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名人录
李侗
  李侗,字愿中,剑浦县(今南平市)人,宋元祐八年(1093年)生。李侗自幼颖悟,在家庭影响下,少习举子业,曾“孜孜矻矻,为利禄之学”。20岁,在乡校读书时就很有名声。不久,听说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于杨时,便决心放弃举子业,专心求道。政和六年(1116年),入罗从彦之门,罗从彦授以“《春秋》、《中庸》、《语》、《孟》之说”,李侗“从容潜玩,有会于心,尽得其所传之奥”。讲诵之余,效法罗从彦,终日-,体会“喜、怒、哀、乐未发前之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久之,天下之理“莫不该摄洞贯,以次融释,而各有条理。”罗从彦对李侗很满意,认为“愿中向道甚锐,趋向大抵近正。”政和七年(1117年),李侗退居
[] 南剑三先生 (10931163)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冕仲,一字道夫,南剑州剑浦县(今南平市)人,生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幼有大志,博学多才,精于礼经。元丰五年(1084),考中状元。历任越州签判、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大宗正丞、尚书考功员外郎、太常少卿。徽宗时,请求外放。后任颖昌知府等地方官。政和年间(1111~1117),任福州知府,颇有政绩。宣和七年(1125)回京,任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后晋升礼部尚书。黄裳,远见卓识,居安思危,曾说:“圣人不畏多难,而畏无难,备豫不虞,古之善教;天下无事而为有事之备,则可以坐享太平。”又说:“东南城池颓毁无战守具,万一奸人窃发,惧无以制。”后来,金人撕毁盟约,长驱直
[] (10441130)
冯超骧
  冯超骧(1880-1911),初名敬,字雨苍,一作郁庄,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黄花岗纪念碑载为福建南平)。义和团运动后至南京,入南洋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因病中辍。后至长门(今福建连江),入要塞炮术学校。毕业后至北京,经部试,名列第四,得协军校。旋回福建,任职闽江口炮台。1911年(宣统三年)春,得悉广州将有大举,乃赴香港,继抵广州。4月27日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后,参加攻打督署,奋勇当先,受伤十余处,于东辕门壮烈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冯超骧[xiāng] (1880-1911),初名敬,字雨苍,一作郁庄,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黄花岗纪念碑载为福建南平)。八国联军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01911)
罗从彦
  罗从彦,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北宋熙宁五年(1072)八月十三日生于南平罗源里(今南平市东坑乡罗源村)。宋元符三年(1100),罗从彦到将乐含云寺拜见杨时。经杨介绍,他出卖田产作旅费,赴洛阳拜见程颢,请授《易经》。政和元年(1111),在南京(今河南商丘)杨时门下学四书五经。政和二年,杨时任萧山知县,罗从彦从沙县赴萧山学习。政和六年,收南平李侗、婺源朱松为学生。政和七年,赴毗陵(今江苏武进等地)杨时门下求学,“受学经年,尽裹其书以归”。重和元年(1118),“筑室罗源山中,绝意仕途”,潜心著述。宣和元年(1119)写成《语孟师说》。宣和六年,应学生朱松邀请赴尤溪作《书斋记》。靖康元年(1126
