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历史人物介绍3
郭金台
  郭金台(1609-1676),字幼隗,湘潭人。明末清初任岳麓书院山长。其时农民起义频繁,遂归隐衡山,著书立说。
[] 岳麓书院 (16091676)
章启辉
  章启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祖籍湖南省湘潭市。湖南大学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研究与教学,学术兼职湖南省书院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孔子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周敦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院》副主编。近10年来主持完成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近代湖南学术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交流基金课题1项:《王夫之学的早期启蒙思想》;独立著作2部:《旷世大儒――王夫
岳麓书院
郑一之
  郑一之字仲礼,又字仲履。湘潭人。求学岳麓书院,从张栻研习理学。又多次向朱熹求教。绍熙五年(1194),朱熹任湖南安抚使,见书院荒废,遂发布《措置岳麓书院牒》,聘请黎贵臣与他共同主持教学和日常工作。朱熹曾作《答郑仲礼》书,教导他“读书固不可废,然亦须以主敬立志为先,方可就此田地上,推寻义理,见诸行事。”深得朱熹学说之要理。
[] 岳麓书院
张九镒
  张九镒字权万,号桔洲,又号退谷,湘潭人。进士。乾隆四十二年(1777)左右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张氏世代诗家,祖孙数代享有诗名。其中张文炳、张九钧、张九镒、张九铖、张九键等张氏祖孙与岳麓书院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先后在此读书或任职,被传为佳话。《清史列传》、《国朝先正事略》等书中有传。著有《退谷诗抄》二十四卷。
[] 岳麓书院
彪居正
  彪居正字德美,号敬斋,湘乡人。乾道元年或二年(1166)任麓书院山长。帅承胡安国、胡宏,是湖湘学派的重要学者。主教后,湖湘学派重心由南岳北移岳麓书院。张栻、朱熹称他为前辈。
[] 南宋湖湘学派的重要学者
潘效苏
  潘效苏(1838-1913),原名潘德音,字重贤,号少泉,后改名效苏,湖南湘乡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23岁的潘效苏投效军营。同治二年(1863)八月,潘效苏因参加了清军收复杭州等城池的战斗,作战勇敢,经左宗棠保奏以县丞留于浙江。此后,潘效苏跟随部队支援福建的剿匪作战,陆续收复了漳州的各府厅州县城池,福建全省的剿匪结束以后,部队犒赏三军,经左宗棠保奏,潘效苏免补本班,以通判改留福建,优先补用。但不久,潘效苏所在部队又转战广东,先后
(18381913)
蒋湘垣
  蒋湘垣(生卒年不详),字师大,湖南湘乡人。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三甲第46名进士。官职不详。以诗文名。兄弟有蒋湘培、蒋湘墉、蒋湘城,均举人。兄弟4人撰《莫如楼时艺合编》四卷《莫如楼诗选合刻》六卷。湘乡蒋氏谱以伯龄为一世,清乾隆8年(1743)创修族谱,嘉庆8年(1803)、同治13年(1874)、宣统3年(1911)凡四修。乾隆54年(1789)创建宗祠。班行诗:(自二十五代始)安湘宁益德,祖泽庆贤良,孝政敦伦重,光先裕后长。蒋湘
[]
戴桂蕊
  戴桂蕊(1910─1970)湖南湘乡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国20年(193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机系,民国25年赴英国皇家学院研究班深造。建国后,历任湖南大学工学院院长,华中工学院内燃机教研室主任、教授,吉林工业大学教授、科研处长,镇江农机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等职。曾与北京农机所合作研制世界上第一部能自吸自动的内燃水泵,1958年在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获特等奖。发表论文有《内燃水泵的理论分析及其计算方案的锤式线列双缸内燃水泵之研究》等
(19101970)
张通谟
  张通谟(1861-1937),字仲纯,号蓬叟,晚号楚蓬老人。湖南湘乡人景庆乡泉井坳一字墙人。书法家,亦擅画。清咸丰十一年(1861)生。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张海英,同治年间为浙江严州知府。其兄张通典,民国肇始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内务司长、-秘书。张通谟幼聪慧过人,读书成绩优异,光绪间中举人,时有“湘乡才子”、“湖南名士”之誉。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廷政务处议定考试之制,如廷试例,光绪帝亲临保和殿举试经济特科进士。凡试二日,试论、策各一。
(18611937)
任炳煌
  任炳煌(1906—1936)。湖南湘乡人。一九○六年生。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就读莫斯科中山大学。一九三一年,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任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秘书。一九三二年,任川陕省俱乐部主任。后任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一九三六年,任西路军政治部剧团导演。同年十二月,于甘肃永昌二十里铺战斗中牺牲。
(19061936)
袁树勋
  袁树勋(1847-1915)湖南湘潭人。字海观,号抑戒,晚号抑戒老人。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随刘坤一在山海关办理军需。次年,以知府分发江西,会同上海法国总主教压制贵溪等县民众反对法国教会侵略。旋调任天津知府。光绪二十六年,为湖北荆宜施道。寻到沪任苏松太道。后宣布不准大米出口,并借用漕粮平粜,以缓和米价暴涨。光绪二十九年,通过租界当局造成“苏报案”,查禁《苏报》,逮捕章炳麟与邹容,并企图引渡,未成。年底,奉命宣布上海为中立区,照会
(18471915)
肖杰五
