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历史人物介绍
王道夫
  王道夫(1235~1279年),字以行,号见雷,番禺县东圃车陂乡(今天河区车陂街车陂村)人,祖籍山西太原,另一说原籍福建蒲田。王道夫生于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出身书香门弟。王道夫生于乱世,父母对此子寄予厚望,愿他成长为国效力,其名为道夫者,正道以行,尽忠报国;号见雷者做事雷厉风行,为人轰轰烈烈。长大后,王道夫聪明过人,乡试取为秀才,省试取为举人,随后第一次临安赴考,结果落榜。后来王道夫拜名士陈大震为师,修文习武,常以岳飞作
[] (12351279)
简德棉
  简德棉(1958~1979年)。1958年3月,生于新塘村。1973年7月,毕业于新塘学校初中班。同年9月,在新塘果园场第二作业区第五生产队工作。1974年8月,调新塘果园场农机站。由于思想进步,工作积极,1978年8月,被党组织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1978年11月,应征入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84分队八-士。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谅山战役中英勇作战,壮烈牺牲。年仅21岁。1983年8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
(19581979)
简振友
  简振友(1920~1945年)。1920年生于新塘村,排行第五,住东约启明大街东胜里6号,以耕田为生。1943年,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参加青年抗日大同盟(简称抗盟),任新塘抗盟宣传委员。是年冬天,与简锡兴、简应等抗盟成员,伏击并击溃了前来新塘0稻谷的一个排伪军。保护了村民利益。1944年,参加东江游击纵队四支队,抗击日、伪军。是年春天,与四支队简应等人到谭村,把前来0村民钱财的两名敌伪便衣中的顽抗者击毙。是年冬天,与四支队简锡兴、简应
(19201945)
简锡兴
  简锡兴(1915~2000年)。1915年11月9日生于新塘村,年轻时曾就读黄埔军校。1938年前经常扛着-,以打猎为名到凌塘村梁池等同志处接受抗日救国的思想教育。后来,积极参加抗日救国队伍,并在徐幽明、梁池等人的带领下,参加抗日青年大同盟(简称抗盟),开展交通、通讯联络、送情报,掩护地下工作人员,贴传单、宣传抗日救国等活动。活动范围遍及新塘、凌塘、龙洞、长湴、土华、番禺、顺德、中山、东莞、宝安等地。1943年简锡兴任新塘抗盟小组组长,
(19152000)
黄旧
  七八十年代,黄村医生黄旧,因擅长治疗肾炎而远近闻名。黄旧务农出身,据说其医术得自本村黄达森真传。从此,黄旧潜心钻研诊治肾炎良方。黄村盛产茄子,黄旧就地取材,以白茄瓜入药,配之以其他药材,制成专治肾炎药,疗效显著,治愈肾炎患者甚多,名噪一时。慕名登门求医的肾炎患者,纷至沓来:有邻近村乡的、也有外省甚至港澳的。黄旧已故,其后人继续用他的土药方医治肾炎病人。
黄有年
  黄有年。黄有年是黄子贤七世孙。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进士,敕授文林郎。上 书《外宽内明整治莆田书》,钦准,授福建莆田知县。有年任职期间,筑工事,修城堡,以御倭寇,兴修水利,治理河道,发展交通,力劝农桑,重视教化,甚得民心。任职十年,政绩斐然。清代嘉庆十八年(1813年),子贤黄公祠重修,菱塘司永昌堂送楹联:“骏马登程立纲常,展咸淳,鹿步支蕃,一显梅江孝友;飚麟拔萃恢先绪,连戊子,莆田政绩,三现扬颖宽明”。2001年,公祠重修,广州萝
[]
凌应恬
  凌应恬(1954~2006.10),前进宦溪村人,务农为生,1997年7月1日起任职前进村治保会治保队员。曾多次英勇追捕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2006年9月30日晚,七八名歹徒驾驶一辆白色面包车,在前进莲溪东路一间正在开门营业的士多店抢掠。正在前进文化广场值班的凌应恬接到警讯后,马上骑上摩托车协助公安民警追捕。在黄村北路的铁道旁抓获多名劫匪后继续追捕的过程中,凌应恬被突然从身后高速驰来的一列火车撞倒,伤重身亡。
(19542006)
秦明纲
  秦明纲(1862~1926年),字贵登,号祥光,石溪村人,秦氏岭南始祖秦悦会的第十九世孙。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五品同知。从事商界,开办丝绸庄、丝厂,在广州沙面开设时昌洋行,人称“MERCHANT登”,为广州知名富商。曾支持孙中山革命,受托执掌“粤军政府募捐军费钤印”大印,筹集经费。清宣统三年(1911年),倡议重建石溪牛牯石埗头和石路。此事共募集1373元,其中秦明纲出资400元(见第十三章文物古迹“修建牛牯石埗头碑”)。秦明纲
(18621926)
凌震
  凌震(1235~1315年),字国威,号雷门,番禺县东圃宦溪乡(今天河区前进街宦溪村)人,原籍福建莆田。父凌栋封武经大夫,凌震为嫡长子(根据附录《古制置使凌公神道碑》“公讳震,莆田人,参知政事成八世孙封武经大夫之冢子也。”。“冢子”即嫡长子)。南宋后期,凌震中进士。后升任广东都统,官封二品,于是举家迁至广州。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皇太后带着年幼的宋恭帝宣布投降。南宋益王赵昰逃至福建,即位为宋端宗,改年号为景炎
(12351315)
秦悦会
  秦悦会(1159~1224年),又名曰会,别号石溪,南宋进士,曾任南雄府君别驾,宋朝文学家秦观第十代孙,祖籍金陵常州府无锡县,秦姓入粤始祖。今天河区石溪村秦姓始祖。据说,大约在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元朝军队南下攻占广州。有一天,元兵到石子粟村寻仇,向秦悦会打听石子粟村在哪里。秦悦会误听问他是谁,便告知是石溪。结果元兵找不到石子粟村,就离开了,村民性命却得以保下来。为纪念秦悦会的救命之恩,人们将秦悦会的别号石溪作为村名。从此石子粟村
[] (11591224)
冼文思
  冼文思(1931.9~),1951年参加土改工作。同年11月任番禺五区横沙乡工作队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1956年成立冼猎杨乡,任乡党委书记。1958年成立沙河人民公社,任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宣传部长。1962年,沙河公社分为龙洞、沙河、石牌3个公社,冼文思在石牌公社任党委书记。1962年农历五月初三(6月4日),冼石事件发生,两村村民都很激动。特别是当天下午,石牌开了一枪,冼村有些干部沉不住气,也要拿枪,冼文思坚决不让,