[] 宋朝经学家、诗人 (10721135)
游居敬
  游居敬字行简,号可斋,南平人。生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14岁入府学。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庶常馆为庶吉士,升任监察御史、两京刑部右侍郎。居敬为官廉洁,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任监察御史,巡视卢沟桥,检查商人匿税,严词指责户部尚书失职行为。巡视应天府(今南京),弹劾伪学,抓捕奸党,平反冤狱,释放久滞监狱的民众。巡视池州,发现某太守倚仗其父是当朝宰相,狂妄恣肆,扰乱乡民,便按律处之。转任浙江按察司佥事时,大胆纠正官场恶俗,予民便利,杭州风俗为之一变。在浙江三年间,节约许多经费。嘉靖二十年(1541年)转任广东按察副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任湖广参政,升左、右布政使。明末
[] (15091571)
罗明
  罗明,字文昭,明延平府南平县(今南平市)人。明宣德四年(1429)生。景泰四年(1453)乡试中举。成化二年(1466)登进士,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奉命清理浙东盐法,均徭戢横,豪强敛迹,民赖以安。巡抚广西内定镇守少监黄泌要其进贡当地珍禽异鸟,罗明上奏予以制止。他所到之处,严整法度,-污吏,望风辞官而去。这时太宰缺员,觊觎者众多。罗明率同僚上 书力主推选“才德兼茂,闻望素著”者担任,以制止争权夺利。一次京城东直门遭灾,宪宗想派人将白金铸的真武帝像运送武当山崇祀,以防灾损。罗明冒险上谏此举“徒费钱财,无益于事”。当时一些-污吏被降职后仍四出活动,妄图复职,罗明及时上表揭露,促成追回任命书。罗明因多次
[] (14291489)
张维
  张维,字振纲,一字仲钦。南剑州剑浦县(今南平市)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初任贺州(今广西省壮族自治区东部)司理参军,后转任汀州(今长汀县)军事推官。任满,调任龙海(今龙海县)县丞,改左宣教郎,任闽县(今福州)知县。张维简政便民,廉洁奉公,百姓称赞他为“张太清”。他曾申请主管崇安道宫,归家食俸养亲。恰值陈正献任建康府(今南京市)知府,推荐张维任该府通判,不久又遣任当涂(今安徽省东部)县太守。孝宗时,他被提拔为广西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召时他说:“今日正当汲汲自治,不可扭于小康信为太平。”孝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并派他俾察部内守令廉政与否。张维乘船至各郡县察访,一些-污吏闻讯慌忙解绶逃官。张维
[]
冯梦得
  冯梦得,字初心,祖籍河南固始。其三世祖冯遵,受朝廷派遣到福建做官后,便选择南剑州剑浦(今南平市)落籍定居。冯梦得少年聪颖,专志好学,博学经史。南宋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历任给事中、侍郎、礼部尚书等职。梦得忠直不阿。初任给事中时,“敢死谏不避斧铖”。因不徇私情而闻名,升任侍郎后,有人用金钱向他行贿,被喝叱而退。民族英雄文天祥称其为:“辅国经画,言中其长,巨才洪识,卓越大臣之表”。他身居朝廷,却惦念家乡,其《忆乡乐歌》写道:“侬是剑南人,惯识故乡好,绿叶与红花,辉映绥安道。”曾启奏朝廷,要求建立《龟山书院》,赐田养士。后来亲自主持龟山书院,恢宏学术,培养人才,对理学的传播,扶持南宋以后的闽学
[]
吴辅
