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名人录
王扶之
  王扶之,别名王硕,1923年9月24日生于陕西省子洲县三眼泉楼砭傅家新庄。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测绘员。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测绘股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通信参谋、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四团副团长。1949年任第一一六师作战科长,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起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一一五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庞国兴
  庞国兴(1940~1965),1940年1月生于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乡庞家沟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庞国兴7岁时,该上学了,可父亲被侵犯边区的国民党军队抓去当了民夫。母亲气病卧床,双目哭瞎。家里也被洗劫一空。严酷和生活现实,迫使他小小年龄就拿起了放牛鞭、牧羊铲。然而,仇恨的种子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发了芽:“长大了,我一定要报仇!”1948年秋,庞家沟解放了,苦难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1955年,随着家庭生活的好转,庞国兴终于进了学校。但因家务缠身,他仅断断续续地念了三个学期的书便辍学务农了。庞国兴的父亲、叔叔都是石匠。他家也由原来的一眼破窑洞变成了青一色的石头屋。院子里铺的、窑沿里砌的、房上盖的都是
(19401965)
贺秉章
  贺秉章,曾用名贺炳章。男,汉族,1914年2月26日生,陕西省子洲县南沟岔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身普通农民家庭。1923年至1928年在陕西省安定县岱王庙小学上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历任党的地下支部小组长、支部书记,中共秀延县第一区区委书记、北区中心区委书记,第三区区委书记,县委巡视员,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任中共陕西子长县委书记。1936年初至上半年任中共陕西安塞县委书记。7月红军西征后,任慰问团团长,到甘肃慰问红军。同年8月至1940年4月任中共延安县委书记。为保证党中央和红军、人民群众的生活供给,领导工农兵学商各界人士开展生产
(19142007)
安志文
  安志文,(1919年3月——2017年8月14日),生于陕西省子州县。1936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共党员。解放后,先后在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工作;历任国家计委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建委副主任。“文革”中受政治破孩。1979年后,先后在六机部、国家体改委工作;历任六机部第一副部长、党组第一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党组书记等职。曾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会长。人物生平1919年,安志文生于陕西子洲县的安家大院,其兄长是曾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安子文。1936年,安志文在陕西西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
(19192017)
安子文
  安子文(1909~1980)原名志翰,字浩然,本县双湖峪镇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的组织活动家。安子文的父亲安庆云,字武甫,是清末廪生,民国初年曾任陕西省议员。他为人正派,常常被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邀去排难解纷。安子文小时是由一个姓王的贫农大妈奶养的,七岁进入私塾,1922年春和二弟安志铭一起到米脂城,借住外祖母家中,在县立高等小学读书。一年后考入新成立的绥德师范就读。安子文1924年从绥德四师毕业后,离开家乡到北京、保定一面读书,一面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3月18日,参加李大钊等人领导的--。震动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后,党组织派他到共青团北京地委工作。1927年
(19091980)
高维岳
  高维岳(?~1908)字燮堂,祖籍本境苗家坪乡董家湾村,生于绥德城,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授受四川大宁县(今巫溪县)知县。维岳在大宁任职17年,修水渠,通道路,建仓储,使不少0田变为水田,百姓生活较前丰裕。并编修《大宁县志》,积极倡导在城乡修建书院、义学,请名师,制学规,奏请增加学额,使大宁文风为之一振。光绪十九年(1893)夏,维岳升任山西辽州(今左权县)直隶州知州,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持反对态度,并严禁在辽州活动。年逾七旬告老还乡,布衣疏食,精神矍铄。在绥德城内为本族建宗祠,在董家湾开办族学。并为绥德雕山书院、米脂圁川书院各捐银500两,主修《绥德州志》,潜心笔耕,历时两个寒暑方告竣
