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名人录
黎琴南
  黎琴南(1904 ~ 1972),名光霁,字晴岚或琴南,宁强县城北关人。出身仕宦家庭,留学苏、德,解放前后,在国内、香港历任教授,曾是中共地下河南省临委书记。 1915年,琴南随父去闽任所。护国战争爆发,家迁上海,入复旦大学读书。“五四”运动前后,曾与进步同学组织“中华学社”从事新文化、新思想的宣传,参加青年进步组织“励志会”。暑假中去镇江与曹阳功等从事拥护广州革命政府活动。母恐在外肇事,将其找回,而黎热情奔放,志在革命,终于冲破家庭阻力,于1924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冬,黎自西安回宁羌。时,县有豪绅把持县政,侵吞地方赈款,民怨载道。黎挺身而出,联络进步学生王述维、王述绩等多
(19041972)
李荣栋
  李荣栋(1864~1901),字述棠,宁羌州燕子砭人,弟兄5人,同为燕子砭教案中反教首领及骨干。荣栋在弟兄中排行第二,与长兄朝栋、五弟泽栋均为秀才。荣栋豪侠尚义,忧乐共人,为当时乡中文士之优秀。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光绪十四年(1888)天主教播至燕子砭,西教士依仗帝国主义的势力,横行无忌,在民间早种恶因。光绪二十四、五年(1898、1899)旱涝相继,宁西大饥,教堂乘机放0。光绪二十六年(1900)汉中府拨款赈济,责成天主教堂代为发放。燕子砭意籍神甫郭西德借赈济为名,诱民入教。求济者日众,供给不支,乃任意苛派良民,催逼债款,急如星火,乱拘民众,手段酷烈,致使民怨沸腾。
[] (18641901)
金老么
  金老么(1900~1964),沔县黄沙人,本名金凤安,排行老么,故人称金老么,本名反鲜为人知。金年轻时家庭富有,与其叔父同姘一妇,伺机杀叔未致命。后串通家中一长工内应,盗走家中约50斤大烟,直奔四川成都。在那里连吸带卖,任意挥霍,未几囊中空虚。返回途中,困于宁羌,仅剩一条破被。那长工一再求金同返故里,金不从,用镰刀分破被为二,各得半条。这样,他便开始乞讨生涯,辗转进入城北孤老院。金老么一进孤老院,局面就有所变化。他先事养狗,或吃或卖,孤老院成了“杀狗院”。 金俨然成了宁羌讨口子的“舵把子”。外来行乞得向他“拜码头”,否则,要“盘根问底”,甚至被撵走。他订了许多蹲孤老院的规距,诸如只许明讨
(19001964)
刘甲三
  刘甲三(1900~1952),名鼎锡,字甲三,宁羌县城人,是本县早期革命先驱之一。甲三出身富绅家庭,少时就读于汉中联中。民国14年(1925)转入西安适道中学,加入国民党。因其学习成绩优秀,思想活跃,当选为西安学联代表及学联委员,积极参加爱国-,不久加入共青团。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陕甘区委候补委员和共青团区委候补委员。16年(1927)曾入中山学院学习,任《国民日报》总编、中共地下党西安碑林区委书记。 同年,甲三又被派往湖北大冶黄石岗参加鄂东-失败,急返西安。秋,地下党设立陕南特委,任命刘甲三为特委书记兼团特派员。甲三到达汉中,与陈宇霆、赵勃生等建立城固、南郑两县党支
(19001952)
刘长海
  刘长海(1863—1913),宁羌州上清河牌人(今宁强太阳岭乡)。出身贫苦,系红帮大爷,曾任乡约。高鼻深目,性格豪放,讲义气,善打猎,无视洋人威势,痛恨封建礼法,敢作敢为,因此官府诬称其为“刘野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燕子砭发生教案,李荣栋等义士惨遭杀害,并在汉中教堂、燕子砭教堂、宁羌州城3地立碑警众,威慑乡民。刘深恨洋教徒之横行霸道,哀惋众义士之死难,满腔怒愤,常思报仇雪恨,乃暗地联络薛毓麟、成万富、沈万银等人,组织群众习拳练武,伺机反教灭洋,提出:“怀揣龙虎胆,枪棒不离身,棒是无情棒,专打传教人。”后被人告发,神甫以诬蔑教堂,妨碍传教为由,要挟宁羌知州处理。知州赵章华立即
