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名人录
刘浩天
  刘浩天(1912.11.5—1984.1.9)男,汉族,原名刘奕生,曾用名刘昆。江西省宁都县第二区龟庄乡湖背村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司令员、中将。刘浩天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入私塾读书。1927年底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少共先锋队组织。1928年到本区一家铁匠铺当学徒,白天跟着铁匠拉风箱,晚上参加少共先锋队秘密活动。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本乡团支部书记兼少共先锋队队长、少共区委组织部长、少共宁都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1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补充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121984)
孙立节
  孙立节(?一约1098年),字介夫,江西宁都县城人。孙俐的七世孙。北宋名臣,苏轼曾为他作《刚说》。宋皇韦占五年(1053年)登郑獬榜进士。熙宁二年( 年),王安石任宰相,推行新法,设条例司,苏辙任主管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辞职而去。王安石欲命立节接任,对立节说:“条例司当得明敏如子者”。立节笑而回答:“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亦不肯为条例司矣”。于是立节被调离京城,去担任镇江军内为办理文件事务的书记职务。初到任,有些人暗中议论,说他是被贬的官员。但有位监司官却敬佩地说:“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于是大家都很尊重立节。数年后,立节被调任桂州(今桂林市)节度判官,刚好遇到宜州(今广西宜
[] 北宋名臣 (?~1098)
廖匡图
  廖匡图(952一1003年),字赞禹。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五代十国时的文学家、诗人。他文学知识渊博,为当时文学界人士所钦佩、折服,是宁都最早的知名文学家。湖南楚王马殷聘为幕僚,殷子希范开天策府,置十八学士,匡图列居第八,才华博瞻,为时辈所折服。他与刘禹、李弘臬、徐仲雅、蔡昆、韦鼎、释虚中、齐已等都以文藻知名。《唐才子传》及《五代诗话》记载作廖图,字赞禹。有诗集二卷传世。《全唐诗》录其诗四首。其兄正图,亦负诗名,有 《家集》一卷行于世。清文学家魏礼,对其兄弟之作,誉为 “后世不易得”。其名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等有载。
[]
曾德恒
  曾德恒,1905年生于江西省宁都县东韶永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苦难生活。当时,他家仅有祖父遗留下来的几间冬不遮风、夏不挡雨的土房和几件简单的农具,没有半寸土地,全家主要靠租种几亩地主的耕地糊口,生活十分凄苦。遇上旱涝灾年,只得靠借0度日。他7岁开始放牛、砍柴,10岁便被迫给地主打短工补贴家用。12岁那年,父亲为使家中将来有个能支撑门面的文化人,借债供他去读“夜学”。一年多后,父亲大病一场,无钱医治而溘然长逝。曾德恒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条件,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负。从此,他与年长自己3岁的哥哥曾以恒一道,苦心耕作租来的土地。农闲时,兄弟俩还外出捕鱼打猎。苦难炼就了曾德恒
(19051935)
黄作珍
  北京卫戌区原政治委员。黄作珍同志是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干事、抗大总校二大队政治处主任、华北军政大学组织部长、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卫戌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等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二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飞夺沪定桥、突破腊子口等战斗及过雪山草地中,多次执行先头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平型关、东西太洋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李蓬
  李蓬,女 分子生理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1965年10月生于江西省宁都县,籍贯江西宁都。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脂代谢和代谢性疾病研究。发现细胞内调节脂代谢的细胞器脂滴可通过特殊的融合方式而生长,在脂代谢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发现和鉴定了多个与脂滴融合相关的重要蛋白和调控因子,系统阐明了脂滴融合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机制。运用小鼠模型和临床样品等从生理和病理机制上证明脂滴融合是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分析鉴定了调控肝脏细胞,乳腺表皮细胞,皮脂细胞中脂肪分泌的重要通路及其调控机制。从生物化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罗有荣
  罗有荣,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大学区队长、副队长,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二师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一团政委,淮海军分区第四支队政委,第十旅二十八团政委。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吉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旅政委、独立第二师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一师政委。参加了著名的辽沈、平津、广东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41989)
许诚
  许诚,1913年出生,宁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2师师部通信班长、第5团排长,第6师10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4军教导团政治委员,随营学校政治委员,第10师30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长,师随营学校营长、教育长、师供给处政委,晋察冀军区晋冀纵队独2旅副政治委员,第2纵4旅副旅长,第19兵团193师师长。参加了响堂铺战斗和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补训师长,炮兵指挥部主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32004)
温雪堂
  温雪堂,1898年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城北马房背一小商贩家庭。父亲温昌盛性格刚强,爱打包不平,操持小贩之业却与官宦权贵格格不入。一家六口常常入不敷出。温雪堂6岁时,父亲将其过继给伯父温昌贵。温昌贵是宁都远近闻名的地主兼资本家。他除了借用收租剥削外,还办了一个拥有近百名雇佣工人的织布厂。温雪堂过继到伯父家后,得到了读书的机会。他凭着过去在启蒙馆学到的基础知识,刻苦自学,191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宁都省立第九中学。他没有按着伯父的愿望,成为一个盘剥他人的资本家,而是伴随着风起云涌的时代,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砸烂旧世界的革命者。1918年,他独自来到北京,投考北京大学,不料考试未中,留在北京大学学习预科(补习
革命烈士 (18981929)
张光华
