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名人录
彭湃
  彭湃 (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夏天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组织“赤心小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__著名的六人农会。曾任海丰县总农会长,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和第五届主任,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东江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五大”中央委员,中共“六大”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是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农民运动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8961929)
陈炯明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迁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陈炯明(1878年—1933年),惠州府海丰白町乡人。粤系军事将领,中-事家。光绪二十四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二年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光绪三十四年以成绩优等毕业。宣
民国十大军阀 (18781933)
彭士禄
  彭士禄(1925.11.18- )核动力专家。广东省海丰县人。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秦山二期核电站首任董事长。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亲自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亲自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的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郑思群
  郑思群(1912-1966),广东海丰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曾任冀鲁豫军区抗大分校及陆军中学政委,第二野战军第一纵队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豫皖苏八分区副政委兼地委书记,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副校长兼副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教育长,重庆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校长。是中共八大代表。早年加入中共并留学东京,曾担任白区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抗战期间担任过八路军总政治部科长,解放后一直任重庆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是重庆为数不多的党的七级干部。1966年6月文革伊始,郑思群以莫须有罪名被点名批判
(19121966)
杨望
  杨望,1905年8月29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生活所迫他9岁时就被父亲送到舅父家牧牛,那段生活杨望曾在《懒牛多屎尿》一文中形象地描述︰“我们都是农家的少年牧童,天天在坭田里掘田、除草或牧牛。穿的是一二件老裘婆,是二十几代的祖宗遗留下来的,一年补一年,到现在至少有十余斤重。所食的是番薯粥我们的面孔变成了苍蝇的体操场。”杨望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仍然坚持边牧牛边自学,不懂时则向人请教,居然识了许多字。吃尽睁眼瞎苦头的文盲父亲眼见杨望这样好学而不能入学,心里很难受,为圆儿子的读书梦,第二年便到地主家当了长工,以支持杨望上学读书。杨望十分珍惜父亲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难得机会,
革命烈士 (19051928)
马思聪
  马思聪,广东海丰人。他自幼喜爱音乐,爱听母亲唱民歌,爱看家乡的地方戏曲。民国10年(1921)随父到广州,在培正学校寄宿读书。民国12年随大哥马思齐去法国留学,学习小提琴。同年考入法国南锡音乐院。民国15年8月去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民国17年考入法国最高音乐学府巴黎音乐院提琴班,并于民国18年学成回国。先后在香港、广州、南京、上海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开始了小提琴演奏家的生涯。民国20年第二次赴法,专攻作曲,师从作曲家毕能蓬学作曲,与冼星海同窗。民国21年回国,曾在香港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与音乐家陈洪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任院长,兼教授小提琴、钢琴等课程。民国22年至2
(19131987)
郑振芬
  郑振芬,又名振勋,1904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高田社一个贫苦的家庭。1923年参加革命工作,大革命时期她历任民生布厂执行委员,梅陇区妇女主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军阀陈济棠统治下的粤东也变得一片血腥,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在这危急时刻,海陆惠紫的共产党人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郑振芬便是其中一位为人称道的巾帼英雄。她原任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共海丰县委妇女委员、中共海陆惠紫特委妇女委员。她与其他同志一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建立六个红军主力团,拥有武装3000多人,并于1930年冬进入大南山,与古大存汇合,建立大南山根据地。在大南山红军队伍不断壮大的时候,中共东
革命烈士 (19041935)
颜汉章
  颜汉章,乳名昌儒,1903年生于广东海丰县陶河村。兄弟中他排行第五,参加革命后,代号“阿五”。18岁时进海丰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开始接受新的思想教育。一小校长杨嗣震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一面协助彭湃搞农运,一面在学校里利用周会、校会、朝会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颜汉章对“马列”、“革命”、“社会主义”等新名词觉得新鲜、有趣,常与同班同学林道文等进出校长房间,向校长请教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感受日深。1922年5月,颜汉章参加了由彭湃、杨嗣震、李春涛等组织的海丰历史上第一次五一大-,经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1925年2月底,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抵达海丰县城。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彭湃在海丰开办了一个农民运
革命烈士 (19031931)
陈克复
  陈克复(1942.10.5- )男,汉族,广东海丰人,制浆造纸工程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93年至1996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年到2003年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造纸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学科带头人。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一等奖1项,2011年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一等奖1项;20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柯麟
