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历史人物介绍2
陈德良
  陈德良(1915~1969年),又名奕刘,泉州人,民国4年(1915年)农历十月生。父亲陈家谋是制花艺人,在梦粿巷(今花巷)开设晋发制花店。陈德良14岁随父做纸花。16岁在泉州南门钱庄当学徒,后被老板解雇,只好再回家制花。遇旺季,夜以继日,拼命生产;淡季,捏小糕人、小动物及做蜡金鱼、走马灯等出卖。陈德良制花敢于改进创新。他用绸绢制成的绸春花花瓣浸过桃胶水晒干,插在妇女头髻上,半个月保持花型、颜色,被挤压后能恢复原状,成为畅销的独家名牌产
(19151969)
倪郑重
  倪郑重(1915~1991年),又名锦章,泉州古榕巷人,民国4年(1915年)10月生。父亲倪志元,曾在武夷山用40多味中药末合和武夷茶末,制成茶饼。后在泉州设鸿记茶庄,销售武夷清源茶饼。倪郑重先后在集美农校、福安茶叶专业学校毕业,曾在崇安茶叶改良场、福安示范茶厂和省农林公司茶叶部担任技术员。民国32年,倪郑重继任鸿记茶庄经理。他改用水吉茶末代替武夷茶末,精研中药配方,改进制茶工艺,更新包装和标志。新制的武夷清源茶饼质量更高,味醇而香,
(19151991)
张秀寅
  张秀寅(1914~1964年),泉州观口人,民国3年(1914年)9月生。父亲张炳七是清末民初极负盛名的木偶戏旦角,称“七旦”;胞兄张秀津(乳名煦目),是30年代名噪晋南的木偶戏生行台柱;外祖父林承池是清末民初木偶戏的“嘉礼才子”。张秀寅7岁时,在前清举人杨家栋的书塾读5年书,对平仄与声韵的关系、音韵的押用方法,都能领会要诀,从而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张秀寅13岁拜名艺人谢有土为师。在学习中,不论唱腔、念白、线工和后台乐器,都是同科班同学
(19141964)
林任生
  林任生(1912~1972年),一名光炎,泉州伍堡街人,民国元年(1912年)生。9岁入私塾,14岁辍学在瓷器店当学徒。工余坚持刻苦自学,向上海邮订多种报刊,接受新思想。民国21年,林任生到泉州溪亭小学任教。翌年参加中共泉州特别支部,负责城市工作。民国25年,中共泉州组织遭破坏,林任生被叛徒出卖而被捕。第二年,经家属营救出狱,潜往上海,与同乡、左翼青年作家司马文森同住亭子间,从事写作。抗日战争前夕回泉州,担任新峰小学教导主任,组织新峰儿
(19121972)
朱凝
  朱凝(1912~1980年),又名婉然、宛如、醒民、若萍,女,泉州北门后孝悌巷人,民国元年(1912年)生。父兄旅居菲律宾经商。朱凝青少年时在泉州培英女中、晋江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民国18年,朱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共青团),在青年反帝大同盟中任组织委员,参加秘密活动,刻印并散发宣传革命的小册子和歌谣,介绍青年加入共青团。是年秋,经组织安排,朱凝转厦门禾山中学。不久,因病停学回泉州,担任共青团晋江县委员会宣传部长。民国19年春
(19121980)
詹振辉
  詹振辉(1912~1988年),字文灿,泉州人,民国元年(1912年)4月生。父亲詹鸣皋,雕塑佛像,开设0佛铺。詹振辉童年读过私塾,12岁学雕塑佛像,拜涂门外艺人姚松林为师。10年后,又拜闽南名艺匠许光益为师。詹振辉在名师的传教下,技艺逐渐成熟。抗日战争期间,佛铺无人问津,詹振辉到内地,观摩各地寺庙菩萨神像的造型风格。解放初期,詹振辉为人塑造肖像和雕塑教学模型。他为泉州地方绅士林骚、苏大山、南音艺人陈秧塑造的肖像十分传神,群众赞叹不已。
(19121988)
留章杰
  留章杰(1911~1990年),又名留杰,泉州聚宝街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生。留章杰十五六岁随父亲留文固行医。民国24年(1935年),留章杰参加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函授学习;次年到无锡参加中国针灸学讲习所第二期学习。毕业回家乡后,大力推广针灸治病。在泉州流行霍乱时,他应用灸刺,多显疗效,奠定了“以针为主,针药并施”的医疗基础。民国29年,获得中医证书。1953年,留章杰参与创办泉州市中医联合诊所,主持针灸科,并任泉州市卫生工作者
(19111990)
庄明理
