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名人录
路遥
  路遥(1949~1992) 当代著名作家。本名王卫国,乳名卫儿,笔名路遥、鲁元、王天笑、桃依红等。1949年12月1日,诞生于王家堡一个贫苦农民之家。父亲担任过农村基层干部,母亲是位聪明能干的家庭妇女。路遥及弟妹共7人,其排行老大。1957年冬,因生活维艰,过继于婚后不育的伯父。伯父客居延川郭家沟,这里便成了路遥的第二故乡。路遥自幼颖悟、懂事、吃苦、勤学,初读于村小和延川城关小学,1963年考入延川中学。其擅长语文和音乐,在校扮演过戏角。上初中时,家中供不上口粮,学友济助,伯母乞讨,勉强结业。“文革”中,他出于对毛泽东主席的崇拜,投身运动,成为本班、学校乃至县上群众组织的首领。1968年9月,
当代著名作家 (19491992)
惠中权
  惠中权(19161~968)又名秤锤。陕西清涧人。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3月任少共吴堡县委书记。在粉碎国民党对陕北苏区发动的-“围剿”的斗争中,他动员青年参加红军,支援前线;组织少先队、儿童团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为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了少共组织,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1937年4月惠任中共甘洛(8月改称甘泉)县委书记。当时的甘洛(甘泉)县,城里是国民党统治的白区,城外是八路军领导的红区。为反对国民党县政府对城内商业的控制,他发动群众,办活城外市场,吸引城内商人,并派人到城内向各店铺进行宣传,使许多商店纷纷迁到城外,形成“城外繁荣,城
[] (1916968)
王嵩
  王嵩 原名王光信。北宋人,籍贯无考。早年出家为僧,相传曾寓居青涧城南石台寺(一说紫山寺、悟空寺)。其刚果有谋,坚毅豁达勇而善骑射。因熟悉西夏山川道路,种世衡出兵,常为向导,屡有所获。世衡奏授为三班借职,任青涧指挥使。并给予居室、骑从和衣物,关系甚密。西夏大将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兄弟多智善战,宋失地折将,多其所致。鄜延经略使庞籍等数谋剪除,不果。世衡精心筹划,伺机行计。庆历二年(1042),世衡命缚王嵩,怒斥:“我视你如子,你且勾结贼人负我,何也?”遂受刑月余,几濒于死。王始终不渝,枉而无怨,说:“嵩丈夫也,公听奸人之言,嵩虽死难眠!”世衡见其坚强不屈,便予释放,沐浴后迎人卧室,厚抚示歉,说:“吾
[]
白铁余
  白铁余(?~683) 唐代农民起义首领。官名失考,据说姓余,出身白铁匠,故称。城平人,稽胡族(史称绥州步落稽或延川稽胡)。为举兵反唐,他暗将铜佛埋在地下,时久,草生其上,遂对乡邻说:“吾于此数见佛光。”大家怀疑,他便选择“良辰吉日”,当众挖掘,果得铜佛,观者大惊。白铁余道:“得见圣佛者,百疾皆愈。”自此,瞻仰的人络绎不绝。为了组织群众,筹集资财,他用各色绸缎把铜佛包裹数十层,每有厚施,便去一层。几年后,信徒不计其数。显庆五年(660),白铁余聚众起事,设置百官,自称光明圣皇帝。弘道元年(683),唐王朝宫廷斗争激烈。四月(5),其率部占据城平,旋即进攻绥德(治今折家坪镇)、大斌(治今子洲县西)
[] (?~683)
李显忠
  李显忠(1109—1177),南宋将领。初名世辅,后赐名显忠。党项族。李永奇之子。自唐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 假效金齐李显忠出身将门,17岁时即随其父李永奇出入战阵。宋高宗绍兴年间,金人攻陷延安(今属陕西),李显忠和他的父亲被金人抓住。金人为了拢络宋军民心,授李显忠父子为官。恰在此时,刘豫伪齐政权征调中原民兵,想大举攻宋,于是就命令李显忠率延安军马赶赴东京(今河南开封)。李显忠将行时,李永奇告诫他说:“此次东行,若有机会即南归宋朝,不要因我在敌手而改其志。若南归事成,我也将名留后世。”李显忠到了东京,授官以南路钤辖。李显忠却密派其心腹雷灿带蜡书赴临安,告以南归之事。不久,金
