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区名人录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
[] 北宋著名文学家 (10371101)
苏辙
  苏辙(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权吏部
[] 唐宋八大家 (10391112)
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询的散文多为论辩文,字字珠矶,句句珍宝;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人物生平青年游荡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苏洵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北宋祥符九年(1016年),约于此年苏洵开始读
[] 唐宋八大家 (10091066)
朱台符
  朱台符之父应举拔萃科,曾任度支判官,卒于殿中丞。朱台符小时聪明过人,10岁能写诗辞,曾作黄山楼记,认识他的人都交口称赞。长大一点后,善作词赋。当时太宗在廷试进士时,喜欢那些头脑敏捷、交卷较快的人。朱台符与同辈接受考试时,在很短的时间写成一赋。终登进士甲科,任过青州通判。召入直史馆,赐红色朝服,再迁秘书丞、浚仪知县。北宋真宗咸平元年(998),与杨砺、李若拙、梁颢同知贡举,又任太常博士、京西转运副使。时北方边境冲突不断,朱台符-言道:“臣闻蛮夷(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轻蔑称呼)自从商、周以来,多次挑起边境事端。各朝或兴师讨罚,或和亲修好,历代经营,奉为良策。我宋太祖以史为鉴,酌取中庸之道,与民休息,遣
[]
孙抃
  孙抃(996-1064),字梦得,北宋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天圣八年(1030)考中进士(榜眼)。最初担任绛州通判,后来被召回,通过学士院考试,担任太常丞、直集贤院,后来任开封府推官,升任吏部郎中。 皇祐年间(1049—1053),朝廷任命孙抃为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谏官韩绛-说他不具纠弹之才,不可担任谏官。孙抃-争辩说:“我看现在的士大夫,向往升官的多,廉洁退让的少,以善于求事为得意,以能揭发别人阴私为光荣,言辞敏捷似乡官的叫做有议论,刻薄寡恩如酷吏的叫做有政绩。如果是这样,我的确是没有才能。”宋仁宗(赵祯)考察他的言行,叫他立即到任。孙抃作谏官,屡次言事,不违背情理。仁宗
[] (9961064)
任希夷
  任希夷(?—?),字伯起,南宋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任希夷小时候求知欲强,喜欢苦思探索义理,不分夜晚,从不间断。写文章一定要反复推敲,写得不工整、不满意绝不停笔。淳熙二年(1175),考中乙未科詹骙(kuí)榜进士,调任建宁府浦城(今属福建)主簿,跟随朱熹学习“二程”(程颢、程颐)学说,深得理学精要,受到朱熹的器重,称他为创业济时的人才。 开禧元年(1205),任希夷任职太常寺,掌管祭祀礼乐。任职期间,鉴于礼仪失编的状况,他请求朝廷编修礼书,得到朝廷同意,并要求他着手收集整理资料,一一核实,编修成书。因为编修礼书,任希夷升任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任职期间,任希夷上奏请求褒扬理学奠基
[]
苏元老
   苏元老(约1078-1124年),字子廷,号九峰,北宋眉州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苏轼族孙。从小失去双亲,勤于钻研学问。崇宁五年(1106),考中丙戌科蔡嶷榜进士,先任广都(今成都双流)主簿,后来又历任汉州(四川广汉)教授、西京国子博士、彭州(今成都彭州市)通判、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成都路转运副使、军器监、司农少卿、卫尉少卿、太常少卿等。 苏元老自幼好学,富有学问和才能。苏轼遭贬谪远居海南,很欣赏苏元老,经常同他有书信往来。黄庭坚见苏元老,也赞赏说:“这是苏家优秀的人才啊。”苏元老外柔内刚,不轻易与人交往。当时,宦官梁师成得宠专权,被人看作是“隐相”,他自称是
[] (10781124)
万安
  万安,约1417—1488年,字循吉。明代眉州人,即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万冲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明宪宗宠臣、外戚,后为明孝宗朱祐樘罢官。万安青少年时期在眉山读书,据说他小的时候挺聪明,遗憾的是他长大后,把所有的聪明都用在了钻营上。明正统十三年( 1449),万安考中进士,授庶吉士。后来,他靠巴结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而当上了内阁首辅,更有人说他是因向明宪宗进-得宠而当上内阁首辅的,故讥之为“洗屌相公”。万安虽然身居大明王朝内阁首辅的高位时间长达十年,但他无所作为,被称为“万岁阁老”、“纸糊阁老”。不过,万安只是一个油滑的小人,而不是一个十恶的坏蛋,他做首辅时还做过一件好事,就