  张光华(1912-1986)江西省宁都县固厚小洋旻人。1931年参加当地游击队。后在乡苏维埃政府任土地委员。1932年8月参国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6年10月10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74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112师34团班长。红一军团2师6团3营8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北第三后方医院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卫生部政治处教育股股长,第一兵站总支书记、兵站政治委员。1940年5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21986)
陈力
  陈力(1917-1976)曾用名陈昌亨。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王沙村上王沙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 “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一旅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华北军政大学炮兵大队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71976)
卢文新
  卢文新(1916-1993)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江西省宁都县人,1916年8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1930年4月被选为苏维埃儿童团政委,11月加入共青团,后任中心区儿童局书记、宜黄县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心区党委书记,。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调入中国工农红军。任江西乐安整编二团二营政委,在突围渡赣江时遭到敌人两个师的包围堵截,红军伤亡惨重,全团仅剩300余人。他的腿部负重伤,强忍疼痛跟随队伍行军到达湘赣苏区,后任湘赣游击支队队长、大队指导员,坚持极其艰苦的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冬,敌人加紧了“清剿”和搜山,率领部队下山转移时遭到敌人的伏击,部队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61993)
梁玉振
   梁玉振 (1903—1984) 本姓罗,名万政,号象春,曾用名罗光裕,男,江西省宁都县洛口镇高排村清音人。汉族,开国少将,曾任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部长。 梁玉振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赣南红军第15纵队宣传对宣传员,江西红军独立第4团、红6军第2纵队大队司务长,红3军第8师司令部参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第一步兵学校供给处主任,中革军委干部团第3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供给处主任,红1军团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供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31984)
曾凡有
  副兵团职离休干部、原国防科委后勤部政治委员。曾凡有是江西宁都人,1930年投身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生涯中,他历任勤务员、司号员、科员、连指导员、团组织股总支书、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委员,分区政治主任、副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某试验训练基地政治委员、国防科委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曾凡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凡有同志,因病于2008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黄思沛
  旅大警备区原顾问。黄思沛同志是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黄思沛参加革命58年来,热爱党,热爱人民,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多次负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工作积极,作风正派,严于律己,联系群众,艰苦朴素,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贡献。黄思沛同志因病于1988年2月28日在大连逝世,终年76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黄径琛
  黄径琛,1916年出生于江西宁都县。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副排长,红军学校第三团军事教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抗大第一分校营长、军事总教员,抗大第一分校直属大队大队长、第一支校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副参谋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上海防空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参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钟辉琨
  北京卫戍区原副司令员顾问。钟辉琨是江西省宁都县人,1931年参加农民武装组织,1934年转入红军队伍,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指导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游击支队政委、团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主要在晋西北、平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军分区司令员、师长等职。建国后,历任空军师长、空军军政干校校长、副军长等职。钟辉琨同志,因病于1994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邱维屏
  邱维屏(1614-1679),字邦士,号松下先生。江西省宁都县县城河东塘角村人。魏禧之姐夫、老师。明亡,弃诸生,隐居翠微峰,为“易堂九子”之一。是文学家、诗人、隐士。古文为易堂诸子所推崇。品质高尚廉洁,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且意志慷慨,若急人难,虽去千金亦不介意。性沉静寡言,常与人对坐终日不发一言。如有疑难请教于其,则剖析如流,从早到晚娓娓不倦。读书多玄悟,古文词造诣深湛,尤精易数、律历及西洋算术,且都无师自通。桐城方以智来访,与其演算术后,对人言道:“此神人也。”青州翟世祺守饶州,性傲慢,蔑视天下学者,独倾倒于维屏,曾七次下聘相请。后维屏居翟家三年,翟以师礼相待,维屏为之演易数,通西算要略,翟感
[] (16141679)
廖冠贤
  武汉部队空军原政治委员。廖冠贤同志是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12月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党的“八大”、“十一大”代表,全国四届人大代表。廖冠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政治工作者。他参加革命50多年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忠于党,忠于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出生入死,英勇善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保持和发扬了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勤奋工作,把我军的光荣传统同新时期部队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离休以后,仍然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全部宁都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