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历史人物介绍3
胡志学
  胡志学,女,1921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四支队留守处宣传队员、陂安南县优抗股长、长堰乡区委书记等职。1943年与原中顾委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任质斌同志结为革命伴侣。曾先后在新四军五师和中原军区第二纵队从事机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山东、安徽等地工作,曾任山东省委机关党委组织科科长,省粮食厅、省财政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安徽省委财贸政治部副处长、省出版局副局长等。“
(19212014)
罗明榜
  罗明榜,男,汉族,1910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陡山河乡,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至1937年6月,历任红四方面军排长、连长、营长;1939年后,历任新四军连长、营长、作战参谋、副团长;1948年后,历任华东后备兵团教导师二团副团长、二师八团团长、苏北军区特务二团团长、志愿军一分部警卫二团团长;1951年6月至1955年3月因病在南京军区休养;1955年3月复员;1982年11月离职休养;2009年9月,经中央组
(19102015)
刘瑞祥
  刘瑞祥,1916年10月出生,河南新县人,1931年6月参加红军,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豫皖红军独立团、红28军看护员、医务员;新四军四支队、二师营部司药、看护长、军医;淮南、华中军区三院三所所长;华野第八医院医疗队长;华东军区后备兵团一师、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卫生处处长;南京市公安医院副院长、院长;南京市直属医院院长;常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等职务。1983年12月离休。(正厅级、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
(19162015)
刘名榜
  刘名榜,男,汉族,1902年10月生,河南新县郭家河乡莲花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参加革命。1911年进本村私塾读书。1913年被迫辍学,回家务农。1928年初参加党组织领导下的“穷人会”。1929年7月带领农民自卫军配合红军参加白沙关“-动”。同年9月当选为中共弦南区委书记-南区第五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1月被诬为“第三党”,关押长达半年之久。后经中共光山县委极力营救出狱,被罚到苦工队抬担架。红四方面军第四
(19021985)
杨玉山
  杨玉山,原名杨裕模。1914年生,河南省新县千斤乡杨高山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加入鄂豫皖苏区红军游击队,1932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调入红二十五军军部手枪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二十五军手枪团战士、班长、排长,二0三团三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十一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太行山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营教导
(19142000)
许光
  许光,男,汉族,1929年4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南省新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作为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他1965年回河南新县投身家乡建设,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继承和传扬了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许光出生不到三岁,许世友将军便随红四方面军离开大别山,他是《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的主要原型。青年时期在北海舰队服役,是我军首批具有本科学历的舰艇长。1965年投身家乡建设,曾任县武装部副部长、县人大副主任,奉献48个春秋。
张波
  张波(1911-1993),原名张培真,河南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宜昌军分区原政委。1911年8月生,出身赤贫农家。1926年冬,箭厂河地区农民协会成立,父亲参加了农民协会,张波参加了农民自卫军。1928年6月,参加工农革命第七军,为党代表戴克敏当勤务员。同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3月,红一军建立,张波任军直警卫班班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和重大战役。红四军成立后,张波
(19111993)
张世功
  张世功(1906-1992),河南省新县泗店乡傅山村人。新疆自治区政协原主席。1926年秋,党组织在泗店地区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张世功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任乘马区杨家河村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被党组织选送到鄂豫皖军委兴办的彭杨军事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军事技术。毕业后分配到红十一师三十一团三营九连任班长。参加了围攻大山寨战斗、苏家埠战役和鄂豫皖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
(19061992)
张德发
  张德发(1906-1965),新县陈店山背湾村人。新疆建设兵团原副司令员。1906年生,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祖辈均给地主种田谋生。1928年4月党在他的家乡柴山保地区开辟根据地,领导群众开展农民革命运动,他和许多受苦难的劳动人民一样,受革命形势的影响,1928年春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德发历任红十一军三十一师、红一军战士、班长、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师师长等职。在跟随徐向前等转战鄂豫
(19061965)
张宗耀
  张宗耀,1915年9月生,河南在新县郭家河乡土门村人。少时因家庭贫寒上不起学,11岁就给地主放牛、砍柴、打短工。1929年家乡闹起革命,他参加了赤卫队,1930年7月正式参加红军,任红四军第十师特务二-士,先后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战役和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军主力西进川陕创建革命根据地。1934年4月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三营通信排排长,参加了粉碎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和刘湘的“六路围攻”。1935年
