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历史人物介绍5
陈季良
   陈季良(1883—1945年),原名陈世英,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母亲是他的姨祖母,林则徐是他的表舅。他的曾祖父陈鸣昌和祖父陈翼谋都是举人。父亲陈镜河曾在江苏任知县。母亲叫吴重,闽东宁德人。陈世英小时,常随母亲到外祖父家小住,每次到宁德,母亲都让他登楼观海,对他说:海上无门,外国人最易来犯。有一回,登楼观海时,陈母指着渔民在泥埕上的泥橇说:“明朝倭寇犯境,戚继光将军以此橇作武器,潮退时,令士卒乘而逾泥,杀敌夺舟,
海军抗日名将 (18831945)
郭则澐
  郭则澐(1882~1946年)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庵,侯官人。生于浙江台山龙顾山试院。为礼部侍郎郭曾长子,“红学”家俞平伯胞姐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不久回国,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二等秘书官。宣统元年(1909年),改任浙江金华知府,后署浙江提学使,创机织学堂。任浙江温处道道台。民国建立后,历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厅秘书、政事堂参议、铨叙
(18821946)
刘崇杰
  刘崇杰(1880~?年)字子楷,闽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曾任福建法政学堂监督兼教务长、教育部福建学务视察员,后入外交界。宣统二年(1910年)起,任驻日本使馆一等参赞。民国成立,继续留任,后为一等秘书、横滨领事。民国5年(1916年),代理驻日公使。翌年,任国务院(北洋政府)参议兼外交部参事。民国8年,奉派为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次年,出任驻西班牙兼葡萄牙特命全权公使。民国6
[] (1880~?)
林之夏
  林之夏(1878~1947年)原名知夏,字凉生,号亮生、弃纟需生,闽县人,家住卫前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翌年,改入福建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任江宁(今南京)新军第九镇参谋,加入“旅沪福建学生会”,后随会加入同盟会。不久,升任第三十四标标统。翌年,兼任江南讲武堂教官,在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十二月,奉命率军往江西萍乡镇压萍醴浏人民起义,他则在江西
(18781947)
陈箓
  陈箓(1877~1939年)字任先,号止室,闽县人,家居光禄坊。先入福建船政学堂、铁路总局附设矿化学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毕业于武昌自强学堂,留校任法文班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护送留学生赴德国,翌年入巴黎法律大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获法学士学位,任驻法国公使馆秘书,随陆徵祥出席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回国,任法部主事、外务部储才馆学员、修订法律馆纂修等职。八月,授法科进士。
(18771939)
林传甲
  林传甲(1877~1922年)号奎腾,侯官县人,家住城内。早年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史、地理、文学,为张之洞所器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第一。两年后,出任京师大学堂文学教授,主讲中国文学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在黑龙江、湖南、湖北、北京、广西、内蒙古等地兴办教育。民国6年(1917年),愤于“外人谋我之急”,在中国地理学会发起编纂《大中华地理志》,出任总纂。编纂出版有浙江、江苏、安徽、福建、京师、京兆、湖
(18771922)
林清卿
  林清卿(1876~1948年)侯官县人,家住城内。从小喜欢吟诗作画。后拜福州寿山石雕“西门派”陈可应为师,成为“西门派”代表人物,与“东门派”的林友深齐名。其后,又研习书法、篆刻、碑帖,着意创新,使以石为体、以意为本、以刀为用的薄意艺术从民间工艺进入文人艺术领域。清卿善于因材施艺,巧掩瑕疵,人物、花鸟、山水、虫鱼无所不精,能使一方珉石体现出玲珑剔透的高妙意境,别具一番韵味。其主要作品有:《孟浩然踏雪寻梅图》、《十八罗汉群像》、《荷塘清趣
(18761948)
程树德
  程树德(1877—1944),字郁庭,福建闽县人。曾获举人功名,后留学于日本,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法律科。回国后,通过留学生授职考试,赐予法政科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1909年)。其后,他历任国史馆协修、法典编纂会纂修、福建法政学堂教务长、留美生考试襄校官、法官考试襄校官、国务院法制局参事和帮办、北京大学、北平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师和教授等职。程树德先生一生主要从事国际法、宪法、中国法制史等领域的研究,一生著述约400余万字。早
(18761944)
陈遵统
  陈遵统(约1876~?年)字易园,闽县人,家住城内北后街。早年负笈东瀛,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福建法政学堂执教,后历任私立福建国学专修学校校长,北京大学、福建学院、福建协和大学教授多年,主讲《中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诗学》、《中国词学》、《法学通论》、《行政法》、《中国教育行政法》、《国文学》、《国学概论》、《中国学术概论》、《中国国文教学法》、《中国目录学》等十多门课程,为福建最老的教授之一。他知识渊博,治学严
林长民
  林长民(1876~1925年)字宗孟,号苣芩子、桂林一枝室主,晚年号双栝庐主人。是才女林徽因的父亲,林觉民烈士的哥哥,福建政法专门学校(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和福州二中的创办人,第一任校长。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研究政治、经济。1909年回国,执教福州法政学堂。是年福建省谘议局成立,被聘为秘书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参加独立各省临时会议。次年初临时参议院成立,为秘书长,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
(18761925)
蒋仁文
