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历史人物介绍
戴永丰
  戴永丰(1923~1952)孙中山外孙,戴恩赛与孙婉之子。出生于香港。在澳门粤华中学完成小学、中学学业。后在岭南大学畜牧系攻读,1952年毕业后留校攻读研究生,从事畜牧免疫学的研究。1952年初“五反”运动开始,戴永丰积极报名参加,因政治上一贯表现较好,要求进步,获得学校和系里的批准,被分配到广州市东山区“五反”工作队,住在培正中学内。入队后第四天,因患肺结核病发,在培正中学咯血窒息而去世,葬于岭南大学坟场(现广州中山大学西区坟场)。
(19231952)
戴成功
  戴成功(1922~1991)孙中山外孙女,孙婉与戴恩赛之女。出生于香港。长居澳门。在澳门粤华中学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55年1月其父病逝后,与母亲相依为命,照料母亲的生活。曾任第五、第六届广东省政协委员。1985年2月9日、10月8日到翠亨参观;1985年11月12日,戴成功到翠亨参加孙中山诞辰119周年纪念活动。1988年1月6日回五华县河东镇澄塘村寻根问祖,受到该县党政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接待。1991年4月9日,因严重糖尿病并
(19221991)
郑群
  郑群,广东五华县人,1921年8月出生,1938年入党。解放前,郑群先后任中共紫金县特派员、广东东江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总队长、东江后方特委武装工作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员、第四支队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顺德县县长,南海、龙川、清远县委书记,韶关地委副书记,惠阳地区地委书记,广东省林业厅厅长,省委-部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13年底卸任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创会会长。
陈麟基
  陈麟基(1962—2000),五华县平南镇平东村人。原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副处级审判员、国家一级法官。自幼勤奋好学。1982年广东省司法学校毕业分配到五华县检察院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深圳市中级法院从事审判工作,曾到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深造,攻读法律。初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后升副处级审判员,参与主审许多经济犯罪大要案。1995年,他被检查确诊患有肝病,但一直未停止工作,也从未专门请假治疗,
(19622000)
黄道忠
  黄道忠(1934—1998),五华县岐岭镇联安村人。少年时在联安小学读书,毕业后在家务农。1962年,到广州、韶关等地当建筑工,拜师求艺。1964年,回到家乡组建了40多人的岐岭建筑工程队,赴粤北承领工程。“文革”期间被逼返回家乡务农。改革开放后,他重新组建80多人的岐岭镇建筑工程队,自任队长兼技术员,到广州等地承包建筑工程,以“守信誉、保质量”为宗旨,历年所承建的大小工程,都被质检部门评为优良工程。该建筑队被省、市、县主管部门评为先进
(19341998)
张菊文
  张菊文(1930—1998),五华县安流镇半田村人。1953年在安流区参加水利联络组工作,1954年调五华县水利科(局),一直从事水利工作勘测、施工。曾任测量施工员、工程股副股长、县革委农林水服务站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长等职。其间,被选派赴省参加水利电力训练班学习1年。回来后奉命带领测量技术队伍连年转战县内各中小型水库、山塘、堤围的蓄水灌溉和防洪排涝各种水利工程建设,对改善和发展五华水利设施作出贡献,曾先后7次受到立功表彰。1970年经农
(19301998)
赖燕如
