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区名人录
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爱国人士。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1965年(74岁)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1969年逝世于北京。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合一起驱赶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八年抗战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并屡有胜果。 李宗仁早期概述早年就读于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后入桂林省立纺织习艺厂当学徒。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18911969)
吕调阳
  吕调阳(1516~1580) 字和卿,号豫所,桂林市人。吕调阳自幼聪明好学,6岁便离家读书。嘉靖十三年(1534),18岁的吕调阳乡试中举。嘉靖二十九年(1550),高中榜眼,授翰林编修。嘉靖三十五年(1556)出任会试分校官。父母相继去世,吕调阳回乡守丧。直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吕调阳才重回翰林,任国子监司业。隆庆年间,吕调阳先后出任南北两京国子监祭酒。因其曾从师于国子监祭酒、阳明学派学者“永康学”的代表程文德,遂以永康之学教授诸生。他在任时,重视道德教育,抛弃传统的注入式,代之以启发式,并以身作则。后又升任南京礼部侍郎。隆庆五年(1570)充会试考官。万历元年(1573),受张居正的
[] (15161580)
陈继昌
  陈继昌是乾隆朝著名宰相陈宏谋的玄孙。他自幼就博览群书,勤奋苦读,不断激励自已上进。嘉庆十八年,陈继昌参加广西癸酉科乡试,得中解元。嘉庆二十五年先是礼部会试再夺会元,又抱病应殿试。因有病在身,勉强对策,仅得答完卷。阅卷大臣拟为一甲第二名。知贡举的曹振镛说:“本朝百余年,三元仅一人,无以彰文明之化。”改为首列,使陈继昌夺魁天下。至此,他连中“三元”,声名大振。后来参加朝考,又获第一,故此又有“四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高中状元后,授职翰林院修撰。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道光六年(1826),陈继昌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年,
[] (17911846)
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两人多年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手驱逐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长,然而中华民国国民0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前往台湾,于1966年在台北病逝。白崇禧是桂系新军阀中,仅次
民国十大军阀 (18931966)
李观象
  李观象,五代后期临桂人。先在楚国辰州刺史刘言帐下任掌书记职。后周广顺元年(951年) ,楚恭孝王马希范弟马希崇篡位,将恭孝王囚禁于衡山。刘言兴兵讨伐,率大军进攻潭州。马希崇派使者求和,李观象向刘言献计,说恭孝王的旧将还驻扎在长沙,他们必不肯坐视潭州落入别人之手,不如先发檄文令马希崇杀了他们,取潭州之事放到以后再说。刘言依计行事。马希崇惧怕刘言,为使刘言退兵,果然将恭孝王旧将杨仲敏等10多人的首级献到帐前。刘言因此威势大增。刘言去世后,李观象依附武清军节度使周行逢,任节度副使,辅佐周行逢征服了洞庭湖以南广大地区。周行逢死后,他继续辅佐周行逢之子周保权。在张文表之乱中,周保权请求宋太祖派兵援助,战
[]
李天佑
  李天佑(1914~1970) 桂林市人。1928年夏,在北伐名将李明瑞部下当兵。次年春,被选送到广西教导总队学习,受到张云逸、李朴等共产党人的启发教育。1929年10月,随邓小平、张云逸等赴百色举行右江起义,并在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作战勇敢,由连长、副团长升至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战功显著。1938年8月,升任三四三旅代旅长,率部挺进吕梁山区,阻击西犯日军,累建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141970)
白先勇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白先勇2008年获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职务,2009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2011年受聘为
赵观文
