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历史人物介绍
叶银河
  叶银河(1929~1970),阳山县太平镇龙塘万生堂村人,1929年6月出生。1949年7月在国民党65军187师警卫营二连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在陕西省西北军官教导团任通讯员,1950年6月先后任西南军区川南第八步校三团三营班长、副排长。1952年转业,在七拱区龙脊小学任教师。同年9月,参加本县土改运动。1953年4月后先后在阳山电影队、韶关专区电影机动队任放映员。1955年后,先后在阳山县电影队、电影管理站任放映员、队长、副站长。叶
(19291970)
薛广
  薛广(1896~1945),又名锦泉,别字显儒,阳山县黎埠镇隔- 坪村人。薛父文怀,原籍广东省惠州横沥南门村人,因家贫,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携眷离开惠州,初落藉英德浛洸,生薛广翌年,迁阳山黎埠镇隔坑青坪村。以磨豆腐,摆小摊为生。薛广少有大志,年未弱冠即从军编入广东张发奎部队。不久,被张部选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毕业后回原部队任排长。民国15年(1926)参加北伐,在汀泗桥战斗立战功升上尉连长。后转战大江南北,积功晋升少校营长
(18961945)
刘周发
  刘周发(1905~1978),阳山县杜步乡岩前村人。阳山县农科所土专家,广东省第三届人大代表。刘周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56年,出席广东省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1957年,开始试种高产蕃薯。经多年实践,采用嫩壮苗浅种及月光花嫁接技术。1971年采用新技术大面积种植蕃薯,亩产达5000多斤,其中一株产薯162斤。刘周发还进行花生、大薯的高产试验,效果显著,取得单株墩植大肉薯102.5公斤和单
(19051978)
刘平
  刘平(1906~1995),字德宽,号公量,阳山县凤埠镇凤山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1月出生。幼入私塾读书。15岁入连县教会民望小学,民国4年(1915),南下广州,入国立中山大学附中读初中,两年后,赴上海,入私立持志大学附中高中读书。民国19年(1930),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一年后,转读中央大学法律系。民国23年(1943),大学毕业后参加司法官考试工,名列前茅。派任广东省兴宁地方法院检察官。民国24年(1935)6月,任
(19061995)
黄鸿猷
  黄鸿猷(1875~1923),字琼生,1875年出生,阳山黎埠镇均安村人。清痒生,广西候补知县。赋有胆略,谋而能断,精明强干,所至有声。淇潭村民因水利争讼数年,县知事邓沁会同鸿猷妥办,各得其平。尝建黎埠碉楼,谋捍卫,复击败欧金生股匪,民赖以安,遂为当地诸公所器重。民国元年(1912),委充连阳护商营管带。民国2年(1913),委充广东陆军游击第五营帮统。民国6年(1917),任连县知事。民国7年(1918),任广东省联防局局长。民国8年
(18751923)
黄大钧
  黄大钧(1900~1928),又名大经,字秉和,阳山县七拱镇四方楼村人。少年时聪明勤奋,思想要求进步,读书成绩超群。民国14年(1925)考入广州政法专业学校,于同年6月23日,大钧参加广州各界十多万人- - ,后考入中山大学预科班, 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在广州组织“阳山县留省同学会”,并被公推为特派代表。民国15年(1926)3月,大钧担任国民党阳山县党部的筹备员,贯彻执行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中国民族运动必须有广大农民群众
革命烈士 (19001928)
丘有
  丘有(1902~1969),原名士有。家世务农,少读私塾,擅长猴拳,能开双 。孙中山逝世后,奉命北上守灵。解放后,仍一直在南京中山陵工作。1969年去世,终年67岁。
(19021969)
丘习轩
  丘习轩(1889~1957),家世农民。少时务农,闲习武术。民国十五年(1926)一月至十八年(1929)七月后,任北伐军国技(武术)教练。1957年在家去世,终年68岁。
(18891957)
丘玉亭
  丘玉亭(1899~1971),又名可珼。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师。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府卫士队文书兼特务长。解放后,为成都饮食部门工人。1971年去世,终年72岁。
(18991971)
丘时
  丘时(1892~1969),名可时。民国十四年(1925),孙中山在北平(今北京)逝世,奉命北上守灵,后护送孙中山灵柩安葬南京紫金山。1969年在家去世,终年70岁。
(18921969)
丘士发
  丘士发(1906~1973),谱名士膺,世称是膺。为人慎重,处事和蔼。少年勤奋好学,于阳山县立高等小学修业。先后从黄埔军校、中央军官训练团高级班毕业,官至陆军中将。