[] (11091177)
白乃贞
  白乃贞(1618~1683) 字廉叔,号蕊渊,又号慭斋。倒吊柳人,白曰可三子。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其家学渊源,天资高妙,勤奋刻苦,酷好古文词赋,被誉为奇童。15岁入县学,清顺治八年(1651)中举,翌年成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任顺治大训纂修官。他高迈俊爽,才思坌涌,胸怀抱负,清世祖对其极为赏识,每次出巡,簪笔以从,若有所奏,均被采纳。父幼患足疾,久治不愈,时有所发,常用豚蹄沸汤烫洗,乃贞“濡手于釜,釜不去火”,双手糜烂,从不知苦。父母双亡后,乃贞例归守丧。顺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早逝,乃贞沉痛惋惜,服丧期满,不愿赴任,朝廷不舍,强行起用。康熙二年(1663),任
[] (16181683)
惠登相
  惠登相(?~1645) 明末义军首领。号过天星,清涧人。首起时间不详。崇祯四年(1631),同张献忠等活动于山西。五年(1632),所部为晋豫义军83营之一,河南32营之一。六年(1633),与二将、哄天星等转战于武安(今属河北)等地。同年四月(5~6)走高泽山,十一月(12)于武安诈降,十二月(12~1634.1)入秦。八年一月(1635.2~3), 以13家之一参加荥阳(今属河南)大会(一说史无此事)。凤阳(今属安徽)之役后,李自成因同张献忠不和,随高迎祥西走归德(治今河南商丘),与登相、罗汝才(曹操)合军。三月(4~5),洪承畴出关,献忠、登相诸部避走陕西。十一月(12~1636.1),
[] (?~1645)
白寿康
  白寿康(1912~1990) 1912年12月出生于高杰村一个富有的家庭。初入县第二高小,继升绥德四师,后毕业于兰州军官训练班。1927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同年11月转入共产党。历任红军84师2团教练,-4科文书、科员,红28军军部参谋、连长、政治指导员,延安县委军事部部长,陕北独立第1营营长,独立团团长,抗大学员,三边分区保安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教导营营长,边区陇东分区代司令员,八路军留守兵团358旅警备4团副团长、团长,警备5团团长,三边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延属分区司令员,警备4旅副旅长,第一野战军4军12师副师长、政治委员,-队20师、高级-队学院和人民武装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21990)
刘迦论
  刘迦论(?~614) 隋朝农民起义领袖。城平(亦说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隋末,在炀帝-铁蹄下,各地民众揭竿而起。大业十年五月(614.6~7),迦论挥师占领雕阴(治今绥德附近),自称皇王,年号大世。其部众10余万人,同稽胡族刘鹞子相呼应,声震朝野。未几,左骁卫大将军、关内讨捕使屈突通发兵进剿,迦论和所部万余将士战死于上郡(治今富县)。《北史》、《隋书》和《资治通鉴》诸文献有载。
[] (?~614)
赵胜
  赵胜(?~1631) 明末农民军初期领袖。异名赵四儿(一说作孟长庚),清涧人。因家境贫寒,白天种地,夜晚借居村东石油寺,秉烛苦读,故又号点灯子。时有人讹传其酷似平话中的黄巢,点灯孤寺,著作兵书,有谋反之嫌,即将被捕。赵无以自明,恐被诬陷入狱,遂逼上梁山,于崇祯元年(1628)⑩在境内花岩寺聚众而起。嗣后赵部“旋抚旋叛”,时大时小,少则五六千人,多则万众,或东入晋,或西返秦,活动于黄河两岸广大地区。三年(1630),同李老柴等转战于延安、西安及-之间。是年五月(6~7),与刘九思(上天猴)攻克金锁关(今属铜川市),斩明都司王廉。四年三月(1631.4),同整齐王(张胖子)、张存孟诸部,控制宜川、