  肖杰五(1900—1985),曾用名肖拔、肖特夫,湖南湘乡人。出身贫苦,早年投身革命,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毕业于北京中法大学,先后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从事党领导下的革命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宣传、教学工作。曾任里昂中法大学中法两国共产党工人混合委员会书记、第三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翻译、湖南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商学院院长、教务长、社会科学院院长。1953年院系调整后,任武汉
(19001985)
周群飞
  周群飞,女,197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蓝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人。从事玻璃制造20余年,掌握了一套特种玻璃加工生产工艺。从做手表玻璃起家,成为“手机玻璃大王”。早年经历1970年,周群飞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壶天镇一个小山村。上世纪80年代末期,父亲领着全家南下广东谋生。周群飞来到深圳,在深圳大学旁找了份工作,白天在手表玻璃加工厂打工,晚上去读夜校。周群飞学过会计,经常义务帮会计贴发票、抄流水账。为了尽量多掌握谋生技能,周群飞考过报关员,还考过
手机玻璃大王
汤璪真
  汤璪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数学家之一,学生时代留学德国,归国后,从事数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为纪念汤璪真教授诞辰110周年,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决定,于2008年1月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纪念大会暨汤璪真文集首发式。家乡是湖南韶山市杨林乡云源村。1935年,他任中国数学会首届评议委员,1936年第二次年会,及1940年第三次年会上,连任的理事。他一生质朴恬淡,不求闻达,在高等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32载,培养了大量的人材。数学造
(18981951)
黎明晖
  黎明晖(1909-2003.12.09),中国早期影星。她的父亲是二十年代著名作曲家,明月歌舞团的主办人黎锦晖。她在上海长大,自幼能歌善舞,儿时曾主演过歌剧“葡萄仙子”和“可怜的秋香”,非常轰动。1925年,她由歌坛转入电影界,起初在神州影片公司的《不堪回首》中饰演一个配角,她扮演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也因此得到了“小妹妹”的雅号。接着她又在《花好月圆(1925)》中演一配角。1925年她进入“大中华”,拍摄了《战功》。同年“大中华”与“
中国早期影星 (19092003)
黎锦扬
  黎锦扬(1915—):“黎氏八骏”。以英文写作打入西方文坛的美籍华人作家的先行者。年轻时代在国内曾先后求学于山东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定居美国。旅美四十多年,创作《花鼓歌》、《天之一角》等十余部英文小说,及《旗袍姑娘》等中文著作。黎锦扬出生于1917年,他出世的时候大哥黎锦熙的孩子都已经会识字了。黎锦扬六岁那年,在北师大文学院当院长的黎锦熙把他接到京城。黎锦扬是和两个比他大的
旅美华裔作家
黎锦光
  著名音乐家——黎锦光黎锦光(1909-1993)著名音乐家,曾在上海长期从事音乐工作,担任过唱片公司、导演。创作有《采槟榔》、《接过雷锋的枪》、《送你一枝玫瑰花》等著名歌曲。在黎锦光创作的众多歌曲中,最教人难忘的莫过于《天涯歌女》以及电影《春江遗恨》里的插曲《夜来香》,当时不但风靡了整个上海与华北,多年后还流传到海外,世界各国出版此曲的唱片版近百种。前妻白虹(1919-1992)原名,白丽珠,中国三四十年代著名影星、歌星,“北平三白”之
著名音乐家 (19091993)
黎锦炯
  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黎锦炯黎锦炯(亮)(1901-1981),他于1921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铁路及造桥工程系读书。1927年毕业后,他在京奉铁路先后当过见习工程师、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所做贡献在三十年代的中国,重要的铁路大多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重要的铁路桥梁,都是外国桥梁专家承担设计和修建的。当时,我国要修建京奉铁路的滦河大桥,比利时人承担设计和建造,费用很高。他很不服气,提出由他主持设计,大桥标准和质量可以高于比利时的设计,造价也低
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 (19011981)
黎锦纾
  著名教育家——黎锦纾黎锦纾(1898-1954),1925年在德国参加中国共产党,与朱德、邓小平同在一个党小组,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教育股长兼武汉军事整治分校筹备委员,武汉中山大学教授。大革命失败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平民教育和农村文化的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在湖南省民政厅任过职,后来又担任过湖南省教育局局长。1954年调北京,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儿子黎风。
著名教育家 (18981954)
黎锦曜
  采矿专家——黎锦曜黎锦曜(1895-1954)黎锦耀矿学社主事和《中华矿学杂志》主编。抗战期间回湘潭,为发展家乡的采矿工业,曾花掉大量家产在故乡开采盐矿、煤矿。解放后,任湖南省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他年迈六旬,不顾家人劝阻,还自告奋勇接受中央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带领一班人去海南岛探矿。第二年不幸病故在海南岛的矿藏考察工地。
采矿专家 (1895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