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名人录
吴凤典
  吴凤典(1840~1906),又名泰,字雅楼,壮族,那琴乡上伴屯人,黑旗军虎将。吴凤典长得壮实,很有力气,富有学识。家贫,20岁时离家到琴烦、板布村(今扶绥县地)寻亲戚找活计。 当时, 农民起义首领吴凌云在岽罗建立“延临国” , 打击豪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吴凤典加入吴凌云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散落越南,吴凤典聚集五六十人,自为首领。10年后,于同治十年(1871年)从东潮(越南地)率队伍到保盛(云南河口地)投刘永福,被任为黑旗军左营管带(营长),后来刘永福还介绍其妻妹与凤典妻。同治十二年十一月,法军派遣其远征队队长安邺率兵攻占河内,越南阮氏王朝求助于时在越南的刘永福黑旗军,黑旗军
[] (18401906)
磨现琼
  磨现琼( ~1861),壮族,廪生,南乡(今叫安乡)那等村人,土豪。清咸丰三年(1853年)冬,罗国祥、陆高鸿等在平偕圩倡“拜台”,领导农民起义,当局称为“匪贼”作乱而束手无策,磨现琼等豪绅密约设立“清平团”,两次捐银往广东和宣化招募雇请“练勇”来攻打平偕圩,但未能取胜,后来自练“土勇”,于咸丰五年二月再攻打平偕圩,四月始破,四五千农民武装死伤大半,陆高鸿率领余部奔往忠州(今扶绥县地)。七月,陆高鸿探知磨已到岽心等地围剿起义军,便自忠州突袭上思县城,一举成功,磨急向上禀报,请吴观察坐阵那托屯指挥,派兵勇围困起义军,命各村砍荆棘竹木,环城围栽,到次年四月攻破州城。咸丰七年,磨现琼在佛子圩设立“
[] (?~1861)
黄小林
  黄小林(1925~1968) ,壮族。原名云龙。广西上思县叫安乡那润屯人。1948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小林在读中学时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一个外围组织。暑假回家时在那当圩组织青年“读书会” ,阅读进步书刊,后来许多青年投身革命成为骨干。1948年1月,于南宁高中毕业即到横县参加粤桂边游击队,后转移到十万大山。同年春,派回家乡上思县西部的乔贡村一带开辟新区。同年秋,任上思十万大山西区武工队队长。同年冬,调任凤凰山南区武工队长,开辟以那当为中心的东至百仓、板门,西北到那审、平板及凤凰山各村的游击新区,培养了一批青年成为地下工作和武工队的骨干。并利用其父亲任国民党政府要职的影响,
(19251968)
陆高鸿
  陆高鸿( ~1856),壮族,东乡(今思阳乡)枯厚屯人。农民起义首领。清咸丰三年(1853年)冬,陆高鸿同西乡那乐村(今叫安乡板细村那乐屯)罗国祥于平偕圩(今高福村那民屯西南)倡议“拜台”,组织领导农民起义,第二年春夏间,参加起义的农民很多。《上思州志》载:“西南一带几乎无地无之。”州府当局束手无策。五月间,土豪磨现琼纠合乡绅组织地主武装“清平团”,并捐银1000两往广东招募“练勇”来攻打农民起义军,七八月间起义据点华兰圩和板细圩先后被“清平团”攻克,罗国祥被俘而牺牲。十月,外地农民武装在周霖、陆大叱旗等率领下进入上思,与陆高鸿等会集平偕圩,农民武装队伍共四五千人,声威大震,磨现琼等又捐银3
[] (?~1856)
黄名山
  黄名山(1902~1931),原名黄振松,壮族,那琴乡那琴村人,上思县第六区农民运动领导人。黄名山出生于农民家庭, 9岁就读于村小学。后因生活贫困,曾一度辍学在家,由其父指导自学。复学后16岁高小毕业,成绩优异,被村中父老聘为小学教师,不久,因土豪嫉妒,受讥讽、排斥而愤然辞职。1926年10月,他参加国民党上恩县党务训练班,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广西各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黄名山被农民运动的声势所鼓舞,在“党训班”只学习2个多月(定6个月) 便提前回家。同刘福善、孙兆征等一起,投身农民运动。经过2个多月的宣传发动,那琴、大替、岽楠、那标、桃源、下英、寺蒙、那派、那夏、那俩
