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名人录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字长卿,乳名“犬子”,汉巴郡安汉(今四川蓬安)人。生于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史记》本传谓其“既卒八年”天子始封禅(武帝元封元年),据此推算,卒于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少年时好读书,学击剑。景帝时,“以赀为郎”,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便称病去职。与梁孝王刘武门客邹阳、枚乘等友好,客游梁,成为梁孝王的文学侍从,作《子虚赋》。梁孝王死后,相如回到安汉老家,家贫无以自业,往依故友、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富人卓王孙宴请王吉及其好友,司马相如应邀赴宴。当时卓王孙女卓文君新寡在家,相如琴挑求爱,又使“侍者通殷勤”,文君当夜私奔,与相如驰归安汉老
[] 汉代著名词赋家、文学家 (前179前117)
魏时珍
  魏时珍(Wei Shizhen)(1895~1992),名嗣銮,字时珍,清光绪21年(1895年)出生于今四川省蓬安县金溪镇魏家坝村,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物理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数理方程、偏微分方程、数学教育工作。1920年8月,魏时珍来到德国求学,4年后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这既是四川省最早的数学博士,也是当时中国人在哥廷根大学获得的最高荣誉,比中国最早的数学博士胡明复只晚了7年;魏时珍写信给爱因斯坦,请求将相对论介绍到中国,成为最早介绍相对论的学者之一;学成归国后,魏时珍来到成都,辗转于四川大学、成都大学等高校任教,退休后,在少城奎星楼街一间中西合壁的小公寓中度过了晚年
四川第一位数学博士 (18951992)
奉崇权
  21年,他凭着一颗敬老爱老的赤子之心,对敬老院的老人生养死葬,再苦再累,也没有半句怨言;21年,他默默耕耘着敬老院的30多亩土地,把一个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荒坡,改造成瓜果飘香、丰衣足食的“老人乐园”;21年,他坚守责任、甘于清贫,把无私的爱献给了老人,自己却痛失两个爱子。他叫奉崇权,是四川省蓬安县兴旺敬老院院长,一个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艰辛付出,奉崇权把一个破旧的敬老院变成了一座生机勃勃的老人安享晚年的乐园 1986年春节刚过,本想外出打工的奉崇权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镇上决定让他担任敬老院院长。 奉崇权未及细想,就来到了兴旺敬老院。眼前的一番景象让他感到惊讶:几间破烂
王白与
  王白与(1902-1949)名本霖,今蓬安柳滩人。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后,回川为成渝各报撰稿。1927年,重庆《新蜀报》聘请担任总。因张澜和蒲殿俊推荐,出任二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期间,创办“新闻学研究所”。1933年,任省政府编译室主任,兼任川康善后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1934年,创办《华西日报》,任社长。1943年,创办岷云艺术学校,任校长。创办《大同周刊》,为发行人。后再到《新蜀报》任总经理。1945年,与何鲁等于重庆组织农民自由党。1946年,王前往上海任“民革”四川省组织的前身“民主同志联谊会”的秘书组长,负责起草了该组织的纲领和宣言。1949年春,王回川任纵队政治部主任。是年8月20日
(19021949)
伍非百
  伍非百(1890—1965),本名伍程骥。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利溪乡人,幼年丧母,继母寡情,待他刻薄,家境不好。他就学于本乡私塾时,即十分勤奋,遍读了四书、五经及诸子文集。他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善于为文。年13岁即考入县学为秀才。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罢科举后,欲进学堂读书,家庭经济无力支持,族中虽有公田收入可以资助,但被有势者把持,未能给予。于是前往合川县实业学校,学习实业技艺。在合川,他增广了见闻,接触了新思想,出于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王朝腐败的不满,加入同盟会,在学校发生-后休学,从事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后,伍非百任第一届四川省议会议员,继又在川军石青阳和熊克武部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北洋
(18901965)
蓝梦九
  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年7月12日,生于今蓬安县河舒镇,1953年4月19日,在带领西北农学院学生赴天津芦台、汉沽外出实习的返校途中,因劳累过渡,突患脑溢血,逝世于西安市西北大旅社。著名土壤化学教授蓝梦九,名锡龄,又名孟长蓝梦九幼小时,就读于蓬安县河舒蓝氏私立小学。这所小学虽然封建色彩很浓,但办学认真,教师负责,对学生既灌输孔孟思想,但也给学生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好男儿志在四方”这样的道理,学校注意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蓝梦九在蓝氏小学读书期间,就萌发了报国的思想。毕业后,苦苦要父母送他去顺庆(今南充)继续读书,由于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为了供给他读书,全家省