[] (18631913)
毛武超
  毛武超(1868~1946),字君武,宁强县沙河子人。出生于农家,弟兄4人,武超行三。弟兄各有所学,均司职在外。父为民间草医。母周氏,善持家教子,受一方绅民称道。 武超少家贫,居茅舍,曾读私塾数载。十八九岁由其在凤州警备队任职的大叔荐举,任花丁(今宁夏盐池)盐务局缉私队长,后赴兰州任光明火柴公司副总经理。民国6年(1917),荐为甘肃静宁县警佐,次年,任该县第二科科长。政界年余,目睹世乱民艰,又深感仕途坎坷,遂于8年(1919),坚辞县府科长职,集资创办静宁中和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不久,本地木材匮乏,遂于岷县设立分厂。该地森林广布,又为陇南一物资集散地。广掘潜力,公司渐具规模,
(18681946)
成连音
  成连音(1901~1974),又名仙操,宁强县阳平关成家坝人。出身地主家庭,小学文化,早年曾受训于国民党三十八军干部训练班,后充任该军排、连长职。民国18年(1929),宁羌遭灾,饿殍遍野,匪患滋生。各地为保境安民,纷纷成立民团武装。成由军中回乡,历任地方团队头目,县参议员。 民国22年(1933),成先后剪除惯匪头子崔玉龙,诱杀匪首成玉玺,兼并其部。由此,成之声威渐著,还常受当局派遣出击他乡。25年(1936),当局调宁、略、沔3县部分地方团队往黎坪九龙寺,清剿在此地种植大烟的王三春股匪。成接令率队先发,略、沔部队未至,成已击溃匪徒三四百人,缴获大刀、长矛百余,牵回被抢民间耕牛30余头
(19011974)
郑治彰
  郑治彰(1909~1981),宁强县宽川秦家沟人,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少时就读于宁羌县高级小学,被开除,回家经商不济,常出入于赌场,几不自拔。后负债出走他乡,浪迹天涯。1931年辗转到福建省建宁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第十二军三十六师一○八团文书。同年冬,调司令部任文书兼参谋。在广东南雄水口战役中,治彰英勇作战,右臂负伤,右食指致残。 1934年10月,治彰随红军从江西宁都出发长征,迂回转战于赣、湘、桂、黔境内,沿途抢关夺险,冲锋陷阵。在土城激战中,腿部中弹,仍忍剧痛坚持战斗。紧接着在攻打遵义战斗中,又带伤参战。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至毛尔盖,治彰
(19091981)
胡遽然
  胡遽然(1886~1962),名配陈,字遽然,号希瑗,宁强县城内人。祖父清林,清末贡生,父焕堂,业塾师。遽然兄姊各一,17岁入宁羌振文书院读书,成绩优异,见解超众,因常发议论抨击清廷腐败政治,而被书院除名,遂离乡赴省城西安求学,考进西安书院,参加于右任倡建的秘密会社——反清灭洋救国会。此时,清廷迫于国内外形势,推行洋务教育,光绪三十二年(1906),遽然等一行7人被派往日本留学。 遽然在东京国文书院,结识先期到达的留日学生张继、邹容和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阎锡山。并经张继介绍,先后参加“中国青年励志社”等进步组织。 翌年夏,遽然转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财经、法政,毕业后获学士学位,一
(18861962)
李国瀛
