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名人录
谷中虚
  谷中虚,字子声,别号岱宗,海丰县城南门里(今无棣县城里村)人。谷中虚一生宦游南北,在河北、山西、浙江等地都做过官,他秉公执法、直言敢谏、捍卫疆土,朝野上下皆有好评,最终官至兵部左侍郎,代理尚书。谷中虚幼年天资聪颖,勤奋好学,7岁时就能够写文章,12岁参加县考,受最高奖赏,18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大器早成。相传,因为家庭贫困,谷中虚更加珍惜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非常用功,手不释卷,常常读书至子夜时分,实在困倦了,就盘腿打坐休息一会儿。无棣县有一位叫杨天宠的富翁,很欣赏谷中虚的才能,于是,杨天宠把自己的爱女嫁给谷中虚为妻,并专门把谷中虚请到自己的家塾里学习。在每次的秀才岁考、科考中
[]
李之仪
  李之仪(?—1117年),字端淑。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县)人。北宋词人。李之仪,宋神宗时进士,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年,于定州参加苏轼幕府。二人诗词唱和,相互切磋,深受苏轼推许,曾在诗中把他比作唐代的孟浩然(见《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谈至夜半,书其后》)。由于二人关系亲密,在苏轼遭贬后,元符中御史石豫参其曾与苏轼幕府,因而罢官,以致“一生坎坷,晚节益牢落”。(苏轼《与李之仪》)徽宗崇宁初年,提举河东常平,后得罪权贵蔡京,生为范纯仁遗表作行状,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徙唐州,终官朝请大夫。晚年卜居当涂,自号姑溪老农。李之仪仕途坎坷,而诗词却因之更
[] 宋朝词人 (10381117)
杨巍
  杨巍(1516—1608),山东无棣县人,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周礼》“六官”中有“天官”一职,其职务类后世的礼部、吏部,所以后世的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也称之为“天官”,杨巍在明代担任过吏部尚书,故乡人习称为“杨天官”。据《明史·杨巍传》记载:杨巍,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明海丰县尚义里 (今无棣县无棣镇杨三里村)人。17 岁考取县学生员,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中举,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及第。杨巍中进士后先在户部见习,后授常州府武进县任知县。三年任满,考绩最佳,经巡抚连章举荐,内调兵科给事中。多次奏疏被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采纳,为
[] 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 (15161608)
李之纯
  李之纯(1022年~1097年),字端伯,北宋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宋熙宁三年(1070年)登进士第,步入仕途。他满腹经纶、廉洁奉公、忠心体国,朝野皆有名声。李之纯在文学、史学等方面俱有成就。在北宋的文学革新中,他和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一样,作出了卓越贡献。忠君爱民多义行李之纯初任主薄,擢度支判官,出为江西转运使。时有御史周尹弹劾广西提点刑狱许彦先受贿。朝廷御令李之纯前往调查此案。李之纯经过深入调查,摸清了实情。原来这一事件是由一个曾在许家当侍女的人一句话引起的。李之纯认为仅仅凭着仆人的一句话就弹劾朝廷命官,不足为凭,因此未予立案。不久,李之纯被擢为成都路转运使。成都路地少人稠,粮食不
[] (10221097)
杨立斌
  杨立斌,山东无棣人,1918年出生。1932年被日本侵略军抓劳工到了东北。1945年11月,杨立斌参加了我军新组建的炮兵部队,先后任炮手和排长。参军后,他刻苦钻研技术,苦练杀敌本领,将部队的一门残缺不全的“四一式”老炮收拾的得心应手,此后,这门老炮跟随他南征北战,轰垮了无数碉堡,消灭了众多敌人,杨立斌多次荣立大功,被誉为“模范排长”。1948年2月,杨立斌所在部队奉命参加解放鞍山的战斗,杨立斌亲自侦察敌军阵地和火力配备,为找准目标,杨立斌不顾被敌炮火击中的危险,站在断墙上观察敌情,指挥战斗,一次次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战斗中,杨立斌被一发炮弹击中胸部,为了鞍山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40岁
[] (19181948)
张映汉
  张映汉(1753-1830),号筠圃,清海丰县城里村(今无棣县无棣镇城里村)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举,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进士。先后出职任户都四川司主事,广西司员外郎,后升云南司郎中。张映汉任现审处总办时,有一满人要谋夺民产,张映汉审理清楚后,把民产判归原主。总理偏袒满人,张映汉把审判意见向他递交了三次,他都没有批。隔了一天,张映汉仍然把原稿呈上,总理无奈,只得签字。张映汉回到衙门,立即将批文发出。这时民产原主已向都察院提出控告。总理听说后,连夜派人到衙门催办,原来批文早已发出半天时间。从此总理才对他改变了态度。有一年湖南苗人聚居区发生-,张映汉奉命到军营办理公务。他与随
[] (17531830)
吴重憙
