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名人录
费贻
  费贻,四川南安人。费贻是有史记载以来有姓名的第一位合浦太守。费贻生于西汉向东汉转变的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汉光武素闻费贻的才能和气节,于是“遣使复征贤士费贻”遂封费贻为合浦太守。费贻在任期间,政情刑简,大力推行农耕,奖励农民开垦荒地,推广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他还亲自下田间教农民制造竹简水车、修筑山塘,蓄水灌溉农田,将当时的水田一造耕种改造为两造。同时,还引进中原种植桑、抽丝织布等技术,使当地的农民受益匪浅,大家都深感费贻太守惠德爱民。明崇祯本《廉州府志》记其:“少好学有志操,为乡党所敬重”,“仕合浦太守为政清简,民怀其德,或合浦江山皆名廉者,以费贻故也。”费贻在合浦太
[]
颜游秦
  颜游秦颜游秦是在隋末唐初出任廉州刺史的。史籍称其在廉州刺史任上“抚恤境内,敬让太行,争讼绝息,风教大治”。由于他功绩突出,还得到了唐高祖李渊亲笔玺书的慰问鼓励。这是史载合浦-吏中,唯一一个受到皇帝直接嘉奖的-。 颜游秦来廉州任刺史时,朝廷珠禁尚未开放,前任-为了迎合朝廷权贵的喜好,以刑求逼索珠民下海采珠贡献,民不聊生。颜游秦到廉州上任后,即向朝廷-,为民请命,要求开放珠池,让珠民和其他百姓都得以生计。颜游秦的建议被唐高祖李渊采纳,珠池开放后,珠民能够自由采珠,自由贸易,促进了珠市贸易的发展,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郡中吏民在赞扬颜游秦为民请命,把他称作“颜有道”。即清廉勤政“有道”,
[]
孟尝
  孟尝 孟尝字伯周,东汉官吏。会稽上虞人。东汉顺帝(126年—144年)时任合浦太守。当时的合浦,史载: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珍宝,同交趾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以前合浦郡的-多为贪婪污秽之辈,奸人采求珍珠,不知道违纪约束,珍珠逐渐徒到交趾接界。于是客商不来,百姓穷困,贫困的人饿死在道路上。面对百业俱废,珠徒于交趾的困境,孟尝“求民病利,革易前弊”,制定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措施,厉行清廉勤政。不到一年时间,合浦境地出现了商贸流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迁走的珍珠也回到了合浦。这就是传诵千古的“珠还合浦”典故的起源。后来,孟尝因病-朝廷请求辞官还乡获准。离任之日,珠乡百姓攀车拦道,使他的马车无法
[]
陈铭炎
  陈铭炎,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现属广西自治区)豪屋村多背圹的一户有钱人家。父亲是个名中医,与国民党广东省高级官员陈铭枢同宗。陈铭炎在乡读私塾多年,后在广州读至大学毕业。父亲希望他“光宗耀祖”,并委托陈铭枢“多加关照”。陈铭炎在校结识了进步同学曾生。1935年北平爱国学生掀起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曾生、陈铭炎和同学们走上街头--,愤怒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1936年,陈铭炎毕业于中山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陈铭枢欲聘他当县长。陈铭炎不想为官,谢绝了陈铭枢的“关照”,毅然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陈铭炎在惠阳坪山小学校当教师,
革命烈士 (19111945)
潘继业
  潘继业,1926年11月出生在广西北海市高德(祖籍广东吴川县)。潘继业8岁时失去父亲,生活十分贫困。母亲邓翠珍带他和姐姐潘丽容一起流落到钦州,经过一段艰难的生活波折后,母亲-改嫁钦州白沙街地主李雄甫作妾,潘继业姐弟俩不得与其家人同住食,另在楼下食宿,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人与人的不平等,贫富之间的悬殊在潘继业的心灵打下了烙印,使他对旧社会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潘继业幼年时在钦州城头中心小学读书,学业成绩优秀,品学兼优。1941年秋,他考入广东省立钦州师范学校简师读书。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的喜爱、教师的器重。他经常接触进步的同学,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活动和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学校
(19261948)
高骈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诗人、名将、军事家。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 唐朝诗人
李逊