(19061973)
丘炳权
  丘炳权(1894~1925),名士榜,字炳权。民国十三年(1924)元旦,在广州大元帅府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得到孙中山颁发、宋庆龄佩戴的金质奖牌、奖章各一枚,同时晋升卫士大队第一中队小队长。民国十四年(1925)孙中山逝世后,卫土队改编之际,劳伤病重而不治,时年31岁。
(18941925)
丘堪
  丘堪(1893~1973),原名士堪。为人聪悟,性格豪爽。民国十三年(1924)元旦,在广州大元帅府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得到孙中山颁发、宋庆龄佩戴的金质奖牌、奖章各一枚,晋升卫士大队中队长。南京沦陷后返粤,在广东公路处梅箓站任职。解放后,退休定居广州。1973年在广州逝世。
(18931973)
何昌期
  何昌期,字伯唐(一作伯泰),号阳严(一作阳山),阳山铜台人(一说连州人)。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6年)应征入郭子仪朔方军。在平定安禄山叛乱中战功卓著,被朝廷升为千牛卫上将军,封宁国伯。唐贞元年初(785年)告老还乡,贞元末年逝世,葬于阳山七拱镇。何昌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阳山民间传说他力大无比,16岁就双手制服大水牛;唐“安史之乱”中,武艺超群的何昌期连克强敌,勇冠三军,获誉“何十万”,谓之一人能当十万大军,后官至宁国伯。虽为武将,
陈丹青
  陈丹青(1905~1986),字国祯,谱名祥麟,阳山县凤埠镇营墩村人。5岁时,其父远涉南洋,一去杳无音讯,母忧伤成疾早逝,由曾祖母抚养长大成人。少怀大志,勤奋好学,每试必列前茅。与刘平是好友,经常一起切磋学问。民国13年(1924),丹青毕业于连县民望学校。民国14年(1925)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毕业后,任见习官、排长。民国15年(1926),参加北伐,任第四军张发奎部11师21团上尉连长,。民国18年(1929),
(19051986)
邱炳权
  邱炳权(1894~1925),又名士榜,阳山县新圩乡石角塘村人,民国10年(1921),经邱习琚荐为孙中山总统卫士。民国11年(1922)6月16日,陆军总长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邱与卫士队的卫士一起,奋勇阻击叛军,保护总统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登上永丰舰,安全脱险。民国12年(1923),陈炯明被驱遂,孙中山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在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举行的颁奖大会上,邱炳权获奖章,升卫士小队长。民国14年(1925)3月,孙中山逝世,正当
(18941925)
郑士超
  郑士超(1755—1808),字卓仁,号贯亭,广东阳山县通儒杨梅坑(今七拱镇)人。祖籍福建,徙居台湾,后迁阳山。清乾隆二十年(1755)八月,生于台湾府淡水。乾隆三十二(1767),随祖父迁大陆广东阳山县。少力学,举乾隆癸卯乡试,乾隆六十年以二甲第三名登进士,授工部主事,后补都水司。两充嘉庆辛酉、壬戌会试同考官,先为营缮员外郎,升郎中,转任浙江、广西、河南道监察御史。嘉庆十三年(1808)在京因病去世,次年归葬阳山。郑士超是阳山历代6名
[] (17551808)
陈枫
   陈枫(1916—1986) ,广东阳山县黄坌人。自幼勤奋好学。民国21年(1932)8月,到广州读书,他和进步同学投身革命运动,秘密学习中国共产党和左翼文化运动的进步书刊。24年7月, 陈枫被学校当局开除,回阳山继续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0月,由中共广州组织调延安学习。 1938年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6月,奉调回粤。9月,任中共连(县)阳(山)工委宣传委员兼阳山特支书记。12月,任连阳特支宣传委员兼阳山支部书记,以教师的
(19161986)
李及兰
  李及兰(1904~1957)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号自芳,别字治方,广东阳山县大崀镇人。家世务农,有田产数十亩。县立高等小学校毕业,广东省第一中学修业二年。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期毕业。1924年2月由国民党广州市区党部委员朱节山、邱凌霄介绍加入国民党。同年5月由张善铭、冯菊坡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毕业后历任第一军三师八团营长、团长。1929年任第四十五师一三三旅二五六团团长。1930年任教导第三师二旅少将
(1904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