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名人录
范石生
  范石生(1887—1939),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人。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攻打广州,情况危急。范石生率滇军保卫广州,与孙中山并肩血战,击退叛军。孙中山亲自题写“功在国家”四个大字和-一柄相赠,以表彰他的功绩。大本营授予他陆军上将。范石生少年学医,青年投笔从戎,驰骋沙场,战功卓著,晚年又以行医为业,不问政事,在昆明街头被刺身亡,走完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范石生案是一场政治谋杀案。早年生平因其母为家中庶母,遂诞于古城山,草莽间,得名“石生”,范石生幼从父读书,稍长从伯父兼习中医。1903年中秀才,不久考入云南优级师范,在校期间受教师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民主革命时期,云南优级师范毕业
(18871939)
周於礼
  周於礼(1720年—1779年),字绥远,号立崖,又号亦园,峨山县双江镇人,1747年考取乾隆丁卯科举人,1751年又中了辛未科进士。周於礼中了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转任江南道御史,后又升迁为鸿胪寺少卿、通政司参议、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在奉命入内阁典章时,因手腕疼痛难于执笔,使请假到外地调治,治愈回京后,补为光禄寺少卿,不久又复任大理寺少卿,并“三主四川乡试,三充京同考官”。周於礼最有影响的是他的书法,他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出于苏轼、米芾诸家,风格独具,许多书法评论家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其手迹曾广为流传,被视为珍品,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珍藏有他的书法作品。一些名胜
[] (17201779)
董贯之
  董贯之本名一道,字贯之,号墨医,云南玉溪市哦山县双江镇人,清光绪7年(1881年)生,卒于民国20年(1931年),终年50岁,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全国著名的画家。董贯之出生于一个较为贫寒的家庭里,自幼天资聪明,对绘画十分喜爱,且刻苦好学。在河西举人范宗(范石生将军之父)所办的私塾里就读时,范先生见他很有绘画天赋,且才思超群,大有培养前途,便把长女许配他为妻,并于1910年出资送他到杭州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就学,其教师是当时全国著名的美术家姜丹书和李叔同。而李叔同更是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首倡者,是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引介于我国的著名美术家。由于董贯之深得姜、李二位老师的熏陶、培育,加上他自己的勤奋
清末民初画家 (18811931)
周静溪
  周静溪,名传性,峨山县双江镇人,清朝同治6年(1867年)冬月26日生,1950年8月27日卒于昆明,终年83岁。周静溪于光绪丁酉科中了举人,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光绪季年,科举既停。为士子出身计,本省曾于光绪丁未及宣统庚戍两年,保送举人及五贡之优民者入京考试,其取录者仍以京官或分发各省任用。”“丁未年取录周传性等十四人。”这一记载说明,周静溪又获得了相当于进士的名位,考取后即被录为京官,任度支部主事(相当于财政部下属的司、处级官员)。民国初年,周静溪回到云南,先后出任云南国税厅长、财政司长、省参议员、副议长、议长等职。他在担任以上要职期间,据说,当时由于把纸币换成硬币,遗下一笔钱
(18671950)
李长明
  李长明,系峨山县岔河乡棚租坝村人,生子1954年3月初,卒于1992年7月12日,享年38岁。生前他先后当选为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第二届政协常委。1985年加入地区文联作家协会,1990年当选为双江镇人大代表。1980年,因他工作积极,教学成绩突出,被转正为公办教师。他多才多艺,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又拉得一手好二胡,1984年调县文工队工作,从此,他开始了剧本创作。1986年,玉溪地区举行戏剧革新调演,他大着胆子与人合作创作出彝剧《荞花又开》,在这次调演中获一等奖。1987年《荞花又开》参加全省戏剧观摩调演,获得了优秀节目奖,一时名扬全省。1991年《荞花又开》又获全国少数民族
(19541992)
柏叶
