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历史人物介绍19
马秉良
  马秉良 字云谷,因面庞须长径尺,人称马髯。回族,桂林市人。清道光间武生。精建筑,工篆隶,善丹青,尤长于画墨竹。曾自绘云谷图,吕璜、朱琦、蒋霞舫、彭昱尧等知名人士均有题跋。为人直率,虽隐居市井,每遇家乡有营缮事宜,均鼎力相助。好学,年近80,始学诗词,屡问不厌。著有《云谷王巢录》行世。
[]
龙启瑞
  龙启瑞(1814~1858) 字辑五,号翰臣,桂林市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二十一年状元及第。由翰林院修撰历官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侍讲、湖北学政、侍讲学士、通政司副使、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等职。二十九年十一月,因丁父忧返回桂林。咸丰元年(1851)六月,受广西巡抚邹鸣鹤之命组织地方武装团练,对抗太平军。咸丰二年七月,省城桂林解围,“以守城出力”擢侍讲学士,赏戴花翎。咸丰六年以通政司副使视学江西,未至,迁江西布政
[] (18141858)
朱琦
  朱琦(1803~1861) 朱凤森之子。字濂甫,号伯韩,桂林市人。清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十五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编修、给事中、御史。性刚毅,屡上 书论政,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道光二十六年辞归桂林。后主持桂山书院 (孝廉书院) ,任山长。咸丰二年(1852)乡居办团练,对抗太平军,以守城有“功”擢道员、浙江候补。咸丰六年,再次以道员候选至京。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以道员守城,后因省城陷落,被太平军所杀,赠太常寺卿。专攻古文,
[] (18031861)
况澄
  况澄 况祥麟之子。字少吴,桂林市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陕甘乡试主考官、御史、给事中、河南盐粮道兼按察使。在京为官4年,上奏议30余条;简放河南,不积私财。在外宦游20年,回桂林后,闭门不出,潜心治学。工诗词,擅考据,著有《西舍文遗篇》、《西舍诗抄》、《使秦纪程集》、《广千字文》、《两论纂说》、《春秋属辞比事》、《说文征典》、《杂体诗钞》、《粤西胜迹诗钞》等
[]
况澍
  况澍, 况祥麟之子。字雨人,桂林市人。清道光五年(1825)举人,九年举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以侍奉老父,辞官归里,职掌榕湖经舍 (经古书院) 山长,致力于人才培养。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攻桂,省城守将欲烧城东隔河民舍,澍前往拜见,晓之以理,使民居得以保存。晚年在花桥天柱峰下构筑住宅,自称“天柱人家”。工诗,著有《东斋诗钞》、《东斋杂著》等,并参与协修《康熙字典》。
[]
唐仁
  唐仁(1781~1864) 原名尧心,讳正仁,桂林市人。清嘉庆六年(1801)举人,十九年举进士。历任柳州、庆远、泗城、镇安府教授,升内阁中书。辞官回桂后,于咸丰年间主办团练以对抗太平军。因守城有“功”,加四品衔,赏戴花翎,诰授中宪大夫,晋赠资政大夫。
[] (17811864)
朱凤森