  蒋仁文(约1875~1930年)祖籍惠安县峰前乡(今崇武镇)。祖父光斗是当地著名石匠,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迁来福州,在南后街开小石铺,专事艺术石雕,取名蒋源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举办全国工艺比赛,蒋仁文雕刻的镂花鼓椅和圆桌等作品参赛,轰动全国工艺界,被誉为青石雕刻之冠。民国16年(1927年),南京建中山陵,林森特请仁文专门主持石雕工艺,仁文为中山陵雕制的石狮、华表、金鱼缸、光华亭等均为上品。石
(18751930)
杜锡珪
  杜锡珪(1874~1933年)字慎臣、慎丞,闽县人,家住道山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毕业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派赴英国见习海军。回国后历任“汉圻”快艇驾驶、三副、二副、大副和-大副,“辰字”鱼雷艇哨官,代理“建安”兵船管带、海-卫队管带、“江贞”舰舰长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攻打革命军的长江战役。在辛亥革命,武昌战斗中,倾向革命。率舰随队在九江举义,组成海陆军联合参加援皖、援鄂行动。武汉三镇光复,先后任“海筹”、“
(18741933)
林炳章
  林炳章(1874~1923年)字惠宁,侯官县人,林则徐曾孙,家住宫巷。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恩科进士,特点翰林;后累迁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委为钦差大臣,回闽考察-,行辕设于文忠公祠,极一时重振门风之盛。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投资10万元,兴建福州电力公司。次年,任福建师范学堂副监督;不久,转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兼任“去毒总社”社长,负责组织戒除鸦片烟毒。后赴北京任邮传部丞参。辛亥革命后,出任福建军政府盐政
(18741923)
施景琛
  施景琛(1873~1955年)字涵宇,晚号泉山老人。祖籍长乐县,后迁城内泉山之麓贡院里(今鼓楼区中山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泉山学校(民国后改为女子职校),不久,任教于福建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公立苍霞中学堂监督,建校于横山铺。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苍霞中学改为中等工业学堂,仍任监督。其间曾在丽文坊创办《华闽日报》,邀集工业学堂、泉山学堂、福建新闻社同人组织泉山
(18731955)
何振岱
  何振岱(1867~1952年)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县人,故居在仙塔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次考进士均落第。科举废止后,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与陈衍同回福州。民国4年(1915年),受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聘请重修《西湖志》,任总纂。历时9个月成书,共24卷,40万字。次年,参加陈衍的《福建通志》编纂工作,其中《艺文》和《列传》多由他执笔。民国11年,应邀赴京在何鸿年家任教读。民国
(18671952)
薛绍徽
  薛绍徽(1866~1911年)女,字男姒,号秀玉,侯官县人,家住城内。5岁随兄姐读书,10岁从母学诗画。父母去世后,寄居于姨家。对诗词、骈文、音律造诣颇深,喜作画,花草翎毛自出新意,世称才女。清光绪六年(1880年)嫁陈寿彭。随夫先后游学日本、英、法等国6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迁居上海,上海士绅欲聘其教女学,绍徽作“德言容工四颂”及《外国列女传》8卷明志却聘。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同其夫合译《格致正轨》10卷、《八十日游
[] (18661911)
叶在琦
  叶在琦(1866~1907年)字肖韩,又字稚愔,侯官县人。生于翰林之家。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进士,选授翰林院检讨,派充贵州学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应闽浙总督许应骙之聘,任全闽大学堂监督,在省考选贡、童生中,择优入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以凤池书院改名福建高等学堂,增建讲堂、宿舍,添置仪器、标本,充实设备。时新学初兴,在琦着意培育新型人才,选掖优秀,送京师大学堂或赴日留学;又派教员赴日本考察。光绪三十一年(190
[] (18661907)
蒋拯
  蒋拯(1865~1931年)字印秋,闽县人。祖籍长乐县,先世迁居福州,家住北后街。早年进天津水师学堂第二届驾驶班学习。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毕业,入海军任职,累升至烟台海军学校校长。民国元年(1912年)12月,授海军上校。翌年5月,调补海军部军衡司司长。7月10日,随海军总长刘冠雄出京巡阅,以行营参议为马江临时警务-司令官。民国6年8月,任驻沪特派员,不久,出任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民国8年7月,代第一舰队司令。民国10年8月,署海军
(18651931)
王寿昌
  王寿昌(1864~1926年)字子仁,号晓斋,闽县人,祖居仙塔街。早年肄业于福建船政前学堂,以优异成绩入选留学法国,专攻法律学。归国后任船政学堂法文教习。寿昌爱好文学,兼擅诗、书、画。清光绪二十三年(1997年)夏,见好友林纾中年失偶,憔悴寡欢,为其口译法国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问世后轰动一时,从而促使林纾以不懂外文而成就译著事业。后清廷修建京汉铁路,向法国借款,寿昌任总翻译。京汉铁路建成,调任汉阳兵工厂厂长,为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器重,
(18641926)
林葆怿
  林葆怿(1863~1927年)字悦卿,侯官县人,家住南后街酒库弄。清光绪六年(1880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九届驾驶班。光绪十二年(1886年),派赴英国学习,回国后在北洋水师任职。宣统二年(1910年),任向英国际摩士庄船厂订购“肇和”舰监造员。民国元年(1912年)9月,任海军部参事,不久,授海军少将衔。民国2年8月,任第一舰队司令。民国5年,孙中山发表恢复临时约法宣言后,葆怿参与宣布海军独立,通电护法。翌年6月,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
(1863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