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名人录
李自成
  闯王李自成(1606年-1645年),别名李鸿基、李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于1629年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随后南征北战,并于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进紫禁城,大肆搜刮钱财,却在1645年被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1645年,李自成被地方民兵杀死,尸首不知何处。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李自成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出生。 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
[] (16061645)
宇文贵
  宇文贵(?~567年),字永贵,鲜卑族。北周朝大臣。其祖籍在昌黎大棘(即今辽宁义县境),后迁居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他在少年时代拜师读经史,后来有志于建功立业,便弃文习武。北魏孝明帝正光末年,北方六镇的军民不堪忍受镇将的剥削,终于爆发了大起义,长城内外的六镇地区迅速为起义军所控制。当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起义军攻夏州时,夏州刺史源子雍召宇文贵守城,授统军之职。后宇文贵又在尔朱荣的部下参加镇压葛荣起义军,以作战勇猛闻名,被擢为别将,转为都督。孝庄帝永安二年(529)正月,原来逃亡到江南的北海王元颢在梁武帝的支持下,率部队北返攻入洛阳。孝庄帝-渡过黄河北逃河内(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北)。宇文贵随尔朱荣的
[南北朝] 北周朝大臣 (?~567)
西夏景宗李元昊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别名曩霄、赵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李元吴在完成一系列立国准备后,正式在兴庆称帝。李元昊在位期间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双方进行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宋军损失惨重。此外,李元昊还开凿“李王渠”,创蕃学,创建西夏文。李元昊于1048年为子宁林格所弑,享年46岁,庙号景宗,谥号武烈皇帝,葬于泰陵。人物生平少年时期宋景德元年五月初五(1004年5月26日),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今宁夏灵武),一个党项贵族之家。祖父李继迁,-宋朝对定难军割据政权的统一,并打败宋军的屡次征讨。为党项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父德明对外睦宋朝,
[] 西夏开国皇帝 (10041048)
张浦
  张浦,(? ~1014)银州(今横山党岔)人,党项首领李继迁、李德明谋士和大将。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投宋内附,张浦献策于继迁:“走避漠北,建立新业,联络豪酋,卷土重来”。逃出银州,到地斤泽活动。此后张多次领兵,对宋作战。李继迁夏州等地战败气馁,张浦劝道:“宋在银、夏到处驻兵,目前很难与它相争;宥州富庶,又有横山为屏障,若诱诸部合力谋取,扼守险要,静观变化,亦是光复一法”。李纠集二万余人进攻宥州,遭到失败。之后,张浦率众出击,遭宋兵偷袭,又大败。雍熙二年(985)李再次出击宋军,张浦建议:“曹光实是熟知兵法老将,若不将他诱出城外,攻其不备,我军则难取胜”。定计后设伏佳芦川
[] (?~1014)
曹开诚
  曹开诚,又名曹动之,1906年生于陕西省横山县塔湾乡清河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9岁时进毛乌素小学读书,14岁考入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1925年春,横山县高等小学实行旧的教学制度,学生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一套做法极为不满,遂在曹开诚等的带领下,举行--,强烈要求校方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奴化教育。横山县长刘治堂不但不理睬学生们的合理要求,反而扬言要用武力镇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学生集合100多人前往榆林镇西署-,迫使反动当局不得不撤销刘治堂县长及校长的职务,取消了学校一些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不料曹开诚也为此得罪当局,被开除学籍,于同年夏转入靖边县的镇靖小学读完高小。1926年,曹开诚在榆林中学就
革命烈士 (19061950)
白进凯
  白进凯,生于1911年1月8日,小名骡儿,性格刚强,胆略过人,为人仗义,横山县武镇乡(原武家坡)窑美沟大队雷家墕村人。白进凯姊妹共四人,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1926年,白进凯进入陕西省立第六中学(即著名的榆林中学)读书,参加了榆林“三校学潮”斗争。1927年,白进凯由共产党员高岗、鲁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六中学。1932年8月,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出入永丰山地区,开辟了米西革命根据地。不久,被陕北特委书记刘志丹任命为陕北红军米西独立营主要领导人。1935年9月,调任中共佳县县委书记。1936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在榆林南城门