  庄明理(1909~1991年),曾用名汉光、哲铼,笔名庄稼,泉州东门外东塘头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生。父亲庄文莉当过船工,后到马来亚槟城谋生。庄明理先后在乡间私塾、小学和培元中学念书。17岁时父亲去世,曾到协和泰百货店当店员。民国15年(1926年)到槟城,次年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民礼市协助舅父经营义丰兴修车厂,从学徒升到经理。民国17年5月3日,中国发生“济南惨案”,庄明理任民礼华侨筹赈济南惨案救济会募捐委员和民礼青年-
(19091991)
李硕卿
  李硕卿(1908~1993年),字云田,祖籍惠安县涂寨镇下楼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在泉州出生。父亲种菜度日。李硕卿八九岁时就能临摹“七十二贤人”像,初中毕业后进溪亭美术专科师范学校学习。民国16年(1927年)秋,他考进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仅用一年功夫,完成三年学业。李硕卿从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惠安、南安、泉州、厦门等地中学和国立海疆学校任教。他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以中国画技法为本,辅以西洋画的-、光色等技巧,
(19081993)
苏秋涛
  苏秋涛(1906~1985年),原名福海,泉州东门外水漈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民国10年(1921年),进泉州私立中学。民国14年,进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印尼中华中学任校长。后转赴新加坡当报社记者,曾撰文抨击时弊,-回国,任泉州《民众报》。民国18年,为筹办泉州平民中学,苏秋涛再次赴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募捐。在航途中,他抵制外国医生对华人的裸体检查,愤激演说,号召侨胞猛醒起来,反抗外国人的欺辱。结果,船到岸停泊时,即
(19061985)
吴秀珍
  吴秀珍(1906~1984年),女,泉州西街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父亲吴封波是基督教牧师。吴秀珍中学毕业后,考进山东齐鲁医学院,后转上海女子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民国22年(1933年),先任上海妇孺医院医师,后应泉州惠世医院之聘,担任妇产科主任。吴秀珍医术高明,在30年代就能做剖腹产、子宫瘤等中型腹腔外科手术,成为泉州一带出名的“一把刀”,抢救过无数危重病人。还兼治内科、小儿科。遇有急诊手术,她都积极参加。平时关心患者病
(19061984)
陈凤仪
  陈凤仪(1906~1991年),惠安县后林乡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泉州培元中学毕业后,考进山东齐鲁大学医学系,民国22年(193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回泉州开设诊所。抗日战争前后,泉州疫病流行,每逢四方民众求医,陈凤仪立即到患者家中看病,足迹遍及晋江、南安、惠安等县。由于他医德好、医术高,渐渐成为泉南名医。50年代初,泉州市人民政府创建一所市民门诊部,首先动员陈凤仪参加。他先后任市民门诊部副主任、主任,积极筹划门诊部的
(19061991)
傅维丹
  傅维丹(1906~1984年),童名傅甘,泉州新门外锦田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父亲早亡,家境清贫。民国11年(1922年)进泉州养正小学。因交不起学费而停学,回家从事农耕劳作。民国14年5月,随兄嫂前往印尼,在温律镇合良公司当学徒,结识中华学校进步教师赵晃,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30年冬,傅维丹到玛琅州珠连镇建丰油厂当出纳。他深感家乡文化落后,村民连写信都无人执笔,产生办学的志向。于是往来于玛琅、雅加达、
(19061984)
陈盛明