  李国瀛(?~1868),字仙洲,宁羌州人,世为江南名族,祖上有字玉书者始迁秦,少小从父戎马倥偬,但为学勤奋,无间星霜。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以优廪生举于乡,二十七年(1847)登进士第,即任知县。初入山西职司法,虽年少,讯鞫皆练达,遂令知五寨县。五寨地瘠民贫,国瀛教民植树、养牧。民有过,则罚植桑若干。不久知平遥县,扶父柩回宁羌,倡建试院。后历任荣河、定襄、榆社知县,再调洪崖。下车伊始即量减浮收,严惩污吏。民有争讼,从容谕导。民气好斗,兴教育以革化。时遭大旱,为民乞赈,不待核复,遽开仓济民。同僚劝阻,国瀛道:“饥民朝不保夕,若更往返数十日,谁能起白骨而生之,有罪我独当!”从而,救民无数。
[] (?~1868)
金化鹏
  金化鹏(1902~1951),宁强县城内人,国民党员,皇坛首领,地主豪绅。民国9年(1920)肄业于汉中联立中学,入陕西省陆军第三混成旅兴汉民团干部教导所学习军事,后曾任陆军第二十二混成旅司令部上尉参谋。16年(1927)3月回宁省亲,父母泣留,遂在本县谋事。 回县之后,整顿民团。同年秋,出席省训政大会。会上,他声泪俱下地痛述军阀吴新田盘踞陕南横征暴敛,以及地方弊政,使与会官绅注目。 民国17年(1928)金参与地方救灾。次年,民团变章,改办保甲,兼任县财政局文牍长,建议载减冗员,堵塞漏洞,倡议公开财政,剔除积弊。19年(1930)创办宁羌县民众图书馆,翌年春复入川从戎。县长王仲度
(19021951)
陈才芳
  陈才芳,清代末叶人,字春亭,号梅峰,宁羌州板苍坝人,寄籍汉中府城南门内之孝义坊。才芳美仪表,性孝友,好学问。原家境殷实,后饱经忧患,九死一生。大难之后继续刻苦自砺。自幼立志成才,后科第连捷,以博学渊识,涉登翰苑,为宁强屡代仕官中学位之魁首。 同治元年(1862)十月,太平军由鄂入陕,次年二月初八,扶王陈得才等攻打汉中,八月二十日城破,才芳的父母、兄弟、妻郑氏及姐改秀在战乱中俱死。才芳受伤后被收入太平军中任“先生”(文书),由于受封建正统思想所缚,对太平军始终离心离德。十月下旬即弃职逃归宁羌黎坪。同治三年(1864)正月初四日,太平军离汉回援天京。自此才芳勤奋读书,十年寒窗,终以优学拔贡,
[]
李叔敏
   李叔敏(1912~1951),原名守霖,本县广坪河(今广坪区广坪乡)人。其父李天炳办过民团,曾任国民党宁强县警察局长,人称“老团总”,欺下傲上不受官府制约。民国18年(1929),土匪王三春侵扰县城,县长赵仁瑄逃往广坪,李家收其0,赵跪地求饶,始得生还。李叔敏兄弟6人,又招赘两妹婿,8弟兄依次以“老爷”相称。李叔敏称“五老爷”,掌权治外,弟兄勾结,人多势众,横行广坪河。 民国22年(1933),李叔敏从宁羌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历任小学校长、联保主任、凤凰乡乡长、自卫队中队长、宁西独立大队副及县自卫团营长等职,又是国民党党员、青红帮头子。依仗这些权势,不断充实武装,扩大反动势力。常指使爪牙
(19121951)
李蔚霖
  李蔚霖,字雨三,少时随父在山西任所,父权位虽显,然家教督责甚严,品端学优,无纨绔风。 光绪年间,李蔚霖在四川省数任知县。为人耿介不附权贵,清廉不受贿赂,关心民间疾苦,慎重判狱断案,切念民命水火,绝非等闲。为此,在公案朱盒上 书诗一首,以为鉴戒:“案头一点朱,民间一点血,临事勿轻用,下笔宜斟酌”。其勤政严事之风,昭然可见。 蔚霖在任四川铜梁知县时,遇一豪门恶奴仗其主子势炎,擅作威福,人皆痛恨而不敢言。一次又横行触法,民以蔚霖为官清正,即告于县衙。蔚霖发签提讯,恶奴惧,托人给蔚霖送银2000两,请求徇情偏袒,蔚霖毫不推拒,如数接纳。左右知情者为蔚霖竟玷廉洁之操,公然受贿,疑为伪君子而窃
[]
杜大邦
   杜大邦、杜大坤(?~1937)堂兄弟,宁羌县二郎坝人,出身贫农,是二郎坝敌后游击队的领导和骨干。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二郎坝建立苏维埃和游击队,杜大邦任区苏维埃文化委员,杜大坤被推为下坝乡游击队长,积极投入打土豪、分田地和支援红军的革命热潮。 同年3月底,红军长征离开二郎坝,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地方民团疯狂进行-倒算。团头何兴富说:“3年以内要把在苏维埃里端过碗的人斩草除根!”面对-,不斗必死,斗尚可求生。5月初,杜大邦承头组建二郎坝敌后游击队,起初只有6名成员,当务之急是立除二郎坝几个反动头目。1 0日夜,他们包围何兴富家,先由队员杜大定借亲戚关系进屋打探虚实,然后全体队