  赵观文, 桂林市人。唐乾宁二年(895)应进士科,名列第八。后因落第举子指责考官崔凝营私舞弊,昭宗下诏于武德殿重试,并命翰林学士陆雇主持。昭宗亲自阅卷,认为观文“才藻优赡,义理昭宣,深穷体物之能,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辞艺精通,皆合本意”,遂钦定第一,成为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后人将其家乡桥头村之金钟山改名“飞鸾峰”,坊亦改名“进贤坊”。观文性耿直,不阿谀奉承。因言辞过激,得罪权臣刘季述;又因不愿与宰相崔胤同流合污,故辞官归里。桂州长史朱韫在新修尧舜祠落成之际,特请其撰写《桂州新修尧舜祠祭器碑》。清人于凌汉等在其家乡桥头村立“赵状元故里”碑以垂永久。
[]
陈宏谋
  陈宏谋(1696年—1771年), 中国清朝中期政治人物。字汝咨,曾用名弘谋,因避乾隆帝“弘历”之名讳而改名宏谋。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在外任三十余年,任经十二行省,官历二十一职,所至颇有政绩,得乾隆帝信任。革新云南铜政,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理天津、河南、江西、南河等处水利,疏河筑堤,修圩建闸。先后两次请禁洞庭湖滨私筑堤垸,与水争地。治学以薛瑄、高攀龙为宗,为政计远大。辑有《五种遗规》。乾隆三十六年卒。谥文恭。生平简介出生于桂林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一个普通农户家。雍正元年(1723)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1771年6月,船行至山东兖州韩庄
[] 清朝兵部尚书 (16961771)
胡德琳
  胡德琳,字碧腴,一字书巢,广西临桂人,乾隆十七年进士,转任多地地方官,历任什邡县、历城县知县,简州知州,济南知府等职。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东昌知府,四十年官满,短期任青州、莱州知府后,四十二年复任东昌知府。他是唯一东昌籍外在七贤祠享祭的人。他是位勤政爱民的官员,每到一地任职都流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政绩,在他任职的地方先后主修了《济阳县志》、《济宁直隶州志》、《历城县志》等。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氏两任东昌知府,社会、经济方面的业绩已无从查考,在文化建设上给东昌留下了众多的精神文化财富。据宣统版《聊城县志》记载,他到职后不久就重修了城隍庙。城隍是“剪恶除凶、护国保邦、守护城池”的
[]
马佩璋
  马佩璋(1903年——1962年12月4日),回族,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夫人。1903年生于桂林,出身于书香门第,肄业于桂林女子师范。父亲马健卿,母亲骆氏。父亲自幼饱读诗书,是清末贡生,曾任湖南永明县知事,民国初回广西任兴安县县长、广西银行常务董事等职,是桂林颇具名望的绅士。喜结姻缘媒妁之言1923年夏以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在孙中山的大力扶植下,发动了讨伐广西旧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统一广西的战争。1925年1月,时任定桂讨贼联军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的白崇禧率兵一举攻占桂林,将沈鸿英的队伍赶到了湖南境内。白崇禧以胜利者的身份回到家乡桂林。此时的白崇禧正是年轻有为、大展宏图之时。当年的马佩璋
(19031962)
褚德宏
   褚德宏(1754~1830年),茶洞乡褚村人。世代石匠,精工石刻。带着子侄、族人徒弟二三十人在桂林一带做石工,颇有声望。褚德宏的工艺有“三绝”:一是用“小散炮”可把山岩上几平方米的簿石板震松取下。二是工艺精细,石料用“石刨”刨平表面,光滑如洗,可见人影;加工后的石料棱角平整,结合处不见缝隙;所刻字迹、龙凤禽兽,生动逼真。三是起重搬运技术高超,很大的石料可用“天秤”提起运放自如。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陈继昌三元及第,两广总督阮元在广西贡院端礼门(今桂林市王城正阳门) 上建立“三元及第”坊,亲自书额,并选中当时在王城修缮的褚德宏为他刻字。在“开坊”大典宴上,阮元亲自为褚德宏敬酒。“三元
[] (17541830)
龙启瑞
  龙启瑞(1814~1858) 字辑五,号翰臣,桂林市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二十一年状元及第。由翰林院修撰历官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侍讲、湖北学政、侍讲学士、通政司副使、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等职。二十九年十一月,因丁父忧返回桂林。咸丰元年(1851)六月,受广西巡抚邹鸣鹤之命组织地方武装团练,对抗太平军。咸丰二年七月,省城桂林解围,“以守城出力”擢侍讲学士,赏戴花翎。咸丰六年以通政司副使视学江西,未至,迁江西布政使,“焦劳筹度”,忧患成疾而终。同治十一年(1872)入祀江西名宦祠。精通经史,善古文辞。早年随吕璜、梅曾亮习古文,受姚鼐影响,对古文经学、音韵、训诂、诸子有相
[] (18141858)
石觉