[] (?~1631)
拓养坤
  拓养坤(?~1640) 明末起义军首领。浑名蝎子块,又号四队,清涧人。崇祯元年(1628)起义于陕西。四年六月(1631.6~7),王嘉胤于阳城战死后,拓为36营首领之一。八月(8~9),与过天星等攻打中部,围攻官军2月不下。十月(10~11),明总兵曹文诏和张福臻所部俱至,养坤撤离。十一月(11~12),同宁武总兵孙显祖战于万泉(在今山西西南)。五年九月(1632.10~11),同贺一龙(革里眼)等越巴山,攻东乡、太平(今四川万源);入秦,为陕西义军24家之一。十一月(12~1633.1),与李自成、满天星、三只手等活动于武安(今属河南)一带。六年(1633),同张献忠、刘国能(闯塌天)等辗
[] (?~1640)
郝志义
   郝志义 字宜之,奥则塔(今郝家上山)人。父郝安,字居仲,正统九年(1444)举人,初任莱州(治今山东掖县)通判,继以边才升安乐(治今辽宁开原)知州,后调任镇宁(今贵州镇宁自治县)知州。志义禀性严毅,嫉恶如仇,笃志好学;10岁通经义,成化四年(1468)中举,次年成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继转寺副。时河南公案滞积,狱囚甚众。其奉命赴审,慎重果断,释放无辜者370人,断疑难要案35人,将少数罪当不赦者戮于市。迁职山西按察司佥事后,不畏辛劳,亲自察访,一改“三晋健讼”之风。后历任山东宪使、四川总宪、山西右辖及山东左辖等职,升湖广巡抚。时奸宦当道,刻剥百姓,志义到职后,檄传监司、守令等官吏,“分别廉墨
[]
惠世扬
  惠世扬 字抑我,号元儒。约于明万历至清顺治间在世,小岔则人。祖父惠之翰,字伯召,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山西大同通判。父惠承芳,号静所,万历二十二年(1594)中举,授南京工部主事;日讲周程之学,人称关西夫子;升北京户部主事,不拜告归;所生5子。世扬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三十五年(1607)成进士,初授华阳(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内)知县。因政绩显著,擢升刑科给事中。其直言进谏,刚正不阿,名满海内,党争炽烈时,曾“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为阉党所侧目。天启元年(1621),首相方从哲积怨甚多,世扬上疏朝廷,列其十大罪状。熹宗对方极力庇护,世扬被指责为诬陷。二年二月(1622.3~4)
[]
刘介
  刘介(1466~1529) 字师惠,号东峰。祖籍枣坪则,生于明成化二年十一月一日(1466.12.8)。高祖刘永昶,元行枢密院经历、广平路(治今河北永年)同知。祖父刘尚(jiǒng),字奢,封明长沙知府。父刘镛(1435~1516),字鸣远,号伯庵,魁梧颖敏,读书过目成诵;景泰四年(1453)举人,历任长沙知府、山东右参政。刘介(芥)少时英爽越人,聪明强记,善长俪对韵语。弱冠随父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继受业于吉水(今属江西)黄表,同窗多海内名士。弘治二年(1489)中举;六年(1493)第进士,授户部主事。管理大仓税中,厘革弊端,吏胥莫不愣然。在朝8年,操守如初,深得尚书倪文毅赏识,升抚州(今江
[] (14661529)
白慧元
