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历史人物介绍
刘细珠
  刘细珠,女,汉族,1936年6月生,锦江镇凌江村人,中共党员。家里贫穷,12岁被迫当童养媳。新中国成立后,改嫁到钟家渡大队乌龟塘生产队。1965年,任锦江公社赛源大队妇女主任。1973年,赛源大队并入钟家渡大队,任赛源生产队队长。任生产队队长后,以“有命不革命,留命有何用”的英勇气概,带领全队社员科学种田夺高产。1974年,实现户均贡献万斤粮、30斤油、10头猪,把一个穷困落后的生产队改造成全县闻名的先进生产队;同年8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
(19361990)
晏火生
  晏火生,男,1919年生,蒙山乡抗头村陂头村民小组人,196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任陂头生产队长后,带领社员艰苦奋斗,3年开荒造田360余亩,同时改造低产田200余亩。1964年,全队粮食总产量16.25万千克,比1962年翻一番,卖给国家粮食12.5万千克,全县率先实现户均贡献万斤粮。当年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1964年至1969年,生产队粮食总产连年增长,连续5年实现户献万斤粮。1969年、1972年2次被选为中国共
(19191995)
黄先
  黄先,学名黄国雄,男,汉族,1910年12月生于田心镇斗门村合仁屋场。幼时在家读私塾3年。1925年,景高小学毕业考入万载县龙河初中,翌年转入上高就读。1928年考入南昌鸿声中学。受革命思潮影响,喜读进步书刊。1931年,高中毕业便与好友陈润生等人相约,同去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同年冬,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海市反帝大同盟法南区委宣传干事,负责领导上海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大夏大学
(19101995)
黄君才
  黄君才,锦江镇团结村人。1907年生。15岁学皮匠,20岁开始额花鼓旦角。23岁拜瑞河戏名旦(柴旦)为师,学演《拾玉镯》、《贵枝写状》、《白蛇传》、《陈杏元和番》等昆曲、高腔剧目。他先后搭过瑞河诸班,辗转瑞州各县,所选大小剧目,无不能导会演,人称“百角子弟”,声誉渐著。25岁又与艺友严皮合伙主班“双秀台”。1946年双秀台散班,与严皮同进宜丰福兴舞台。解放前夕,戏班走投无路,被迫返乡,开茶店于斜口桥头。1950年,邀集流散艺友,招收本地
(19071983)
徐九万
  徐九万,锦江镇新华村人。1920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建国后,曾担任过民兵队长。1952年2月带头组织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徐九万农业互助组。1953年3月,徐九万又率先建立了上高县第一个农业初级合作社——新华农业初级合作社。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下,他更加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把心都扑在农业社。常年吃苦耐劳,带头生产。天旱时,日夜巡回在田间放水,保证了全社增产增收。1954年4月,他所领导的新华农业初级社被评
(19201982)
胡菊花
  胡菊花,田心镇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地下交通员。1933年春节前夕,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把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了白区工作部长邓洪,要他通过白区,向湘赣苏区书记兼红军第六军团政委任弼时汇报紧急重要情况,并呈送一包极关重要的党内文件。邓洪在十名武装战士护送下,冒着风雨,从万载仙沅出发,一个通霄,赶到西面环山的小村白泥坳,很快地和胡菊花取得了联系。胡菊花当即告诉邓洪:“最近村里来了个名叫黄袁麻子的-,他在去年杀害了好几个负伤的红
丁树人
  丁树人,原名丁尉祖,字安黎。1889年出生于锦江镇锦南村一小康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江西优级师范数理科毕业后,从教40余年。先后担任瑞州中学、宜春中学教员,贵溪中学训育主任,鄱阳中学事务主任,赣省中学教导主任。1945年4月,应聘为上高中学校长。当年11月1日向省教育厅呈报《办学意见书》,后按书行事。在任三年,充实了图书资料,购置了仪器标本96件和生物设备一套,开辟了初具规模的简易农场,并绞尽脑汁,筹集资金,请省建工队兴建700平方米教学
(18891957)
熊先移
  熊先移,泗溪镇蒲城村人,1911年生。知识分子出身。具有爱国热情。当上高会战紧急时刻,他把家属及时进行疏散,与驻军57师联系,自愿担任义务情报工作。1941年3月20日,日军窜至蒲城,迫使熊先移充当夫役。白天,他忍着鞭鞑,卖力扛物资,使敌人不怀疑他是个老实的“顺民”;夜晚,趁敌人熟睡时,他将敌人的-和作战文件捡了一包,潜出警戒线,奔向附近的山林藏匿。日军发觉被窃,四处搜索毫无所获,遂将整个山林包围。眼看快天亮了,熊先移只有强渡泗溪河这条
(19111941)
王祥兴
  王祥兴,田心土屋村人。生于1910年。家贫,七岁就被迫在地主家里放牛。12岁起跟随父亲参加田间劳动,15岁便学会了各种农活。18岁那年,父亲不幸逝世。正在贫困穷苦的时候,湘鄂赣苏维埃在万载建立,王祥兴毅然参加了游击队,积极配合红军打土豪,打白军(国民党的军队)。1931年8月,王祥兴被捕。敌人打得他遍体鳞伤,没得到任何口供,只好把他放了。出狱后,他又回到了田心游击队。1932年,王祥兴担任游击队联络员。他千方百计地传送情报。有一次,途中
(19101934)
傅学祥
  傅学祥,蒙山乡充武村人。1894年出生。高小文化。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上高、高安、新余交界地——傅家圩,建立了党的支部。组织农会,支援红军,开展打土豪斗争。1930年秋,傅学祥被捕牺牲,时年36岁。在敌人酷刑下,他宁死不屈。就义前,他悲愤激昂地写了一份遗书——《血泪传》:今天,是九月三十日,让我高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对不起广大的穷苦人民,吾实感遗憾。但在这个时候却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因为土豪劣绅受到了我们沉重打击。然而在他们发