  赖燕如(1922—1997),别名赖果,五华县岐岭镇黄福村人。1942年进入五华县第一中学就读,1944年接受中共地下党的教育走上革命道路,1946年3月在五华一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与反对学校奴化教育,并组织和领导学潮运动。1947年5月离校参加东江人民抗征队(后称东江二支游击队五华武工队,1948年8月,改称粤赣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曾任班长、排长、武装干事、粤赣湘边二支四团第四大队驻五华中队中队长、东二支三团一营营长。经常
(19221997)
钟靖寰
  钟靖寰(1911—2000),五华县岐岭镇王化村人。1925~1932年就读于五华县立一中、潮州金山中学、中大师范部。1926年加入新学生社(中共外围组织)。1932~1934年在五华县立中学任教。1934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35年7月加入中国青年抗日大同盟(简称“中青”,中共外围组织)。1937年7月中山大学毕业,恰遇国难当头,他毅然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先任《五华周报》,后任《五华日报》总,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
(19112000)
曾琼琲
  曾琼琲(1758-1845),字荣锦,号宝圈,今棉洋镇洛阳村人。幼读诗文,长习武艺,十九岁为武科邑庠生。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赴省乡试中武科举人,五十五年(1790)上京会试中武科进士,殿试钦点榜眼,授蓝翎侍卫。三年后出任江西下历都司、九江游击,河南卫辉营参将,河南省中军府中军大将,诰封四世“武义都尉”(正三品)。曾琼琲一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为官清正廉明。在河南卫辉营任职期间,朝廷指令他为乡试考官。他刚正不阿,秉公督考,量才拔萃,
[] (17581845)
魏大斌
  魏大斌(1741-1822),字本义,号渭扬,今横陂镇夏阜村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武举,翌年登武科进士,选赴福建学习。二十八年改调水师,历任金门镇左营中军、左营游击、澎湖协右营游击、烽火营参将。四十五年,乾隆帝南巡,被选往浙候迎,随龙舟押纤,随班校射四发皆中的,御赐大缎貂皮荷包,升金门镇总兵、闽安协副将。四十九年,乾隆帝于西湖召见,还到其任所海坛镇巡视。后调澎湖协副将,升浙江温州镇总兵。五十二年,请赴台湾征剿,临危当任,于五月
[] (17411822)
李南馨
  李南馨(1735-1802),字槐而。今横陂镇老楼村人。十四岁从师学文,后弃文改习武学。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武科举人,二十五年会试不第,留寓京城十年苦练,延名师习武艺。三十六年(1771)中武科进士。初任山东兖州镇守备。四十四年改调水师,先后任澄海协守备、碣石镇游击、铜山营参将、澎湖协副将,镇守南澳海坛防务。嘉庆二年(1797),升任金门镇总兵。时值台湾干旱灾荒,海盗乘机侵扰,总督派他率水师征剿,在重歼海盗首领邱通、林发之、张表
[] (17351802)
李威光
  李威光(1735-1793),字作楫,号韬序。今华城镇黄埔村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恩科赴省乡试中武举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上京赴考,参加壬辰恩科会试,获一甲第一,殿试钦点状元及第,授头等侍卫,在銮仪卫行走,并跟随乾隆到木兰围场狩猎一次。李威光是嘉应州唯一的武状元。乾隆四十二年(1777),李威光外任,授广西提标左营游击。不久又调浙江黄岩镇标水师中军游击,旋又晋升为福建烽火门参将。乾隆五十一年(1786)秋,台湾天地会首
[] (17351793)
魏成汉
  魏成汉(1704-1785),字云倬,号星垣,今横陂镇华阁村人。十九岁时补县学生员,三十岁中拔贡,名噪一时。历任知县、知府、道台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在湖南衡阳任上,曾有一寡妇被盗,有人劝说他窜改案情以避免处分,成汉认为伤害别人名节,达到保全自己目的的事,我决不能做。后来案情据实呈报,不久盗贼也被捉拿归案。在湘、鄂、川、滇等地任上禁止溺女婴,创办育婴堂,推行婚丧礼俗从简,救灾赈民,顺从民意,兴学造士,政绩卓然,而性刚方憨直,操
