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名人录
郑性之
  郑性之(1172~1255)初名自诚,号毅斋,本县人。家世清寒,少勤读,曾为朱熹学生。嘉定元年(1208)状元及第,官授承事郎,历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嘉定六年三月,奉命往京廷对,向皇帝建议以“圣学”教太子为先,次论立国的根本在于人才,人才所以立国在于气节,三论钱法、边防、军政等,受到宁宗的重视,升秘书省正字。嘉定八年,又升秘书郎。上奏说:“边境太守不可经常更动,否则他们知道不久必将被调,一定不安心工作,把责任推给后任者,如果选用太守得人,久安其位,必有成效。”性之此奏乃针对当时经常更换边防太守的流弊。次年,兼尚书右郎官,外差知袁州。嘉定十二年,又内召,任侍左郎官。性之建议说:“0用法宽厚,但处
[] (11721255)
黄师雍
  黄师雍字子敬,闽清县人。少从黄干学,登宝庆二年(1226)进士,调楚州官属。当时李全的谋反意图已暴露,师雍秘密联合他部都统以防变。同时,青图之谋泄露,师雍不为所动,因而受到满朝官员的赞扬。但因没去拜见当权的史弥远,故不得重用,被调往婺州教授学政。师雍平时钦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徐侨也器重师雍,屡称其贤。李宗勉在丞相乔行简面前竭力推荐黄师雍,恰逢师雍写信劝行简归老,行简不高兴,于是师雍又得不到提拔,只任龙溪转运使,后迁粮科院。该院靠近丞相府,新任的丞相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并不领情。后来嵩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博士刘应起首先上疏揭发他的罪行。师雍与刘应起友好,所以嵩之也疑忌师雍,把其差派知兴化军。
[]
吴孟超
  吴孟超,医学家。1922年8月31日出生,福建闽清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科委副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6年被-授于“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我国肝胆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0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刚中
  陈刚中字彦柔,宣德郎安道之子,祥道之侄。登建炎二年(1128)进士。刚中为人正直,敢于评论时事。绍兴初,宫授迪功郎,曾向皇上进言云:鉴于民力凋瘵,请求去掉冗员,并废除那些没有意义的繁琐礼节,以节省开支。后升任太府寺丞,常应诏建议,但所提的建议不合秦桧的心意。不久,胡铨因弹劾秦桧而贬谪昭州,刚中作启为他送行,启中有“屈膝请和,知庙堂御侮之无策;张胆论事,喜枢庭经远之有人”,“知无不言,愿借上方之剑;不遇故去,聊乘下泽之车”的句子。秦桧听说后,更加愤怒,于是将刚中和同刚中观点一致的张九成等七人一起贬谪,刚中谪为安远县知县。士大夫甚为刚中等七人惋惜,有诗云:“同日七人俱去国,何时万里许还家?”刚中到
[]
陈旸
  陈旸(1068~1128)字晋之,今云龙乡际上人,陈祥道之弟。绍圣贤良科进士,后世称陈贤良,累官顺昌军节度推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太常少卿、礼部侍郎、显谟阁待制。旸精于乐律,所著《乐书》二百卷,为中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乐书》的内容:第一卷至第九十五卷,摘录《诗》、《礼》、《书》、《春秋》、《易》、《孝经》、《孟子》等古代经传中有关音乐的记载,并予以训义诠释;第九十六卷至二百卷,则记述各种乐器,附乐图论。其论述“引据浩如博,辩论亦极精”,其书于雅俗音器歌舞,下及民间杂戏,无不备载。除《乐书》外,还著有《礼记解义》十卷、《孟子解义》十四卷、《论语句解》十卷、《北效礼典》三十卷。
[] (10681128)
刘祖宪
  刘祖宪(1774~1831)字为宪,一字守斋,号仲矩,六都玉坂(今坂中村)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人。少时机警聪敏,每日能读一寸厚的书,背诵不漏一字。侯官县精通五经的谢位东先生对他甚为推崇佩服,曾说:“闽清小县,过去有陈祥道,现在则有刘守斋。”祖宪居家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闻名。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朝廷挑选应用赴贵州任职,历署永从、龙里、婺川、普安等县及丹江通判。道光七年(1827)任安平(今平坝)县知县。安平县土地贫瘠,老百姓生活很难,祖宪提倡放养柞蚕,并亲自撰写《橡茧图说》一书(这是我国最早著述放养柞蚕技术的书)。书中从培育橡(柞)林,放养柞蚕,以至络丝织绸,分条述说其方
[] (17741831)
刘世文