(19021931)
林俊廷
   林俊廷(1876—1933) 字苒田。上思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入绿林,后充当头目。二十二年受苏元春招安,任先锋队管教,不久升任管带。二十九年转属陆荣廷,任督带。宣统三年(1911)升巡防队统领,次年任广西第二军统领,驻龙州兼边防对讯督办,担负龙州、凭祥、宁明、思乐(今属宁明)一线边防治安。1916年任广西护国军第一支队司令,1917年任护国军粤桂联军第二军司令,入湘北伐。次年退回广西,任桂林镇守使,晋陆军中将、俊威将军上将广西督理等衔。1921年发生第一次粤桂战争,粤军入桂,陆荣廷战败通电下野,遂避往黔桂边境。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粤军调回广东,广西境内自治军纷起,被推为广西自
(18761933)
黄著才
  黄著才(1924.10~1986.1),叫安乡叫安村仁里屯人,壮族山歌手。少时家贫,高小毕业后跟随父亲种田和到防城县开饮食店。性格乐观旷达,青年时喜爱壮族山歌,常跟“春牛队”唱“春牛歌”,得到老歌手传授。1956年到县配种站当养猪工人,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山歌,先后在县文化馆油印刊物和县农民报上发表壮话山歌数十首,宣传时事政策。1965年“四清运动”时,他被指为唱“黄色山歌”,受到批判斗争后开除公职。1969年,县和公社的革命委员会把黄著才所在的仁里屯和怀白屯及那兰圩办联合生产队,取名“九大联” 生产队, 以纪念中共九大的召开。合并后社员劳动不积极。黄悄悄唱道:“怀白那栏九大联,活学活用老三篇,太
(19241986)
黄高煌
  黄高煌(1921.3~1984.8),原名黄巨康,壮族,公正乡何楼屯人,上思县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黄高煌幼年时父亲离家外出不归,由母亲和祖父抚养,曾寄居外祖母家读书,高小毕业后接触到革命书刊,后参加“学生军”创办的“文化传播站”和“抗日救国战时工作队”活动,积极宣传抗日。民国32年(1943年)在邕宁县檀眼和防城县大勉、录虾、企沙等小学任教师, 在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秘密参加革命活动,同年5月加入共产党。次年冬,桂南、粤北两次沦陷于日本侵略军,他奉命回县东安地区开展工作,通过社会关系,进入东安乡自卫队并任队长。民国34年6月,十万大山革命核心领导小组成立,黄高煌任组长,着手筹备武装、经费,为武装
(19211984)
韦尧卿
  韦尧卿(1895~1976),本名韦布典,壮族,公正乡那齐村枯标屯人。韦尧卿是上思“小南”地区的著名富户,年青时贩卖过猪、牛和铜仙。民国25年 (1936年)因贩卖枪枝被国民党县政府逮捕,判处死刑,后以15万枚铜仙赎回。民国27年,韦尧卿和梁彪进、张生利、陆元勋等,组织农民反“三征” (征粮、征税、征兵) ,先在枯标屯召开秘密会议,印发传单,后在枯萎圩(今枯蒌屯附近)召开四五百人的大会, 歃血为盟。韦被推为总指挥。次年7月,县政府派30名警察到板门屯催征粮税,韦尧卿等即率农民武装300多人攻打驻板门的警察,一天不克,特管区部队400多人赶来援救,农民队伍撤回那齐。县政府派兵到那齐屯扫荡,村里许
(18951976)
赵建谟
  赵建谟(1926~1949),壮族,平福乡汪城屯人。出生于富有的家庭,父亲赵炳荣曾任国民党军官和上思县县长等职。 赵建谟7岁时入南宁粤华小学读书,后在南宁读初中。1940年日本侵略军入侵桂南,南宁沦陷,他随校迁到融县三江,初中毕业后曾加入广西学生军战地工作团,参加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昆仑关之战。1941年考入南宁高中,同友人创办《绿洲》文艺月刊,后被国民党当局查封。1944年高中毕业后,往龙茗县中学任教。1946年考入桂林师范学院英文系,后改考广西大学政治系。1949年夏天,赵建谟离开广西大学(校址在桂林) 赴桂北游击区,5月初参加“爱群”游击队任政治服务员,化名丁洋,不久,加入中共党组织。有一次