[] (17041785)
江童茂
  江童茂(1635-1700),今转水镇三源村人。30岁时,以行伍升任兴宁营把总。清康熙九年(1670)调任潮镇右营。十六年,吴三桂余部袭扰滇、桂,童茂随平南将军都统赖塔前往征剿,管后营中军。随后又被镇南将军莽依图委任为后营参将,领兵驰救南宁,转征柳州,在陶邓与吴部将军范齐韩作战,童茂被炮伤右腕,还奋力血战。在进剿云贵吴三桂余部时,童茂身先士卒,率军勇猛善战,克复安笼所、新城所,歼敌各万余人,迫使马宝势穷求降。战后,童茂被加封都督佥事、左
[] (16351700)
周遵
  周遵,字行甫。太平约(今河东镇)人。幼年失父而勤奋好学,被举荐到国家一级的“太学”去读书,然后被委任为四川大竹县县令。在任五年,关心百姓,兴修水利,培养人才,县民称他象汉光武时的南阳太守杜诗一样慈爱。朝廷计划调他到部里任职。后来周遵出任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山)知州。他奉公守法,兴利除弊,惩恶扬善,大兴教化,造士育才,做了许多好事,两地的百姓都称颂他。此后,周遵因祖母去世,回乡尽孝。服丧期满,因厌倦州县仕宦的劳碌劳神,于是在家纵情诗酒,不想
[]
钟道
  钟道,生卒年不详,字子宏。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乡试举人。初任山东昌邑教谕。后历升福建邵武府同知、南京户部员外郎、工部郎中等职。为人简易,不事外饰。与人交,峭直无所屈。在任北津关税监督时,曾有内廷中的权势人物,其家倚势偷漏数十船货物的税收,不肯依法纳税。钟道不讲情面,秉公办事,依法课税。同时,将代收厘金时多余的三百多两银,全部上缴。吏部奏报钟道公正廉明办事的事迹,升为水部尚书郎。钟道因与内廷权贵结怨遭倾轧而免官,回乡奉养父母,以孝顺
[]
颜容端
  颜容端,生卒年不详,字体敬,今华城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乡试举人,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是明代长乐的第一个进士。他在任福建南安县知县时,遇汀漳流寇劫掠,即召集各道民勇,设伏于鸡母屿,将贼寇全部擒歼。后任安吉州太守,在任7年,能搏击豪强,提户部员外郎;督关监场,不畏权势,升云南佥事。时交趾(即安南)一带乱事不停,时有抢掠财物,杀害百姓,不得安宁。颜容端以儒臣领兵横扫水井等十多个营寨,平定乱事,御史具文呈荐军功第一,破格提升巡
[]
张慎
  张慎(1391-1450),字宗荣,号竹斋,今长布镇大客村人。少年聪敏,过目成诵,为县学生员,20岁享受廪膳公费。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中乡试第二名文科举人,任山西省沁州府州判。当时士大夫多惋惜地说:“张君学富才高,为何屈居州佐?”慎说:“古之仕者,不在职之崇卑,而在于道之行否。”慨然赴任,以清廉爱民称著,亲自教民搞好农业;受命督理大同等府粮草,获嘉奖。对民间疑难讼案,皆果断公正判决。明正统九年(1444),朝廷命巡按微服出访,考察
[] (13911450)
危正
  危正,生卒年不详,清化都人。洪武二十八年(1395),以贡士受业太学。次年考试,危正考得特别优秀,授官户部给事中。时值朱元璋有意把原太子换掉,事情尚未发生,大臣刘三吾站出来,劝说皇帝不能这样做。皇帝不听,还痛骂了刘三吾一顿。直言敢谏的危正又继刘三吾站出来和皇帝面折廷争。皇帝大怒,把危正贬谪到山西去守边,最终死在戍所。危正虽是逆鳞皇家私事,最终“灭七尺之躯,殉一顾之感”“危途险径,忠贞之节兴”,带来不幸的结局。但后人指着他流放过的地方,看
[]
连以和
  连以和,生卒年不详,清化都人。洪武二十年(1387),以贡入太学,历官至监察御史。刚介自持,人不敢干以私。《旧志》称之曰:“秉宪贞度,有骢马之风焉。”连以和当上御史,入簪笔,出持斧,被认为是权势人物。但他正人先正己,刚介自持。既不把权势作摆设,也不为虎作伥。执掌法令,符合正道的法度。所以,连以和敢于横榻高冠,人不敢干于私,有“骢马使”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