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名人录
邵克萍
  邵克萍,1916年生。又名弓玄。浙江镇海人,当代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版画会副会长。自幼习画,早年曾求学于上海白鹅绘画学校(由陈秋草创办)。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浙江《民族日报》美术。1940年开始木刻版画创作。遂与野夫先后在浙江丽水、福建赤石经办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从事木刻用品生产与出版版画讲义书刊,坚持通过通信联系方式对全国函授班的学员详尽答疑,积极致力于木刻版画的推广,壮大进步木刻队伍,培养了不少日后木刻运动和木刻创作的骨干成员。1946年,他在上海参加了“抗战八年木刻展”的筹备工作。1947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
[] 著名画家 (19162010)
胡宗南
  胡宗南(1896~1962)别名琴斋,字寿山,化名秦东昌。生于浙江镇海霞浦镇(今属浙江宁波北仑区),幼随父叔迁居浙西孝丰(今属安吉)。湖州吴兴中学毕业后,回孝丰当过小学教员,1924年得同学章云家长资助,到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米,体格检查时被淘汰,经军校-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被录取。结业后在军校教导团任排长,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因功升任连长。同年9月编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胡又升任第一师二营副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任营长,后任二团团长。攻打南昌时,所率团火攻牛行,打败孙传芳一个精锐师,活捉军长李彦青以下8000人;接着占杭州,入上海,积极参加“四·一
(18961962)
胡晓平
  胡晓平,女高音歌唱家。浙江镇海(今宁波)人。原为上海纱厂挡车工。十九岁学声乐。1973年入上海乐团。197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声尔系进修。后任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1982年获第二十届匈牙利布达佩斯柯达伊·艾凯尔国限音乐比赛一等奖、特别奖。演唱的歌曲有《科学春天来到了》、《多情的土地》,主演歌剧《绣花女》。1999年参演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歌曲:《风,请你告诉我》。胡晓平的音乐旅途胡晓平是柴桥胡氏家族后人,1950年出生在上海。她父亲是摄影家,爱好吹口琴;她母亲也爱好歌舞。正是受到父母的艺术熏陶,胡晓平从小就喜欢唱歌,六岁的时候就召集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在自家小院里开演唱会,中学时代就在学校的
女高音歌唱家
张人亚
  出生于镇海的张人亚192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他的党龄与党同岁。他参加革命后,领导了上海金银业的罢工斗争,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他主持出版了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为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摇旗呐喊;他担任中共中央秘书处内交科主任期间,在极其严重的-下,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秘密任务;他出任苏区出版事业掌门人后,组织出版了一系列革命书籍报刊,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科学知识;就是在他去世后,他保存的一批珍贵文献,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吹尽黄沙始见金,张人亚,这位镇海的革命先烈,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必将为后人所铭记和传诵。73年前,也就是1933年1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18981933)
李善祥
  李善祥,1880年生于北京,宁波小港李家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曾参加辛亥革命,后来锦州经营垦务,创办生生果园及耕余学院,被誉为“中国苹果之父”。抗战时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以实业家的身份和名望,协助中共党组织活动。辽沈战役期间,协助解放军攻打锦州。1948年将“生生果园”和“耕余学院”献给人民政府。李善祥祖居浙江省镇海县港口村,以务农为业,后靠叔祖父李世亭闯荡上海,赚钱投资,开船号、设钱庄、经营房地产,遂成巨富。李氏家族产业日隆,成为宁波帮巨头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李善祥之父李濂水步入仕途,诰授通奉大夫,花翎四品衔。1880年8月25日,李善祥生于北京父亲任所。1894年,李善祥受
著名爱国实业家 (18801959)