(19261949)
黄壁光
  黄壁光(1923~1949),壮族,东安(今公正乡)福渠屯人,出身农民家庭,1942年秋,到防城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7年10月,上思革命武装起义,黄家兄弟三人参加了游击队。壁光先后在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团独立营一连任战士、班长、排长,工作积极,战斗英勇。1949年春被选调到主力部队,不久在新组建的主力部队——粤桂边区三支队二十六团一营第四连任副连长,经常战斗在邕宁、灵山、钦县交界地区。是年8月,壁光被吸收为中共候补党员。1949年8月下旬,国民党广西保安第五团一个营到邕宁的那楼地区扫荡,杀害革命群众8人,烧毁民房70多间,抢走稻谷等大批财物。三支队得到情报,
革命烈士 (19231949)
黎国璞
  黎国璞 (1943~)笔名绿芽。壮族。广西上思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群文系函授班。1962年参加工作,历任农场会计,铸造厂工人,南宁市城北区政府文化站站长、文教科副科长,南宁文学院院长,南宁市作协主席及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副书记,红豆杂志社社长、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广西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编剧。著有长篇小说《乱世枭雄》、《大男大女角逐的海滩》,长篇传记文学《邓小平传奇》、《邓小平》、《-与奠边府》,诗集《大海的洗礼》,短篇小说集《牧虎人》,中篇小说集《铺满鲜花的陷阱》、《桂花楼的姑娘们》,电视
孙兆征
  孙兆征(1885-1932),壮族,出生在那琴乡那琴村,那琴农民运动领导人。兆征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二。农运初期,在那琴圩开铺店经营小杂货,以生意为名经常聚集志同道合的农民商量农运事情。民国15年(1926年) 初,孙兆征经常来往苏圩、吴圩,考察那里的农民运动。同年9月,作为那琴乡农民协会的代表应邀前往参加邕宁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回来后,在省农运特派员的指导下成立县第六区农民协会筹委会。 翌年3月,第六区农民协会宣告成立,孙兆征被推选为执行委员。在执行委员中,孙年纪较大,且为人耿直,见多识广,善交朋友,大家推他负责对外联络工作。区农会领导农民打击土豪、抗税捐的斗争,孙兆征带领20名农军到东屏圩的
(18851932)
刘福善
  刘福善(1894.7~1931.11) ,壮族,上思县第六区(今那琴乡)大替村人。高小毕业后在本村任小学教师。为人性格倔犟,勇敢坚定,刚直不阿,外号“铁蟋蟀”。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广西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民国16年(1927年) 3月,经过宣传发动的第六区农民成立了农民协会,刘福善任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大替乡执委。刘和其他农协领导人在省农运特派员、中共党员唐光天、唐希贤、廖光华的指导下,把打土豪、反-和反捐税斗争搞得有声有色,却遭到土豪劣绅的抵制、反扑。刘福善说,-土豪不除,农民就没有出头的日子。18年12月24日,刘福善带领10多名农军闯入极力反对农会的那琴乡团总的家,把团总揪出来枪决。不久又
(18941931)
冯道学