  刘世文字有质,号彬亭,本县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入贡。平生尊师重道,热心公益,县内有公益事,如两修大成殿,造文昌宫、土神祠、天帝庙、凤山寺、钟山寺等寺庙,以及辟官道、建客亭、助婚葬、施棺衾等,他都慷慨捐资先于他人。乾隆甲辰、甲寅年闹饥荒,他减价粜米,以助贫民度荒。他家旧祖屋靠近河边,几次遭水灾威胁。隆重壬午年,他倡议修建石坝,并捐白银一百三十两。庚戌年新建祖祠,又捐重资,以促其成。北京重修福州会馆,分配各县募捐,但各县很少有人应捐,独彬亭踊跃响应。他说:“这是我省的公车居停地,敢不竭力捐助吗?”于是捐巨资寄往北京,先后所寄不下几千两银子。到里有二人打官司,其中一人对彬亭说,如果他肯帮忙
[]
陈祥道
  陈祥道字用之,今云龙乡际上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学博士。元祐七年(1092),进所著《仪礼注解》三十二卷、《礼书》一百五十卷,受到给事中范祖禹“用意专精求之,诸儒未见其比”的好评,诏送两样看详,授陈祥道秘书省正字,赐绯衣。其生平著作尚有《考工解》、《礼记讲义》二十四卷、《论语全解》十卷、《礼例注解》十卷等。年七十二卒,赐葬。祥道与其弟陈旸并称“二陈先生”。在他们的故宅,前人有题句云: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
史温
  史温北宋大中祥符间(1010~1012)任闽清县令。其籍贯、履历、生卒年月均无考。任内勤政爱民,去弊兴利,悉心治理闽清县政。曾鸠资修孔庙,立社学,设市井,置射场,表封闾巷,界划村落,修路造船以方便交通,为民办了许多好事。尤其对招募来县定居的外籍流民,他随时拨给荒地垦殖,并减纳租赋,帮助兴建住宅。岁逢丰年,教育百姓储粮备荒,凡不急之用、非礼之费不事铺张,民得以安居乐业。任满离职,两袖清风,带走的只有琴和书,而得到的是人民的赞颂。
[]
黄乃裳
  黄乃裳(1849~1924)又名九美,字绂丞,号慕华,坂东镇湖头村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家庭世代业农,兼作木工。由于家境贫寒,黄乃裳童年时期经常协助父母劳作,以后靠半工半读开始读书识字。同治三年(1864),基督教传入闽清。同治五年,黄乃裳由美国牧师薛承恩介绍加入基督教。在教会里,他一面继续学习中文,一面勤修英文,不久就精通英汉两国文字,曾分别与牧师薛承恩、蔚利高合译《天文图说》、《大美国史略》,还用福州方言翻译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光绪元年(1875),与人合写关于革除缠足等5篇论文,印成散发,广为宣传。次年,与友人合作,在福州创办福音、培元、英华3个书院,为福州第一批新型学
(18491924)
黄乃模
  黄乃模(1862~1894)字蔼山,今坂东镇湖头村人。童年时曾随父学木工,后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次年,奉命赴英国验收清政府订造的“致远”号巡洋舰。回国后被任命为该舰第二副管带,协助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光绪二十年九月,中日关系紧张,“致远”号编入北洋舰队。九月十七日,在完成护送运载中国陆军兵船增援朝鲜战场任务,返航驶至大东沟海域时,北洋舰队遇到伪装美国军舰的日本舰队,双方展开了海战。日舰横攻北洋舰队最薄弱的右翼,火力集中猛击“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致远”舰不幸被敌舰的炮弹击中,舰身倾斜,而舰内炮弹又已打完。这时,黄乃模坚决执行邓世昌发出的
[] (18621894)
许显时
  许显时(1896~1986)字成谋,本县钟石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五月出生于师塾家庭,有兄弟3人和一个姐姐。8岁时双亲先后离世,显时寄养在外婆家,长兄逸夫辍学去南洋谋生。次年,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宣统二年(1910),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州商业学校。宣统三年,逸夫由南洋回国参加革命,向他宣传讲解孙中山的革命学说,使他感到振奋。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显时等29名闽清籍学生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民国元年(1912)1月,北伐学生军从马尾乘船抵上海,又转到南京,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团。同年9月,入伍生团奉令裁撤,显时被送往武昌南湖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民国3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科深造,毕业后被派到
(18961986)
黄必就