[] 明朝首辅 (14171488)
巢谷
  巢谷(约1025—约1098年),字元修,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的故事主要见于苏辙的《巢谷传》。苏辙《巢谷传》原文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
[] (10251098)
家铉翁
   家铉翁(1213—?),号则堂,南宋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因祖先功绩受恩荫补任小官,经过多年递升,先任常州(今江苏武进县)知州,继任浙东提点刑狱,进入朝廷后任大理寺少卿。后来,又以秘阁修撰身份就任绍兴府长史,升任枢密都承旨,调任建宁府知府兼福建转运副使,升任户部侍郎,赐进士出身。德祐二年(1276),被封为端明殿学士,任签书枢密院事。 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蒙大军攻打临安,危难之际,丞相吴坚、贾余庆发文各地要求献城投降。只有铉翁不签署投降元朝的文稿。在江西的文天祥得到消息,写诗赞道:“山河四塞尽瓯全,艺祖高宗实鉴临,一日尽将输敌手,何人-独甘心。”元军统帅伯颜得知
[] 宋朝词人 (1213~?)
程之邵
  程之邵(?—?),字懿叔,北宋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因为祖上曾有官爵,被任命为新繁主簿。熙宁年间(1068至1077),朝廷推行新法,程之邵成绩突出,被成都守赵抃上奏请求留用。不久,程之邵进入朝廷任三司磨勘官,职掌对考绩后升降不当者的查核,后跟随三司度支副使蹇周辅巡视江、岭盐务,回到朝廷后,就被任命为广东转运判官。 元祐初期,有人弹劾蹇周辅制订颁布的江西、福建盐法侵蚀公财、扰乱人民,程之邵因为此事受牵连,调任祥符县(属开封)知县,后来任泗州(安徽泗州)知州,接着任夔(kuí)州路转运判官,帮助打理军需财赋。夔州太守触犯刑律,程之邵以民愤难平为由,上奏弹劾。大宁监(重庆市巫溪)盛
[]
苏迟
  苏迟字苏伯~苏东坡侄子苏迟曾任金华太守,现在兰溪栖真寺小飞来峰下还保存有“三苏墓”(宋苏辙长子苏迟及苏迟之子苏简、孙苏林之墓)。1988年,金华城北发现了苏简之媳妇墓,墓0土有宋宜人韩氏墓志铭一块,为研究苏氏家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绍圣元年(1094)留居颍昌。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同迟颇多唱和。建炎二年(1128),以右朝散大夫直秘阁知婺州,奏减上供罗额,父老为立生祠,苏迟因此安家于婺。后召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知泉州、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知处州、权刑部侍郎、权工部侍郎。绍兴五年告老,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享年约80岁,葬南溪灵洞栖真院侧。后赠少傅。婺之苏氏自
[]
任伯雨
  任伯雨(?—1119),字德翁,北宋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任伯雨考中进士后,调任施州清江(今湖北施恩)主簿,后来又任雍丘县(今河南杞县)知县。因为他施政有方,被朝廷召回京师任大宗正丞,再次升任左正言,专门负责规谏。徽宗即位,第一次执行政令,就召集大臣进言。任伯雨的第一道奏折以欺君误国罪弹劾宰相章惇(dùn),连奏8本,结果章惇被贬雷州司户参军。然后,又以6大罪状参章惇同党尚书左丞蔡卞。后来,又因为直言不讳,得罪尚书右仆射曾布。曾布先发制人,将任伯雨调任度支员外郎,接着又调任虢州(治所在今河南灵宝)知州。后来,又因为崇宁党事受到怀疑,被削籍贬官到通州(今达县),后来又被蔡京加害,将任伯
[] 雷州十贤 (?~1119)
苏序
  苏序出生于开宝六年(公元973)。从小性格比较顽皮,不喜读书,略知大意而已。长大后容貌英伟,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不求报答。眉州或有神降,曰茅将军,巫觋皆狂,祸福纷错,州皆畏而祷之,共作大庙,像宇皆雄,祈验如响。太傅忽乘醉呼村仆二十许人入庙,以斧镢碎其像,投溪中,而毁拆其庙屋,竟无所灵。后三年,伯父初登第,太傅甚喜,亲至剑门迎之。至七家岭,忽见一庙甚大,视其榜曰茅将军。太傅曰:「是妖神却在此为幻耶?」方欲率众复毁。忽一庙吏前迎拜,曰:「君非苏七君乎?某昨夜梦神泣告曰:明日苏七君至,吾甚畏之,哀告苏七君,且为容恕,幸存此庙,俾窃食此土也。」共劝焉,乃舍。
[] (973~?)
