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名人录
周灵王姬泄心
  周灵王,名姬泄心。周简王子。简王死后继位。因爱子夭折,哀伤而死,葬于周山(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柏亭山),一说葬于灵山(今河南省宜阳县)。周灵王姬泄心在位时的公元前546年7月,宋国大夫向戍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这次大会史称“弭兵会盟”。“弭兵会盟”后的10多年间,因为楚国专注于对付吴国,晋国则忙于应付内事,无力开战,所以会盟的10个国家没有发生过战争。然而,各国内部的争-争却异常尖锐。“弭兵会盟”也就
[春秋战国] 周朝帝王
李贺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816年),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回到故乡以后,李贺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他经常骑
[] 唐代著名诗人 (790816)
王邦瑞
  王邦瑞(1496年—1561年),字维贤,河南宜阳人。曾为兵部尚书,为官清正,人称“王尚书”。王邦瑞出身寒微,但少而有志,勤勉自励,聪慧刚直。少年时即上 书河南府,呈《条陈平盗十四事》,深受知府器重。他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广德州、滁州、宾州知州,又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兵部尚书等要职。他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嘉靖初,王邦瑞任宁夏固原兵备副使。时乱匪李孟春等作乱当地。正当王邦瑞一心进行围剿时,却受到朝中奸党陷害,被捕入狱。后经三原知县张廷琛等周旋,冤狱才得以昭雪。王邦瑞复职,并很快平息叛匪。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王邦瑞任宁夏巡抚。为防御胡虏
[] (14961561)
杨仆
   杨仆(?~约前108年) 宜阳(今河南省宜阳西)人。曾任御史、主爵都尉。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年)秋,被封为楼船将军,协同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大军平定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次年冬平定,封将梁侯。据传文昌北岸的焚楼山,是其最初登陆海南岛的地方。道光《琼州府志》卷六《建置·城池》载,汉儋耳郡城为其所建。
[] (?~前108)
张玉珽
  张玉珽(1896~1957年),字珽方,河南省宜阳县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初任国民军陆军第一师炮兵营营长,继任察北多伦镇守使署督察处处长、晋北警备司令部副官、黑龙江省保安骑兵第二大队第一旅少将旅长,后任五十三军一三○师师长、中将高参等职,大都在边疆布防。“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企图立足东北并吞中国,抗日名将马占山率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奋起抵抗,其时张玉珽任前敌总指挥,亲临战场,屡挫日军,但终因后援不济而失败,-后退到苏联境内转往莫斯科附近的多莫斯科城。“七·七”事变爆发后,张玉珽任国民革命军一三○师六八七团团长,与二十九路军宋哲元部并肩战斗,屡立战功。永定河之役,张玉珽率部殊死奋战,
(18961957)
徐吉生
  徐吉生(1894~1955年),河南省宜阳县人。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袁世凯操办的模范团,训练期满后,在镇嵩军当排长,陆续晋升连长、营长之职。民国16年(1927年),徐吉生左臂受伤辗转返里。民国17年(1928年),徐吉生因有数年军旅经验,遂被推为地方团总,组织乡勇,追剿土匪。民国24年(1935年),豫西土匪残余,窜犯潭头镇,嵩县军民告急。徐吉生即率团往救,进剿月余,土匪荡平,晋升为洛、宜、嵩、伊、永(今洛宁)五县剿匪司令。土匪剿除,地方咸安。徐吉生遂致力于开发煤矿,民国39年(1940年)拿出部分收入于韩城创立“普益中学”。教师薪水、学校设施、经费开支等都由“普益煤矿”负担,学生免费
(18941955)
蔡芷生
  蔡芷生(1907~1994),河南省宜阳县人。民国11年(1922年)夏考入省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班,学习6年。民国16年(1927年)6月间蔡芷生进入冯玉祥在开封创办的河南党政训练班,10月毕业,被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派回宜阳筹备县党部。民国17年(1928年),蔡芷生考入冯玉祥举办的省训政学院第一期县长训练班。结业后,被委以省视察员赴洛阳、新乡各县视察。此后蔡芷生又被选为赴德留学生在南京补习德语,民国19年(1930年)考入日本东京大学经济系。民国22年(1933年)毕业后又进入研究院,专攻农业经济。民国23年(1934年)取得经济学士称号。同年12月回国,到安庆任安徽大学日语教师。民国2