  李逊李逊,江西南昌人,一生不畏权贵,刚直不阿。明景泰五年(1454年)任廉州知府,当时,廉州守珠池太监谭纪贪赃枉法欺压珠民。李知府维护珠民利益,使谭纪不能得逞。谭纪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诬陷李逊放纵珠民盗采珍珠。朝廷不问青红皂白,将李逊逮捕监押在锦衣卫狱。李逊在狱中将谭纪在廉州杖杀民众,强入民宅抢劫财物的罪行报知朝廷,皇帝便将谭纪下狱,并与李逊当面对质,谭纪无言以对,只好认罪,李逊官复原职。李逊不畏-,一心爱民,受到廉州人民爱戴。李逊去任后,合浦人民在白龙城外立碑纪念他的功绩。
[]
梁安真
  梁安真 (1821—1896年)字正源。北海外沙疍民。父梁大公,母石氏,生二子,安真为长子,弟安明,字正魁。清道光、咸丰年问,兄弟弃渔投军。安真随水师统带吴全美由广东“红单船”组成的水师,从福建赴南京与太平军作战。后升为提督街。太平天国失败后,梁被授广东钦州龙门协。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署高、廉、雷、罗4镇总兵。年初,中法战起,奉命练兵筹饷,巩固海防,使高、雷一带平安无事。当时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从伦敦探悉法国内阁会议内幕,法舰有从北海和龙门登陆,抄袭南宁后方,以切断镇南关萃军后路的企图,朝廷命令在高、雷布防的梁安真移驻北海主防。安真在北海发动军民筑堡垒,挖战壕,征集师船和民船,水陆警
[] (18211896)
危祐
  危祐危祐,北宋人,天禧三年进士(1019年),曾官至太学博士,因直言当朝宰相的过错,于景佑元年(1036年)被外放任廉州太守。在廉州太守任上,危祐为官清廉素有正声。曾正言:”某不敢扰民以固位也。“危祐在任期间,谨记先贤吏风,勤政恤民,积极推动廉州古城的建设,使廉州古城逐步成为边郡名城。其拒收珍珠扇的事迹后世传佳话。珠乡民众为纪念这位清廉爱民的太守,将他列为三贤祠中祭祀,称他是“尊尧集上心逾赤”,“高风千古动儒绅”。危祐事见《广东新语》、《江西通志》、《廉州府志》。
[]
朱澜清
  朱澜清,又名黄志刚,广西合浦大成乡北村人。1917年10月生,1938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合浦县第一任县长、广东省雷州师专校长。
张进煊
   张进煊 (1908—1968年)合浦县白沙乡木岩塘村人。民国19年(1930年)考人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行政专业。 23年毕业后,到农林局新造糖厂任技术助理。25年6月,加人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并担任该组织主办的《时事周刊》。26年1月,由钱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张进煊通过在广州的“合浦学会” 团结大批合浦同学,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是年2月,中共组织派张进煊回合浦五中开展工作, 同年10月,调回中共广州市委搞宣传工作。次年3月, 回廉州中学任教。4月,中共合浦县特别支部成立,任书记。在廉州、北海、白沙、西场等地发展一批党员,并相继成立支部,领导合浦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1月,
(19081968)
徐柏
  徐柏徐柏,福建浦城人,明朝嘉靖时进士。初任地方官,后升至户部主事。赴廉州知府任时,身边只带着一个小书童。徐柏到任后,深入沿海一带布置防务,率领民众构筑工事,防止倭寇和海盗侵扰,使沿海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徐柏施行政清刑简之治,大力兴办书院,提倡文章教化。鼓励农耕为本,奖励垦田开荒,发展农业商贸,开设商户珠市,使廉州府出现了:“阜市东来接海崖,市中烟火起楼台,几家竣宇相高下,无数征商处去来”的繁荣景象,徐柏因此深得了珠乡民众的敬重。据史籍记载,徐柏离任之时,珠乡士民送珍珠给他以作纪念,他婉言谢绝:“吾一肩来也,一肩去也,别无余物,来守是邦,应与廉州名相符也”。后人因此把徐柏称为“一肩一仆太守”以传诵
[]
岑麒祥
   岑麒祥(1903.7.15-1989.12.20) 字时甫,祖籍河南南阳,生于广西合浦。著名语言学家。 1921年毕业于省立廉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校英语科。1922年考入广州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以英语为正科,文史为副科。1926年毕业于高师部,入中山大学英语系三年级学习英、法、德语,同时兼任广州知用中学语文教师。1928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通过中法协会资助赴法留学考试,先在法国里昂东南的格勒布尔市的一所大学攻读法语,后回里昂大学学习,获得“英国语文学”和“实际研究”高等研究证书。1931年,转入巴黎大学,从巴黎大学语言研究所主任房德里耶斯学习普通语言学,从语音
(19031989)
陈铭金