   朱凤森(1776—1832), 一名奕森,后改凤森,字韫山,桂林市人。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历官河南浚县知县、河南开封府通判。在任期间,曾率团练镇压白莲教。才思敏捷,9岁能诗。后其诗精熟入理, 兼有-气韵, 词壮而志清。工声乐,其妻姚氏亦通音律,两人曾合著《韫山六种曲》。畅游桂林山水,写有《栖霞洞》、《水月洞》等山水诗多首。著有《守浚日记》、《韫山诗稿》等。
[] (17761832)
况祥麟
  况祥麟, 字皆知,号花矼,桂林市人。清嘉庆五年(1800)举人,官通议大夫。性严肃,家法严厉,以启迪后进著称乡里。勤于学问,广采博通,所得多为先儒未道者。一生潜心研究六书,对文字学、音韵学颇有造诣。著有《六书管见》、《红葵斋笔记》、《红葵斋文集》 、 《红葵斋诗集》、《类函初集》等。学问之余,好为善事,曾捐资倡修嘉熙桥(今花桥);又在月牙山殿旧基上建观音阁,并新筑亭堂,扩充磴道,立《重建月牙山殿碑》记其详。其妻朱镇著有《淡如轩诗草》一
[]
周尚文
   周尚文, 字释香,一字隽彬,桂林市人。以孝闻名。清嘉庆间曾置义田,营义葬,被乡里推为长者。博学多才,尤长诗词,其词深受清代著名词人况周颐推崇。况氏称:“释香先生词,气体深厚,异乎世之小慧为词者。”著有《小游仙馆词》。
[]
罗辰
  罗辰, 罗存理之子。字星桥,别号罗浮山人,桂林市人。清嘉庆间武生,自署武夫。工诗善画,书法亦佳。嘉庆七年(1802),参与《临桂县志》编修。居广州12年,以为南海吴荷屋绘游踪图扬名一时。道光十二年(1832)从广州起程,云游罗浮山、湖南岳麓山等地,“凡足迹所经, 或便道流连, 或纡途游览”。十四年回桂林,在榕湖南建宅作画写诗,名“芙蓉池馆”。平生性嗜山水,遍访桂林名胜,足迹涉及兴安灵渠、全州湘山、灵川、阳朔、灌阳、永福等地。所作山水,
[]
李宗瀚
  李宗瀚(1768~1831) 李秉礼之子。字北溟,一字公博,号春湖,桂林市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湖南督学、太仆卿、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浙江典试、浙江学政等职。为官期间,秉公办案,提携有识之士。喜藏书,爱好金石文字,曾构楼于榕湖南岸以收藏金石书画,题石额“拓园” (今碑存桂海碑林) 。辞官回桂后,杜门谢客,潜心钻研诗词书法。善诗词。其书法以行、楷见长,师宗王羲之、虞世南,内含而有
[] (17681831)
朱依真
   朱依真, 字小岑,号癸水潜夫,桂林市人。不事科举,自幼潜心钻研十七史。嗜声律,精诗词,诗格清高。善画山水花卉,画法秀润。与袁枚时相唱和,被袁枚誉为粤西诗人第一。清嘉庆三年(1798)应聘主纂《临桂县志》,嘉庆七年书成,凡32卷,别为35类。又曾任谢启昆主修的《广西通志》分纂。去世后,好友李秉礼为其收集遗稿,邹显鹤为其校注,刊印《九芝草堂诗存》8卷。另撰有《纪年词》、《吊柳杂剧》等。
[]
李秉绶
   李秉绶, 李宜民之子。字芸甫,一字佩之,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桂林市人。曾官工部都水司,后辞官回桂林,以诗画著称于时,尤擅画梅竹。秉绶在其兄秉礼寓所湖西庄栽花治圃,又筑李园于叠彩山麓。所画梅竹,兴到落笔,脱弃凡近。其写意杂卉,以白石、白阳为宗,旁及青藤、石涛、新罗诸大家,兰石则专师择石。嘉庆十二年(1807)在虞山韶音洞、叠彩山风洞、伏波山还珠洞、普陀山七星岩口各刻兰竹两幅,为桂林石刻中的珍品。秉绶与朱鹤年、汤贻芬等齐名,有“乾
[]
李秉礼
  李秉礼(1748-1831) 李宜民长子。字敬之,一字阱云,号松圃、七松老人,桂林市人。其父曾为之捐官刑部江苏司郎中,不久辞官返回桂林。善绘画,工诗词。其诗宗法唐代韦应物,深受诗人袁枚赞许,所居寓所称为“韦庐”。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袁枚至桂,与之相交甚欢。嘉庆二十年(1815)在杉湖西岸建湖西庄,又依叠彩山筑环碧园,雅集骚人墨客,吟诗作画。曾将诗人朱依真的遗作辑为《九芝草堂诗存》。著有《韦庐诗内外集》。