  柯麟(1901~1991)柯麟,原名柯辉萼,广东省海丰县富田社葫芦村人。生于小染铺商人家,民国5年(1916)秋考入海丰中学。在中、小学期间,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罪行的斗争,并在“五四”新思潮薰陶下成长。民国10年,考入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先后改名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和广东大学医科)。民国13年春,经当年在海丰中学求学时高年级的老学长彭湃的介绍,他在广州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负责在“公医”建团和建立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民国15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在校期间,他领导同学开展反帝、反军阀、反国民党右派的-,成为大革命时期广州地区学运领袖之一。民国16年(1927
(19011991)
丘东平
  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丘东平,1910年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马福兰村农商之家,其少年时代是在大革命的风潮激荡中度过的,求学期间即热衷于社会活动,曾参加由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亡命香港、九龙一带,做过渔贩、水手以及当地天主教会报纸的校对,并开始向当地报刊投稿。1924年考进海丰县立陆安师范,翌年入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农运和青年团工作,主编出版团的刊物《海丰青年》。1926年任今汕尾市海丰县农民自卫军大队秘书,1927年参加武装起义
(19101941)
陈魁亚
  陈魁亚,1897年9月5日(农历)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自少性刚强,勇于负责,7岁读私塾,12岁进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后考入海丰中学,与彭湃烈士结成莫逆之交。1919年9月,在海丰中学毕业后,曾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任教员,并任过海丰县教育局长。辛亥革命后,海丰新旧势力的斗争很激烈,海丰中学的师生明显地分成两大阵营。以彭湃、陈魁亚、郑志云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学生,忧国忧民,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常开展各种-问题的讨论和宣传。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赞助袁世凯复辟帝制为诱饵,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于5月7日发出最后通牒,迫使袁世凯-政府屈服,引起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愤慨,纷纷起来反对
革命烈士
陈潮
  陈潮(1882 - 1911年),广东海丰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参加陈炯明在海丰秘密设立的革命组织五坡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宣统三年)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前夕,应召为“选锋”(敢死队),并约同辈四十五人赴广州参加,因语言不通,地形不熟,蛰居于始平书院之贮械机关。 4月27日起义发动,始平书院突然被清军包围,他在激战中殉难,年仅29岁。后收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民国初年,陈潮故里联安霞埔乡设立“陈潮纪念学校”(今陈潮纪念中学)。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21911)
钟敬文
  原名钟谭宗。出生于广东汕尾海丰公平鱼街,客家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 少年聪颖勤奋,爱好诗文。1922年毕业于海丰县陆安师范。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学做白话诗。毕业后在家乡一带教小学,20年代中期到广州岭南大学国文系工作并学习 。 1927年秋,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与顾颉刚等人组织了民俗学会,了《民间文艺》、《民俗》及民俗学丛书,同时写作散文与新诗,出版了散文集和民间文艺论集。先在家乡小学教书时,就酷爱民间文学,开始搜集、整理民间传说等。后到广州岭南大学半工半读,就着手整理了《粤风》
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 (19032002)
苏惠
  苏惠,原名庄启芳,又名苏蕙。女,1909年4月生,广东省海丰县人。6岁进小学。1924年进捷胜女校读书。1925年2月参加革命,任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执委。开办女工识字班,为农会编写传单,配合农会下乡宣传,开展减租减息斗争。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到广州,参加中共广东区委举办的训练班。同年秋,被指定为东江代表之一,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竞选活动。1925年底至1926年初到海丰中学读书,并负责做女生工作。1926年1月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后回到海陆丰,被派往惠来组建国民党党部,开辟新区工作。五六月间,任共青团海陆丰地委常委、妇委书记,兼管海丰中学团的工作。
(19091996)
朱伟珊
   朱伟珊,广东海丰人,生于1987年1月24日,毕业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演员。2005年中国小姐风采大赛广东赛区暨广东小姐风采大赛: 荣获大赛 季军 单项奖 最佳青春风采奖.。2006年12月23日 中国小姐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获 亚军 和 最受媒体欢迎奖,006年11月16日 参加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广东赛区获 第三名。2007年.红楼海选宝钗组全国十强选手。2007年8月 电视剧《真情人生》的的拍摄。.2008年4月 故事片《越轨》 饰演 小芳。2009年 电视剧《黛玉传》饰 雪雁。2012年 电视剧《我要发达》饰 皇阿妹。代言广告,2005年 拍广东邮客隆邮
林道文
  林道文(1904-1931)出生于海丰县城东镇名园村。1921年参加彭湃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丰县总工会党支部书记,中共公平区委书记,海、陆、惠、紫工会讨逆军号副总指挥,惠、潮、梅特委书记,中共东江特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省农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1931年1月14日在香港被捕,同年夏天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广州黄花岗。时年仅27岁。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9041931)
李霞卿
  李霞卿(1912年4月16日-1998年1月24日),生于1912年,广东省海丰县人,其父李应生是位爱国志士,曾在上海法国租界巡捕房中担任高级翻译,后与他人共同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童年时,她随父到过欧洲,学过法语,14岁便以李旦旦的艺名从影。先后在多部影片0演角色,成为影星。1929年,民新影片公司并入华联影片公司后,她结束影星生涯,和新婚丈夫一道去欧洲,先在英国一间私立学校读书,后入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学飞行,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一生共经历了三次婚姻,1998年因病在美国去世,终年86岁。
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19121998)
郑逸夫
  郑逸夫 (1933—1995),祖籍广东海丰,1933年出生于香港,父亲是水泥厂工人。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回家乡。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在崇实英文学校补习中学课程,受欧阳老师影响爱上文学。1949年7月毕业于广州大学计政专科班后回香港。广州解放初回广州参军,1949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文工团任创作员,尔后在滇西边防军当文化教员,参加过剿匪战斗,立过功。1955年5月复员,考进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中文专科班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广州市第二十九中学、第九十二中学任教。“文革”初期被冤诬、遭“批斗”,愤而以死抗争,扑进车底幸未遇难。1984年调到广州市业余大学任教。因创作有成就,198
(19331995)
全部海丰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