冼莲娣
  冼莲娣(1926.6~),50年代任第一届冼村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冼村高级合作社社长。曾任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曾组建冼村乡农村信用社并任主任。1955年参加广州市委组织的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赴海南参加建设,任广州青年合作社社长、支部书记、海南通什红旗公社蔬菜场场长。1957年9月,以省妇联执委身份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0年在海南畅好农场退休,现定居冼村。
冼章浦
  冼章浦(1925.2~),童年在冼村读书,少时在冼村务农。1950年参加土改运动,成为土改队成员。土改结束后,当选为冼村乡委会委员。1951年5月,由石牌区政府保送到广州市合作局工作,成为市合作局组社工作队成员,在石牌区开展组织供销合作社的工作。1952年3月后,长期在郊区供销社工作。曾在石牌、三元里供销社当主任,也曾在郊区供销社当科长,在郊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任经理。1966年2月,调郊区人民委员会(即区政府)任财贸办公室副主任。196
阮绍麒
  阮绍麒(1925~2000年),广州市人。1931~1943年,先后在小学、中学及国立广西大学读书。1946年,在香港太古船坞当技工。1948年,任石井第四小学教师。1949年后,在东莞第十五小学任教导主任。1952年起,在广州市郊萧岗、猎德村任教师。1959年后,在石牌小学任教师至退休。1980年6月至1984年7月,兼任广州市郊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84年7月至1987年4月,兼任广州市郊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
(19252000)
曾志清
  曾志清(1968~1996年),天河区银河村人。曾志清自幼在家务农,16岁初中毕业。1987年家乡征地,曾被招进广东省建材进出口公司当职工。1994年,曾志清辞去省建材公司职工的职务,回乡当了银河村治安队队员。曾十分热爱治安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机智勇敢,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做好治安巡逻工作。1995年6月的一天下午1时左右,曾在汽车配件城巡逻时发现轮胎店附近有3名可疑男子,原来这3人是持枪抢劫疑犯。曾率先前去检查并与之搏斗,最后在队友们的
(19681996)
樊伯贤
  樊伯贤(1916~1993年),番禺县龙眼洞乡(今天河区龙洞街龙洞村)人。民国27年(1938年),樊伯贤考取中医师执业证书,与友人欧子卿在广州市惠爱路合办一间民生堂药店,做坐堂医生。1955~1957年,樊伯贤到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广州中医学院前身)学习,深研中医理论。1958年被吸收到广州市郊人民医院(即今白云区人民医院),担任公职。他开创了该院的中医科,并历任科主任、门诊部主任、院务委员等职务。“文革”期间,他因家庭成份问题被遣回
(19161993)
汪德亮
  汪德亮(1905~1990),广州市人。汪12岁时便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民国11年(1922年),清华学校中等科毕业。民国15年,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民国15年至民国20年,先后在美国彼保德师范学院、威斯康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民国20年,汪怀着“教育救国”之志返回祖国,在武汉大学任教。次年,汪参加了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到河北定县教育实验区,试办乡村教
(19051990)
苏英法
  苏英法(?~?),广州沙河花生寮人。民国时期,苏曾先后任番禺县东区国民党党部委员、龙眼洞堡田亩税收委员、番禺合群运输公司总经理、番禺八桂中学校董、广州市东郊土地登记周局长、番禺县明伦堂委员。民国23年(1934年)1月,任番禺县第二届参议会副议员。民国36年,任番禺县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民国14年(1925年),苏任番禺县东区国民党党部委员时,曾挑动龙眼洞村与长湴村两村村民械斗。民国16年(1927年),禺东公路修建,苏掌握了筑路权并私
[]
李湛
  李湛(1884~1913),字杭进,号竹贡,清光绪十年(1884年)出生在番禺县鹿步司大水圳村(今沙河镇天河村)农民家庭。李家中有7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二,其三、四、六弟送与他人为继子,五妹在母舅家长大。李少年丧父,对母亲特别孝顺,对兄弟也很友爱,劳苦之事常争着做。李童年读过几年私塾,年少便务农为业。李性情和蔼敦厚,对朋友慷慨大方,素有大志,言行举止与众不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24岁,任南海县漖表乡民团长,并由胡毅生、朱执信
[] (18841913)
卢昌
  卢昌(?~1854),又称卢八、卢八万、卢八万仓。番禺县鹿步司冼村(今沙河镇冼村)人。卢昌务农为生,自幼习武,使一把大关刀,武艺出众,而且步履如飞,人称“草上飞”,颇受乡人敬重。清咸丰四年六月十一日(1854年7月5日),受太平天国革命迅猛发展的鼓舞,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在佛山发动起义。陈显良在番禺新造响应,称“统领水陆兵马众大元帅”。起义军头裹红巾或腰缠红带,蓄发易服,史称“红巾军起义”。七月初五,陈显良率部千余人进驻三宝墟,卢昌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