张治银
  张治银(1920-2008),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人。1920年出生于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段家冲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家贫,在家中帮父母干农活和为地主放牛为生。1933年1月参加红军,被编入黄安县(今红安县)三区便衣队任战士。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7月,调鄂东北道委任勤务员、战士。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银被调至新四军第四支队经理处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任班长。8月,为开辟皖中抗日根据地,调任安徽省定
(19202008)
张厚之
  张厚之(1919~1946),新县陈店乡三壁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同何耀榜、刘名榜、肖先发等在天台山、卡房一带打游击,任游击队班长。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建立后,历任罗礼县大队长、罗礼应县独立营营长、罗礼县办事处书记、礼山县第二区委书记。1940年,他带12人到礼西北(现大悟县)和应山一带,消灭顽军,袭击日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为主力部队筹粮筹款。1943年夏,带领罗礼应县独立营攻打二朗店日军,先后拔除敌
(19191946)
张宗杏
  张宗杏(1907~1935),女,河南省新县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色的妇女干部。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张宗杏积极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1930年春,卡房地区乡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各个村都办起了夜校。张宗杏亲自担任夜校教师。她夜晚认真教学,白天组织妇女给红军家属代耕代种、做军鞋。张宗杏还常常化装成提竹篮卖针线的妇女,出入白雀园、双轮河等白区,侦察敌情,搜集情报。张宗杏又是一位红色宣传员,她演唱的《送郎当红军
(19071935)
高德财
  高德财(1912—1936)。河南新县箭厂河乡肖家洼人。一九一二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九三○年参加革命。曾任红九军供给部部长。一九三六年,于甘肃河西走廊作战牺牲。
(19121936)
戴伯行
  戴伯行:教育管理专家。河南新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抗大2、7分校教务处主任,西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建国后,历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成都分校副校长,四川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代校长。
张体学
  张体学(1915—1973),原名张体照,河南省光山县(今属新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红军。1936年5月底,进入瓦窑堡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红二十八军政治部在红安七里坪成立,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张体学任参谋。1938年2月,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向东挺进,张体学担任留守处警卫排政治指导员。是年,张体学调任黄冈中心县委常委、军事部长,领导黄冈地区的抗日武装。10月,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在黄冈成立,张体学任队长
(19151973)
曾昭文
  曾昭文(1883—1913),字可楼,河南新县人。二十世纪初,曾昭文从偏远的大别山区走出,闻革命风气之先,倾心于革命事业,积极参革命组织,努力宣传革命思想,曾参筹划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工作,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河南分会,并被推举为会长。武昌起义后,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成为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得力助手,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革命事业中不辞辛苦,积极进取,努力追求民主的精神成为河南人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杰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 (18831913)
黄长先
  黄长先出生在河南省新县城关镇的一个贫民家庭。1930年,参加少年先锋队组织;1931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任红四军二十八团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等职。曾参加空山坝-战斗,多次粉碎了敌人的猖狂进攻。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随军北上,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任营教导员;1940年,任二十八团团长;1945年,在抗日大学学习;1947年任三纵九师参谋长;1949年,在东北嫩江省任军事部长;1950年南
邱树毅
  邱树毅男,1963年7月出生,河南新县人,汉族。1998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委。贵州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1980年至1984年就读于华南工学院微生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至1993年历任贵州工学院轻工系助教、讲师。其间,1987年至199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杨超
  杨超,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5岁时随家迁居江西省德安县。1921年考入南昌心远中学,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和同学袁玉冰、黄道、方志敏等组织革命团体“改造社”。1923年秋,杨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道路———革命》一文,大声疾呼无产阶级革命。随后,进入北京大学就读。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杨超在北大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帝-,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杨超
(1904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