(18941930)
胡绍祖
  胡绍祖,字君绳,泗溪镇胡家人。1908年1月15日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入学前,他就能背诵一些诗文;入学不久,就能写出简洁的文章。九岁时,他在村塾读书,写过一篇《说农人》的文章,层次清晰,字句确切,真实地描绘了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情景,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他常与穷人家的孩子来往,看不惯阔少爷的横行霸道,便将村中贫穷人家的孩子联合起来,惩治这些恶少。1919年秋,胡绍祖入上高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省立工业学校。当
(19081930)
朱用光
  朱用光,原名朱炳然,号剑觉。泗溪镇皂溪村人。1908年2月5日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朱德辉帮人染布,同时租种几亩薄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严秋英,忠厚贤惠,勤俭持家,节衣缩食,设法供用光读书,鼓励他努力上进。朱用光7岁进私塾。学习认真勤奋,凡是老师规定要背的诗文,他都背得滚瓜烂熟。10岁的时候,转到上高县立高等小学读书。他对学校的不良风气深恶痛绝,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并且常以“振兴中华,吾当努力”自勉,在逆流中砥砺
(19081930)
汪祖美
  汪祖美(1915—1993),1915年10月生于野市乡河里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期,饱受剥削压迫之苦。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副支队长、副师长、师长、第二铁道兵学校校长、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章。1982年以副兵团职离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军三军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51993)
黄懋材
  黄懋材, 字豪伯,田心镇王家村大屋里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才华出众。16岁中秀才之后,放弃科举,立志钻研科学,以图报效国家。他博览群书,广为涉猎,经史子集以外,尤致力于数学、天文等“经世之学”,对地理测量更加谙熟。他潜心研究了历代书中的地志和外夷列传,为中国拥有数千年古代文明而自豪。但对鸦片战争以来,屡受外人欺凌,国势日益倾颓,心中十分痛惜。他决定深入实际,到社会去调查,去探索。当时的上海,是租界林
[] (18431890)
李乔松
  李乔松,女,字瀛洲。县城河南街孝友坊人(今县城解放路中段)。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自幼聪颖过人,能诗擅画,著有《和鸾集》,授发鸾凤和鸣,离愁别恨,诗格清新,感情真挚,颇具文采,人称才女。年19,适宜丰举人卢联桂。21岁(1847年)早逝。《和鸾集》由卢联桂的孙子卢究其根源光搜集整理,革命女杰秋瑾看后大加赞赏,说:“吾国乡邑有此才女,女学尚未坠地也”。并题《沁园春》一阕,付之卷首,一并刊行。
[] (18261847)
陈卿云
   陈卿云,字瑞虞,又字仙楼。辛义上团桐岗(今新界埠乡桐山)人。自幼好学,常年手不释卷。16岁中秀才,前往拜谒先达郑秉恬,受到教益。从而博览群书,专心致志,每集虽有几十卷以至上百卷,从头至尾不漏一定,读完一集才换另一集,读到入迷时,宾客来到身边他也未发觉,人多以书迷称之。道光癸卯(1843年)中举。同治辛未(187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杨州知府。境内运河,上游多旱,下游患水。遂教民筑提、挖塘、疏河,又防洪涝,田植稻谷,堤上种桑,
[]
傅九渊
  傅九渊,字深甫,号拙斋。河西高湖(今锦江乡垴上)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博览多闻,尤精数学,曾以定用岁轮算金水二星行度术,订正了清朝著名学者江永的“金水二星发微”之误。历任湖北远安、山东长山知县。著〈有不为斋算学〉四卷。
[]
郑秉恬
  郑秉恬,字性和,号云壑。芦洲乡均陂人。道光壬午(1822年)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改授山西五寨知县,继署平遥,后调曲沃。曲沃是有名难治的大县,秉恬赴任,针对公役假威挟诈的弊端,特设置两桶,上写“愿闻已过,求通民情”八字,每晨置于街口,让民投诉其中,天晚取回独阅。虽不全以为凭,而一县情真伪尽知,自此官不敢贪,四境平安。秉恬天资聪明,诗古文辞,清超绝俗。尤擅书法。赋性廉洁,为官清正,尤厌攀高结贵,故历任知县,始终不曾升迁。调曲沃时,有富翁
[]
李祖陶
  李祖陶,字钦之,号迈堂。东边贯龙村(今徐家渡镇路口村)人,嘉庆举人,八岁丧父。家贫,全靠母亲织布维生。一日,母亲让他去市场卖布换取棉盐,祖陶除买了棉花外,将其余的钱都买了书。母亲看他如此喜欢读书,非常高兴地说:“吾虽淡食不厌也”。祖陶遂博综群书,浏览百家。嘉庆戊辰(1808年)中举后,先后九次应试未中进士,遂立志以选著为事。著述很多,有《史论五种》、《迈堂文稿》(初编、续编、三编)等。
[]
晏斯盛
   晏斯盛(1689—1752) , 字虞际,号一斋。新余浒江(今上高蒙山乡浒江村)人,康熙辛丑进士。雍正戊申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后提督贵州学政,再补鸿胪寺少卿。乾隆丙辰特授安徽布政史,壬戍擢山东巡抚,癸亥三月调抚湖北,次年正月升户部侍郎。为官清正廉洁,深知“民以食为天”,故“生平宦辙,所至以士习农田,积贮为先”。备受百姓爱戴。著《梦蒙山房集》、《易经解》、《禹贡解》等。
[] (1689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