[] (?~1908)
郭步岳
  郭步岳同志生平(1911-2000)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政协北京市委员会第五、六届副主席郭步岳同志(市长级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7月28日1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郭步岳同志,陕西子洲人,1911年3月12日出生,192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36年担任陕西省子洲县共青团区委组织委员、中共秀延县十二区区委组织委员、中共靖边县委书记等职;1937年至1945年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班干部科科长、陕甘宁边区延属专区保安处处长;1945年起任陕甘宁边区靖绥联防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解放后历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北京市人民检
(19112000)
刘直卿
  刘直卿(1916~1970)原名学正,本县三眼泉乡刘家坪村人。直卿性温持重,谨言慎行。早在绥德师范上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遇事忍让为先,办事不遗余力”的兄长,经常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帮办事宜,且多从不声张。1937年绥师毕业后,在绥德城内一所小学任教,不久提任米脂中学训育主任。1946年调任子洲县教育科长。后调绥德专署任秘书,三年后提任子洲县代理县长,后调任吴堡县县长。直卿酷爱教育事业,从政以来常怀重返教育战线之心,1955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招收学员,他毅然放弃县长职务赴京进修,期满后担任绥德高中校长多年,后调任子洲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直卿以务勤求实,不趋荣利著称。1958年他在绥德高中任校长
(19161970)
钟毓秀
  钟毓秀(1862~1911)本境马蹄沟镇姜家沟村人,人称钟老三。钟素性直爽,好事爱斗,拦羊务农为生。因其祖上都是勤俭人家,日子过的还富裕,遇灾荒年,经常接济穷苦人家,很受乡里尊重和爱戴。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间,他和栾茂升(马蹄沟镇栾渠人)被西川数百名哥老会成员推选为首领,于十一月十三日从三皇峁出发。义军人人身穿白衣,手执长矛大刀,直奔绥德州。绥德知州得知怆惶逃跑,义军一举占领了州城。后因麻痹不备,知州反扑回来,起义旋告失败。栾茂升带部分人逃回西川,钟毓秀被害,头颅悬挂于绥德城门,数日后由知交偷回葬于家乡。
[] (18621911)
牛刚
  牛刚 (1913~1985)原名光远,本县马岔乡牛家沟村人。他九岁时在十垧坪念书,后入冯家渠小学就读,十四岁时母亲病故,回家挑起了家务重担,做饭担水,推磨压碾,甚至还要穿针引线为弟妹们缝补。1927年春,牛刚同另一人到神府寻找革命队伍,不久即被家人寻回,经人说情又入冯家渠小学就读。5月,他和徐登启二人被选为代表参加了米脂三民二中纪念红五月大会。回校后就发动了学生-,校方甚为惊恐,动用民团出面抓人,牛刚和徐登启只好连夜跑到周家躲藏,不久校方开除了牛、徐二人。牛刚只好回家劳动。1932年春牛刚在合水县终于找到了刘志丹的红军部队,在骑兵连当了战士,不久又结识了谢子长。1933年春夏之间,由于陕西省委
(19131985)
艾捷三
  艾捷三(1900~1954)名克明,字捷三,本县双湖峪村人。他自幼好动,早在上小学时就被称为“打架王”,但因天资聪悟,一听就懂,加之个子高力气大,且在劳动中舍身吃苦,虽管教费手然颇讨教师喜欢。1920年考入榆中就读,此间他参加了军事训练,学会了吹军号、投弹、射击等军事技术。毕业时由教师刘敬亭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回乡后在本镇小学任教,自行-。一年后,经人介绍考进了北京军官学校,之后参加了国民党,连年擢升,升任营长,不久任84师高桂滋部502团团长。1934年艾捷三率团回驻家乡双湖峪“围剿”陕北红军,他率领部下常在乡间骚扰,“围剿”红军不遗余力,1935年7月在高家塌被红军打得大败。抗日战争初
(19001954)
周发源
  周发源(1904~1976)本县周家镇李银家沟村人,出身地主家庭。青年时到榆林中学上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支部宣传委员。榆中毕业后,到定边教书。1926年2月汤中甫、周梦熊、周发源、龙惠民等人遵照中共绥德特支的指示,以定边高小为活动中心,建立中共定边支部,周发源任支部委员。同年6月,任中共定边特支书记。1928年10月任中共绥德县委书记。1931年白明善被捕,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形势恶化,周发源逃奔到山西汾阳,从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发源又返回绥德,从事商业。周家是富户,在周家办有三个商号(同泰恒、同裕恒、同和恒),在绥德办有两个商号(同裕成、同庆成)。周发源与
(19041976)
曹鸿都