  黄必就(1822~1895)六都湖头人。家贫,父早逝,与兄必诚一起靠务农赠送母亲。兄有四子,负担甚重,必就决意不娶妻,并外出打工赚钱帮助兄嫂。后兄亡故,必就竭尽全力抚育诸侄成人,并先后为他们娶亲。母亲不爱与媳、孙一起过日子,必就只好另外租田耕种,另起炉灶侍奉母亲。十年后,母亲已年逾古稀,脚病不能行走,吃睡都在床上。此时必就也已50岁,右手关节疼痛,一年后右手肌肉萎缩,屈伸困难,耕作甚苦。而他母亲仍不肯与媳妇及孙辈一起过日子,全靠必就一人赡养。这样又过了十几年,必就侍奉母亲更加困难,每日除了供母亲饮食外,还要为她浆洗衣服,倒屎倒尿,抱扶卧起。族人知道必就度日艰难,对他稍有帮助,而必就总是说:“我
[] (18221895)
陈良鼎
  陈良鼎字廷器,闽清县人。明嘉靖初入贡,后入为太学生。嘉靖十七年(1538),章圣太后去世,世宗将扶柩南巡合葬于显陵。众公卿拟就谏文,犹豫不敢发。惟良鼎敢于上疏,说:“乘舆南幸,随从众多,郡县须修桥铺路,建造行宫,迎来送往耗费巨大,此实非利国利民之举。臣闻河南及湖广各地连年水旱,百姓频频告急。当地官员听说天子驾临,已预征来年赋税,百姓只好典卖财产、卖儿鬻女相应付。莫如遣臣护柩南下归葬,这样既可免皇上亲自犯霜露、劳玉体,又可免损民费财。”疏入,朝廷下诏关他入狱,并遭杖责,还拟流入边疆。时恰逢真定行宫失火,世宗随从避火过潭时多落水淹死,于是想起良鼎所谏的正确,便将其从轻发落,释放出狱,授以县尉小职。
[]
刘子崧
  刘子崧(1912~1988)坂东镇坂中村人。17岁毕业于文泉中学。他学生时代思想进步,在文泉中学时曾倡仪组织闽清全县学生联合会,并被选为主席。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他带领学生开展反日爱国活动。民国17年(1928)在福建学院预科读书时,被选为在榕闽清学生会主席,出版《闽清学会月刊》,撰文抨击当时闽清军政当局的-腐败行为。民国1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活动,随北京大学学生到张学良公馆-,要求出兵收复东北失地,随后又同大队学生南下--。次年,参加该校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新兴社会科学研究会活动。民国22年9月,自费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研究院进
(19121988)
刘家洙
  刘家洙(1878~1954)字杏津,今三溪乡前山村人。少有远志,16岁往闽江上游及省城各地谋生,颠连劳顿,历尽艰辛。1901年应黄乃裳招募,赴诗巫“新福州”垦场。初襄理创业,1904年黄回国后受托经营场务,以精明能干、处事缜密、年轻有为而渐为农工所敬服,垦场与政府间之公务往来及为垦农排难解纷等事逐渐落其身上,被推为新福州垦场第二港主。他初到诗巫先从事农务,获利颇多。转而经营商业,创设“达尝堂”商号,经营洋杂及中药材,奠定了经济基础。随后继续经营华源、福光、大东等商号和华英印务、储成较胶丝丸厂、华建成砖瓦厂等企业,并于泗里街经营信丰号,于新加坡创办振东、华光、华南栈等商号。1931年,诗巫中华商
(18781954)
董祯
  董祯元至顺到至元初(约1330~1335)任闽清县尹。其籍贯、履历和生卒年月均无从稽考。董德高望重,为政和易,清廉简朴,恩威并济。在任六年,政通人和,许多-者纷纷回归故里重建家园,县境到处出现新垦农田,学宫面貌也焕然一新,使久乱后的闽清一度展现升平景象。人民因感其德政和恩惠,在他逝世后,于城西八正庵建一祠庙(称西庙),与明初知县沈源同作为名宦敬奉之。后因祠毁,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移祀于县城钟南山昭显庙内。
[] (13301335)
章仰猷
  章仰猷,民国12年(1923)出生于闽清三溪乡刀霞村。祖籍仙游县,祖父章汉祯逃荒迁居闽清。父章动羲,兄镜犹都是狩猎能手。仰猷十四岁随父上山狩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闽江流域森林茂密,野兽成群,严重危害农林生产,威胁人民生命安全。1951年3月,经批准成立刀霞打猎队,章仰猷任队长。适闽清际竹村发生虎患,他组织围捕,消除兽害。1953年9月,永泰县藤山野猪成群,糟踏庄稼。刀霞打猎队应邀围捕,保护农业生产。后在闽侯、莆田和南平等十二个县、市境内1656个山村,消灭山猪等野兽3258只,保护农田1万多公顷,减少粮食损失1万多吨,保护家畜12436只。香港《大公报》(英文版)、《福建日报》先后发表《
(19231990)
黄庭
  黄庭(1855~1895)号翔光,十四都宝峰(今金沙乡宝峰村)人,少好学,聪敏过人。清光绪五年(1879)以优等成绩毕业于福州马江船政前学堂。光绪六年,清政府派其出洋沲历。首先到美国,随后又到法国,进入法国军政大学留学。光绪十一年,以优等成绩毕业。次年回国,清廷命其负责建造福州五虎山长门炮台,兼督建马尾港船坞。光绪十四年,船坞工程建成,又调往河南省监修黄河堤岸。时任闽浙总督的谭钟麟,以黄庭在修建国防工程及治水工作中业绩突出,特具折保奏。旨准同知七品衔,赏戴花翎,在任候补。光绪二十年,清廷又命黄庭督造江苏江阴长江炮台,工程竣工后回闽。不久回病去世,年仅41岁。
[] (18551895)
全部闽清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