[] (17481831)
罗存理
  罗存理, 字南潜,一字神谷,号梓园,因性好游览,自称五岳游人。桂林市人。出身布衣。工山水画,师从陕西蒋兴、法僧巨然,又不囿师说,讲求纵横驰聚,通神入化。喜作穹宕绝壑、灌木丛莽之山水画,尤以画桂林山水得心应手。凡有好的作品均以篆书署名。晚年画人物,用笔超脱,自辟蹊径,与当时的名家陈老莲、黄瘿瓢、罗两峰诸人齐名,为清代广西大画家,卒年80有余。一门三代,以画传家,其子罗辰、孙女杏初、媳查瑶溪皆能诗善画。
[]
周位庚
   周位庚, 字介亭,桂林市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二十八年进士。由翰林院检讨历官三通馆纂修、刑部主事、太平仓监督、大通桥监督总办、员外郎中、山西泽州知府等职。官山西时,曾致力革除骡祯积习,百姓称便。工诗文,善画山水。其山水画宗法石涛,融汇四王和巨然诸家笔意,所画丘壑、林木、丛野,无繁杂琐碎之感。晚年采用赫墨斧劈画桂林山势,自成一家,被誉为“清代广西山水画之冠”。婿李熙垣承其传统,有《江行图》山水册行世。
[]
陈兰森
   陈兰森(1734~1804) 陈宏谋孙。字长筠,号松山,桂林市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二十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刑部郎中、江西南昌府知府、江西盐法道、督粮道、署理江西藩臬印务、湖南粮储道兼署湖南、掾湖北荆宜施道、监督荆州钞关、特赠中议大夫、太仆寺卿等。在任期间,致力政务。在江西严禁浮收勒折诸弊,下令将汰州县夫役各费分济军丁;借藩库闲款十万两,分借旗丁归还积欠,限十年还清;私典设法赎之,严禁再犯,使江西漕运走上正轨。曾
[] (17341804)
朱若炳
   朱若炳(1715~1755) 字彤章,一字云亭,号桐庄,桂林市人。清乾隆二年(1737)进士。历官检讨、翰林院庶吉士,山东长山、菏泽、历城、安德等县知县,胶州、德州、九江、南昌等地知府。在山东任上,多有政绩。任胶州知府时,目睹该州滨海瘠壤,百姓贫困,遂及时发放救济粮,又向关东借米,并以工代赈,助民度荒;疏请凿通城东小溪为河,既便利商运,又灌溉良田百顷;筑珠山书院,教人育才。乾隆十八年,转知南昌府,勤于吏治;亲自批阅科举考试卷牍, 决
[] (17151755)
李梅宾
  李梅宾, 字与素,桂林市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四川剑州知州、成都同知、宁远知府、直隶广平知府、山东盐运司等。所至多有政绩。赴四川不携家人前往。发布文檄讼牒,不假手于人。常巡视田间,了解民间疾苦,对待百姓“蔼若家人”,州人称之为李白夫。住宅简陋,川陕总督岳钟琪称之为“清官第一”。在直隶广平任职,时秋雨河涨,广平城下土堤沉陷,不顾安危,三天三夜立于堤上指挥抢救,颇受民众爱戴。卒于山东。
[]
朱亨衍
  朱亨衍, 字浚伯,号清江,桂林市人。清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历官直隶甘肃知县、固原州事、平凉府盐茶同知等职,有“良吏”之称。雍正初年,为防固原州东南河沙侵袭和河水浸漫,下令筑堤数十里维护城隍,使州城得以安宁。升任平凉府盐茶同知后,仍驻固原,曾奏请迁驻所到海喇都,营建城廓廨署,方便百姓办事;又曾冒险劝诫军士,平息兵变,为人称道。博览群书,著述颇丰。著有《退耕轩杂著》、《海喇都初志》及《息肩吟》、《荔浦吟》、《陇首吟》等诗集。辞官回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