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区名人录
王新亭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又名王兴庭。1908年12月23日生于湖北省孝感县(今孝感市)王家岗村一个农民兼小手工业者家庭。7岁在本村读私塾,后上小学。12岁起开始干农活,当过学徒和店员。1926年起在本县参加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1930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连教习(政治教员)、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姚家集、黄安、谢店、新洲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1月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4军后,任第10师30团团部书记、政治处主任,参加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以及商潢、苏家埠、潢光等战役。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081984)
章炳炎
  章炳炎(1893—1967)原名章得贵,艺名筱贵芬,孝南杨店人。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武汉分会理事。1909年到汉口学木工、兼学花鼓戏,白天做木活,晚上就在木船上为船工们清唱。初学花旦,当年在汉口法租界金龙灰面厂首次登台演出,-戏是“翠花女检过”。后随师在黄陂、孝感等乡间搭班唱戏,从此走上戏剧工作道路。1914年与人创立汉口第二家楚剧场——玉壶春茶园。此时,章又由花旦改唱小生而成名。1922年与李百川搭班赴上海,以楚剧社的名义,在“大世界”、“小世界”游艺场演出。1923年从上海返汉后,在天仙剧场与陶古明、李百川合作改革楚剧唱腔,改人帮腔为胡琴伴奏,并请来汉剧琴师严少臣为楚剧谱“工尺”(
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 (18931967)
屠仁守
  屠仁守(公元1829年—1900年),字梅君,湖北孝感西河镇人。其祖父为嘉庆刑部员外郎,道光直隶总督。他读书刻苦,于同治末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时转为江南道御史,曾上疏提出改良朝政的六项措施和指出在海防建设上的五种弊端。1889年,因慈禧太后建颐和园,又疏谏被罢官,遂到山西讲学,执教14年。是清末出自孝感、名动全国首屈一指的铁面御史,开时代风气的教育宗师。1900年,慈禧太后游山西,被召见,授光禄培养少卿,不久病逝。同治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中,转御史。时政出多门,仁守因天变请修政治,条上六事,曰:杜诿卸,开壅蔽,慎动作,抑近习,轸民瘼,重国计,而归本於大公至正、敬天勤
[] (18291900)
郑友生
  郑友生(1919—1991)孝南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0师特务连分队长、中队长,红28团副营长,第11师30团政治处主任。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至第4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4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政治部直属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旅卫生部政治委员、新四军第3师8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苏北军区涟水县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参加平型关大战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12 纵队特务团团长、34旅24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91991)
余联源
   余联源(约1850—1901) 字晋珊,又名余联沅。孝南祝站人。清光绪三年(1877),余联源以殿试中一举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他是孝感历史上唯一的“榜眼”。少年时代随家人在老河口(原光化县)求学,因其父在老河口经商,后余父生重病,母亲张氏只好接过养家糊口的重担并担负起养育儿子的重任。幼年余联源看到父母辛劳,读书非常用功。老师也很喜欢他。为了帮助余联源,老师常常周济他的笔墨纸张,还免除了他的许多学费,“联源”这个名字,还是老师特意给他起的,是希望他日后成大器的意思。余联源书法尤工王(羲之)体,据传光绪帝见后赞赏有加,他的书法和博学的功底为他殿试高中打下厚实的基础。余联源中榜眼后,即开始他
[] (18501901)
陈兆庆
  陈兆庆(1806—1885) 字葆余,号江陵老叟,孝南毛陈镇人,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举人。初被委任安徽、河南等地知县,但辞而不就。继任湖北黄梅、松滋等县教谕多年,多有政绩,松滋县为他立有“德政碑”。陈兆庆幼年工于书法,颇得其舅父屠道彰书法艺术真传。他自幼学习十分刻苦,勤练不辍。尤擅“二王”碑帖,兼融颜欧魏赵诸体,并予以有机结合,自成一体,行楷俱工。任教谕期间,兼授书法,因声名愈彰,被聘至省城武昌书院专事书法教育工作。作为教师,陈兆庆治学颇严,要求益精。课程中对书法的“龙睛法”、“凤眼法”、“回腕法”的讲解细致入微,使习者能得其真谛。陈兆庆的书法艺术,至此时已是严谨典丽,字里藏情、情中蕴趣
[] (18061885)
熊赐履
