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名人录
陈宝俊
  陈宝俊,1954年7月1日出生在吉林市一个工人家庭。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靠做临时工带着他和两个妹妹度日,生活十分困难。党和政府在经济上常给他家救济,陈宝俊从小就从心底体会到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真实涵义。1962年,陈宝俊入吉林市龙潭区第十小学读书。每天放学后,他都早早回到家里,帮助妈妈买菜、做饭,照看两个妹妹,主动替妈妈分担家务。陈宝俊在学校努力进取,第二年就加入了少先队。就在这一年,全国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陈宝俊照着雷锋的样子做,逐步成长起来。左邻右舍谁有困难,都少不了小宝俊。修窗,他像个小木匠;托煤坯,他像一个泥瓦匠。他家
革命烈士 (19541979)
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喇那拉氏,名阿巴亥(穆麟德:Abahai),乌拉部满泰贝勒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后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7岁。阿巴亥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出生于乌拉部都城,是乌拉部主满泰之女,布占泰的侄女。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乌拉等九部联合进攻建州,结果被努尔哈赤打得大败,九部皆元气大伤。布占泰被俘,三年后才被释放。1596年,满泰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被杀,年仅7岁的阿巴亥失去了父亲,被新部主、她的叔父布占泰收养
[]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 (15901626)
周起
  周起,1957年出生于吉林省磐石县(现磐石市)。1975年高中毕业。1976年2月参军入伍。1977年,周起因表现突出,先后被提升为班长、排长、教员。1983年初,周起从师教导队来到一连担任连长。到任第一天,他就找战士逐个谈心,当了解战士马永才是个孤儿后,拉着小马的手深情地说:“你的经历很艰辛,我听了心里酸溜溜的,但你要珍惜党和政府对你的关怀,在部队好好干,有困难多找我,把我当成你的哥哥。”听了周起这番话,马永才眼圈直发热。从此,周起对马永才格外体贴。长期的独身生活使小马性格倔强,一不顺心就想和人顶嘴、发脾气。周起经常找小马谈话:“你虽然是孤儿,也不能固执,应当注意改正,否则谁还愿意接近你,那
周起 (19571989)
吴亦侠
  吴亦侠同志生平(1943-1998)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优秀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党组书记吴亦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9月14日8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吴亦侠同志1943年3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郊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少年时代,他就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深得教师的赞赏。195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专业。1970年至1982年,吴亦侠同志历任吉林省农安县、九台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干事,九台县委办公室秘书组、调研组组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19431998)
孟杰民
  孟杰民(1912—1933),1912年出生在吉林省磐石县细林屯。由于父亲去世较早,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孟杰民刚强的性格。他从小对四书五经缺乏兴趣,经常提出质疑;对“共和”、“民主”、“自由”这些新名词却很向往,听别人说,找别人讲,翻报纸看,虽然不全懂,可一颗进步思想的种子却在他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1930年,孟杰民考入县立中学师范班。与闭塞的农村相对照,县城里的各种思潮显得很活跃。在这里,他不仅能读到鲁迅、郭沫若、李达、茅盾等人的进步著作,而且还能请教经过南方大革命洗礼的于徨池、张春园两位先生,从他们那里听到不少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渐渐地,他开始向往和憧憬共产主义了。由于孟杰民品学兼优,
著名抗日英烈 (19121933)
马宗晋
  马宗晋(1933.1.31.—) 吉林省吉林市人。地质学家,减灾专家,全球构造的探索者,节理构造定性分析、渐进式地震预报模式和全球三大构造系统的创立者。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地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年1月出生在吉林省一个军人家庭里,在日寇强制推行的奴化教育影响下,直到12岁抗战胜利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因此深感耻辱,立志要为中国人争气。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使他深深爱上了地质学。1951年以迫切的心情和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师从王鸿祯、张席缇教授。随后留校任普查系普通地质学助教,辅导课很受学生欢迎和教师赞许,自制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中华
  张中华,1912年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少年时,在当地读完小学、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考入哈尔滨铁路扶轮专科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走出学校,到工厂和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赞颂东北人民的各种反日行动,他在各地演讲到激动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绝不当-奴”、“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等口号,并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支援前方抗战,武装起来保卫祖国。张中华高昂的爱国热情,深深地鼓舞广大群众,使很多爱国群众走上街头举行反日-。193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哈尔滨后,张中华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民族危亡日趋严重的形势,对有强烈爱国热情
著名抗日英烈 (19121937)
王立军
  王立军, 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7月13日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市,籍贯吉林舒兰。197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半导体系,1982年获该校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从理论上阐明了瓦级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运作的可行性,提出多增益区等新结构和设计理念,2004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瓦级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并陆续取得了一些国际同期最好成果。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无铝量子阱长寿命边发射激光器。提出了多种半导体激光合束结构及方法,研制出高光束质量高功率密度半导体激光系列光源,在多领域获得重要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守华
  冯守华(1956年3月14日—),出生于吉林磐石。无机化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冯守华出生在吉林省磐石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高中刚毕业的他便随着上山下乡的知青队伍住进了农村集体户。乡下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3年的生产劳动使他饱尝了下乡的苦辣酸甜。然而,这些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正是这段充满艰辛和汗水的蹉跎岁月培养了他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性格,磨砺了他艰苦创业、勇于实践的品质。也正是因为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对脚下的这片养育他的黑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并决心为之耕耘奋斗,改变
