威海卫区分部委员。民国22年(1933年)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改组,被选为监察委员。
伍毓华
  伍毓华(生卒年不祥)三坑镇亨图村人。清代贡生。曾为广东省有名大律师。与李兰芬、麦瑛徽、李振庸、朱济时等创建捕属(县城附近地区)明新高小学堂。曾任清远劝学所所长、劝学总董事兼县视学。民国元年(1912年),被选任为县临时议会议长。精通数学,著有《代数浅释》四卷、《算学浅释》、《遵章小学算术教科书》八卷。
刘秉祥
  刘秉祥(1871—?)石坎(今龙颈镇)人。参与反清,炸毁广东省巡抚署后墙,被当局悬赏通缉。刘隐藏连州经营石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孙中山革命,参加广州起义。民国7年(1918年)任孙中山-副官。民国11年(1922年),出任大元帅府参军。民国13年(192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游击司令部-表。民国17年(1928年)解职,寓居广州。
陈可钰
  陈可钰(1882—1944年)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9月,乳名阿书,字景瑗,石潭镇雷坑田心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清远简易师范学校,考取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被派往香山拱北(今珠海市拱北)当见习统领,后被选入陆军讲武学堂学习,加入同盟会及参加辛亥革命。民国2年(1913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先后任粤军总部少校参谋、兼副官长、任新成立的粤军第一师上校参谋长。民国10年(1921年)5月,陈被任命为孙中山大本
北伐名将 (18821944)
朱汝珍
  朱汝珍(1870—1942年)原名倬冠,字聘三,号隘园。祖籍太和镇八片村,后定居清城南门街,生于仕宦之家。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 朱汝珍22岁考入广雅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殿试(封建社会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以第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诰授光禄大夫、南书房行走、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选派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读法律。回国后先后任刑部主事、京师法律学堂教授,奉命
(18701942)
林实初
   林实初(1879—1932年)字昌秀,清新县山塘镇马安岗村人。林文章颇有名气,曾在乡间设馆授徒。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广州设馆讲学。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返清远协助工商业巨子麦楚珍从事实业,开办民兴火柴厂、光远电灯公司、当铺商店、兴建清(远)银(盏)公路。先是担任清远光远电灯公司经理,后兼任西南电力联合会委员、主席及香港和安祥纸庄经理等职务。民国4年(1915年),林实初被选为清远0主席。任职期间,关心清远
(18791932)
赖松柏
  赖松柏(1901—1928年)回澜人。民国13年(1924年)11月,参与本乡的农-动。次年1月,被送到广州农-动讲习所(第三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束回县后,组织农会,开展农-动。民国15年(1926年)3月14日,清远六区农民协会成立,被选为委员长。同年夏,县农会成立,被选为县农会执行委员,并兼任农民自卫军常备大队长。 民国16年(1927年)4月后,赖率领部分农军到韶关,与各县农军汇合,组成北江工农革命军北上武汉、南昌,
(19011928)
侯勉忠
  侯勉忠 (1824—1900年)(民国版《清远县志》为侯陈带),原名位锦,号鸿山,太平镇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响应太平天国号召,以学拳习武为名,在农村中秘密组织天地会。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1851—1864年),先后在陈金缸、陈显良两支农民起义军中担任左都元帅职务,转战于清远、贺县、连州、英德、四会等地,被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为列侯。侯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英德大湾率2万人降清,任守备之职。侯勉忠拒绝帮助清朝廷追杀其他起