  吴重憙(1838-1918),字仲饴,吴式芬次子,海丰县(今无棣县)城里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科举人,授工部郎中。他竭诚秉公,政简而事治,擢升河南陈州知府。任内以振兴文化教育为先务,修缮圣庙,建崇经义塾。为官清正,慎于理案判狱。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郑州一带黄河决口,大水漫溢至陈州府数里,吴重憙调集民工备砂石木料,亲临现场督修堤坝捍御,设粥厂救活灾民无数。荥泽保和寨民等处大堤出现险情,他站立泥淖中,冒雨指挥抢护,经两昼夜加固了堤坝。当地百姓,传为佳话。因政绩显民声佳,迁开封知府。到任后,他审结全省重案,断狱无枉无纵,声名鹊起。因功升江南江安粮道。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
(18381918)
吴式芬
   吴式芬(1796—1856),字子苾,号诵孙,海丰(今无棣)县人。室名陶嘉书屋、双虞壶斋。 吴式芬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和考古学家。清道光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生平专攻训诂之学,长于音韵,精于考订,凡鼎彝、碑碣、汉砖、唐镜之文,皆拓本收录。其所撰《捃古录》(二十卷,共录自商周至元代金石文18128种)和《捃古录金文》(三卷九册,共考释商周至元代有铭文的钟鼎彝器1329件)两部金石学名著,对金石文著录之多和诠释之精均超过前人,为清末以来的金石学家所推崇和引证。吴式芬还是封泥的最早发现者和研究者。他凭借对古代历史和古文字的深邃造诣,断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范”的铃有印章的土块就是秦汉魏晋时期的封泥,
[] (17961856)
孟善
  孟善(1344年—1412年),字伯侯,山东武定府海丰县孝理村(今山东省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人,明朝开国将领、滕国公。亚圣孟子的五十五代孙。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投奔朱元璋。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孟善投靠朱棣。建文四年(1402年),封保定侯。永乐七年(1409年),致仕。永乐十年(1412年)六月,去世,追赠滕国公,谥忠勇。开国有功孟善早期担任元朝山东枢密院同佥,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北伐到山东时,他叛元归降,被授予定远卫百户,随军北伐。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傅友德出征云南,升任燕山中护卫千户。 靖难之役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起靖难
[] (13441412)
张存浩
  张存浩,物理化学家 1928年2月23日生于天津,籍贯山东无棣。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局成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50年代研究水煤气催化合成液体燃料,在发展熔铁催化剂和解决流化床传热与反混问题上有所贡献。60年代致力于固体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燃烧研究,参与提出燃速理论及侵蚀燃烧理论,并开展激波管高速反应动力学等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恒超
  五代高僧-恒超,后梁龙德二年 922年 来到山东无棣县开元寺(疑大觉寺另名。开元二十六年,即738年,唐玄宗敕令各州具代表性之佛寺与道观改称开元寺或开元观,而新建立者亦以‘开元’命名,作为国家统制佛、道二教之机关。),挂锡开元寺,在寺东北隅另创一院,弘讲经论。一住20余年,宣讲经、论各30多遍。后汉乾祐二年(949),七十三岁逝,僧腊三十五。具荼毗礼,收舍利二百余颗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起塔以葬之。
王云岭
  王云岭,1970年3月出生在山东省棣县河沟乡王白杨村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他没有天真烂漫的童年,有的是更多的人生坎坷和生活磨难。王云岭全家七口人,有年近八旬的祖母,疾病缠身的父亲和母亲,单身多病的叔叔,还有痴呆的二哥和患有精神病的弟弟,这是一个多么不幸的家庭。为了给家人治病,家里债台高筑,家庭的悲苦处境和生活的艰辛,使他没有享受到少儿时期的欢乐与幸福,而迫使他过早地成熟。1985年,刚满15岁的王云岭含泪告别了他留恋的老师、同学和充满欢乐的校园,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磨炼了王云岭坚强、刚直和无私的性格。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夸王云岭是个懂事、有出息的
(19701990)
吴绍诗
  吴绍诗(?—1776)字二南,山东海丰人,清朝大臣。诸生。雍正二年,世宗命京官主事以上、外官知县以上,举品行才猷备任使,即亲戚子弟不必引避。时绍诗世父象宽官湖北黄梅知县,遂以绍诗应诏,引见,分刑部学习。十二年,授七品小京官。乾隆初,累迁至郎中。外擢甘肃巩昌知府,迁陕西督粮道。总督永常劾绍诗采兵米侵帑,夺职,下巡抚锺音鞫治。绍诗以市米贵贱不齐,为中价具报,非侵帑。状闻,发军台效力,以母病许赎。所做贡献二十二年,高宗南巡,绍诗迎跸。起贵州督粮道。迁云南按察使。调甘肃按察使,就迁布政使。疏言宁夏驻防将军以下官禄应给粳米,请改徵诸民应纳粟米石者,改交粳米七斗,上命宁夏驻防官禄如凉州、庄浪例,改折价。又
[] 清朝大臣 (?~1776)
