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历史人物介绍20
张文熙
  张文熙, 字念华,桂林市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由读书中秘,改御史,巡按陕西、浙江兼浙江乡试考官,以应天府丞、太仆卿致仕。为官执法宽严适度,调解纷争,公平善断,越人钦服,建祠以祀。辞官回桂后,赋诗撰文,以著书自娱,与其父张腾霄同为当朝桂林诗人。其子玉、辂、衡三人,同举乡试,有“三凤齐鸣”之誉。擅书法,在七星岩内书刻“第一洞天”四字。著述颇富,有《壬癸草》、《云岩集》、《罔[穴良]窝山房全集》、《按浙集》、《敉宁录》等。
[]
张鸣凤
  张鸣凤, 字羽王,号漓山人,桂林市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曾任桂林府通判,后改任应天府通判。少好读书,有才名。应童子试,广西学政督学谢少南奇其才,对他说:“子不患不成名,患胸中无成书耳! ”因取两《汉书》授之,出巡辄携之行,数年学成。谪官四川保宁府(治今四川阆中),作《西迁注》以记途中所见名胜古迹。晚年居家, 经一年深入调查,广搜博采,写成《桂胜》18卷、《桂故》8卷。前书“以志形胜”,后书“以征故实”,为桂林古代记述风景名
[]
张腾霄
  张腾霄,字子翀,桂林市人。明嘉靖元年(1522)举人,官邓州学正。讲心性之学,强调先德行,后文章。聚桂林一方俊杰,以讲《易经》为事,执经听讲者数十人,自吕调阳而下,咸北而称弟子。吕少傅、殷中丞、宋少参等均为其造就的高弟显臣。喜吟咏,其诗力追-;擅书法,行楷卓有晋意。著有《古穰漫稿》、《楚客吟草》等。
[]
屠楷
  屠楷 (1490~1561) 字良植,别号直斋,晚年自称隐山人,桂林市人。少聪慧,9岁入广西布政使司提学彭甫录所办学馆就读,又曾读书于南溪山刘仙岩。明正德五年(1510),年20乡试中解元,吏部尚书张璨以女嫁之。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曾任兵部车马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吏部文选司郎中、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为官30余年,任人唯贤, 为人正直,“独立无朋”。嘉靖三十二年3次上疏辞官归里,“归途送者填塞”。回桂后,杜门谢客
[] (14901561)
包裕
  包裕(1437~ ?) 字好问,桂林市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由抚州推官迁升御史,先后任贵州巡按,河南、云南按察副使等职。置身官场,凡事务通民情;为官一方,力主“御暴保民”。按抚云南时,遗利甚广,滇人赖之。在桂林热心公益事业,捐钱出力,修整会仙岩。后以疾致仕,居家以诗酒自娱。闲暇时,邀集地方官吏冯镐、陈崇德、管琪、周进隆等畅游放咏,在伏波山、月牙山、南溪山、虞山、华景洞等处均有题诗、题记,并撰有《重修广西省城碑记》、《桂
[] (1437~?)
张茂良
  张茂良, 桂林市人,曾任湖南潭州善化(今长沙)主簿。对古典文献研究颇深,且有著作才,作文气高法古,为宋代广西一大家。象鼻山水月洞旁刻有其所作《广西经略显谟赵公德政碑》。
[]
赵观文
  赵观文, 桂林市人。唐乾宁二年(895)应进士科,名列第八。后因落第举子指责考官崔凝营私舞弊,昭宗下诏于武德殿重试,并命翰林学士陆雇主持。昭宗亲自阅卷,认为观文“才藻优赡,义理昭宣,深穷体物之能,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辞艺精通,皆合本意”,遂钦定第一,成为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后人将其家乡桥头村之金钟山改名“飞鸾峰”,坊亦改名“进贤坊”。观文性耿直,不阿谀奉承。因言辞过激,得罪权臣刘季述;又因不愿与宰相崔胤同流合污
[]
王任萱
  王任萱 (1938~1985) 女,桂林市人。1959年9月高中毕业后到桂林市新华书店工作,长期任外文部营业员, 后被提升为外文门市部副主任。 热爱本职工作,热忱为读者服务,1962年被评为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74年被评为市计划生育积极分子。1984年在西安举办的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业务班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同年11月,被提名为全国外文图书发行会议特邀代表。 一贯坚持原则,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1985年1月31日,发现
(19381985)
朱达章
  朱达章(1912~1946) 原名熊绍琮,又名-,桂林市人。1930年中学毕业后,曾做过印刷厂校对、书店店员、中小学教员、学校文书、广西大学图书馆和广西省立图书馆职员。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一七一师政训处少校组织科长,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团结教育下级军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徽省全椒县政府秘书兼县府党团书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秘书等职。1945年奉命调任华中建设大学教授兼教育系副主任,后任预科部主任兼党总
(19121946)
谢铁民
  谢铁民(1905~1927) 原名振武,桂林市人。在五四运动中,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1921年与李征凤等在桂林组建“新中国学社”。是年冬,作为“欢迎孙大总统筹备会”成员之一, 参与桂林迎接孙中山的各项活动,并亲聆孙中山教诲。1925年9月,参加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次年受中共组织派遣回桂林,协助李征凤筹建中共桂林县支部。历任国民党桂林县党部干事、农民部长、宣传部长,并担任桂林《民国
(19051927)
黄锦辉
  黄锦辉(1903~1928) 又名润生,桂林市人。1920年毕业于桂林中学,后应聘为六塘小学教师,与人合作创办了《六塘公益报》。1924年考入广州军政部陆军讲武堂,后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 同年11月毕业,分配到军校政治部工作。1925年1月被选为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第二届候补执行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秘书,协助军事部长周恩来工作。此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随从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军