  白慧元(1600~1638) 字超想,号次如。明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1600.5.26)生于清涧,白宗舜次子。少时颖异,文思敏捷,熟读经史,精于易学;体貌魁伟,目光如炬;性情高迈,豪爽不羁。崇祯三年(1630)中举,遂以天下为己任。旋出潼关,抵开封,渡黄河,至临清,遍历华嵩海岱。时赋诗抒怀,有《道途小咏》行世。七年(1634)成进士,翌年授任丘知县。任丘靠近京都,有权势者甚多。赴任后,其廉以持己,不避权贵,修城筑堤,民感于心。九年(1636),清兵犯境,邻壤多陷,慧元岿然不惧,率众固守,待敌临近,躬擐甲胄,跃马出击,斩获甚多。次年春,内擢京师,因素不枉法徇情,阉官深恨,捏罪陷害,矫诏罢捕,
[] (16001638)
白璧
  白璧 字完珍,号琢庵。倒吊柳人,约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在世。祖父白廷禄,字君锡,家道殷实,乐善好施,有善人之称。父白似鹤,字洁夫,号松亭,亦乐于助人,万历间天灾频繁,民不聊生,其代人完税,周济贫者,不受偿还。白璧身材俊伟,尊老抚幼,遇有穷人,解衣以赠,众口称赞。14岁入乡学,隆庆元年(1567)中举,万历十一年(1583)就任定襄(今属山西)知县。定襄冤案甚多,其当机立断,将前拟处死的30余名无辜者免于极刑,释放有悔改表现者10多人,此举被誉为定圉乏夙;罗值大仉。民忠思乱,他发放食粮,多方抚救,活人不可胜数。且回赎卖于异乡的妇女,使之与亲人团聚。向招回的流民发放耕牛和种子,以振农桑。同时修葺学宫
[]
郝树才
  郝树才(1904~1986) 乳名来儿。郝家南沟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⑤。父亲郝海德,数代打工。树才六七岁时,全家逃难,飘落于延长交口镇谭石原村。未上过学,自幼参加劳动,养成了吃苦耐劳、诚实宽厚的性格。1935年8月,树才甩掉揽工羊鞭,跋山涉水赶到永坪,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被编入25军250团机枪连;翌年6月加入共产党。在劳山、直罗镇、榆林桥和平型关等战役、战斗中,其英勇杀敌,3次负伤,荣立特等功4次、大功1次,两次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在359旅担任排长的郝树才,身体力行,积极响应。大生产
(19041986)
郝名宦
  郝名宦(1558~1629) 字忠显、仰葵。祖籍奥则塔,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其庄重老成,博闻强记。万历七年(1579)登副榜,十年(1582)中举,十七年(1589)第进士,授户部河南主事,转兵部武选司主事。父殁归里,服丧后封往朝鲜,衍期未赴,神宗震怒,降兵部职方司主事待罪。当事者不欲速捕,他说:“命也!岂敢幸免?”遂得罪,降山西和顺县添注典史。僚友为之扼腕,其谈笑自若,毫不在意。家居20年,卜筑山墅,拒绝请谒,呼朋唤友,饮酒赋诗。泰昌一年(1620),以南京刑部山西司主事重新起用。继任光禄寺寺承、少卿添注,顺天府府承,通政使司通政,光禄寺正卿。后升南京兵部右侍郎,代理尚书,主持留
[] (15581629)
白如冰
  白如冰(1912~1994) 乳名恩儿,原名树梁、树勋,化名高超。1912年3月11日出生于袁家沟一个农民家庭。远祖白行顺,明翰林院庶吉士,湖广巡抚。祖父白锡龄,清末贡生,家境富有。父亲白汉濯,务农兼作小生意,盈少亏多,经济拮据。如冰少时饱尝饥寒之苦,后家设染坊,日渐宽余。母亲白氏,家庭妇女,聪明能干。如冰同胞6人,4男2女,弟兄中最小。其自幼左腿跛瘸,受人歧视,有人量其长大后只能作个鞋匠。在大哥白树标主持下,全家省吃俭用,典地18垧,供其上学,盼他日后当个私塾教师便心满意足。如冰追求光明,同情穷人,有年外出讨取染钱,将无力支付的欠账一笔勾销。上县第二高小后,受到革命熏陶,1925年参加-。白
(19121994)
全部清涧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