成会明
  成会明,男,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员,工学博士,现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碳纳米管、石墨烯、能量转换材料、高性能石墨材料等。1984年7月,湖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毕业;1987年5月,中科院金属所,工学硕士;1992年5月,中科院金属所,工学博士(与日本合培)。1992年,日本文部教官;1993年,副研究员;1994年,研究员;1997 年,MIT高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第三届桥口隆吉奖;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已发表期刊论文350余篇,编撰出版专著《纳米碳管-制备、结构、物性及应用》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海平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及时冶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潜伏期长,麻风病患者自身极为痛苦,家庭灾难深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生畏的麻风病,却让他一挥年华40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麻风病防治工作,他就是李海平。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40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他背后为麻风病人全心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他生命中难以割舍的高尚情怀,是他行医做人叩问良心的道德积累。 他驻守凤凰山40年 李海平同志1968年从蓬安卫校毕业生,在我县向东卫生院工作,一年后回到老家金溪公社六大队当上一名赤脚医生,
张怡荪
  张怡荪(1893-1983)原名张熙,今蓬安金溪人。生前为四川省政协委员、《藏汉大辞典》主编、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顾问。1917年,张只身到北京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生时,有《公孙龙子序》等文章发表。1921年起,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讲师、教授,山东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校务委员,出版了大量语言学和典籍方面的专著。1928年起,开始研究西藏文化。1935年,组织成立西陲文化院,任院长,翻译了《宗轮晶鉴》等藏文典籍。1939年,编成《汉藏译名大辞汇》。1941年,接受了《西康通志》的总撰任务。1945年,完成志稿编写任务,还编写了国内第一本《西康省分县
(18931983)
林绍廉
  林绍廉(1931-1966)林绍廉,外号“林如意”、“闲不惯”,今马回乡人。解放前因家贫只读过初小,即随父从事农业生产。解放后,1950年10月至1953年12月,林先后被选为村文书、村农会主席、马回乡文书。连续三年被乡、区、县评选为工作模范、先进工作者。其后,他被调到供销社工作。林绍廉于1954年至1955年7月,在罗家区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当营业员。他以老同志为师,向生产资料保管员学习,很快熟悉了业务,对百余个货品的产地、规格、质量、用途弄得清清楚楚。逢赶场天,他请农民在门市部座谈,了解农民需要的货品及数量,以便淡季储备,旺季供应,不误农时,支援生产。他利用休息时间,重点摘抄生产资料品种的
(19311966)
吕凤鸣
  吕凤鸣,男,生于1986年11月,蓬安县两路乡人,共青团员。生前系重庆光彩学院机电一班学生,2002年2月18日因舍己救人、勇斗狂徒牺牲。吕凤鸣同学2001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于重庆光彩职业技术学院机电1班。2002年2月18日下午五时许,放假在家的吕凤鸣坐在家门外的小山包上看书,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杀人了,救命啊!”的急切呼救声。他向下一看,只见本村一组农民吕鹏提着一把明晃晃的砍刀正凶神恶煞地追杀身体瘦小的本村16岁学生吕功能,吕功能正惊慌失措地向自己这边跑来。眼看吕鹏就要追上对方,吕功能又不慎跌倒了,一场惨剧即将发生。吕凤鸣顾不得多想,急忙丢下书本,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拦住吕鹏大声
蒋建谊
  2008年度感动南充十大人物 蒋建谊 【事迹】 蓬安打工仔蒋建谊在外打拼多年,有了一些小积蓄,准备投资生意。这时,他得知四川老家发生特大地震,蓬安老家很多房屋倒塌,部分村民重建遭受挑战,生活困难。他立即赶回老家了解灾情,随后率领员工为家乡灾后重建捐出10万元巨款。“家乡灾情严重,我得回家看看!”汶川大地震后,蒋建谊有一个习惯,就是没事就看电视,主要收看四川电视台的抗震救灾专题报道。得知家乡遭受重创,蒋建谊再也沉不住气了,他立即买了机票,携同妻子飞回家乡。在他老家的村子里,一些村民房屋受损严重,很多人都在野外搭篷而居,一些村民在逃离危房时被砸伤。蒋建谊跟着乡亲们住了几天窝棚,感受到群众生活
陈抱一