  吴辅,字鼎臣,号怡轩,北宋仁宗至神宗时期南剑州剑浦县普安里(今南平市大凤乡)人。其父吴仁肇曾获直方员外郎封赠,不幸早逝。吴辅在父母双亡后由兄长吴仲已抚养,就读私塾。他从小勤奋攻读,成绩优异,顺利通过乡试、郡试,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出任韶州仁化县(今广东省北部)主簿,旋任福建闽县(今福州)县尉,均有政绩。后调任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和宁远县一部分)推官。时值土著居民啸聚闹事,传闻将前来攻城,一时人心惶惶。同僚十分惊恐,提出拆毁城桥,凭借险要据守。吴辅认为,桥南住着众多百姓,不能采取拆桥牺牲百姓利益而保全自己的举动。众官兵和百姓很受感动,既安定了民心,又增强了守城者信心。那些啸聚闹事的土著居民
[]
叶份
  叶份字成甫,宋延平人。以荫入官,先后任开封、陈留两县令,开封府刑曹、治狱平允。召为库部员外郎,权左司郎中,建炎三年(1129年),除秘阁修撰,充江淮发运副使,不久,试户部侍郎,专一措置财用。高宗幸越州,夜得杜充败奏,份坚主浮海,议遂决策。驾幸四明,官吏奔散,份独冒万死拱卫。皇帝召宰辅从臣询以御敌之策,众默默,份独越次而对,慷慨感激,切中机会,皇帝为之动迁,迁户部尚书。份自入总户部,累上言州县之政病民,凡三十余事。以龙图阁直学士出知泉州。当时调瘵之余,公私匮竭,政事一切简俭,使上下安定。逾年,丐奉祠,四上章,得请提举太平兴国宫。绍兴十七年(1147年)致仕。
[]
廖玉通
  廖玉通,字维柳,又名湾湾,南平县(今南平市)樟湖坂溪口村人。清咸丰三年(1853)生于农民家庭。他家临闽江畔,自幼喜爱游泳,温暖时节经常邀邻舍小孩到河里学游泳。玉通胆子大,又刻苦锻炼,很快学会自由泳、蛙泳、仰泳和潜水等游艺。渐而技艺高超,能在很深的河水中靠双脚泳动而站立,胸部之上露出水面;还能右手拿筷子,左手拿着一碗饭,边吃饭边慢游,仰泳长达5千米,能潜入30多米深江底。距溪口村500米的九峰岩,有座古庙,面临河边。庙旁有一块岩石,延伸横贯江心,为闽江上游最大的岩礁。它的旁边又有一块岩礁,称“大汾滩”,滩下又叫“牛舌滩”。一滩接一滩,水深湍急。每年冬季枯水期,急流受滩石阻击产生漩涡。当时闽江还
[] (18531924)
刘璋
  刘璋,字廷信,明延平府南平县(今南平市)人。明宣德四年(1429)生。天顺元年(1457)中进士,任户部主事,以“器度温雅,济以廉慎”升为户部郎中。任职山东左右参政时,正遇农业歉收,瘴疫流行,刘璋不顾劳累,不畏疫染,“悉心往返经理赈恤”。之后,调任浙江左右布政使。初政时诸郡仓储缺粮,刘璋通计出入,缺米22万石,军储停支,皆欲弃伍,恐生事端,立刻派巡抚积贮粮价银2.5万两折给。又奏准诸郡每年按户口缴纳食盐钞,改为按市价折纳米,以充军粮。又把各卫屯田馀粮由都司掌管,改为厘剔。通过改革储蓄充裕,除当年开支外,剩6万石。成化二十年(1484)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命总督运粮赈济河南饥民,朝廷命户部主
[] (14291511)
余维新
  余维新,民国4年(1915)生于南平市土堡菖蒲洋村(今塔前乡菖上村)。其父为山村医生。民国14年春,余维新进尤溪十二都英章小学读书。民国18年考入南平闽北公立中学,次年秋转入建瓯中学学习。余维新青少年时期就受到进步思想影响,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鲁迅和郭沫若等人的进步著作。民国26年,他在建瓯中学,经共产党人庄征的教育和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余维新接受党的指派到崇安(今武夷山市)学习半年后,以沙县圣智小学、南平剑津中学教师、南平后谷铁工厂会计等公开身份,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并与中共地下党派到南平横排路织布厂工作的徐晨光取得联系,成立后谷铁工厂党支部,
(19151943)
吴东槐
  吴东槐,号植庭,南平县(今南平市)王台乡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幼颖悟,家境贫寒,应童子试未第,绝意仕途,立志绘画,成为清末闽北一带有影响的画家。吴东槐擅画山水、人物,尤工虫鱼。他画山水,林壑天然;画仙老,萧疏数笔,须眉飞扬,神气逼真。他创作的《江湖垂钓一渔翁》,那渔翁钓竿上挂着鲑鱼一尾,栩栩如生。东愧作画重实景写生,画“雾龙”时,要选择阴天,在天井中铺设桌椅画具,先磨好墨,等阴云密布,提笔润墨,将墨汁按构思散滴纸上,略加涂抹,一幅腾云驾雾,云水溺润的“雾龙”便跃然纸上。他作画落款有讲究,得意之作落款用“植庭吴东槐”,稍次作品落款用“吴东槐”,一般作品只写“植庭”二字。吴东槐品行高洁,