   曹鸿都(1919~1984)本县何家集乡曹家沟村人。1935年2月鸿都参加了秀延县保卫队,后调到中央保卫局特务队任战士,曾给博古、林彪任警卫员。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副主席、张云逸副总参谋长等乘车南下同蒋介西谈判,由鸿都等十几名警卫战士护送。当行进到甘泉湫沿山时,遭到土匪的突然袭击。土匪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从三面疯狂向汽车射来,司机的腿部受伤,汽车无法开动。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跳下汽车,警卫战士利用轮胎作掩护和敌人展开了战斗,但因寡不敌众,我方伤亡很大,车上十几名警卫员和新闻记者多数牺牲。情况万分危急,随从副官陈友才将火力引到自己身上,鸿都临危不惧,一边持枪向敌人猛烈扫射,一边指着西面的
(19191984)
刘正平
  刘正平(1904~1931)原名刘嘉善,字鹏举,本县三川口乡阳湾村人。他幼年在米脂龙崖高等小学上学,1923年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由于校长教务主任以及多数教员属于守旧人物,教学方法落后,质量低劣,学校死水一潭,学生对此深为不满。刘正平和白明善曾代表学生向校方提出意见,但遭到无理斥责。次年开学时学生又公推刘正平、白明善、杜少勋、李明轩为代表,呈书省教育厅,揭发了校方的守旧行为和-教育经费等问题,取得了胜利。省教育厅任命李子洲为四师校长,李子洲到职后选贤任能,提倡新学,宣传革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刘正平、李策铭、徐博、安志翰(安子文)号称西川“四大名生”,他们不仅学业成绩常
(19041931)
安尔禄
  安尔禄(1900~1976)字茆堂,本县双湖峪村人,书法家。他出身书香门第,早年肄业于中州大学,曾任延安四中教员,双湖峪小学校长。后弃教从戎,先后在国民党陕西警备旅旅部、86师政训处、228师师部任书记、科员、教官等职。1949年在内蒙古沙县随部队起义。1951年6月开始担任子洲县政府文书,1962年退休。尔禄澹泊一生,廉正不阿,唯酷爱书法,坚持苦练不辍,终达较高造诣。他主张学好书法要做到四点:其一,习字要勤,要做到眼勤、手勤、脑勤。所谓眼勤,即是要多看别人写字,多看帖,特别多看名家之帖;所谓手勤,就是多临池,坚持每天必练;所谓脑勤,就是多想,尤其是对名帖要仔细分析研究,体会其用笔章法等特点,
(19001976)
拓克宽
  拓克宽(1905~1931)又名拓荒,字和卿,本县周家圪乡佟家坬村人。其父拓廷佐,苦心务农,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克宽在省立四师上学时,全家搬迁绥德城北门湾居住。克宽七岁在本村入私塾,1920年考入苗家坪高小,1924年春考入榆林中学。7月克宽从榆中转入绥师上学。冬季,他由柳长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4月,克宽受党组织派遣,离别母校,经其姑夫文经章介绍,到河南高桂滋部队当了司务长,后来升任连长,开始了历时五年的兵运工作。这五年中,克宽在高桂滋的国民革命军第47军109师担任过我党地下军委领导的二团党总支委员、三团党总支书记等职务,并积极参加了北伐战争,接待了大批我党派往47军军事干部学校
(19051931)
高树林
  高树林(1871~1954)本县何家集乡峁底里村人,因其身矮而肥胖,乡人送他绰号“老麻”。先后任子洲县参议会第一届、第二届参议员,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三届侯补参议员。树林刚毅方正,重义轻财,聪颖机智,能唱善讲。民国初年清涧县收羊圈税,对此群众强烈反对。民国八年(1919)有个叫王明的人来到老君殿收羊圈税,白拿走一位农民的几斤猪肉。树林带领群众和王明讲理要钱,但王明出言不逊,满嘴胡言,树林用计将他哄到后街让群众团团围住,农民崔志才拿牛鞭将王明右眼珠挖落在地。为此树林被押到清涧县衙,受尽各种毒刑拷打。但他若无其事,刑停即唱。一次他在狱中唱《审录》,让县官太太听得入了迷,于是就将其偷偷接出监狱请到家中
(18711954)
李生荣
  李生荣(1850~1938)本境砖庙乡李家河村人。生荣素性刚勇,平生爱抱打不平。清末米脂知县潘松借办里民局之名向全县人民派收“烟筒捐”,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里民局的几个人来到西川周家镇促收“烟筒捐”。李生荣和景堂奎(本境苗家坪乡牛兴圪塔村人)在街上挡住里民局的人询问收税情况,里民局的几个人蛮横无理,立逼要税。生荣严辞痛斥,满街的农民也怒气忿忿,都想惩治这几个坏堂奎率领直捣米脂县衙。潘松无奈答应让农民选出代表清算里民局的账务,解劝其他人暂先回家。潘松见群众一走,当即击鼓升堂,将留下算账的景堂奎、高鹏飞、马夏官、苗庆元四人押上公堂私刑拷打,后关进监牢。李生荣知道此事后,立即传知西川各村,
(18501938)
李森桂
  李森桂,1927年5月出生,陕西省子洲县人。1945年参加工作,1942年考入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1944年任学生会主席。1945年毕业,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米脂县民权区一乡文书;1946年1月至1947年2月任民权区委宣传科长;1947年2月至1948年9月任米脂县委组织部干事;1948年9月至1949年6月任绥德地委组织部干事;1949年6月至1950年5月任陕北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科干事;1950年5月至1951年12月任延安地委组织部干事;1951年12月至7月任延安地委组织部党员管理科科长;1952年7月至1953年9月任延安地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1953年9月至1955年2
(19272015)
全部子洲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