  陈铭金(1921—1977) ,又名陈荣正,合浦县白沙乡两合水村人,是1945年2月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灵山县委领导人,是中共灵山县委员会第一任书记。陈铭金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是清末冯子材部一个武官,父亲也在国民党军队的陈铭枢部当过官,家境富有。小时体弱多病,脚部留下残疾,行走不便。1927年开始读私塾,1936年夏到合浦五中附小插班读小学六年级,1937年秋考取五中初中一年级,是年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抗日先锋队。 1938年秋,经张九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因积极参加抗日-而被学校当局开除学籍(校方共开除学生11人
(19211977)
姚永光
  姚永光(1918—1991),又名李永泉、李士洋,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1935年9月加入中国青年同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广州地下学联五名常委之一、中共广雅中学支部书记。1937年5月调任中共香港工委副书记;8月调任中共广州市委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9月调往东莞。1937年10月任中共东莞中心支部书记。1938年5月任中共东莞中心县委书记。在此期间,为东莞党组织和民众抗日武装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同年10月,当日军全面入侵华南时,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亲率模范队队员赴峡口前线,阻击日军渡江进犯县城。莞城失守后,带领部分人民抗日武装撤到九龙新界,后根据中共东南特委指示,辗转
(19181991)
王嵎
  王嵎[约公元一一八九年前后在世]字季夷,号贵英,北海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寓居吴兴,陆游与之厚善。工诗词,有北海集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谢焕廷
  谢焕廷(1905~1970),广西合浦县人。民国18年至民国22年(1929~1933年),谢就读于广东省农业专门学校(后合并到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稻作试验场技佐,为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丁颖教授的助手之一。民国28年至民国31年,任广东省建设厅农村处稻作改进所技正兼所长。长期以来,谢在丁颖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水稻良种的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先后推广了“白谷糯16号”、“黑督四号”、“大刚占”、“南特16号”等良种。建国前夕,谢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指示,认真保护了省稻作改进所的裆案、资料和财产,为解放后的顺利接管作出贡献。建国后,谢继续在广东省农(林)业厅工作。1950~1956年,
(19051970)
林德先
  林德先,1949年8月出生在广西合浦县党江镇圩镇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林传义是党江镇供销社职工,母亲凌绍凤是一位善良的家庭妇女。因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困难,林德先在党江乡中心小学读到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参加劳动。1965年,年仅16岁的林德先就参加了党江乡圩镇大队基干民兵组织。党江乡是沿海地区,1965年至1968年间,战备巡逻值班任务比较重。为了练好本领保卫国家,从小就有当兵保卫祖国志向的林德先积极参加大队民兵军事训练,是民兵训练的积极分子。有一次,晚上10点多钟了,天又下着大雨,大队民兵营部有一封急件要送到离大队部较远的马头村,林德先知道后,主动请缨到马头村送信。当他完成送信任务回来时已是下半夜
(19491979)
陈锡汉
   陈锡汉 (1909—1991年)北海市人。民国22年(1933年)高中毕业后立志从商,与人合资开办新工印务局,靠近进步人士和学生,受革命同志何醒予的影响,接受开明进步思想,继续承印合浦一中学生出版的《谬丝》期刊和抗战时期《北海日报》等进步刊物。26年冬,日军侵扰,陈接受灵山进步人士建议,把印务局迁移灵山,承印《灵山新报》。28年,日军占领南宁期问,陈接受中共合浦地下党的建议,把印局迁往小江,继续承印揭露国民政府反动腐败的宣传刊物,并将住所作为中共秘密联络站和地下党员免费食宿的接待站。29年,随着小江地区地下党的转移,陈将全套印刷设备转卖后返回北海,与友人合资开设永祯祥药材店,住所仍然成为中
(19091991)
全部北海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