姚燮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野桥、大某(楳)、大梅山民、疏影词史、复翁、老复、二石生等,镇海崇邱乡姚家斗(今属北仑区小港镇)人,生于县城。幼承庭训,及长博览群书,喜游好吟。清道光八年(1828),与同道结枕湖诗社,历游江浙名胜。十四年中举,后4次会试均不第,遂绝意仕进,沉潜诗画,时与名士相往来。大学士阮元见他诗画,比其词如姜夔(白石)、画如王冕(煮石),因赠号“二石生”。鸦片战争中,镇海、宁波相继陷落,全家颠沛流离,他目睹英军暴行、抗英战斗惨烈,诗风为之一变。在他的《夜坐吟二章示内子》诗中云:“寒衣在典不可赎,赤手思炊米无宿。”在《捉伕谣》中日“朝出担水三千斤,暮缚囚床一杯粥”
[] (18051864)
李敏
  李敏,原名李雅琴,1923年12月生于浙江省镇海县小港乡青峙李隘村(今属北仑区)。9岁那年,父亲好不容易在上海谋得了一个职位,李敏得以实现了读书的愿望,在上海读至小学三年级。在她12岁那年,父亲失业,李敏不得不随之辍学。为了弥补家庭的收入不足,幼小的她不得不随母亲到一家日本人开的纱厂当童工,每天干活12小时,还时常遭到日本工头的辱骂和殴打。两年半苦难的童工生活,在李敏那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深深的刻上了阶级仇、民族恨的烙印。同时也铸就成李敏坚毅、刚强的性格。1937年,随着父亲的复业,李敏也进入了家乡的延陵小学继续求学。在该校学习的三年中,李敏受到了难能可贵的党的教育和进步思想的熏陶,她积极参加学校
浙东的刘胡兰
沈焕
  沈焕(1139—1191),字叔晦,定海崇邱乡沈家山下(今属北仑区小港镇)人。24岁中举,后入太学,师事陆九渊之兄陆九龄,探究心学大要。南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上虞尉、扬州教授、太学录事,充殿试考官,调高邮军教授、婺源县令、舒州通判,所至能恤民重教。曾一度讲学于定海(今镇海)南山书院。晚年迁居鄞县城内月湖竹洲。卒谥端宪。继承陆九渊心学,与杨简、袁燮、舒璘同创南宋四明学派,称淳熙四先生。著有《定川言行编》、《定川遗书》等。
[] 明州淳熙四先生 (11391191)
邵辅忠
  邵辅忠,明朝大臣。字广益,号上葵,浙江镇海人(今宁波北仑人)。曾与姚宗文、陆卿荣、郭巩等十三人,受徐大化举荐,受事于魏忠贤。生平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进士及第,与叶向高同届。天启五年(1625年),出任兵部尚书,封大司马,赠太子太保。邵辅忠依附浙党,初为阁臣沈一贯亲信。工部郎中任上,弹劾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列具贪伪险”四大罪状,御史徐兆魁也跟着弹劾李三才。而李三才连上四疏,极力为自己辩护。可见当时党争之剧烈。与孙杰谋因“匿名榜”,兴大狱,破孩东林党人。顺天府府丞任上,弹劾汪文言,因此其监生资格被剥夺。曾与姚宗文、陆卿荣、郭巩等十三人,受徐大化举荐,受事于魏忠贤。著作《补陀山志》《
[]
顾宗瑞
  顾宗瑞,1886年-1972年,创立泰昌祥报关行,为民国时期的航运业巨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镇海县(今北仑区)大碶头村的贫苦农民家庭。13岁辍学到上海当学徒。后工作于海关,担任报关员。办事认真仔细,不久就得提升,升任主管。1920年,顾宗瑞辞职自己创业,创立了泰昌祥报关行。因经营有方,涉足当时新兴的航运业,期间并学会了英文。1928年-1930年,购入永升号、永亨号、新祥泰号等新式蒸汽轮船。不久后规模进一步扩大,旋购入永敏号、永耀号、泰生号等轮船。1946年,顾宗瑞在上海创办了泰昌祥轮船公司,拥有新式轮船13艘,在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经营航运,成为当时国内航运界翘楚。20世纪30年代,顾宗瑞涉足
民国时期的航运业巨头
王金有
   王金有(1905-1927),镇海县邬隘乡先锋村人.1925年底,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入大革命运动,先后三次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3月,在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金有幼年时父母亡故,由叔父母扶养长大。十六岁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分派在宝山路铅印部当学徒。三年学徒期满时,他已具备印书馆规定的文化程度和业务技术要求,顺利地转为正式工人。 上海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职工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王金有在印书馆犹如进入革命的学校,在共产党人和进步工友的教育影响下,政治觉悟逐步提高。1925年底,王金有加入了中国共产主
商务七烈士 (19051927)
鲁彦
  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现浙江北仑区大碶人),原名王燮(xiè) 臣,又名王衡、王鲁彦、返我。著名乡土小说家、翻译家。鲁彦,原名王衡,生于浙江镇海。少年时期曾受过高小教育。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1923年夏,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同年,在1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此后陆续发表不少小说,其中包括描述军阀杀人暴行的早期代表作《柚子》。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1928年春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1930年,至福建厦门任《民钟日报
(19011944)
顾国华