  陈盛明(1905~1985年),又名明诚,化名陈刚,泉州聚宝街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祖父陈槐三是秀才,父亲陈育才是举人。民国13年(1924年),陈盛明从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次年初,到厦门鼓浪屿普育小学任教兼私立思明初中物理教员,此时他化名陈刚加入国民党。10月,到广东大学农学院深造,并参加旅粤福建左派青年团体福建革命青年团,与共产党人交往甚密。民国15年7月退学回家。11月,北伐军东路军进泉州,设立兴泉永政治监察署
(19051985)
李一石
  李一石(1903~1979年),泉州打锡巷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祖父和父亲都是泉州著名的银匠。李一石13岁跟随祖父学艺,到青年时代学就一套高超的雕刻工艺技术,驰誉海内外。民国15年(1926年),兴泉永镇守使孔昭同令李一石雕刻一对“东西塔”。他经30多个昼夜雕成,而孔昭同故意挑剔只付一半工钱。李一石愤慨之下竟停止这门工艺20多年之久。解放后,李一石恢复雕刻艺术创作。1955年,他用半个多月的时间,精心雕刻一座4寸(13.2
(19031979)
吴文良
  吴文良(1903~1969年),泉州县后街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家庭贫苦。民国4年(1915年)在泉州培元中学肄业后,到南安洪濑医馆当佣工。民国7年,再到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就学。民国12年,进厦门大学生物系半工半读。民国15年,厦门大学考古团著名史学家张星烺、哲学教授德国人艾克到泉州考古。回校后,张星烺作泉州中外交通史学术报告,激发了吴文良对泉州历史文化的兴趣。从民国16年开始,吴文良先后在福建省立晋江中学(今泉州五中)、集
(19031969)
张炳铭
  张炳铭(1902~1932年),泉州义全后街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民国6年(1917年),张炳铭考进私立泉中中学(今泉州六中)。因成绩优异,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及泉州中学学生联合会主席。民国8年,五四运动风雷激荡全国,张炳铭发动泉州学生2000多人举行-大-。民国9年,张炳铭考进北平师范大学化学系。民国13年毕业,应泉中中学聘请任教务主任兼任舍监。他讲课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语言简练集中,讲解条分缕析,生动活泼。所编例题,多
(19021932)
陈启紫
  陈启紫(1902~1974年),泉州新门外曾林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7岁丧母。民国5年(1916年),随叔父陈大谦到印尼泗水谋生。初在合德咖啡批发行当仓管员。1919年,在叔父谦记咖啡行当经理。1934年,自己创办建记咖啡食糖批发行,经营有方,业务发达。陈启紫热心教育事业和华侨社会活动,创办泗水同善学校,连续20多年被选为泗水食糖同业公会主席和有妫堂宗亲总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泗水与巴达维亚埠同时成立捐助祖
(19021974)
董义芳
  董义芳(1902~1965年),原名董添木,泉州南门米埔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民国4年(1915年),董义芳进南安县岑兜村福庆兴高甲科班学戏,拜著名师傅陈坪为师。董义芳学戏之初连龙套脚色亦难承担,被称为“放尿角”。董义芳决意发奋,每日凌晨到野外练唱腔,夜晚在月下练台步;饰演杂脚站棚角时,细心观察别人表演,对镜自练。两年后,福庆兴班在印尼大觅眼演出。某晚,《凤仪亭》正待开锣,饰演董卓的著名大花洪大钦突患急症,董义芳毛遂自荐顶
(19021965)
陈家楫
  陈家楫(1901~1955年),字如川,号作舟,别署一叶,泉州承天巷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生。青年时在集美高等师范学校读书,继入上海大学美术科深造。毕业后,立志办学,回泉州与同学商请晋江县商会会长傅维彬协助,多方筹措经费,于民国13年(1924年)在溪亭铺义全境(今义全后街土地巷)创办泉州溪亭美术专科师范学校,聘请教师五六人,陈家楫为校长,兼授书法、篆刻和西画课。首届招收学生30余名,分上、下二班上课,因陋就简,维持4年,
(190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