  陈抱一(1887-1950) 今蓬安锦屏人。与朱德、杨森等为张澜执教的顺庆联合中学同学。1902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旋即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受孙中山委派为军事特派员,任四川省第二届省议会议员。1924年,任省政府民政厅长,后改任团练总局局长。后先后任万县商埠局坐办、宜昌禁烟稽查处处长。1928年,脱离政界,回归故里过起了隐居生活。
(18871950)
万钧
  万钧(1890-1916),名功伟,又字禹诒,今蓬安金溪镇人。出生于书香之家,7岁发蒙,先后就读于金溪乡学、玉环书院,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考入顺庆联中校,以品学兼优为人称道。求学期间,他阅读新书,追求进步,萌发了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1910年(清宣统二年)春,万钧联中毕业,东渡日本,留学东京早稻田大学。他与革命人士过从甚密,是年秋加入同盟会,1911年夏被选任同盟会东京四川支部负责人之一。他果敢干练,深得孙中山先生器重,继又被选任同盟会总部外事秘书。1915年(民国4年)5月袁世凯正式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修正案,中国留日学生数千人愤起-抗议,并推选万钧等24人组成代表团回北京上
(18901916)
蒋俊
  蒋俊,男,蓬安县相如镇蒋家沟村人,1968年7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1990年参加工作,原在蓬安县石油公司工作,2005年12月至今从事出租车营运。2007年7月7日早晨八点20分左右,在蓬安工作的刘丽乘坐蒋俊驾驶的出租车,送其在北京某部服役的男友到蓬安火车站,因行李过多,刘丽的男友上车时将自己装有一台价值上万元的清华同方手提电脑等物品的一个高档手提箱放进了的士车的后备箱。下车时,乘客因匆忙、大意,竟忘记取后备箱中的行李,蒋俊在匆忙中也忘记提醒乘客。乘客刘丽及男友上火车前,发现手提箱被忘记在车上,急得哭了起来。连忙返回县城赶到县-大队报了案,并和-大队干警一道,在火车站及开发区路段寻找自己乘坐
杨坤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危难之处显身手”特殊的职业,神圣的使命,心系群众安危,情牵社会稳定。 杨坤,男,蓬安县-大队副大队长。从警8年,担任过派出所民警,因为出色的工作,从一名普通民警被破格提拔为-大队副大队长。2003年4月的一天晚上,县城一手机店发生40部新款手机被盗案,一时间人心惶惶。为侦破此案,他连续7天7夜进行摸排走访,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调查群众400余名。天道酬勤,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杨坤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破绽,重拳出击,一举擒获犯罪分子头目,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2008年冬,罗家、南燕等乡镇12头耕牛被盗。警情就是命令,刚刚睡下的杨坤穿上衣服,
陈茂英
  “社区面貌日日新,好人好事数不清,居民人人伸拇指,齐夸书记陈茂英”。磨子西街群众自编的顺口溜,表达了对陈茂英的赞扬,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陈茂英,女,相如镇磨子西街社区支部书记。多年以来,她怀着为群众服务的满腔热情,先后帮扶资助孤寡老人、病残儿童、困难家庭、辍学儿童,为下岗失业群众、离异夫妇找工作,发动群众为患病的孤儿捐款,关怀曾经吸毒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76岁的老人伍成达无儿无女,陈茂英随时都把她记在心上,定期前去看望老人,为老人打扫卫生,买米买面,逢年过节还要给老人拿零花钱,买新衣服。社区84岁的居民杨素芬,儿子外出杳无音信,独自一人抚养孙子,陈茂英竭尽所能,不但从经济上支持她,而且
王小兵
  他是一名独腿青年,但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乐于助人;他是一名不幸的青年,但他用自己坚强的信念书写着快乐的人生——以奉献为荣,以助人为乐! 王小兵,男,河舒镇龙院村村民。7岁时,在一次车祸中他不幸失去了右腿,成了一个终身靠拐杖生活的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他从小就勤学好问,学会了修理家电、维修线路等多种技术。多年来,残疾的他更是以一颗热情的心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农忙时节,左邻右舍因缺少劳力,庄稼不能及时栽种、收割,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常拖着残疾的右腿,拄着拐杖,自告奋勇地义务帮助别人栽秧打谷、抽水整田。因为残疾,做同样的农活他得付出常人几倍的辛苦,但他却从不叫一
刘小英
  一名圣洁的白衣天使,在干好工作护理好病人的同时,精心照料因胃癌切除手术基本失去自理能力、一度失去生活信心的父亲,让老人安享晚年。 刘小英,女,县人民医院护士。刘小英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父亲、母亲、妹妹、儿子和丈夫。但1996年天降厄运,妹妹突然生病去世,丈夫也与她离婚。突发的这些不幸,彻底击垮了年迈多病的父母。刘小英一边工作,一边要看管年仅两岁的儿子,父母又重病在身,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她想,更重要的是要让父母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然而,不幸再次降临,1998年8月,父亲被查出了胃癌中晚期。绝望的父亲坚决放弃治疗,并作了后事安排。坚强的刘小英想方设法开导父亲
全部蓬安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