(19111936)
李来亨
   李来亨(?~1664年),清初农民军抗清将领,陕西人。他初为李自成部将李过的义子,在农民军的战斗生活中成长起来。顺治二年(1645),他随义父李过和高一功统领的农民军渡江入楚境,归于南明政权,被授总兵官、都督同知。永历五年(1651),清军攻克广东,进逼广西浔江。此时,李过已病亡,来亨随高一功、党守素率部向贵州撤退。途中,遭大西军孙可望的偷袭,高、党二人战死,来亨力战得脱,收集残余人马,保护李自成妻高氏,取道黔东,进入湖北兴山县境。当时,率先来到巴巫山中筑寨立足的农民军有王光兴、郝摇旗、刘体纯等部,称为夔东十三家军。李来亨来到川鄂边境的万山丛中,择巴东茅麓山九莲坪筑寨而居,在刘体纯、郝摇旗部
[] (?~1664)
彭清
   彭清(?~1502年),字源吉,明代武将,陕西榆林人。初袭绥德卫指挥使,因战功升为都指挥佥事。孝宗弘治初年(1488)任右参将,分守肃州(今甘肃酒泉)。同年八月,小王子(蒙古贵族)部众扰甘肃山丹、永昌等县,彭清率众追击,缴获马、驼、器仗,并将其所掠人畜追回。弘治四年(1491),彭清随巡抚王继收复哈密有功。彭清职位虽低,作战英勇,又有谋略,名闻朝野,受到兵部尚书马文升的器重。他曾因病要求告退,马文升在朝为他摆功,劝慰拘留。弘治八年(1495)正月,小王子及火筛(蒙古贵族)扰甘肃。马文升举荐彭清为副总兵,仍守备甘肃。同年十一月,吐鲁番酋长阿里麻攻陷哈密,废忠顺王陕巴,自称可汗,带兵骚扰甘州(今
[] (?~1502)
汪洋
  汪洋(1920—2001),曾用名汪占洋,横山县武镇黄城山村人。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汪洋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在米脂县龙镇小学、绥德四师上学,参加四师地下党组织的读书会。1937年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上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军事队学习,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抗日前线,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任副排长,后任团宣传干事、副连长、团旅作战参谋,参加了晋东南根据地反“扫荡”、游击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先后任新四军四师二十九团作战参谋,三师十旅一支队独立二团团长、支队参谋长,参加指挥连五庄,秦西圩、淮阴等数十次战斗。1942年参加苏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斗
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少将 (19202001)
宇文恺
  宇文恺(555~612) ,字安乐,朔方夏州(今横山县西)人。恺出身鲜卑贵族家庭。父宇文贵,北魏大将军,屡著战功。北周晋升上柱国,封为许国公,曾任大司马。兄宇文忻,北周封为杞国公。后跟从杨坚建隋征战,任领军大将军,封为英国公。后因谋变被杀。宇文恺3岁受赐双泉伯,7岁晋封为安平郡公。恺修文偃武,博览群书,有巧思,多技艺,擅长建筑。公元581年,杨坚篡权称帝,大杀宇文氏。恺以聪慧著名,才幸免一死。隋开皇元年(581)恺以营庙副监修建宗庙。二年文帝以旧都长安城破败残,宫室狭小,水质咸卤,官民杂居,下令营建新都,任命恺为副监,负责规划设计。恺相度地势,勘察规划,绘制工建图,于六月动工,次年三月告竣,名
[南北朝] 隋代著名的建筑工艺家 (555612)
高岗
   高岗(1905~1954)原名高崇德,字硕卿。陕西怀远(今陕西横山)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在陕甘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曾被中共陕北特委派到甘肃苏雨生部王子元团做兵运工作,先后任学兵队分队长、中共特别支部干事。在此期间曾被捕入狱,经营救获释。1932年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交通、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指导员,1933年8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委;11月后,历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师党委书记,第二路陕甘边工农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1935年2月,为了统一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领导,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
(19051954)
刘秉温
  刘秉温(1911~1979) ,横山县韩岔乡猪头圪垯村人。秉温出身贫苦农家,幼随父逃荒到安塞。他勤劳朴实,天资聪敏,白天操作田间,夜晚就读私塾。几年后,偕父迁居延安县杜甫川。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秉温投身农村根据地的活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任肤甘革命委员会主席、延安战区委员会主席、肤甘保卫局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西安事变后,秉温任肤甘县委书记兼苏维埃主席、延安县县长。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领导群众,组织变工队,并亲领干部种地,达到粮食自给。他领导的南区合作社,被誉为“刘秉温生产方式”,树为边区学习榜样。在抗战支前极为困难条件下,他勇挑重担,民国三十
(19121979)
郝玉山