无机化学家
丛贵
  丛贵,1925年生于吉林省舒兰县榆树沟柳沙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父母早逝,兄弟两人相依为命。丛贵8岁起就给有钱人家放猪,大了就下田干活,后来被本村胡姓地主雇佣为伪满洲国出劳工,讲好佣金800元满洲票。丛贵和许多受苦劳工一起来到省城吉林市的中满,被日本鬼子驱赶着修建丰满电站,每天吃的是橡子面窝窝头和发了霉的臭咸菜,稍不留意,日本鬼子的皮鞭就抽到身上。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在破工棚里受冻。许多穷苦劳工饥寒交迫。生了病,日本鬼子非但不给医治,反而把还活着的劳工扔到“万人坑”里。6个月后,丛贵拖着已经皮包骨头的身体死里逃生回到了柳河村,胡家却违背诺言,给他120元满洲票。不幸的遭遇,使他恨透了日本鬼子
(19251950)
王景洲
  王景洲,1929年6月10日生于吉林省磐石县烟筒山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生活很苦,靠他父亲租种地主三垧薄田维持生活。1947年5月,烟筒山镇解放了,王景洲家分得三垧地。父亲王梦海手里拿着地契高兴地对他说:“这回咱也有地了,该过好日子啦!”不久,村里农会组建了儿童团,王景洲成了第一批儿童团员。他工作积极、斗争性强,并连续抓住两个坏人,农会给他记了功,并让他当了儿童团长。1949年3月18日,王景洲被考录为吉林铁路分局磐石车站站务员。上班第一天,正赶上粉刷候车室墙壁。大家还在东找西寻能够遮挡石灰水的东西时,王景洲就已经爬上梯子,一手提着浆水桶,一手拿着刷子涂了起来。白色的灰水顺着他的手
(19291951)
李天
  李天, 飞机空气动力学专家。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1938年10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现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飞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和设计工作,解决了型号设计中的许多气动力关键问题,在新一代综合高性能飞机布局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2018年4月11日13时31分在沈阳逝世,享年80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邹作华
  邹作华(1894-1973),字岳楼,吉林永吉人,东北军出身,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第五期炮兵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十二期炮兵科毕业。国民党炮兵权威,擅长炮兵部队训练,编装与作战指挥。1920年投奔奉军,任炮兵营长。1922年2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因功升任炮兵团长。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升任炮兵旅长,1926年因平定郭松龄叛变有功,升任奉军炮兵司令,1927年5月,任奉军炮兵军长。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与张学良军队一起成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1930年,身为上将的他,因与苏俄中东路事件中立下战功,与张学良同受中华民国青天白日勋章,为该勋章的首批受奖者。“九·一八”事变后,邹作
东北军将领 (18941973)
陶伯钧
  陶伯钧同志生平(1937-2009)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将领,广州军区原司令员陶伯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月18日18时37分在广州逝世,享年72岁。陶伯钧同志1937年12月8日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第十二区大桥村一个职业医生家庭。1951年7月高小毕业后,年仅14岁的他怀着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炮兵学校。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军事技术和战术,取得优异成绩,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6月起,他历任炮兵某师排长、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师司令部侦察科参谋、副科长,团参谋长,武汉军区
(19372009)
何友
  何友(1956.10.19- )信息融合专家。吉林磐石人。1982年、1988年分获海军工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为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战场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IET Fellow等。 长期从事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研究、工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是我-事信息融合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雷达目标融合检测、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多传感器航迹关联、辐射源识别、无源定位、信息系统仿真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雷达、情报处理和指控等国家重大工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岳希新
  岳希新,矿床地质及矿产普查勘探学家 1911年9月29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8月30日逝世。 曾任地质矿产部地矿司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早期对四川中部、新疆南部石油、天然气、煤、铁、铅、锌等矿产进行地质调查,为新中国第一口油气钻井打下了基础。在地质调查中侧重煤矿普查勘探,并指导淮北平原隐伏煤田勘查建立了煤矿基地。在对南方缺煤省份地质普查中发现了有开采价值的煤矿,缓解了南方能源紧张状况,对我国煤田开发作出重要贡献。对川西钢铁企业建设所需的铁、煤等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设计。代表作有《十年来中国煤田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11994)
王泽山
  王泽山,1935.10.10出生,含能材料专家。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原籍吉林市。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研究了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发明低温感技术,提高了发射效率,使发射威力超过国外同类装备的水平;研究和解决了废弃火0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明了一种高密度火药装药技术,已推广应用。数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获何梁何利奖。“低温度系数发射药、装药技术及加工工艺”获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1);“库存过期火药和退役报废0的再利用技术”获1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周廉
  周廉(1940.3.11- )超导及稀有金属材料专家。吉林省舒兰县人。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长期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研制低温超导材料,发展了均质铸锭及最佳时效形变技术,在铌钛和铌三锡材料及高场磁体制备性能研究及超导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方面,主持了钇系超导块材、铋系超导带材及高温超导电缆等多项研究,在高温超导材料合成、制备、性能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稀有金属新材料重点攻关、高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韩浩
  韩浩(1905—193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原名金翰杰,出生在朝鲜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受日本侵略者和地主老财的欺压。由于不堪忍受奴役和压迫,随全家移居到我国吉林省桦甸县横道河子乡。后积极投入到当地的革命活动中,并接触了许多共产党人,接受了许多马列主义思想教育。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并在磐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韩浩开始在桦甸、磐石等县广大农村大张旗鼓地开展反日宣传,组织农民反日--,领导群众进行反日斗争。在韩浩的发动下,许多农村先后建立了反日分会、反日妇女会、儿童团、少年先锋队等群众组织。1932年春,他冲破家
(19051935)
全部吉林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