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区名人录
萧耀南
  萧耀南(1875—1926),字珩珊、衡山,因其祖籍浙江兰陵,也常被人称为萧兰陵,1875年出生于黄冈县孔埠镇萧家大湾(今属武汉市新洲区)。北洋政府时期,历任第二十五师师长,湖北督军、两湖巡阅使,湖北省省长等职。早年时期萧耀南的父亲是一个乡间货郎,育有二子,萧耀南居次,萧父把二子分成一耕一读,分别培养,萧耀南被选中去念书,父亲希望他通过科举之路,谋取一官半职,光耀门楣。萧耀南曾两次参加科举,中了秀才,因家境贫寒,无力继续应考,便在家乡做了一名私塾先生。当时塾师每年的收入不过二十来贯钱,并不足以养家。萧耀南不甘于乡间的贫困生活,遂于1896年来到省城武昌,投入护军营当兵,另谋出路。步步升迁清光绪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18751926)
徐源泉
  徐源泉(1886—1960),出生于湖北黄冈仓埠镇,今属武汉新洲人。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南京陆军讲武堂。1911年秋,闻武昌首义,率学生300余人参加阳夏保卫战,任战时司令部学生队队长。后任上海光复军参谋、骑兵团团长。主要经历1910年毕业于南洋讲武学堂;在校时加入同盟会。1914年起,历任新疆督军府参谋,江苏陆军第六混成旅第二团团副,奉天陆军第三旅第五十五团团长。1925年8月,升陆军第十五旅旅长,旋兼任第二方面军团第六军副军长。1928年6月为天津临时保卫总司令,旋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十一军团总指挥、第六集团军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编遣时,任陆军第四十八师师长。1929年夏,任国民党
(18861960)
张谦光
  张谦光,1908年出生于湖北省新洲县肖家桥附近张北南村。其父亲是乡间塾师,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张谦光小时候随父母离乡背井流落武汉,父亲在口工人子弟学校任教,由于操劳过度,贫病交加,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迫于生计,母亲遂回娘家与其胞弟一起务农为生。在这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了求学,张谦光只身留在汉口。凭着自己的才智和勤奋,他考进了一所半工半读的中学。为了不至中途辍学,他课余就在校内揽些杂活干,节假日还要到校外去搞搬运。熬到中学毕业,他考入私立中华大学教育系,依然靠半工半读以维持生活和学业。1929年春,张谦光大学毕业。但这位富有知识却穷于钱财的张谦光,依然-浪迹江湖——在襄樊一家商店当过小伙计
(19081947)
张树才
  张树才,湖北省黄冈县阳逻镇(今武汉市新洲区)人。10岁丧父,到武汉在纱厂做学徒工。1927年4月,参加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任二十军教导团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党委副书记,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56年任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任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1965年后任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271969)
林英灿
  林英灿,字子文,湖北省黄冈(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1898年生,自幼喜好读书,刻苦自勉。青年时代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帝国主义横行霸道,加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军力不整,难以御敌保国,于是立下了投身军旅,报效国家,救国救民的志向。 投笔从戎林英灿于是投笔从戎,考入了当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兵科学习,在军校的学习期间,林英灿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刻苦训练,认真学习,加之以他性格坚毅,沉默寡言;做事胸有成竹,老练有成,深为同学所拥护和学校以及当局的赏识。在军校学习毕业之后,林英灿到军队服役,由于他带兵有方,赏罚分明,而且作战勇敢,调度有方,在军队中,得到将士们的拥戴和敬仰。他也因功由排长升为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8981938)
王毓藻
  王毓藻(1837-1900年)字采其,号鲁芗,湖北省黄岗县阳逻毛集王海橖湾人。清同治癸亥年(1863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州员外郎、州郎中。光绪丁丑年(1877)截取知府。光绪已卯年(1879年)京察一等,记名当道府用。旋奉特旨作道员用。同年秋简放江苏苏松粮储道。光绪丁亥年(1887年)升任广东按察使。广东盗匪甚多,民不聊生。王请求督抚设立缉务总局,捉拿盗匪,惩治不稍宽恕。盗匪不敢再现,百姓乃得安宁。光绪戊子年(1888年)任山东布政使。光绪癸巳年(1893年)服阕奉旨补授四川布政使,恢复州、县轮委之法,查营伍虚冒之弊,使军饷免于侵蚀,以清仕途。同时裁减平庸官员,紧缩不必要的开支。光绪十八
[] (18371900)
夏文法