  顾国华(1927年—2005年),香港航运业企业家,曾任泰昌祥轮船(香港)集团主席。顾国华是航运业实业家顾宗瑞的次子。浙江省宁波镇海县(今北仑区)人。顾国华早年在上海求学,后到美国留学,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航海系。20世纪40年代末因战乱,顾宗瑞将家庭和企业迁往香港,顾国华遂随家人来到香港发展。在香港早期,顾国华主要协助父亲顾宗瑞拓展事业。顾宗瑞先生逝世后,顾国华接替父亲出任泰昌祥轮船(香港)集团主席。顾国华还担任有香港浙江同乡会联合会副会长,宁波旅港同乡会会长,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政协委员。顾国华致力慈善事业,多次出资大力支持大陆及家乡的教育、医疗事业。2003年
(19272005)
顾国敏
  顾国敏于1924年在浙江宁波北仑出生,早年在上海受教育、成长,目睹十里洋场喧闹的商业社会繁华景象,在国家处于外侮内患的环境下长大。他青年时已立志从事远洋航运,及后跟随父亲顾宗瑞涉足商界,在其父开办的上海泰昌祥轮船公司工作,通过实务操作,积累知识和经验,熟习商船经营和运输知识,从此与航运业结下不解之缘。顾国敏一生栉风沐雨,从未离开过航运业,直到其人生旅程的终点。顾氏家族于1949年迁居香港,继续经营航运业,创建万利轮船有限公司,以自有船队在市场上出租船承运干散货,逐渐发展壮大,在国际航运市场开拓业务,凭着良好的交际手腕、人脉关系和独特的眼光,经过数十年的拚搏,成为目前本港少数有实力又稳健,拥有1
王起
  王起(1917—1981),原名耀甫,又名烈钧,镇海高塘乡田三洋村(今属北仑区新碶镇)人。少就读高塘、灵山小学。13岁进上海科学仪器馆附属工厂当学徒,后转入同益五金店。1933年参加上海社会科学者联盟,先后任西区、东区区委委员。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南市区以国难教育社名义从事工人运动。1937年八一三事变时,适值回乡探亲,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遂在大碶、柴桥一带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团。次年1月,动员王博平、李侠民等一批知识青年去陕北参加革命,10月与中共宁绍特委组织部长竺扬接上组织关系后,任中共定海县工委委员。1939年6月,定海沦陷,8月任县工委书记,以国民党定海县政府政工室主任、政工队
(19171981)
顾国和
  顾国和(1928—1990),镇海大碶(今属北仑区)人,为泰昌祥轮船公司董事长顾宗瑞幼子。早年在上海求学,一九四九年随父去香港。早年在上海求学,一九四九年随父去香港。从事航运业,并在日本创办泰昌祥轮船公司,后任泰昌祥轮船(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为香港甬港联谊会常务理事。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先后捐资兴建和合建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宗瑞医院、宗瑞图书馆、宗瑞青少年宫、周翠玉幼儿园。夫人顾水文梅在丈夫去世后,设立顾国和基金会,一九九二年以来,又捐资兴建顾国和中学、达敏学校教学楼,为宗瑞医院增添设备、助建住院大楼,为宁波十九中学助建金兰科技大楼,为宁波大学助建宗瑞航海楼等。
(19281990)
李也亭
  李也亭(1807—1867),名容,镇海小港(今属北仑区)人。清道光元年(1821),在上海南市曹德大糟坊学商,后在沙船(运输船)当船工,由带运贩销私货,日渐积资,数年后独自开设久大沙船号,置沙船10余艘,往来南北洋。继购黄浦江码头一座,亦名久大。后以替清廷运粮有功任盐运司运同,委同乡赵朴斋等组建开办慎余、崇余、立余钱庄,渐成豪富。子梅堂,承其业,经营得法,积资至数百万,小港李家遂成宁波商帮中颇有名气的家族集团之一。李家还集资建养正义庄,在沪、甬、镇海等地相继赈灾、浚河,捐助公益事业计数十万金。
[] (18071867)
张夫人
  张夫人(1843-1918),失其名,原籍浙江鄞县(今鄞州),父张延谦。丈夫宁波镇海小港(今北仑区)李梅塘(1841-1900)。诰封夫人,邑人称张太夫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六月二十四日生。咸丰十年(1860),18岁,嫁李梅塘为妻。李家为享誉浙东地区的镇海名门望族。李梅塘为国学生,官江苏试用同知,诰荣禄大夫。张氏嫁入李家后,善于处理族内大小事务,颇得婆婆欢心。主持家政后,凡事有条不紊、皆有章法,深得族人信服,成为李氏家族中最有威望的女性之一。李家经营沙船业,为当地富族,夫人主持家政有条不紊,乐善好施,为乡人所称道。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开始后,时浙江提督欧阳利见,苦
(18431918)
张石川
  张石川(1889~1953)原名通伟,字蚀川,浙江镇海霞浦(今属北仑区)人。16岁随舅父至沪,初为洋行买办。民国2年(1913年)被美商亚细亚影戏公司聘为顾问。同时,与郑正秋等创办新民公司,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导演和摄制业务,联合执导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民国5年,与管海峰合作,在徐家汇开设幻仙影片公司,拍摄《黑籍冤魂》。旋任新世界游乐场经理。民国11年,再次与郑正秋合作,在杜美路(今东湖路)创办明星影片公司,任经理,并导演《孤儿救祖记》等影片。因经营得法,赢利日增,又在枫林桥旁购地建摄制厂,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影片公司。此后,又拍摄《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等中国
(18891953)
全部北仑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