石扬休
  石扬休(995~1057),字昌言,北宋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 石扬休从小父母双亡,他勤奋好学,于宝元元年(1038)考中戊寅科吕溪榜进士第四名。石扬休最初担任同州(今陕西大荔等县地)观察推官,后来又任著作佐郎、中牟县令。中牟县地瘠民贫,但是赋役繁重,石扬休体察人民疾苦,向朝廷请命,免去徭役。后来相继担任秘书丞、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尚书祠部员外郎,因为开封发生-案件受到牵连,被派出担任宿州知州。不久,石扬休被召回,入京担任度支判官,后来又任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并兼职管理三班院事,担任宗正寺编修玉牒(皇族的谱牒)的官员。接着担任工部郎中,还没有到任就病逝。 石扬
[] (9951057)
家愿
   家 愿(1073—?),字处厚,北宋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复盛乡人。绍圣元年(1094)进士。先任普州(今四川安岳)乐至县尉,后升任乐至县令。元符三年(1100),家愿应诏上 书万言,议论时政,提出正本、敬德、谨好恶、审信任、开言路、详听言、破党议、节大德、从宽厚、崇名节等十点建议。崇宁元年(1102),朝廷下诏命令将元祐、元符年间上 书人姓名登记在册,家愿册上有名,结果被贬官,-于华山西岳庙近十年。大观四年(1110),彗星出现,朝廷按照惯例赦免天下,解除-,家愿因此获释,并调任双流县知县,继任文州(今甘肃省东南部)通判。上任期间,因坚持民族之间设市场相互交易,与州守意见相左,二人
[] (1073~?)
苏过
  苏过(1072-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苏轼第三子,时称为小坡。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轼卒后,依叔父苏辙居颍昌(今河南许昌),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 (10721123)
王当
   王当(?—?),字子思,北宋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自幼好学不倦,日夜攻读,博览古今群籍,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在家闲居。 元祐中(1086—1093),苏辙以贤良方正为由向朝廷推荐王当。王当在朝廷上不畏权贵,慷慨陈词,被任命为龙游县尉。蔡京任成都知州时,推荐王当为学官,王当不去赴任。 绍圣(1094—1097)初,蔡京入朝为相,因为位高权重,骄横跋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王当见权臣当道,纲纪混乱,到处都在结党营私,清廉的人受到诬蔑和压制,于是弃官回到家乡,再也没有进入过仕途,直到72岁去世。他对史学很有研究,著有《春秋列国诸臣传》、《经旨》、《史论》、《兵书》、《备边要略
[]
苏迨
  苏迨(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官衔品阶:宋承务郎、饶州太常博士、进士、朝汉大夫、参广东省政、朝散郎、尚书驾部员外郎。父亲:苏轼。母亲:王闰之。所著:《正蒙序》、《洛阳论议》。据苏氏族谱记载,苏迨1093年以苏昺之名任饶州太常博士,1094年以苏鼎之名考中哲宗绍圣元年甲戌连科捷进士,授朝汉大夫,后因谏元祐学术,贬参广东省政,乐居番禺韦涌南边坊。钦宗靖康元年卒,离年57岁。和同乡游师雄一起投奔张载门下求学,《关学编》称他“师张载横渠最久”。苏迨和范育、兰田三吕被称为张载高足弟子。他和吕大临听从张载教诲,“不留连于科举”,一生追求学术
[] (10701126)
全部东坡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