[] (18241900)
沈兰亭
  沈兰亭(生卒年不详)禾云镇新莲莲塘村人,故居仍存。清朝同治年间担任台湾记名提督吴光亮的参赞,协理军政要务。他是县内驻防台湾人员中最高官职的一位文官,追随抗倭名将吴光亮(英德人,历任福宁镇、漳州镇总兵,调任台湾镇总兵,官至台湾记名提督,正二品官)驻防台湾,抗击倭寇,开山抚番。
[]
朱猷彰
  朱猷彰(生卒年不详)号宝愚,朱汝珍之父。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在世,好读书,早年在韶州驻军广东陆路提督昆寿部当幕僚,朱猷彰助昆寿平红巾军有功,先后任州同知(从六品)、知州(从五品)、直隶州知州(正五品)、知府(从四品)。著有《武功辑略》、《防韶换惠记》、《嘉乐堂吟草》等。
[]
朱松龄
  朱松龄(?—1827年)号苍山,朱汝珍伯祖父。祖籍太和镇八片村,朱澧之子。20岁补弟子员,旋作禀生。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优贡选入国子监读书,嘉庆年间受命纂辑《清远县志》,一载书成。清道光四年(1824年)任阳江县训导,专心课士,创建学宫,次年倡修阳江尊经阁,深得阳江文化界的信赖和尊重。后被聘为阳江濂溪书院两任山长。清道光七年病逝于书院。朱松龄生前博览群书,著有《四书口义》十三卷、《香芸斋各体诗文》五卷、《清远县志》稿八卷(未刻)
[] (?~1827)
黄钟灵
  黄钟灵(生卒年不详)字岳峰,龙颈镇城土国村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恩贡生。善文词。曾任饶平县教谕兼训导、大埔县训导、潮州府训导等职。黄著有《岳峰诗文集》。
[]
朱澧
  朱澧(生卒年不详)朱汝珍之曾祖父,字连渭,号达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廷试获一等,充任武英殿校录,不久任直隶州判,后任连山、长乐两县教谕,历署电白、镇平、乐昌等县学宫。善诗文,亦工书法。著有《类涵事钞》,《南山文稿》五卷、《南山诗草》三卷、《尊生揖要》四卷。卒年六十九岁。
[]
郭嵩祖
  郭嵩祖(1816—1853年)郭志融之侄,字春淦,号春泉。18岁的郭嵩祖以“岭南才子”冠军之誉进郡学,授江苏试用县丞。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参加顺天乡试,授国史馆誉录。再任京师东城兵马司都监。其处事刚正,案无留牍,不久授京师西城兵马司正指挥。郭嵩祖在任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十年内被留任三次,有“郭青天”之名。郭嵩祖文武兼备,著作有《竹篮管文集》、《笔花轩诗赋钞》等。清咸丰三年(1853年),郭嵩祖在任内病逝。
[] (18161853)
郭志融
  郭志融(1812—1860年)字藕舡,郭见猷之子。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考中进士,即被派驻西蜀任职,先后任大足、成都县令。士民立清官亭以记之。不久升叙永厅同知,再署潼川府知府,再任四川知府,调任安徽安庆知府。清咸丰七年(1857年)调任扬州知府。后调回广东参赞海防军务,郭亲驻虎门督兵,修台置炮。《北京条约》签订后,任江苏苏州知府,不久升为安徽兵备道加按察使衔。咸丰十年病逝于任上。郭志融政余喜爱习诗,
[] (18121860)
郭志珩
  郭志珩(1802—1842年)字兼山,郭见猷之子。清道光皇帝以“台湾军功保举”为由,特授福建布政司经历、敕授儒林郎。历任福建长汀、上杭、建宁、泰宁等县知县。清同治年间,升署福建平潭海防同知(海防副司令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郭志珩在福建前线指挥作战,染病逝世。道光皇帝特封他为“卓义侯,加三级”。郭善诗词,著有《乘风破浪图咏》一卷。
[] (18021842)
郭见猷
   郭见猷(1770—1839年)字驾舫,郭仪长之子。祖籍清远太平大埔岗,后迁居清城下廓街,先后任广东龙川县教谕,山西省襄垣县知县。善诗,著有《槐荫问》《从军图题咏集》。
[] (17701839)
郭仪长
  郭仪长(1732—1809年)字震元,号豫堂,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祖居清远县(今清新县)太平大埔岗,迁居县城,居住在下廓后街迎恩社兴仁里。郭仪长52岁时才中举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奉旨补授河南司主事兼办江苏司事,四年后,升为刑部奉天司员外郎,常侍乾隆左右。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升为刑部山西司郎中。郭仪长很受皇帝器重,清嘉庆元年(1796年),奉命参加乾隆退位仪式。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乾隆和嘉庆两
[] (1732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