吴坛
  吴坛(1724—1780),男,字紫庭,山东海丰人,清朝官吏,吴绍诗之子,吴垣弟。二十六年(1760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三十一年(1766年),绍诗为侍郎,上以坛治事明敏,毋回避。三十二年,超授江苏按察使,就迁布政使。江宁、苏州两布政所属,互支官俸兵米,坛疏请更定;江苏赋重甲诸行省,每遇奏销,款目繁复,坛疏请分别总案、专案,以便察覈:皆议行。三十七年,内擢刑部侍郎。父子同朝三巡抚三侍郎在中国历史上,父子同为朝官的并不少见,然而父子三人相继为巡抚为侍郎,且对刑律都有研究颇具造诣,又先后在刑部任职,却是举世罕有。吴坛是从“海丰吴氏”走出的第三个进士,他和他的父亲吴绍诗及兄长吴垣父子三人
[] (17241780)
张鹏展
  张鹏展,1917年6月12日出生,山东省无棣县人。原名张健。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张鹏展少年家境贫寒,当过牧童和学徒。后来因为智力超群被送至免学费、发餐费的乡村师范就读。1937年10月,张鹏展进入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学习。不久,随营学校赴延安改编为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四期第6大队,任3队班长。学习期间,他思想活跃,深钻理论,人称“小马列”。1938年8月结业后,张鹏展被编入山东干部大队,随胡奇才开赴山东,途径太行、冀南、鲁西北、泰西,辗转千里到达鲁中。12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9支队独立营教导员。1939年,张鹏展调任第8支队特务营教导员。同年,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山
开国大校 (19172015)
张守炎
  张守炎(1842-1911),字寅生,号星侔,清山东武定府海丰县(今无棣县)人。海丰张氏第十五世传人。晚清官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生。出身官宦世家,海丰名门望族。曾祖张映蛟,曾官历永州知州;祖父张泉,父张衍寿。同治三年(1874),中乡试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登进士、同进士出身。五月,任礼部主事,分部学习。光绪二十三年(1887),任会典馆校对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代理河南怀庆府知府,赏二品顶戴,诰授中议大夫。时清廷向侵华列强宣战,张守炎支持“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随同河南巡抚裕长一面应付“互保”,一面“招集成团”,并亲自检阅团民,“省中习者已遍街衢”(《张守炎致吴重憙
[] (18421911)
吴重熹
  吴重熹(1838-1918)山东海丰(今无棣)人。字仲怡,亦字仲饴、仲怿、号蓼舸、石莲、晚号石莲老人,室名石莲庵、石莲闇(有《石莲闇诗·词》)、石莲轩、石莲龛。举人。1900年由江安粮台道升福建按察使。此后,历任江宁布政使,驻沪会办电政大臣,江西巡抚,邮传部右侍郎、左侍郎。1908年出任河南巡抚。1910年召北京供职。着见例,又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校札记、附录》、《津步联吟集、词》、(与李葆恂同撰),辑有《海丰吴氏文字·诗存》、《九金人集》、《石莲龛山左人词》等。山东“海丰吴氏”第十八世孙。举人出身的吴重熹自幼深受家族熏陶,有一腔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他在上海会办电政大臣期间办了三件功在当代、
(18381918)
冯安邦
  冯安邦(1884—1938)字化民。无棣县店子村人。幼年家贫,被道士收为义子,随习-。1900年参加当地义和团。义和团失败后,远走山西从军。民国初年,受冯玉祥思想影响,向往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深得士兵拥护和长官赏识,擢升骑兵排长。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他随冯玉祥在马厂誓师,讨伐逆贼,首先攻入北京城。1921年以战功晋升工兵连连长,次年升为营长。1926年9月冯玉祥于绥远五原誓师,冯安邦奉命留守宁夏,训练部队并剿抚甘宁一带地方武装,为前方国民军补充了大批受过训练的士兵, 升16师48旅旅长,转第3混成旅旅长。1927年任第28师师长,调任第22师师长,代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
(18841938)
张鸣岐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健伯,号韩斋,山东省无棣县段家村人。清末两广总督,抗日战争期间投敌。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农历七月二十九日(8月29日)生。其父张凌云,读书捐官,曾任湖南湘潭朱亭丞。其母纪氏出身名门,为纪晓岚五世孙女,贤淑聪慧,犹工诗文。光绪二十年(1894),参加山东乡试,考中第35名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考取宗室官学教习。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取总理衙门同文馆汉教习。光绪二十四年(1898)10月,就馆于广东布政使岑春煊家,受其器重,后充当其幕僚。光绪二十六年(1900),投效山西。光绪二十七年(1901),于五台洋務分局當差。捐候选同知,修补知府
清末两广总督 (18751945)
全部无棣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