  夏文法,原名易自友,湖北省新洲县双柳镇。幼年父母双亡,10多岁到阳逻当学徒,转而赴汉口汉正街一带从事打包等杂活,几经辗转,成为一名染织工人。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武汉工人运动、青年运动,以及周围各县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夏文法满腔热忱地投身于革命洪流。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汉口,他当即把染织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武汉最早的染织工会,被选为工会委员长。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教育下,夏文法阅读了《向导》《中国青年》《唯物史观》《社会进化论》等进步书刊,对马列主义无限信仰,从而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世界观,在战斗中,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夏文法
革命烈士
韩浚
  韩浚(1893—1989),湖北省黄冈县人(今属新洲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国民革命军中将军长,在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后被特赦,晚年曾任武汉政协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韩浚祖辈务农,家境贫穷,耕读为生,曾在新洲高等小学堂、县立平民学校中学部毕业,北京政府交通部铁道管理学校、苏联红军大学中国班毕业;曾任省立师范学校附属学校教员。1922年到广州,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厅检查员,广州大本营军政部科员,广东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军务科书记员。1924年春由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参议张难先及粤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邓演达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
(18931989)
陶述曾
  陶述曾(1896.3~1993),字翼圣,湖北省新洲县人。6岁时随父母迁居开封,在这里读私塾,上初中(开封济汴中学)。1921年北京大学毕业至1924年先后在河南省水利工程测绘养成所、开封一中、焦作矿务大学(时在开封)教书。1932~1937年在河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授、系主任,并在河南省立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教书,同时被聘为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正。1946~1947年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担任黄河花园口堵口复堤局总工程师。五四运动时他是北洋大学-领导人之一,并担任学校管理委员会委员,被学校开除后,经蔡元培先生接纳转入北京大学。解放前担任过湖北富源煤矿公司经理兼工程师、韶赣国道技佐、广东公路局韶平公路工程处
(18961993)
金兆龙
  金兆龙(1889—1933),字品臣,湖北黄冈(今属武汉)人,系武昌起义中的骨干分子之一,当时在武昌新军第8镇工程8营后队二排第5棚任副目(相当于副班长),是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会员。1911年武昌起义中,与熊秉坤、程正瀛等人率先打响第一枪,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生平经历光绪十五年(1889)生于黄冈周铺(今属武汉新洲区)。幼读私塾,因家贫辍学,常与人讨论时局,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八营当兵。三十四年(1908)升任正目。后参加振武学社、共进会,为工程八营后队共进会代表。1911年10月9日,起义指挥机关遭破坏,数人被捕。10日晚因荷枪实弹准备起义,被
(18891933)
朱鼎卿
  朱鼎卿,1902年3月2日生,湖北新洲人。又名朱万鋆。1925年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八期步兵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毕业。1925年讲武堂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9师第26团中尉参谋、上尉连长等职。1926年8月调升第9军第1师少校参谋兼教导大队大队附。1927年2月第9军瓦解后离职返乡。9月任第19军第3师第10团中校副团长。1928年2月任第61师第183团中校副团长。7月任第4集团军暂编第3师第9旅第9团中校团附。10月任第16师第48旅第9团中校团附。1929年4月跟随所部反蒋失败后离职。5月任第13师第39旅第78团第3营少校营长。10月调升师参谋处中校参谋。1933年5月任
(19021982)
王群
   王群,男,汉族,1926年9月生,湖北新洲人,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1943年至1946年为新四军第五师洪山公学学员,五师实验中学会计,五师鄂东军区会计,中共中央中原局财经委员会会计,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会计。1946年至1949年任陕西军区雒兰(洛南、兰田)支队技术书记、连副政治指导员,独立旅二团政治处技术书记,江汉军区独立旅政治处宣传干事、中原军区江汉独立团政治处干事。1949年任湖北省军区独一师文工队指导员,独一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军区政治部组织干事、湖北省军区人民武装部秘书、副科长,湖北省军区组织动员科副科长,
