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历史人物介绍2
黄伯才
  黄伯才(1881—1940),惠阳县秋长镇白石管理区白石洞村人。少年随母赴马来西亚谋生,做过割树胶工、采矿工。后成为富商。历任吉隆坡惠州会馆主席,循人学校总理,惠侨互助会长等职。抗战期间,组织雪兰莪惠州十属侨胞成立“雪兰莪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自任会长,发动华侨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日。民国27年(1938)10月,在吉隆坡成立南洋英荷两属惠州十属同侨救乡委员会,自任主席,资助组织抗日蜜蜂剧团巡回各埠宣传抗日救亡。民国28年(1939)
(18811940)
胡展光
  胡展光(1909—1940),惠阳县澳头镇衙前村人。出生于个贫苦渔民家庭。十八岁到香港谋生。民国18年(1929)考入广州燕塘军校,毕业后任国民党军队的排长、连长。民国25年(1936)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在国民党军队里以合法的身份做共产党的工作,将国民党的军事情报转告给共产党。民国27年(1938)底,到博罗县政府任军事科长、博罗民兵基干队副大队长,组织群众武装,袭击日军。民国28年(1939),任东江游击指挥所独立大队副大队长。民国2
(19091940)
叶清华
  叶清华(1918—1940),又名叶华。惠阳县秋长镇周田村人。民国7年(1918)6月出生在一个财主家庭。15岁到广州学西药学。民国25年(1936)回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6年(1937)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1938)12月参加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任第二中队中队长。民国29年(1940)3月29日,在高潭区(今属惠东)与国民党一八七师作战,中弹牺牲。
(19181940)
陈翼经
  陈翼经,惠阳县人。生卒年不详。民国16年(1927)香港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受聘为香港英皇中学教师。民国24年(1935)任马来西亚海峡殖民地教育部华文视学官,驻新加坡。民国26年(1937)调槟榔屿任职,首创华校童军组织,获英联邦童军元首奖状。历任槟城州童军副总监,星、马华校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委员,华文组召集人和历史教材编纂长,剑桥海外学校文凭高级华文主考官,马来西亚联邦语文出版局扩建筹委,马来西亚大学董事,槟城基督教卫理公会粤语
许让成
  许让成(1900——?),惠阳县人。民国9年(1920)赴香港谋生,初习金饰、建设业,后改营百货、旅业。民国21年(1932)后,创办新新酒店、乐斯酒店、新新餐室、香港酒家、万帮酒店、新光酒店,崛起一方,成为香港知名发展商。30年代,支持广东的澳淡、平淡、惠淡、深淡、汕青、汕捷、汕田、汕尾、海丰等公路建设,在海丰县创设万丰锡矿公司,辅助公益事业的发展。历任香港募捐抗战公债委员会常务委员,香港中华商会理事、会董,九龙商会董事长,九龙旅业商
叶辅平
  叶辅平(1902—1939),原名全,惠阳县秋长镇周田村人。叶挺胞弟。清宣统元年(1909)入私塾。民国12年(1923)创建周田农会,自任会长。民国14年(1925)11月任叶挺独立团军需主任。民国15年(1926)5月,参加叶挺独立团北伐先遣队。民国16年(1927)3月,升任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军需主任。5月,筹集粮食3万余斤和大批军用物资供应中央独立师,为平定夏斗寅叛乱,保卫武汉作出了贡献。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
(19021939)
杨寿昌
  杨寿昌(1866—1938),字果庵,惠阳县良井镇草塘下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光绪十四年(1888)入两广最高学府广州广雅书院,成为该书院首任山长梁鼎芬的门生。廿八年(1902)应梁鼎芬聘请任教于湖北的两湖书院;秋,因母病回惠州,任惠州劝学所长和惠州梌山师范学堂校长。竖年,应聘为两广武备学堂教员。卅一年(1905)在两广高等学堂主讲经学。民国初年(1912)任两广陆军学校历史教员。民国3年(1914)受聘为两广高等师范经史教
(18661938)
钟作新
  钟作新(1885—1937),又史奇惠。惠阳县水口镇下村人。17岁到日本成城学校就读,后转入山口商业高等学校。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与谭人凤、宋教仁、黄兴等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后,回国参加光复惠州之役。袁世凯任总统后,钟赴日本明治大学深造。二次革命期间,回东江地区率义军响应革命,历任统领、团长、旅长,驻防惠州。民国5年(1916)创办水口两等小学堂。民国8年(1919)后,先后在沈阳兵工厂、金陵兵工厂任财政,在广九路局任计政。
(18851937)
严德明
  严德明(1884—1935),原名东生,字佛祯,惠阳县水口镇水口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加入同盟会,参加惠州起义。后主持东江同盟会活动,负责军械接运和联络工作。武昌起义爆发后,组织民军参加光复惠州之役,任循军第一大队大队长,东江司令,第一旅旅长。民国元年(1912)任惠州督办。民国5年(1916)参加讨龙(济光)斗争,组织民军在淡水起义。后被孙中山派往海外,进行筹款和联络工作。民国24年(1935)病逝南京。
(18841935)
黄奋锐
  黄奋锐(1904——?),别号无咎。惠阳县人。民国13年(1924)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毕业后历任军校政治部编纂员,入伍生政治部科员。后入中央训练团党政班、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学习结业。参加北伐战争。民国16年(1927)随校迁南京,历任中央军校政治训练处上校秘书长,中央训练团星子特训班第三大队副大队长,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委会上校干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部少将副主任。抗战期间,负责军备物资运输工作。后退役。