  柏叶 (1963~)彝名曲木克己。彝族。云南峨山人。中-员。1982年高中毕业,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县委史志办公室、峨山县大龙潭乡政府、县文化局、县文联等单位供职。2003年任玉溪市作协理事。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魂归沉寂》、《疯狂的野兔》,诗歌集《飞翔的天空》、《彝山恋歌》、《梦的眼睛》。诗歌《我的“度几嫫”》和诗集《彝山恋歌》分获云南省第一、三届政府文学奖,诗歌《献给新世纪的彝歌》和《梦的眼睛》分获云南省第一、三届边疆文学奖,长篇小说《魂归沉寂》获玉溪市政府文学一等奖,诗歌《绿汁江》获云南省少数民族诗歌大奖赛优秀作品奖。
周格
  周格号乘之,峨山县双江镇人,生于1914年,1938年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师范学校。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刚进入云南省艺术师范戏剧电影科求学,他积极从事揭露和讽刺社会黑暗腐败的文艺创作活动。他的乡土小说《耳杂》发表在北平《国闻周报》上,揭露了土司制的残暴,引起人们的注意。后被邀请参加《文艺季刊》的工作。先后主编过《商友周刊》(昆明工商界的专门刊物)、《中兴日报》副刊(《彩云》和《香草》)、《龙门周刊》、《朝报》副刊。在向社会组稿的同时,他本人也有大量作品发表,如《通风楼随笔》、《故事新编》、《谣言国》、《齐天大圣》等,内容系讽刺当时官吏们的腐败现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十余年间,他先后在报刊发表的
矣春霖
  矣春霖,字青圃,原河西城县军屯镇(今峨山县小街镇)黑白坎村人。生于清光绪15年(1889年),卒于公元1952年7月,享年63岁。幼年时他只读过三年书,因他天性聪明,喜爱塑画,被人们誉为“小画匠”。家里人根据他的爱好,送他到河西水像师傅布秀云家做学徒。在师傅的精心指点下,加上他自己的勤奋学习,仅两年多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许多雕塑和绘画技艺。他擅长中国画,有比较渊博的国画技法知识,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等各种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及布局,都有较为系统的法则。他的画尤以花鸟著称,工笔写意都十分传神,可与一些出了名的花鸟画家的画相媲美。多年来,他曾为一些寺庙和私人住宅做过许多抽漆彩画工作。泥塑
(18891952)
张心聪
  张心聪,字子慧,哦山双江镇人,1916年5月15日生。1931年考入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后改为昆华师范学校),在校在期间,他除认真学习规定课文外,还酷爱音乐、摄影,美术课的成绩在班上是佼佼者。最突出的是他自学和钻研丰子恺、叶浅予等老-辈艺术家的漫画和木刻,技艺有一定长进。仅1935年和1936年内,《云南日报》就刊载了他的漫画和木刻作品200多幅,并汇编成一册《漫画选集》。其作品,主要是启发人的爱国思想,揭露-污吏的卑劣罪行及讽刺社会上不良风气等。1948年,他回到峨山中学任美术、英语教师,并在县城中街开设“五华摄影室”,是峨山本地人最早开设的照相馆。以照相业为掩护,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
(19161950)
李桂英
  李桂英,女,彝族,1927年生,云南嶍峨(今峨山)人。1948年5月参加工作,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政工队队员,峨山县富良棚中心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区委副书记。1951年后任峨山彝族自治县副县长、区委书记,会泽县铅锌矿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56年后,历任云南省妇联副主任,省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人。1978年后任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云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云南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普飞
  1934年生,峨山县锦屏乡富泉村公所万河村人,彝族。普飞高小未毕业就回家务农,曾参加昆洛公路的修筑,回乡后,经县医院培训后在农村作过医疗保健工作。 1954年,普飞开始为《云南青年报》、《云南农民报》、《云南日报》写通讯、山歌、故事之类的稿件。 1955年,他的第一篇小说《孟元才入社》获省文化局和省发起的文艺创作征文奖。在1956年,《我的舅母》、《红旗》、《三个牧童》分别发表于《边疆文艺》和《红岩》杂志,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云南省分会会员。从1958年起,被聘为民办教师,课余时间仍坚持业余创作活动,并在这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0年,普飞被吸收到县文化馆工作,主编馆办刊物《峨山文讯》(
全部峨山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