谢廷麒
  谢廷麒,字泗泉,清末民初宁羌人。其父谢国恩少时曾佣于州城富室封姓,因受责辱,愤而出走,投军入清营,临战骁勇,以军功授建威将军称号,镇守川北要塞剑门关。廷麒自幼秉承父教,苦读经史,勤习书画,后中举。光绪年间曾以科甲擢任四川某县知县,历任四川盐运副使和盐运使。 谢廷麒督理盐务时,对家乡人事至为关注。本县知识分子李少雨等数人前往投靠,均被量才录用。一日,李少雨等人与谢谈起家乡之事,言宁羌森林茂密,经济落后,闲散劳力甚多,若能筹资兴办一火柴厂,定会造福桑梓,便利群众。谢欣然采纳,并拟定章程,集资倡办。谢率先出银4000两,继多方集资得巨款,即时开工兴建。宣统三年(19“)在宁羌州城西街正式建起保
[]
魏辅唐
  魏辅唐(1902~1952)原名魏元贵,青木川魏家坝人,父亲以务农、卖油为生。魏身体肥胖,门牙龇露,目光逼人,少小无赖,勇猛好斗。几年私塾之后,加入地方民团,任过团总、区团长、自卫队长、宁强县独立自卫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长、川陕甘9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又是国民党员、红帮大爷。统治青木川20多年,独霸专行,政由己出,人称“土皇帝”,为本县第一巨霸。 青木川位于本县西端,川、陕、甘三省交界之地,历来地僻人杂,防范不易。民国13年(1924),魏辅唐杀死青木川民团团总魏征先,取而代之,爬上统霸地位。15年(1926)前后,魏多次接受县府征调,参加南山等地的剿匪战斗,因功受赏,名声始震
(19021952)
王岱安
  王岱安(1904~1970),名道济,字德安,后改岱安,祖籍陕西韩城县,清康熙年间迁居本县大安驿。其父王国栋,清末曾授六品军功,辛亥革命爆发,曾召集大安辖区民团、士绅打出“反清扶汉”的旗帜,宣布反正。岱安则是解放前大安镇的头号地主士绅、省参议员,在教界、政界多有任职,工书法,雅爱收藏字画,尤有研析文物之兴趣。 王幼年入私塾读书,民国12年(1923)毕业于汉中道师范学堂。次年,受县教育局长胡际平的邀请,回宁羌在城内办起讲演所并任所长,宣传-,打倒列强;也讲科学知识,启发民智。14年(1925)任大安小学校长。翌年(1927)春,王去汉中从冯玉祥部,在张维玺师部作少尉文书。l9年(1930
(19041970)
屈成章
   屈成章(1911~以952),字清莹,又字文轩,笔名洪涛,宁强县阳平关人,是宁强新文艺的拓荒者。他出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奋发的时代。时代的燧石击燃他文艺才情的火花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热诚。早年就读于汉中第五师范时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中共陕南特委机关刊物《前驱》和《追求》周刊。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五师支部书记。是年冬,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陕南震动,成章回宁强发动农运而被捕。营救出狱后去北京大学学习。1934年任中共北大党小组长。翌年,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组成员,1937年任北平学联秘书处秘书。 40年代初在四川成都仁寿中学
(19111952)
全部宁强县名人>>>