[] (18531904)
林映星
  林映星,字文焕,又名角宿,清光绪初年生于南平县儒罗村(今南平市太平乡葫芦山儒岭村)。林映星少年随老中医傅龙章学医,勤奋好学,潜心钻研古典医籍,医术精深。有一次,龙章自己病,难以自开下药。映星献方,一服痊愈。龙章对映星更加器重,将自己医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当时官员有病,均请龙章诊疗,龙章就举荐映星出诊。不久,映星名闻全县,求医者日众,成为南平地方医林权威,后任南平县官医局主任医师。映星从医50余年,诊救过许多危急病人。南平天官岭五尚衕中医吕子嘉弟媳患血崩,久治无效,生命垂危,映星诊疗后,不日康复。南平十字街(毅勇坊)少女陈珠禧,患癫痫病,开始每周发病1~2次,后来5~6次甚至10余次,经多方医
[]
陈一堂
  陈一堂,又名世旺,清宣统二年(1910)生于南平县(今南平市)樟湖镇香山村,其父务农。民国5年(1916),为了躲避匪害,陈一堂举家迁居樟湖坂,进模范小学念书,民国10年转读私塾三年。他自幼喜欢作文,习作优良,深得师长器重。民国20年,一堂投考福建省自治训练所,受训二年毕业,委派为南平县樟湖中心小学校长。民国22年4月受南平县长委令兼代南平县第三区(樟湖区)区长。当年7月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由4区经过,他目睹红军军纪严明,与国民党军对比,辩明正反,萌发投身革命之志。他任区长时,国民党当局三令五申要不惜一切代价在闽江沿岸红军前进的路线上修建碉堡,设置关卡,阻挠红军活动。陈一堂则召集各乡长讨论,借
(19101976)
冯取洽
  冯取洽,字熙之,号双溪翁,(宋)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淳佑初前后在世。工词,常与黄升唱和。《花庵词选》中录他的词五首。
[] 宋朝词人
纪廷洪
  纪廷洪南平夏道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工纸浆时,不慎被水碓击断右臂,截肢治疗。民国4年(1915年),纪廷洪到南平教会做杂务,工余在教会学校教室外听课,承师同情进教室旁听。民国7年南平教区会考,纪名列第一,经教会医师苏雅各介绍到协和建筑部当勤杂工,工余刻苦钻研建筑技术,后由留美回国工程师林缉西推荐,从事缮写工程说明书、晒图等工作。民国12年通过考试被正式聘用,奔波于福清、古田、南平、沙县和顺昌等县,参与医院、礼堂、教堂等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但不受重用。在亲友支持下,纪廷洪进省第三师范学校(址在南平)边工作边学习。民国16年,纪廷洪在夏道集资,租赁夏
(19001976)
林昇平
  林昇平,字泰阶,又名世清。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南平。9岁入私塾,16岁考入南平县学,为生员。光绪二十八年游学道南书院,为高序东师得意门生。光绪三十一年考入全闽师范学堂教育科,翌年毕业回延平(今南平)。延平府知府聘任他为延郡师范学堂教务长兼文史教员。宣统元年(1909),福建学务公所会同督署选拔人才,林昇平科考中第一名。当时虽已废除科举制,但仍授予拔贡。宣统二年进京参加朝考,后分发广东例补州判,旋改县丞。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于宣统三年回闽,得延平府知府恽毓嘉聘任为延平府中学监督,此后从事教育事业终身。民国2年(1913),林昇平当选为福建省参议会议员,他建议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兴办社会文
(18851960)
全部延平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