叶锡康
  叶锡康(1902—1929),别名一夫。惠阳县淡水沙坑连塘面村人。因家贫,高小毕业后失学。其父是中医生。锡康承父技行医维生。民国15年(1926)春,在沙坑农会领导人叶文匡的支持下,锡康发动沙坑、周田等村庄的进步青年100多人,组织了“沙周青年鼎新会”,在十一间小学开办农民夜校,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1928)任中共惠阳县委执委。民国18年(1929)2月,任中共惠阳县城、惠州府城两城工作委员会委员。同
(19021929)
陈秋霖
  陈秋霖(?—1925),惠阳县人。民国8年(1919)12月任漳州《闽星》半周刊,次年1月任《闽星日报》总,刊、报均是援闽粤军司令陈炯明创办。民国9年(1920),陈秋霖随粤军回穗,创办《星报》,后并入陈公博、谭平山主办的《群报》。民国11年(1922)秋霖主持《群报》,代陈炯明主办《香港新闻报》。民国13年(1924)7月19日,受廖仲恺鼓动,秋霖改报名为《中国新闻报》,发表《我们的宣言》,声明拥护孙中山,脱离陈炯明。不久,到广州主持
叶匡
  叶匡(1887—1916),又名启棻,字一吾,惠阳县人。归善(今惠阳)中学堂及商船学校肄业,日本横须贺海军学校毕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回国参加光复上海之战,任炮队指挥官,踞守江南制造局。后率军与清军战于武汉蛇山,继而赴九江,与李烈钧等协降海容、海琼及海筹等舰艇,任第二舰队参谋官,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参谋,北京政府海军部参谋。民国2年(1913)在上海参加讨伐袁世凯,任吴淞要塞司令,失败后避居新加坡。
(18871916)
欧榘甲
  欧榘甲(1870—1911),字云高、云樵,别号云台、伊庵、伊厂、太平洋客、无涯生、海天。归善县(今惠阳)淡水人。康有为门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先后任《知识报》、《时务报》笔政,撰文宣扬变法。冬,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教习。戊戍政变失败后,在日本协助梁启超编《清议报》,撰《中国历代革命说略》,鼓吹革命。光绪廿九年(1903),与唐琼昌等创办致公党机关机《大同日报》,欧任总。著《新广东》,主张广东独立。后因攻击孙中山,被逐出报馆,赴新
[] (18701911)
余瀚
  余瀚,生卒年不详,清代浙江人。道光初期任归善县知县。勤干严明,精通历史,了解现实。办事不分昼夜,一心一意要治理好归善。他征收捐税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方法对头,老百姓都很乐意交纳。他办案精明,明辨是非曲直,破案神速。乡村发生或大或小的案件,为了解实情,他都急急亲自前往。有人劝他不要累坏身体,他说:“生死在命。做了官,就要为民作主,凡事都不可以松懈!”由于整天奔忙,他竟劳累过度,死在乡间的路途中。出殡之日,满街满巷都是身着丧服、哭声不断的老百
[]
任建伦
  任建伦,字襄阁,生卒年不详。清代归善县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授江西省建昌府建昌县知县。一上任,就兴修学宫,改善学生膳食,培育拔尖人才,鼓励农民多种多养。一年,建昌县旱灾。建伦详细了解旱情后,下令暂不征收捐税,并打开粮仓赈灾。全县百姓全部保住了性命。因政绩优异,上级调他任南城县知县。还未上任,就因病辞职归田。离建昌之日,满路都是建昌县的百姓,哭着送他上路。
[]
陈鸿猷
  陈鸿猷,字蔚其,归善人。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曾率乡人抗御海盗,出资在县内海港隘口筑靖安炮台,海盗从此未敢犯归善。惠州知府伊秉绶迁惠阳书院于丰湖,募工集资,都是鸿猷所赞助。官至高明县训导。书法闻名遐迩,时人得其片纸只字皆当作墨宝珍藏。
[]
陈大绩
  陈大绩,字乃庆,生卒年不详。清代归善县人。诸生(秀才)。乐善好施。凡是建、营、修、造,他都急公好义,捐银赞助。乾隆五十一年(1786)归善饥荒,大绩减价卖谷1500石(十斗为一石)。嘉庆七年(1802)归善饥荒,大绩捐谷五、六百石,挨户分给乡村饥民。廿二、廿三年(1817、1818)归善大饥荒,一斗谷卖银二钱。当时大绩家里无储粮。他就从远方买来粮食,捐赈乡民。知县陈哲旌表他“尚义先声”。巡抚王安国旌表他“乐善不倦”。
[]
叶维儒
  叶维儒(1921—1994),又名叶启明、叶明。惠阳县秋长镇茶园村人。出生于香港一个海员家庭。“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938)12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任警卫员,先后动员弟妹5人参加东江纵队。民国28年(1939)12月,任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警卫班长。民国30年(1941)12月至民国32年(1943)10月,历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惠阳大队手枪队副队长、队
(19211994)
叶钦和
  叶钦和(1903—1986),原名志元,别名志鸿,惠阳县秋长周田人。民国14年(1925)参加省港大罢工,任汕头罢工委员会纠察委员会书记、汕头建筑总工会书记。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赴新加坡从事华侨工作。抗战初期,历任新四军筹建处接待副官,军部副官处科长,副官处副官科长,军部军医处科长,副官处第三科长、代理处长,第二师供给部工业生产科长;安徽淮南行署财经委员兼飞马烟草公司总经理。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中军区生产
(1903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