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历史人物介绍16
林中奇
  林中奇,平乐县沙子镇维新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农历七月七日,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自小热爱劳动,学习努力,17岁考入桂林初级师范学校,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于民国13年(1924年)考取南宁军校。民国21年任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政训科长。后因故回家闲居半年。民国22年在国民党平乐县党部任干事,民国23~26年任平南县长、邕宁县长。民国26年在广西省党部宣传员养成所学习时,同情平乐农-动,经常寄《国民日报》、《响导》、《农-动》、《学
岑兆先
  岑兆先(1894—1981年),号淑高,平乐镇人,出生医药世家。淑高自幼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在其父的教育和熏陶下,十五六岁能代父开药方,二十五六岁已独当一面。淑高为人看病,诊金不论,遇贫穷者则分文不取,其医德甚为当地群众所称颂。1956年,受聘入平乐县医院当中医师,时年已62岁高龄,不管严冬酷暑,常常奔走于大街小巷为群众治病。淑高擅长医治小儿麻疹、腹痛及疳积。他研制的“牛粪石膏汤”,对麻疹并发肺炎有特别的疗效;他的《新编麻疹验方》发
(18941981)
林鸣皋
  林鸣皋(1892—1969年),原名林远明,曾用名林鹤翔,二塘马家新车坪村人。解放前曾在马家、二塘、附城等地小学任过教,后改行行医。1954年加入二塘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调到平乐县医院。同年11月调广西中医专科学校任教。其时他已64岁高龄,但精力旺盛,参加编写了《广西常见疾病中医治疗学》,选编了《函授学员医案》、《桂平县验方秘方》等书;研制了小儿跻风雄麝散和巴豆酒等药,疗效甚佳,其中巴豆酒还受到贺龙副总理的赞扬。他在整理和挖掘中医学
(18921969)
廖炳坤
  廖炳坤(1886~1956年) ,曾用名廖振荣, 张家镇榕津村(原榕津乡) 人,占有耕地约2000 亩,年收租谷2560担。为平乐县最大的地主。 廖炳坤于民国13年(1924年)曾充任广西省全 县县长。罢职后回乡靠收取田地租、放债过剥 削生活。1949年临解放时,携带全家逃亡香港。
(18861956)
黄埔田
  黄埔田又名祥禧(1877~1949年),号 吉堂。生于清光绪三年六月十四日。祖籍福建省, 咸丰年间迁广西平乐县安良村城子岭。自 幼家境清贫,只读过私塾一年,12岁始随兄种 田,17岁时成家独自租种平乐城郑家的5亩.田,农闲时开荒种果木及做木工、泥工活。此 外与人合伙开油榨、做牛贩等生意,生活逐步 富裕。民国4年(1915年)迁平乐镇居住,先 在大街开染房铺,开米店做粮食买卖,民国12 年改行专卖成衣、故衣。民国15年再改行
(18771949)
张文开
  张文开(1871一1931年),字鉴如、亦镜, 平乐县同安镇屯塘村人。文开自幼读书过目成 诵,15岁时,父令其去应试以求取功名,因文 开不满清政府的八股取仕制度而拒不应试。年 岁稍长,随基督教牧师下广东,纵览了西方译 著,学识大长。从广东回来,对家乡的闭塞落 后更是不满,常找机会宣传西方文明。在教会 上,文开极力主张把不忠实者排除教会之外,使 得地方上民众与教徒相安无事。文开勤于学习, 善于写作。曾在香港《大光报》、广
[] (18711931)
任墨溪
  任墨溪又名任道芳,别名任重,平乐镇双 十街人,生于清光绪年间,出身于小康之家。少 年时,就读于县学(书院) ,学习勤奋,成绩优 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考入桂林“广西 陆军小学”,在校时受到进步教官雷寿荣、李书 城等人的熏陶。陆军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湖 北武昌陆军中学学习。在校时加入了孙中山先 生领导的“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10月 10日,革命党人举行武昌起义,在军校教官刘 世杰率领下,任墨溪与同学
[]
余鉴海
  余鉴海,号少波,平乐县平乐镇人,任广东候补知县,历署德庆钦州。在职期间,组织民众围海造田数千亩。在中法战争中,余鉴海力主抗法,光绪十年(1884年),向光绪皇帝上奏章,反对李鸿章与法军议款求和,表达了自己的坚决抗法主张,并提出了具体的抗法措施。奏章未被朝廷采纳,气愤之下,鉴海告老还乡,著作有:《枕笛山房诗钞》、《虎口歌》。
[]
黄元果
  黄元果(1848~1904年),平乐县张家镇古。龙村猪婆寨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少年时跟师学武术。清同治五年(1866年)从军,随军驻防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多次与侵越法军作战,英勇杀敌,屡建战功,晋任贵州清江协台、南宁左江镇、柳庆镇总兵、右江总镇台 (为绿营兵正二品武官)等。黄元果解甲回乡后,热心于公益事业,带头捐资并动员乡亲民众捐资献工修筑了张家圩至长滩的水山犀牛坳石阶路,张家圩和平街至高桥冲的石拱桥。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病故
[] (18481904)
曾克敬
  曾克敬(? ~1838年),字跻堂,号芷潭,平乐沙子馒头塘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好学,五岁时授书即能成诵,七、八岁时就能吟诗作对,考试常名列前茅。九岁赴县城应县试, 考前一天,考官史大人见他伶俐可爱便问 姓名,回答姓曾。史考官颇有兴趣地叫他对对 子,说:“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如何? ”曾说: “愿意试试。”考官便说:“曾门生腰加四点鲁国 君子。”曾克敬马上答道:“史大人头添一画吏 部天官。”考官大为惊喜,连声夸奖他才思敏捷
[] (?~1838)
袁启翼
  袁启翼(1600~1672年)字自贞,平乐县人。天资聪颖,少年时就能吟诗作对联,在县考试中六次考得第一,四次取得优秀。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贡生资格参加廷试中举,授推官之职。遇变归里。后任昭平县学博,未半年而隐居峒鼓峡,安贫乐道,闭门著书,专教其子袁景星攻读。清康熙三年(1664年)景星中进士,任通政司左通政。启翼教子有方,朝廷赠封其为翰林院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康熙八年(1669年)参加编纂《平乐县志》。著作有《隐居志恒言》