(19031928)
李征凤
  李征凤(1902~1927) 原名桂生,学名炳勋,字剑魂,桂林市人。1917年考入广西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系。 在校期间, 曾参加“桂林学生爱国会”,积极参与爱国-。1921年在该校毕业后, 与李文钊、 谢铁民等在桂林组建“新中国学社”,传播进步思想。1924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冬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返回广西,12月在梧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月底返回桂林从事革命活动,并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桂林县党部执行委
(19021927)
周子昆
  周子昆(1901~1941) 原名维宽,字仲和,桂林市人。1919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为生活计,于次年投奔旧桂系刘震寰部,先当士兵,后任排长。1925年刘震寰被广东革命军翦除后,周子昆投身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营长、红六军一纵队二支队支队长、红一军团红三军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五军团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兼三十四师师长、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局长、-第一局
(19011941)
裴邦焘
  裴邦焘(1899~1927) 字霁初,桂林市人。1918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1922年在该校毕业后,任职于梧州《民国日报》,大力宣传孙中山的-。次年转而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会后和李任仁通力合作,筹建国民党桂林县党部。 1925年6月,国民党桂林县临时执行委员会成立,被选为临时执行委员,主持临时执行委员会工作
(18991927)
周坤杰
  周坤杰(1899~1971.2),又名周鼎。女。祖籍浙江省山阴县人。周出生在广西桂林,自幼随父母在桂林居住、读书。民国4~6年(1915~1917年)就读于桂林师范,毕业后在桂林职业学校任教两年。民国9年, 随父母举家迁来梧州。31~37年,同丈夫一道开设布鞋手工生产作坊,为了帮补家庭收入,还为天主教堂打杂工。开始参加天主教堂的宗教活动,成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1951年9月,市天主教“三自”(自治、自传、自养)革新委员会成立,当选为主
(18991971)
黄同仇
   黄同仇(1900~? ),广西平乐县人。毕业于北京民国大学经济学系,后赴英国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及爱丁堡大学研究深造。回国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广西邕宁县县长。民国16年(1927年)4月,任国民党桂林区“清党”委员会主任。20年5月,任梧州市市长。21年2月,兼任苍梧县县长。6月,为河滨公园撰写“还我河山”碑碑文。该文记述英人“强借鹤冈,以建领署”,梧州人民“无条件收回”及“辟为公园”的经过。21年,梧州市撤销后,就
廖梦樵
  廖梦樵(1902.11~1927.10),字仲麟,化名伍充迪。广西平乐县人。生于自由职业者家庭。民国5年(1916年) ,考入设在平乐的八县公立中学就读。中学毕业后,先后担任平乐县立高等小学教师、六坊小学校长。14年11月,考入莫斯科孙逸仙大学 (后改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1月,经梧州到广州。与同学组织留俄孙逸仙大学广西学生会,创办该会的刊物《疾呼》,并担任主编。在《疾呼》上发表文章,用大量的事实揭露外国侵略者罪行,批驳歪曲、攻击
(19021927)
唐超寰
  唐超寰(1906—1990),广西灌阳县文市乡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桂林师范专科学校(五年制) 。28年在百色中学任教1年,此后历任广西兴安县佐理员、桂军第十五师工兵团上尉书记官、广西财政厅二等机要科长、百色-督察处少校科长、南宁-代理局长。民国28年11月,侵华日军在钦州湾登陆,占领防城、钦州,分兵三路进攻南宁。唐超寰时任南宁-代理局长,率领南宁武装警察与宪兵营合编为宪警团负责城防,于11月24日下午5时抗击来犯日军。南宁
(19061990)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 原名况周仪,以避清帝溥仪讳改,字夔笙,别号阮盫,晚年又号蕙风。临桂(今桂林)人。9岁补弟子员,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中举人。援例授内阁中书,任会典馆绘图处协修、国史馆校对。叙劳以知府用,分发浙江,入两江总督端方幕,又委以税差。民国年间寓居上海,以卖文为生,以至无米下锅,穷困而终。自幼好吟咏,12岁作《韶音洞》诗。后以王拯为师,习填词,21岁作《存悔词》。30岁到京,与王鹏运订交学填词,词风为之
清末四大家 (18591926)
谢顺慈
   谢顺慈(1874—1949) 桂林人。曾创办桂林从德女子学校,担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师、桂林城第一区参议会议长、桂林慈善会会长、《桂林教育日报》董事、广西省政府咨议和参议等职。擅古文、工书法,专代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写应酬书法文字。1914年后以卖字为生。1921年孙中山之桂林行辕门楼题额“元首明哉”和中山公园纪念碑“中山不死”等字,均出自其手。曾书写《总理遗嘱》全文。抗日战争期间常与徐悲鸿互赠书画,结为挚友,有书画三绝之誉。所书周敦
(1874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