  郝玉山(1917—),原名治成,横山县石窑沟乡郝家峁村人。郝玉山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参加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1933年毅然参加红军,打土豪斗地主、分财产吃大户,扩充武装,开展革命斗争。1934年1月参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横山游击支队政委、米西县区委书记、独立营政委、安定县委-部长,领导游击战争,开创米西苏区,受到上级的表扬和群众的好评。在陕北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在攻打囫囵山寨堡时冲锋在前,中弹负伤,伤愈后,同年秋和早期革命者一起参加创建了陕北第一个苏维埃——赤源县政权。为保卫红色新生政权,郝玉山带领游击队转战横山、绥德、安定、靖边、安塞等地区,配合刘志丹、高岗的主力
胡茂祯
  胡茂祯,(~1679)字永盛,晚号双峰,波罗堡人。胡幼年家贫,有大志。面对波罗大路深沟,曾指月为誓,必填此沟。及后填平,建胡公祠,为指月庵。开初,胡为波罗营卒。明末,他参加农民起义军,跟随李自成部下“翻山鹞”高杰,勇敢善战,所向披靡。后随高杰叛变降明,高镇守江北泗淮,任用茂祯为先锋。明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时,大学士史可法督师,任用茂祯为中军(一说史可法阁部命他为南京阁标大厅)。清顺治元年(1644),豫亲王多铎南征,茂祯率领全军投降清军。二年授凤阳总兵,三年调宁国总兵,四年调徽州总兵。顺治五年(1648)正月,降清明将金声桓联合义军潘永禧、陈九思、汪老五、汪伯升等结寨大山,在徽州诸县反击
[] (?~1679)
吴满有
  吴满有(1893年—1959年),陕西横山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生产运动的典型。后因被俘而身败名裂。1928年因逃避灾荒,移居延安柳林吴家枣园。1934年土地革命后分得一座荒山。因善于经营、吃苦耐劳而致富。1941年在缴纳公粮后还有一半盈余,并购买了不少公债,引起注意。1942年4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人物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作者莫艾),得到朱德的称赞。他被命名为全边区的“劳动英雄”。1943年1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开展吴满有运动》(作者为李锐,李因此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号召全体边区农民开展“吴满有运动”,“向吴满有看齐”,大力开荒生产,提出了“吴满有方向
(18931959)
孙立生
  孙立生(1917—1947),乳名起世,横山县横山镇花鲍峁村人。出生在一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闹灾荒,其母病饿而殁。三个小妹先后送给人家当童养媳。立生和弟弟随父讨饭,流浪到安塞县砖窑湾。1934年,孙立生给白兴庄一户地主揽工放羊,一只羊掉进山水串洞里,地主硬逼他下去把羊拉上来。串洞既深又窄,他艰难地溜下去,把羊吊上来,在他上洞时,站在洞口的地主儿子,往他头上撒了一泡尿,还哈哈大笑。孙立生上来愤怒中打倒小地主,丢下放羊铲,便和杨生思等青年商量,结伴一起到南粱参加刘志丹、高岗领导的红军。 同年6月,立生担任南粱游击队五支队少年先锋队队长。他咽不下地主欺侮的气,从南梁带了十来个先锋队员回到砖窑湾,
(19171947)
曹又参
  曹又参(1901~1970) ,名汉杰,横山县雷龙湾乡曹家峁村人。又参曾就读于私塾、横山一高、榆林六中,21岁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政治经济系。民国十年(1921)曹在北京阅读进步书刊,与共产党人李子洲交往,目睹政府腐败,激起报国热忱。民国十四年,他从大学毕业,应杜斌丞先生聘请,任榆林中学训育主任兼教员。他不忍军阀井岳秀的统治,愤而辞职,参加“倒井”活动。“倒井”失败后,他被通缉,被迫于民国十六年冬、十八年秋两次亡命北京(北平)。民国十八年春他从北平到绥远第一师范任教,掩护北平党组织派去的共产党员张光远、李月俊在绥一师范创建党组织。民国十九年(1930),中共陕北省委先后派谢子长、刘志丹等五十多名共
(19011970)
高增培
  高增培(1916—1996),陕西省横山县殿市镇李继先村(原李继迁寨)人,字高峰。出生在农民兼手工瓷业家庭。曾在横山县第一高级小学、榆林中学读书,担任小学教师,随伯父学习中医。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赤源县、横山县政府干事和土地部、军事部干事、科长。抗战时期任中央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科长,中共绥蒙委员会秘书长,鄂托克旗、包头、乌审旗、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伊盟工委秘书长,-、伊盟工委书记,支队政治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共伊克昭盟委书记,中共内蒙古分局代秘书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农牧部部长,呼伦贝尔盟盟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自治区第五届
(19161996)
张俊功
  张俊功(1932年—),横山县人,1932年出生于横山县柴兴梁村,祖祖辈辈都靠揽工为生。张俊功在他一个月大小的时候得了眼病,因家境贫困无钱治疗导致左眼失明。1940年,爷爷带着全家逃荒讨饭落户延安地区甘泉县桥镇乡安家坪村。少年张俊功患有眼疾,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下地干活,所以只能从小拜师学“说书”。建国前,说书艺人被视为下九流,艺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说法:“东方收了走东方,西方收了走西方。东南西北都不收,琵琶饿成空壳篓。”由此可见,当时说书艺人的生活非常艰苦。少年张俊功毅然选择了这样一条艰辛的人生道路。自从来了共产党,说书艺人们才获得了新生。边区文协“说书组”改造民间的说书艺人,引导帮助他们编唱新书
全部横山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