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历史人物介绍3
周炳
  周炳(生卒年不详),山西上虞县举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任河源县知县,时值迁城不久,他积极搞好城池建设,与县乡绅商议,开渠道引水环城,并筑堤以遏其下流俾水不浅,城赖以固。至今城民称渠为“周公渠”,堤为“周公堤”。主持在学宫内建“名宦”、“乡贤”两祠及“敬一亭”。
[]
林大黼
  林大黼(生卒年不详),福建莆田举人,明隆庆四年(1570)任河源县知县。他仁恕廉平,遇大事尤善处置。隆庆五年,河源水灾,灾后民大饥窘,他亲自向上请府得谷400石,发放给灾民。又动员有积谷者平粜,以济灾民,于是贫者赖以安生,富者亦不失其利。同时,与百姓父老乡绅商议恢复古城(上城),以避水患。先开筑四门城楼,以坐桂山向东为县治,筑县署前堂、后堂各4楹,意欲即迁,因士民灾后甚困,一时未能迁居,续筑北城墙百余丈。初时,为筑城墙,三廓(上、中、下
[]
朱廷福
  朱廷福(生卒年不详),河源县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与李亚元、邓廷风等领导农民起义,占据长吉都(现属新丰县)之小江、梅坑、黄陂、大田、小水、戈罗神岭等十八峒。历经七载,队伍不断壮大,声势很猛,农军以五峒险阻为寨,与长吉农民队伍互相配合,攻打翁(源)、英(德)、河(源)、龙(川)等县。广东巡按御史陈联芳奉命监督剿“贼”,调兵8万人,河源县令张子宏集乡兵1300人,由翟兆瑞任副使,总兵俞大猷统领,分5路进剿。朱廷福等带领农军奋战反击,
[]
郑敬道
  郑敬道(生卒年不详),字白修,福建莆田举人。明正德九至十四年(1514—1519)任河源县知县。他博学多才,爱民如子,热心地方事业。到任时,河源县署破烂,他积极自筹资金修建,不向上要钱,不下派经费;见县志多年未修,积极组织人力纂集成10多卷刻之。县人感其德,祀邑名宦。
[]
林贵
  林贵(生卒年不详),河源县人。明正德二年(1507)与谢祥一起领导河源农民起义,建立农民武装数千人,攻打县城,镇压官吏,开仓济贫,两广都御史派兵数万前来围剿,农军遭到惨重失败,当即被斩首者三千。明正德四年(1509),林贵、谢祥、钟仕高等再次组织农民-,震惊明王朝,命两广总督刘洪督兵数万前来镇压,起义终究失败,林贵等农民首领被围捕杀害。
[]
马升
  马升(生卒年不详),河源县城镇上城人。明成化十九年(1483)中举人,成化二十年(1484)中进士。这科广东连捷者独马升一人,故有“百粤特秀”之称。县人为表其人其事,特于县城镇上城北门其住地建立“进士坊”,以资赞誉。马升中进士后,授任福建沙县知县,后调任建宁县知县。建宁县原无县城,马升是第一个在建宁县开辟建城的知县。后升迁延平府同知、广西浔州府知府。所到之处,政绩卓著,深受群众爱戴。他居官严明,爱民如子,当年广西浔州延平尤文本框: &#
[]
马骥
  马骥(1392—?),字子良,河源县城镇人。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中举人, 宣德五年(1430)官任广西灌阳县知县。他居官清廉,政务异绩,兴利除害,积极组织瑶民发展农业生产。明正统八年(1443),其父逝,辞官奔丧而归。当地士民感其德,联呈上宪报部,崇祀“灌阳名宦”,载入《桂林府志》。马骥回河源后,见本县小江(新丰江)一带无圩镇,盗寇充斥,危害百姓。他毅然捐资数百,带领居民,择形胜之地,开辟兴建回龙圩镇,与邻近乡村遥相互
[] (1392~?)
刘康
  刘康(生卒年不详),字志宁,河源人。明正统年间以贡生任高邮州知州, 时逢百姓因粮赋、徭役疲于奔命,怨声载道。刘康到任后,体察民之疾苦,改粮赋、徭役视百姓劳力、耕地情况而定,规定催粮、催役不准抓人用刑,百姓感恩戴德。又逢大旱之年,刘康步行百里,亲自为民祈雨。后任官于桂阳,有惠政。祭酒官吴范常称刘康有“君子之惠”。
[]
古镛
  古镛(具体生卒年不详),字应期,河源人,古成之第十三世孙,古堇第八世孙。明正统八年(1443)岁贡,始任8年知县,景泰年间(1405—1457)任南宁横州知府,天顺年间(1457—1464)任琼州儋州知府,官至兵部左侍郎、五品。人忠厚廉明,平易近人。任官期间,所到之处,重农兴学,政绩卓著,民怀之。
[]
陈骏
  陈骏(生卒年不详),字仲良,河源人。明永乐中(1403—1425)以乡荐任广西柳州府知府。刚到任,逢以马平宜为首的众山寇围城造反,将柳州城门围得水泄不通,来势汹汹,情形非常危急。陈骏从容自若,起草榜文,阐述朝廷之恩威,明示围城造反之后果,自新才是唯一出路,榜文投至城下,马平宜看到榜文后,被陈骏榜文所述打动,既恐惧又惭愧,于是宣布投诚,众山寇溃散而去。稍后,陈骏又亲往山寇各营垒,与山寇对话,以朝廷威严和陈骏本人的诚意,使众营垒山寇弃戈归田
[]
邬大昕
  邬大昕(生卒年不详),字东启,河源县城镇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中进士。官任广州佥判,时广州东道滨海风浪险恶,往来不方便,大昕视其地情,自己出钱雇请人工,依山凿石开一条水道,以通船只。该水道东起东州,西接黄木湾,延环十多里,阔数丈,人称鹿步滘,于是船行免祸。人思其德,建祠以祀,其事迹载《广东通志》、《惠州府志》。
[]
古革
  古革(1074—1154),字仲通,河源人。是北宋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四世孙。北宋绍圣四年(1097)与胞弟古堇、古巩同科进士,被宋哲宗皇帝誉为“一门三贵,旷世盛闻”。初调琼州府教授,兴学训迪有方,使素不尚学的黎民纷纷遣子弟上学,甚至民间纠纷也非请古革处理不可。朝廷闻知,任古革为浙江新昌县知县,继任新州知军州事,端州知军州事,直至潮州刺史,官至五品,历有惠政,民思之。其事迹载入《广州通志》。古革职守康潮府刺史二十余载,惠政功绩显扬,士民称
[] (10741154)
古宗悦
  古宗悦(1007—1062),字裔臣,古成之子,河源出生,后迁居梅州。宋皇祐五年(1053)癸巳春三礼进士,初任广东英州司户,迁广东新兴县令,因捕盗寇平乱有力,升礼部侍郞,佥幕广西宾州知府,政声卓著,后升殿中丞、勋骑都尉(宋室京畿将领)。死后,曾任宋神宗宰相的王安石亲自为他撰写铭文及挽诗。诗曰:“当朝历仕殿中丞,盛世隆恩雨露荣;几载功勋垂迹著,一官秩品倍加升。鹤衣华文本框:  表人何在,猿啸空山月正明;簪笏相传应有后,雄文千
[] (1007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