  石觉(1908~1986年),陆军上将,原名世伟,字为开。广西桂林临桂县宛田瑶族乡瓮潭村人。幼时家境贫苦,父亲外出当兵,一去渺无音讯。母亲务农兼做小本谷米生意,节衣缩食供他进宛田崇实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曾制作杠杆等简单机械,一人吊起数百斤重的石块,将高田基砌牢,引起村人惊异。民国13年(1924年)冬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5年1月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副中队长、营长等职。19年4月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后任第4师第1旅营、团长。同年冬,参加“围剿”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红军。22年,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24年冬,在陕北参加“围剿”红军。民国26年(1937年)7月抗日
(19081986)
张鸣凤
  张鸣凤, 字羽王,号漓山人,桂林市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曾任桂林府通判,后改任应天府通判。少好读书,有才名。应童子试,广西学政督学谢少南奇其才,对他说:“子不患不成名,患胸中无成书耳! ”因取两《汉书》授之,出巡辄携之行,数年学成。谪官四川保宁府(治今四川阆中),作《西迁注》以记途中所见名胜古迹。晚年居家, 经一年深入调查,广搜博采,写成《桂胜》18卷、《桂故》8卷。前书“以志形胜”,后书“以征故实”,为桂林古代记述风景名胜与历史人物的名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桂胜》“于地志之中,最为典雅”,谓《桂故》“其辞简而不支,博而有据”。广西巡抚蔡汝贤嘱其修《广西通志》未成而卒。平生
[]
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 字右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晚年号鹜翁、半塘僧鹜,桂林市人。清同治九年(1870)举人,后应进士不第。曾任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学士、江西道和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等职。从政期间,极力支持维新运动并参加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大肆捕杀维新派,鹏运频频上 书进谏,陈述救国之策,险遭杀身之祸。后弃官南下,讲学于上海南洋公学,晚年游历开封、南京、扬州等地,最后在苏州病逝。自幼喜爱诗词。进京后,参加以广西籍官吏为中坚的“觅句堂”文学活动,并致力于词的创作和词学研究。其词作工丽清雄,风格独创,为清末四大词人之一。提出“重、拙、大”的词学理论,为词
[] 清末四大家 (18491904)
李定申
  李定申(1958~1979年),1958年出生在广西临桂县两江镇金盆土村。父亲李桂森在镇粮所工作,是共产党员;母亲李意嫂是位勤劳的农村妇女。从李定申刚刚懂事的时候起,父亲就经常给他讲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战斗故事。他也经常和小朋友们做英雄炸碉堡的游戏。在小学课本上,他读了黄继光的英雄故事后,就在作文里写道:“长大了我也要当英雄!”在李定申幼小的心灵里有了当英雄的愿望,可是为什么要当英雄?开始他并不真懂。有一次他天真地问老师:“为什么那些英雄叔叔打仗不怕牺牲呢?”班主任老师回答说:“因为他们懂得,自己牺牲能换来祖国的光明、人民的幸福,使你们这些小朋友都能安安稳稳地上学啊!”李定申听后,深深地点了点
(19581979)
周德润
  周德润(1833~1892) 字生霖,桂林市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实录馆纂修、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文渊阁直阁事、经筵讲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右侍郎、顺天府学政等职。在任期间,以正直著称。曾上疏遣责崇厚擅自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力主弹劾江西巡抚李文敏、广西巡抚倪文蔚、两广总督张树声等贪庸失职,所奏均被采纳。中法战争爆发后,又三次上奏,坚决主张抗法,并提出了具体的抗法措施。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受命前往云南,会同岑毓英、张凯嵩办理勘定中越边界事宜。在谈判中,“与法使论界线,执志乘与争,更正久没入越之地三
[] (18331892)
屠楷
  屠楷 (1490~1561) 字良植,别号直斋,晚年自称隐山人,桂林市人。少聪慧,9岁入广西布政使司提学彭甫录所办学馆就读,又曾读书于南溪山刘仙岩。明正德五年(1510),年20乡试中解元,吏部尚书张璨以女嫁之。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曾任兵部车马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吏部文选司郎中、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为官30余年,任人唯贤, 为人正直,“独立无朋”。嘉靖三十二年3次上疏辞官归里,“归途送者填塞”。回桂后,杜门谢客,励志向学,生活简朴,“居第落落仅足蔽风雨”。赋诗作文,务求明理,不事雕琢。著有《铨司赘录》、《西隐漫稿》、《南京太常寺志》等。学问之余,徜徉山水,在宝积山、南
[] (14901561)
全部临桂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