(19071994)
张剑石
  张剑石(1903-1994),乳名金光,又名丽生,河南省宜阳县人。民国10年(1921年)考入陕西省立三中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秘密组织“驱逐刘(镇华)、吴(心田)大同盟”。民国15年(1926年)春到上海参加“夏令讲学会”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8年(1929年)6月,张剑石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民国19年(1930年)春受党组织委托,和张自安回宜阳,在赵保、韩城等地发展党员,创建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民国22年(1933年)9月,张剑石到北平(北京)参加东北军,后和中共北平地委负责人陶希晋、吕正操(当时任东北军六十七军六九一团团长)接上联系,联系爱国青年,组织抗日军人同盟
(19031994)
卫良
  卫良(1926~1986年),曾用名卫占魁,河南省宜阳县东营村人。出身贫苦,12岁时,随父逃荒至山西省平陆县给地主放羊;14岁时,他帮助母亲卖馍度生,后因国民党军队冒充土匪,吊打其父,并把挣到的700多元钱抢走,全家抱头大哭,无奈又返回家乡。 1944年10月,他怀着对旧社会的愤恨,毅然参加了洛宁县贺崇隍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坚决跟党闹革命。1945年1月,到豫西公学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8月,日本投降,9月,国民党部队占据豫西铁路沿线,他随军北渡黄河,任王屋县(今济源县)第三区农民协会常委,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反奸0运动。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区委宣传
(19261986)
陆柱国
  陆柱国 (1928~)河南宜阳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河南洛阳高级师范学校。历任解放军前线记者,总政文化部创作员,《解放军文艺》,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影协理事。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编剧。著有长篇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中篇小说《决斗》、《上甘岭》、《吐尔逊的故事》等,电影文学剧本《黑山阻击战》、《海鹰》、《战火中的青春》、《雷锋》、《独立大队》、《南海风云》、《道是无情胜有情》、《花枝俏》、《闪闪的红星》、《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太行山上》等。曾获西南军区创作一等奖、总政治部征文一等奖、中央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全国少年儿
于化卿
  于化卿(1890~1917年),字广造,河南省宜阳县人,17岁入荥阳警务学堂简易科学习,后又入开封梁垣陆军小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河南,于化卿协助张钟端,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后因打入革命军内部的张光顺、江玉山告密而失败,化卿被捕,后得河南咨议局内革命党人斡旋而出狱。民国2年(1913年)7月,黄兴在南京兴兵讨袁,化卿应征编入讨袁军教导营。不久,化卿等6名学生受黄兴之命,携带密信,回河南联络发动白朗起义。镇嵩军老板刘镇华甘为袁世凯鹰犬,专门捕杀革命党人。化卿等至开封后,即遭到监视、跟踪。杨体锐等人被捕遇害,带给白永丞(即白朗)的信件被搜出。刘镇华便将信件晋献袁世凯以邀功,
(18901917)
王民信
  王民信,1922年8月出生,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沙磨村人,幼年时曾在村里读过几年私塾,1938年转入宜阳县柳泉小学学习。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在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参加工作,任战士、1942年~1943年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率司令部缮写员、卫生处指导员。1943年3月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政治部锄奸科政治侦察员。1944年4月太岳区党委整风学校参加学习。1945年任长子县大队(独立团)特派员。1946年任陈谢兵团4纵10旅28团特派员、1949年13军政治部保卫部保卫一科科长、1950年4月到云南省军管会公安部帮助工作。处长、1955年任38师政治部主任(未到任),