(19262017)
邢远长
  邢远长(1892~1969年),原籍黄冈辛冲镇邢榨村(今属武汉新洲)。早年丧父,家贫,给地 主放牛当长工。1919年到汉口当苦力。次年逃荒到江夏大桥乡杨家墩落户,仍以卖苦工度日 。解放后分得土地,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及生产建设工作。1958年, 被当地政府特给以“五保”照顾,但邢仍然替生产队放牛、绞草子。1958~1964年,每年 为生产队绞草子达几百担之多,年年被评为养牛模范。 1969年12月17日下午,77岁高龄的邢远长从纸坊镇医院看完病后回家,走到大桥铁路边时, 突然发现铁路轨道中间有一头水牛,这时由北京开往凭祥的5次国际列车正从300米外转弯处 飞驰而来,他奋不
(18921969)
郁文初
  郁文初(1619—1680年),湖北薪州人。以贡士、明经,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长泰县知事。见城垣低薄,守御空虚,于是竣壕垒堞;劝富人出谷以实仓储,编穷民守城;制佛依机炮、百子炮、鸟铳千馀,弹药充足;置储贤馆,有通天文术数、遁甲阵图者待以上宾,晓器械刀法者,日给三升。时人以为“迁”。到了清顺治九年(1652年)倭寇围城四十九日,泰人赖城固兵精,安然无恐。至此方知郁文初县令的深谋远虑。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逝世。
[] (16191680)
夏邦银
  夏邦银:(1935-2001),男,汉族,1935年1月生,湖北新洲人,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开除党籍),1955年6月参加工作,相当于初中文化。1955年6月至1958年6月为湖北汉阳长江大桥供应站采购员。1958年6月至1976年11月为汉阳轧钢厂工人。其间,“文革”中担任“钢工”总勤务组副组长,湖北省革委会常委。1976年11月起接受组织审查。因“文革”中犯有罪行,1976年12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1977年11月被开除党籍。服刑期间被减刑6个月,于1989年获释。1990年7月至2000年5月被武汉钢铁公司招收为全民合同制工人,在汉阳钢厂行政科厂容办工
(19352001)
邵桃荣
  邵桃荣,女,汉族,1976年3月生,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王龙村村民。35年前,邵桃荣的父亲与身有残疾的黄礼和相识投缘,承诺照料他一生。父亲病逝前,将这项任务交给了邵桃荣的弟弟,没想到两年多后弟弟车祸身亡。出嫁多年的邵桃荣和丈夫一起搬回娘家,将父亲和弟弟没有做完的事承担起来,照料“伯伯”黄礼和。一家两代三人,将重情重义的善举接力至今。1969年,31岁的黄礼和作为“上山下乡”青年,从武汉来到新洲汪集王龙村。他的左右腿先后因受伤、患病被截去,出行十分不便。憨厚朴实的农民邵水清与比自己大十多岁的黄礼和结识后,十分投缘,有空就给他送饭送菜,还让妻子帮他缝洗衣被。为方便照料,邵水清1982年将黄礼和
大鑫
  大鑫(1887~1961年),俗名陈宗德。黄冈刘集陈先理村(今属武汉新洲)人。7岁入私 塾,后学箍匠(圆木工)。1912年投黄冈茅店横山寺出家,法名宗德,号大鑫。1923年到武 昌洪山宝通寺受戒。次年任库房“库头”,获得常住的信任。1925年到浙江天童寺、江苏高 寺等大丛林住禅堂,亲近大善知事,专心参研心地法门。1927年冬回宝通寺任知客,协助 了尘方丈恢复禅堂坐香制度,领众参禅。1929~1931年得问贤方丈支持闭关3年,虔心礼 念《华严经》、《法华经》。1932年应邀至武昌三佛寺为住持,将该寺子孙制(小庙制)改 为十方丛林制,建立净土道场,实行挂单接众,方便过往客僧,专事念佛法门。194
(18871961)
李汉卿
  李汉卿(1903-1944)新四军第5师赣北指挥部指挥长男,1903年出生,湖北新洲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投身农-动。1928年当选中共黄冈县县委常委。1935年被国民党抓壮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9月逃离国民党军,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独立游击5大队(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曾任排长、连长。1940年7月,参加彭思桥战斗。战后,奉命率部至蕲(春)广(济)开辟抗日根据地。9月任中共蕲广边县委委员、武装部部长。1941年后,历任新四军第5师独立1团2营营长、独立1团参谋长、独立4团团长、第4军分区挺进17团团长、赣北指挥部指挥长等职。1941年9月,在反击日、伪军对
(19031944)
江玉珍
  江玉珍,女,汉族,1945年3月生;江远斌,男,汉族,1954年7月生,中共党员。两人系姐弟,现均为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居民。作为“江家秤”第五代传人,姐弟俩信守祖宗200多年做秤“准确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训,不为利益所动,不赚昧心钱,诚信做秤,美名传扬。江家祖上做的每杆秤上都有“江正兴”三个字,意为“心正则兴旺”。姐弟俩做秤,坚持每道工序严谨精确,之后还要反复校量,一天忙下来最多只能做两杆。在他们看来,做秤赚钱不易,更难的却是守住心底那杆“良心秤”。当地市场上,只要说句“这是江家的秤”,买卖双方都放心,所以常有人出大价钱,要江家姐弟做“带病”的秤,都被他们严词拒绝。1988年冬天,一个鱼
全部新洲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