  熊赐履(1635-1709) 清代大臣、学者。字敬修,一字青岳。孝感人。顺治十五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任职检讨,迁任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以直言论事著称于时。康熙初,他疏陈时弊,为权臣教拜所忌。康熙七年(1668年),任秘书院侍读学士,又上 书论政,指出政有积习,国存隐忧,又为敖拜所忌。九年,升为国史院学士,改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十四年,清圣祖嘉称他的才干,迁官内阁学士,超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十五年,他因票拟(内阁接到奏章后,用小票写所拟批答,再由皇帝朱笔批出)有误而图隐瞒,被免官,寄居江宁。二十七年复起为礼部尚书,奉命往江南审讯疑狱后,调吏部。适值河督蕲辅请求豁免近河民田额赋
[] (16351709)
胡锡奎
  胡锡奎,1896年11月7日出生于孝感城关北正街一个书香人家。父亲胡延池是清朝秀才(廪生),家道中落,教过书,做过香烟、百货生意。胡锡奎读完初中,18岁上汉口法文学堂,因家境窘迫,回家帮父亲做生意,他无心照料生意,只要父亲不在身边就阅读《天演论》一类书籍,在父母主持下与当地前清秀才郭秀夫的女儿郭雁勋成亲。1922年他到汉口谌家矶扬子江机器厂子弟小学教书,与正在武昌读书的舅弟郭述申(原名郭树勋),经常阅读《响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兴办孝感暑期学校胡锡奎1923年在武昌高师教育系学习,他与郭述申和旅鄂同学一起,讨论时事,抨击时弊,探讨怎样才能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那
(18961970)
夏之秋
  夏之秋原名夏汉兴,孝感市孝南区闵集乡栗树湾人,1912年2月22日出生于武汉市汉口三署街。1993年5月12日在北京去世。父亲夏博琴为汉口圣约翰小学教师兼圣约翰教堂琴师。家境清寒。汉兴3岁丧母,5岁时在父亲膝上学弹风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音乐的种子。8岁时,街道-长的一支五音号使他萌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遂迷上了吹小号,从孜孜不倦地自学发展成他学生时代的个人特长。上小学时便充当学校的司号员,迈开攀援铜管乐道路的最初步伐。中学时代,武昌文华中学为抚育他成才提供了优越环境。这个学校有一支设备齐全的铜管乐队,是清末民初由加拿大籍教师康明德创建的。20年代末,宦乡、于熙俭等校友在文华中学从事-,铜管乐队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国铜管乐的奠基人之一 (19121993)
夏力恕
  夏力恕,字观川,晚号澴农。学者称为农先生,孝感人,清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与理学家。据孝感学者夏桂清先生考证,夏力恕是孝南区祝站镇凤港夏氏人士。据光绪《孝感县志》记载,该支夏氏在清朝出过进士5人、文武举人(含进士)10多人(族谱记载进士7人、举人14人)。当时号称湖北近世文化四家之一:即孝感夏氏、蕲春顾氏、广济刘氏、汉阳萧氏。他的生平事迹在《光绪孝感县志》里记载得最为详细,该书卷十五《人物•理学传》云:夏力恕,字观川。父策谦,见《方正传》。力恕三岁能以意字旁,得其音义。稍长,于书无所不读。弱冠,读宋五子书(注:北宋五子指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穷日夜不倦,遂有所得。康
[]
汤文选
   汤文选(1925—2009) 孝南毛陈镇鲁铺村人。1949年毕业于武昌艺专,师从张肇铬、张振铎、王震宙。1951年进修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1952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湖北分会副主席,湖北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湖北省花鸟画刊授学院院长,东湖书画院副院长,湖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原任北京中华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寓居北京。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画。汤文选天资颖悟,幼年即从父读《论语》,临摹家藏古画。1947年入武昌艺专,主攻花鸟。1954年创作现代人物画《婆媳上冬学》入选全国美展获一等奖,一举成名。从他开始临池笔耕,届七十个春秋。七十年来
(19252009)
乔用迁
  乔用迁(?—1851)字见斋,孝感杨店镇乔家湾人,清代官员。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他奉命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0船。同年升山西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1850年贵州苗族起义,他派知府胡林冀搜捕、镇压,又组织兵马在湘黔边界镇压李元发起义。曾受先皇道光之命,负责培养国家储君。乔用迁1851年死时,正是咸丰皇帝登基不久。咸丰皇帝就是当年的太子,而乔用迁则是当年的“太子少傅”,即皇帝咸丰的老师。他与咸丰师生、君臣之间的感情颇深,所以乔用迁之死,曾使咸丰皇帝悲痛过好一阵子。
[] (?~1851)
汤俭民
  汤俭民,1985年10月入党,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总农艺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农业推广项目40余项,成功引进30多个水稻新品种。多次获得农业部丰收奖、省科技进步奖,还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汤俭民是孝南区农业局总农艺师、孝感市著名的种子专家。29年来,他“把农民当父母,把种子当儿子,把自己当农夫”,一心沉在农业战线上,岗位变动了四次,痴心不改“三农”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局长”。他先后承担农技推广项目40余项,他育出的太子玉竹和太子玉玻两个水稻新品种双双获首届中国农博会银奖。他培育出鄂晚17、广两优香66等五个水稻新品种,其中鄂晚17的培育成功更是填补了