(19222018)
潘琳玉
  潘琳玉(1838~1925年),河南省宜阳县人,出生于小康之家。他天资聪明,博闻强记。咸丰年间,曾两次参加县学考试,由于官场黑暗,名落孙山。因此他绝意功名,刻苦攻读医学名著,虔诚请教名老中医。用医术为劳苦大众服务。潘琳玉治学严谨,贯其专而求其精。在他广泛阅览大量医药书籍,探讨研究医理时,如痴如迷,终于学有所成,善治奇绝之症。潘琳玉善于察言观色,在行医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经验。潘琳玉虽然是名噪洛阳数县的大夫,经常门庭若市,但他平生穿着朴素的布衣,食着淡食,不摆架子,爱说爱笑,为病家解忧。他看病因人而异,富用贵药,贫用单方。还经常配制中成药,施舍给没钱看病的穷人。他平生侍母极孝,有人在为
(18381925)
叶全
  叶全(1928~1989),原籍河南宜阳,中共党员,腿残疾。抗日战争期间随父母逃难来西安。家境贫寒,自幼以卖水果糊口。解放前后一直经营水果,是果品生意的行家里手。1972年,与西一路街道的12名水果小贩,联合组成永红果品商店。80年代初,走上商店领导岗位。1983年,在农村改革大好形势的鼓舞下,果敢地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进企业,改革分配制度,领衔同西一路街道企业公司签订营业收入、利润指标与工资总额挂钩的经济承包合同;店内实行工资、奖金浮动。当年企业利润倍增,职工人均月收入达300多元,西一路街道企业公司按承包合同奖励其1万元,轰动西安。随着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他又倡导将商店扩展为永红果品公司。
(19281989)
宋丛敏
  宋丛敏 (1937~2001)笔名丛敏、拾贝等。河南宜阳人。中共党员。中专毕业。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新疆喀什文工团创作组组长,西安市文化局艺术处干部,《长安》杂志小说组长,《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编审。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散文、话剧剧本等,主要从事文学,主办的杂志《喀什噶尔文艺》、《长安》、《美文》等均办出了特色。
(19372001)
赵金鉴
  赵金鉴(1875~1931年),字劲修,河南省宜阳县人。两岁丧父,孤苦无依。村中设有私塾,金鉴好学,但家贫无力,常携篮剜菜拾柴,路过塾门,总被读书声所吸引,留恋墙外,倾听先生讲解。先生赵余庭见金鉴依墙之势,怜其好学,免学费,供纸笔,收其入学,并代他租种数亩薄田,得以生活有着。自此金鉴节衣缩食,刻苦攻读,后竟勤学成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金鉴考中拔贡。次年,朝考二等。初任四川候补知县,后任蓬州、大邑、灌县等县知县。在保卫云南河口战役中,他身先士卒,以勇显闻。皇帝特下旨封赏“靖勇巴图鲁号”花翎二品衔,迁升云南候补道,任腾越镇总兵,统辖军政大权。赵金鉴号称儒将,但调度有方,威镇边关,恤民简政
(18751931)
亢书通
  亢书通,1925年9月出生于河南宜阳县,194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先后在豫西干校、太岳四分区供给部、山西晋南武工队、宜阳县财政科等单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人事厅四科科长、省人委信访办副主任、舞钢矿山公司行政处负责人、省煤炭局党组成员、河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等职。1985年12月离休。,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23日在郑州逝世,享年92岁。
(19252017)
张自安
  张自安(1911-1935)学名自俊,曾化名张郁文、张大明,宜阳韩城乡桃村人1933年1月,张自安任宜(阳)洛(宁)嵩(县)伊(川)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秋,与河南省派来的同志密商以宜阳为中心的“秋收-”,建立苏维埃政权。因计划泄露,党组织遭到破坏。此后,受中共河南省委指派,张自安三次打入包围鄂豫皖苏工的国民党部队进行策反工作。1934年2月张自安担任中共河南省军委书记,同年6月,因叛徒出卖在郑州火车站被捕,押到开封国民党绥靖公署,惨遭严刑拷打,始终不泄党的秘密。1935年6月,被杀害于开封西郊。
(19111935)
蔡龙章
  蔡龙章(1923-1946)字斐然,化名逸民,河南省宜阳县(解放前属伊川县)白扬镇人。曾任中共伊川县白杨区委宣传委员、白杨支部书记,伊(川)西县委宣传部长,兼县政府秘书等职。一九四六年“中原突围”时,由于伪乡公所“狗腿子”告密,蔡龙章烈士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终年二十四岁。
(19231946)
全部宜阳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