[] (16001672)
唐世尧
  唐世尧,平乐县人。明万历十二年(1584 年)中举,次年中进士,被派到浙江宁波府做推官。万历十五年(1587年) ,任浙江分校主考,他选拔的人才都是知名人士,因而被提拔为吏部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辅佐冢宰陆光祖,推举原任御史万国钦主政,世尧忠言直谏,因之触犯了皇上,被降职回平乐。世尧热爱家乡,他曾赞助异母弟弟开辟府江险滩,主持纂修平乐府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世尧曾上 书请求恢复官职,未能如愿。泰昌元年,光宗想重新
[]
李时敏
  李时敏,平乐县人,明景泰四年(1453 年) 中举人,被派到广东信宜县做知县。他为官宽厚、廉洁,卓有政绩,深受当地民众所爱 戴。升为化州知州后,有一年,化州发生严重 自然灾害,上方却催交课税甚紧,时敏说:即 使我催课是称得上能干的,也不能催啊,总不 能逼得民众生活不下去吧? 他把灾情如实上报, 请求免征课税,使得民众度过了荒年。9年后, 时敏升为长芦盐运同知,后患眼疾,请求告休。 时敏历官20载,家无余资,化州人民赞其廉
[]
唐桂生
   唐桂生(1970~1985),平乐镇人,出生于船民家庭。唐桂生从小失去父母,由姐姐、姐夫抚养和供其读书。在家庭和学校受到良好教育,他懂得家庭负担重,从不向姐姐、姐夫及哥哥要零钱花。他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完家务就看书做作业,从不贪玩。他学习努力,认真听课,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成绩在全班名排前列,数学成绩尤佳。1985年6月5日下午6时许, 唐桂生与同学黎寿春、黄香义等人到令公庙渡口河边游泳,当时正值河水上涨,黎寿春单独游到流水湍
(19701985)
邓瑞祯
  邓瑞祯(1919~1983年),平乐县附城安良 村人。岁在阳朔白沙“瑞音乐”科班学艺,始 习须生,两年后改习丑角。民国23年(1934 年)出科回平乐参加王阿连戏班演出,翌年即 串台到湖南义国安的“穿山班”搭班,演技长 进较快。民国26年,他转到“万年枝”剧团搭 班,在恭城、钟山和八步一带演出,得当时名 丑角邓芳桐的指导,技艺大有提高。以后在广 西名丑角唐老五戏班搭班三年多,往来于荔浦、 修仁、雒容一带演出,因得唐老五
(19191983)
王本财
  王本财(1957~1979年),二塘镇矮山村人。王本财从小尊长爱幼。在校读书用功,连任班干,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76年于二塘中学高中毕业回乡参加集体劳动,劳动积极,工作负责,被选为记工员。1977年,王本财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苦练杀敌本领,成绩显著,升为排长。1978年随部队到达友谊关边防区,他目睹了越南侵略者骚扰中国边境,杀害边民的罪行,义愤填膺,多次向连队党支部表示, 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上战场严惩敌人。1979年2月,
(19571979)
尹承纲
  尹承纲(1887~1971年),曾用名尹正常。平乐县二塘镇乐塘村人。自幼在乡间从父读书。12岁时,其父被村上恶霸诬陷入狱。16岁那年,因家贫而辍学。后得平乐城一亲戚赞助,遂到平乐城续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入广西省立陆军小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后, 升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在此期间,他 受到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了武昌辛亥革命,曾任湖北都督府军务课课员、南京陆军第八师第三十二团
(18871971)
马瑞榕
  马瑞榕(1892-1971年) 曾用名马骏钧。光 绪十八年(1892年)十月十二日出生于桂林市一回民小贩家庭。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马 瑞榕始读私塾,光绪三十年入桂林高等小学,光 绪三十四年秋考入桂林初级师范学校。宣统二 年(1910年)毕业。次年春考入广西公立优级 师范学校。1913一1934年,他先后在邕宁县立 高等小学、邕宁县立模范高等小学、马平(今 柳江)县立乐群两等小学、桂林宣道会建道小 学、荔浦、邕宁
(18921971)
陆庄垒
  陆庄垒(1920~1969年),曾用名陆明胤、 陆支礼,平乐县福兴乡浦地村人,生于中农家 庭。1941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桂林师范学 校,在校期间,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教育 帮助下,阅读了不少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使 他懂得了救国救民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道 理, 并积极宣传革命思想。 每逢假期,他必将 《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新华日报》等革 命书刊报纸带回家乡,传给进步青年阅读,还 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
(19201969)
陶彩姣
  陶彩姣(1905年9月~1962年9月),女,平乐县源头区九洞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陶彩姣带着翻身的热情,于土改后,在驻 村工作队的引导帮助下,她发动黄玉妹、张玉 林、黄福实、张俊等几户贫苦农民组织临时互 助组,陶彩姣被选为组长。因没有经验,未制 定评工记分等管理制度,互助组成立仅一个月 就散了。互助组散后,陶彩姣不恢心,1952年 4、5月间,她与丈夫黄福善分头进行串连,发 动-、陈冬妹、张俊强等,组织起常年互 助
(1905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