郭述申
  郭述申(1904—1994) 孝感城关小东门外万福庵村人,小名季华,派名树勋。参加革命后,到鄂豫皖根据地当特委书记时,为了方便书写,取郭树勋谐音叫郭述申。1918年,郭述申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22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季,投考享有公费待遇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在武昌高师读书期间,与胡锡奎、屠义田等一起,在家乡孝感创办暑期补习学校,除设国文、算术等基础课程外,还积极宣传五四新思想、新文化,从1924年到1926年连续办三期暑期学校。1924年秋,郭述申加入中国国民党,在董必武的领导下从事国民革命运动,并当选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宣传委员,党部执行委员。1925年
(19041994)
秦应逵
  秦应逵(1850-1915),字鸿轩,湖北孝感人(今孝南西河镇秦家松林人)。清末连中两元、并中进士,曾重修泰山南天门的清末名臣,著名藏书家、教育家。自幼秉性忠直,聪明好学,每次静读,必带笔而读。凡妙处、奇处、疑处、异处、感人处,必将看法和感受注在书楣、字缝、页边。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中会元(举人会试榜首),此事见于《清朝同治13年甲戌科进士名单》。秦应逵《会试闱墨》是同治甲戌科会试考生文章汇集。共收录第一至第十七名考生的文章30篇。考试题目有三道,分别为《子曰君子坦荡荡》、《自诚明谓之性》、《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第一名是湖北秦应逵,第二名是山东米协麟,第三名是顺天路金声”。《
(18501915)
杨玉清
  杨玉清(1906—1995)孝感杨店镇八家湾人。少时家境贫寒,靠自己抄写课本读完小学,并考入湖北省第五中学。1924年7月毕业后留校做事务员,同时考取武昌中山大学法学预科。1926年5月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在董必武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湖北省党部从事文书、干事、秘书等项工作。1928年到南京,任国民党中央民训会训练部干事。1929年10月,利用庚子赔款官费,东渡扶桑,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并获政治学士学位。留日期间,著有《现代政治概论》一书。该书曾得到蔡元培的赞赏,并亲笔题写书名后交商务印书馆出版。“九一八”事变后,撰写《日本之政治》的毕业论文,引起日本当局的恼怒。被日本政逮捕,身陷囹圄。1
(19061995)
颜光弟
  颜光弟(1902年-1930年)字庆余,生于孝感五龙一富庶家庭,幼读私塾,1921年就读于汉阳晴川中学,1924年考入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次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被党派往湖北省从事农会工作。1926年夏,以省农协特派员身份回到孝感指导农运工作,10月任中共孝感特支委员,随后组建国共合作的县党部。任县党部执委。1927年,七.一五事变’’后,他带部分同志回到家乡龙店,坚持地下斗争。8月,郭述申回孝感组建京汉路南段党的特别工作委员会。颜任特委委员,受组织委派赴应山准备秋收暴-动。因事泄,暴-动未成,颜返回孝感协同卫祖胜发展农民武装,组建刘家营赤工队。11月上旬为配合黄麻起义,光弟率队将三汊埠至
(19021930)
杨美真
   杨美真(1904—1991) 女,孝感城东南郊杨家村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同年到中华妇女节制会工作,任宣传处处长、副总干事。1934年8月,作为中国妇女代表赴英国伦敦出席世界妇女节制大会。事后,由英国赴美国留学。1936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1936年9月回国,历任北平女青年会总干事、上海新生女子职业中学校长、成都妇女赈济工业社社长、成都华西金陵男子大学副教授、贵阳女青年会总干事、重庆儿童营养会营养研究组主任、上海妇女节制会总干事。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爱国人士黄炎培、胡厥文、杨卫东等与章乃器,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
(19041991)
黄过
  黄 过(1927—2009) 女,原名黄敏琪。孝南三汊镇黄家大湾人。毕业于天津的广东中学,16岁加入中共领导的读书会。1945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后转入新闻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进步-,先后担任校文学研究会主席、文艺团体联合会主席、新闻系学会学委等职务。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外围组织“进步青年协会”的负责人之一。1947年底,她奉命进入晋察冀解放区,参加中共华北局城工部学生室的工作,主要联系北平燕大、中法、朝阳、华北等大-,并从那时起按照组织规定改名为黄过。1948年10月她从城工部“平教会”调到“津委会”,并奉命秘密返回天津参加迎接天津解放的地下工作。天津解放后
文化工作者 (19272009)
全部孝南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