  冯道学(1921~1968),瑶族,在妙乡有生村公德屯人,瑶族领导干部。冯道学18岁入广西特种教育师资训练班学习(当时瑶族被称为“特种民族”),23岁毕业于桂岭初等师范, 不久, 任国民党上思县县党部助理干事,后任上思县参议员。民国37年(1948年) 秋回家务农。1949年7月后,拥护革命,解放后任在妙乡政府办事员,以后先后在县人民政府实业科、宾阳专署民政科和广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任干事,1954年任上思县第七区副区长。1952年2月~1955年7月为桂西壮族自治州政协委员。 1957年5月为广西代表团的成员,参加赴北京向中央汇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意见。 1958年2月被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
(19211968)
黄维章
  黄维章 (1889~1952),壮族,公正乡那罗屯人。省立师范肄业,青年时参加辛亥革命,曾在黄明堂(钦州人)部任职。代理过旅长。后辞职归农。民国28年(1939年)日本侵略军在钦州登陆后,黄维章参加了联村抗日会和抗日自卫队。31年后,先后当选为上思县参议员、参议长。34年冬改选参议会时落选,受到东屏乡乡长的讥讽,黄维章写四句诗作答:“瘴气乌烟天地暗,桑田沧海地皮更;江山劫后悲萧瑟,谁为苍生抱不平?”民国35年初,中共组织派人向黄维章宣传党的政策,争取他同情和支持革命,黄毅然派一名孙子寻找游击队负责人,要求入伍。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和县参议长知道此事后,联名写信要他“三思而行”、“悬崖勒马”。黄
(18891952)
林密
  林密(1904~1968)原名志本,又名林徐,壮族,叫安乡叫丁屯人,国民党军少将。林密于民国12年(1923年)7月入国民党军队任司书、军需,3年后回家务农。民国16年入黄埔军校广西分校受训2年, 毕业后任副官、参谋等职。19~25年任南宁军校队长、助教、教务处组长,随后任军队营长、副团长、代理团长。参加过北伐。“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战场负伤进后方医院治疗。27~30年任团长、龙州民团副指挥兼参谋长和-处处长、绥靖公署参谋长。31~34年任玉贵师管区副司令、-参谋部参谋、桂东师管区少将参谋长。37年出席南京国民代表大会。38年1~8月,任广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驻百色镇。1949年
(19041968)
花衡山
  花衡山(1926~1950),原名花桂香,壮族,第四区那伯村赖忒屯(今思阳乡那板村)人。花衡山出生贫农家庭,1948年冬于上思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后,在本屯小学任教师,开始受进步老师的影响,倾向和支持革命。1950年考入“上思县青年干部训练班”,尔后,被推荐到宾阳专区干校学习, 3个月后结业,回乡任板烹村农民协会副主任。花衡山工作热情积极,常同其他村干部一起爬山越岭深入各屯,教唱革命歌曲,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常常工作到深夜。-武装土匪-期间,板烹村有土匪盘踞,土匪头子扬言要杀村干部,花衡山的工作环境艰险,任区干部的一位同学对他说:“你身居险境,平时要多加警惕呵!”他笑笑说:“革命前辈抛
(19261950)
苏再莲
   苏再莲(1919~1983),壮族,思阳乡平钱屯人,教育工作者。苏再莲民国34年(1945年)于南武师范毕业后,到那荡中心小学任教师,这段时间,他参加了进步人士办的“青年读书会”,秘密阅读马列主义的书籍。次年, 任思阳中心小学校长,不久到柳州等地求职。1950年9月任上思初级中学教导主任,1950~1953年,上思初中的校长由县长兼任,苏再莲代理学校的行政工作。苏爱护师生,严格治学,要求教师认真讲课,讲究仪表,要处处为人师表。他兼任文科的一定课程,还常到班上听课。晚上,坚持“点呼”,常亲自视察学生宿舍,防止学生晚上看书过度,影响休息。1968年“文革”中,苏再莲被残酷斗争,强迫体力劳动年余,
(19191983)
全部上思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